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魯迅和林語堂

(2007-06-15 15:18:21) 下一個
在那些“被魯迅罵過”的人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林語堂。我甚至覺得,林語堂和魯迅之間,友情甚於爭論,很難算得上是論爭的對手的。

譬如同學之間,家人之間,夫妻之間,難免一件事的看法不同,這實在是真理一樣的準確了。總不能說,因為昨天誰和他的老婆爭論誰做飯洗碗,就變成了死對頭了吧。

“被魯迅罵過”的那些人中,陳西瀅算是真正的對立,但魯迅後來也極少提起他。後來他們之間的對立關係完全是政治宣傳的需要,是兩個政黨把他們之間的對立關係塵封起來了,固定起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對立關係將逐漸淡化。魯迅和林語堂呢,說實在的我不知道陳漱渝為什麽要把他們當作論爭的對手。因為這個不知道,我隻能用另外一種觀點來介紹林語堂了。

魯迅死的時候,林語堂在紐約。林語堂聽到魯迅的死訊以後,特意寫了一篇《悼魯迅》的文章,說了他和魯迅的關係:

“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

這段敘述,可為至論,從來沒有人再在這個方麵懷疑林語堂的誠懇。林語堂說不悼魯迅,因為魯迅不怕死,但是最後林語堂又說:“嗚呼,魯迅以是不起”--可見林語堂心情的沉痛。

林語堂對魯迅是敬重的,魯迅對林語堂也沒有多大的意見。林語堂和魯迅之間的糾紛,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性格為人處事的差異。

林語堂為人誠懇,有時誠懇到可笑的地步。據說林語堂對他夫人求婚的時候,第一次送給他夫人的禮物是他夫人的一本書,第二次送的還是同樣一本書--他居然忘了第一次送過這本書了。

魯迅敏感,敏感到多疑不自信的地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意見不合,魯迅也經常是嚴肅的沉默的,絲毫不苟且。許廣平後來形容,有時候魯迅因為和她有什麽地方意見相左,魯迅就一個人默默地跑到空地上躺倒,讓她經常“抑鬱、彷徨和悵惘”的想大哭一場。

據許廣平後來回憶,魯迅對她講到關於婚姻的笑話:“結婚前請客,就猶如賄賂”--後來他們就沒有請任何人參加他們的結婚儀式,林語堂直到海嬰出生以後還悄悄問鬱達夫:“魯迅和許小姐怎麽回事?”

林語堂自稱受老子的影響很大,魯迅大家認為受莊子的影響很大,這確實很有道理。老子和莊子在某些人看來很相似,但他們對老子和莊子的解讀有著很大的不同。林語堂有老子無為的想法,對於別人的意見經常是這樣可以那樣可以, 不太願意太認真。魯迅卻學會了莊子對儒家的態度,辯論的技巧,求真的執著,無一不達到了挑剔的地步。所以魯迅和林語堂的相得疏理,實在也是不難想見的。

不過我之所以特別喜歡林語堂,倒是因為他對“文人”的態度。我實在沒有想到,也隻是在最近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我對文人的態度,居然是從林語堂那裏遺傳過來的。

林語堂說:“做文可,做人也可,作文人不可”。 林語堂反對文人應窮的說法,並且對文人的窮作了中肯的分析。文人的窮,問題主要在文人身上,一來是文人好論是非,二來是文人書呆不治生產,不通事故。但文人因為窮就找出很多窮的理由和高尚來,說什麽“詞窮而後工”,好像不窮不能做詩人。

林語堂主張文人要規規矩矩做人,文人的種種惡習譬如懶、借錢不還、頹唐、放浪、傲慢都應該改掉。可見林語堂的罵文人,主要是罵窮文人。

但林語堂罵窮文人的時候,並沒有加“窮”這個修飾詞,很多不窮的文人就覺得林語堂“邏輯”混亂,一棒子“罵”倒了一片。

於是魯迅就寫文章幫林語堂的忙。魯迅說:凡是倒掉的,決不是因為罵,卻隻是因為揭穿了假麵,就是指出了實際來,這決不能混為之罵。可見魯迅罵的主要是假文人,至於文人窮不窮,他倒是不怎麽管的。


再譬如林語堂主張不打落水狗,魯迅卻主張打落水狗。林語堂要恕道,魯迅要直道,魯迅可以寬恕人,但絕不寬恕狗。

林語堂後來尊魯迅為打狗的英雄,自己卻不熱衷於打狗--大概這就是他們之間的相得和疏離的另外一種解釋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艾麗思筆記的評論:
沒有錯,魯迅的好朋友知道他的脾氣,都不說他刻薄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比錢鍾書的《圍城》更有價值。

在文學上,錢鍾書不如林語堂--個人意見,多多包涵。

swm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欣賞林語堂,被罵還能保持中肯。文章上覺得他和錢鍾書可比。

不過佩服魯迅。魯迅的犀利和精悍無人能及,這哥們心靈上倘若沒有極大的磨練,肯能沒那個修為。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林語堂寫的"悼魯迅"是非常好,公道且厚道,這不僅是心胸氣量,還有看人處事的眼光.

魯迅的"不苟且",常常讓人誤會他刻薄不饒人,卻不知道這原來是另一種心靈的潔淨.

不過魯迅非常人也,對他的標準想不高也難了.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得過且過吧,也許更好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