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魯迅論爭集》讀書筆記(三)

(2007-02-05 14:39:54) 下一個
     在寫魯迅和陳西瀅之前,我必須先插一段講講我和魯迅,就算是我和魯迅--不得不說的話題吧。

      我讀魯迅,起先是由於不得不讀,因為課本裏麵有。那時我對魯迅的感覺,隻是好玩。魯迅的說話方式非常獨特,這種獨特給我們平凡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樂趣。譬如我們有時也一本正經地說:“二十天沒有上晚自習了,才知道這二十天都是發昏。”特別在老師要求我們寫檢查的時候,我們經常用這種沉重的語言逃過了老師的責備,同時也贏得了大多數同學的快樂聯盟。或者有時候,我們會突然冒出一句:“那就是所謂的高分秘訣了。。。”有些人鄭重其事地勸我們少不看魯迅,但是我們讀了魯迅以後也沒有特別的僨世忌俗,大多數的時候還是對老師表現得恭恭敬敬, 那些“所謂”的國家大事離我們太遙遠,我們要恨也恨不起來,最多不過是對一些看不慣的事情表示一下懷疑罷了。

        因為這個好玩,我就多了一份好奇,產生了一種揭秘魯迅幕後的衝動。後來我就到圖書館借了一套魯迅全集。我斷斷續續地翻完了魯迅全集,但是沒有看完。翻完《魯迅全集》畢竟容易,揭開第一頁,然後再掀到最後一頁,不需要很多的時間,有時隻需兩三秒鍾。如果發現了有意思的東西呢,就認認真真地讀下去。但這樣的機會斷斷續續,所以讀完魯迅很難。 到了現在,我偶然會發現自己在使用魯迅的語言,但卻記不得讀過它了,可見魯迅的文字有一種特殊的生命力,在特定的場合,它自己就跳出來了。
     
       在讀魯迅全集的幾乎同時,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周作人的苦雨,餘秋雨的苦旅以及蘇青等人的一些文章。
  
       寫到這裏,我身邊的一位朋友說:“你讀書很多嘛,怎麽沒聽你說過?”她的意思大概想誇獎我的謙虛--好朋友總是這樣,想方設法讓你快樂--快樂盡管快樂,好朋友的好意隻是好意,卻未必是事實。

       什麽是事實呢?事實就是,我不說我讀過這些文章並不是因為謙虛,我說這些文章倒是更容易讓我變得謙虛。--這裏有很好的理由。
 
      譬如說吧,我今天說我讀了《雅舍小品》,順便提一下梁實秋大師,讚美一下《雅舍小品》給我的滋養,那肯定說明了我在梁實秋麵前的謙虛。 
 
     再譬如說吧,我今天又提到《苦雨》,再順便提一下周作人文豪,表達一下《苦雨》給我帶來的溫馨,那又肯定說明了我在周作人麵前的謙虛。

     再再譬如說吧,我今天還提到了魯迅, 說明一下魯迅給我增加的力量,那又說明了我在魯迅先生麵前的謙虛。
     。。。
  
     總而言之,推而廣之,我們要有充分表達感恩的思想, 這樣會讓我們達到謙虛的壯美境界。老婆給我們做了飯,不能悶聲不吭光知道吃,要說明飯給我們的意義。從這件小事出發,我們要讚美農民種糧食給我們帶來的充實,讚美太陽給我們帶來的溫暖,讚美花草樹木呼吸的氧氣給我們帶來的清新,感恩一切,不但使我們謙虛,還讓我們沐浴在輕飄飄的興奮之中。

      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在興奮的餘波過後,我要表示我的嚴肅和認真,開始揭秘我之所以提到這段經曆的幕後。

      我為什麽要提到這段經曆呢?是因為我要盡量讓你們相信,無論在文字上,還是在師承和籍貫上,我跟魯迅梁實秋等人沒有特別的距離存在。換個說法,我跟魯迅和《現代評論》的那些人的距離是一樣的。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之所以不得不在這裏向大家揭秘我和魯迅不得不說的幕後,是因為這是魯迅和陳西瀅的論爭的一個敏感問題。

     我在讀書筆記一中提到了我對魯迅論爭的價值的看法。這個看法可以說得更精確一些, 我認為魯迅的很多雜感應該當作散文而不是當作論爭。 魯迅的論爭主要是指他跟某些人爭鋒相對的文章。這些文章,有的是立場不同的堅持,有的是解釋,有的是辯護,相比魯迅的其他文章來說,更具有社會性。陳西瀅和魯迅的論爭更是說明這一點。

     魯迅和陳西瀅的論爭涉及的曆史人物很多,但起因卻是因為1924-1925年的女師大事件。

     1924年,女師大有三位女生因為特殊的原因沒能準時返校,當時的女校長揚蔭榆大概敬奉了“教不嚴師之墮”的古訓,要把這三個學生開除。 “在校務方麵,管理較為嚴格,這樣起起了一些學生的公憤”[1]。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蔭榆遞交了要她去職的宣言,並派代表前去教育部申述楊蔭榆任校長以來的種種黑暗情況,請求教育部撤換校長。4月,章士釗以司法總長兼任教育總長後,強調“整頓學風”,支持楊蔭榆。5月7日,楊蔭榆以“國恥紀念日”的名義舉行演講會,她作為主席登台,卻被全場學生的噓聲所趕走。5月9日,女師大校評議會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11日,女師大學生召開緊急大會,決定驅逐楊蔭榆,並出版《驅楊運動特刊》。27日,魯迅、錢玄同等7人聯名在《京報》上發表《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表示堅決支持學生[1]

    說到這裏,我們必須對當時的背景做一個更為詳細地說明。當時的女師大的學生, 本身就是時代的寵兒--或者說革命者;當時的政府呢,也是比較軟弱的政府。我結束了自己的風平浪靜的學生時代以後, 對於她們所處的狀況頗為羨慕,但同時對楊萌榆頗為同情。 我在逆反心理膨脹的時候,最多私下裏對老師表示一下不敬,在得到一幫狐朋狗友同學的理解之後就重新踏踏實實做一個老實學生,再也沒有達到需要驅逐老師的地步;但是反過來說,我們那時的老師,至多也不過在課堂上拉攏另外一些學生嘲笑一下自己,從來也沒有達到驅趕學生的地步。即使聽說了某些老師做得過分的事情,也用不著我們學生來操心糾正他們的行為。但我們這個時代的經驗顯然是和那個時代不同的。

      1924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中,女校長要開除學生,學生要趕走校長, 居然能夠鬧哄哄了半年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越鬧越烈,互不退步,到最後成為了互為水火的敵我矛盾。爭鬥中雙方互有勝負,但最後的結果是誰也沒有占到便宜。 女師大的自治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劉和珍後來死於學生請願,楊萌榆校長被辭職後在1937年死於日本兵的槍下。

      1925年到1937年的中國曆史經過了很多風雲,從北洋軍閥到民國,從國共的分分合合到抗日戰爭, 朋友可以變成敵人,敵人可以變成盟友,這是當時的大曆史。在這樣的大曆史之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女師大學生風潮的小曆史呢?

     到了現在,我們有兩種意見--其實有很多意見,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同情學生,稱魯迅為鬥士;一種是同情楊萌榆, 稱魯迅上綱上線[1]。 

     老實說,我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但也不自認為是中間派調和派。 我不願把將來的預言變成曆史的解釋,我覺得曆史的時間坐標是正向的,隻能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將來,而不是相反。同樣,我認為人對社會的影響小於社會對人的影響,而不是相反。

     女師大的風潮對楊萌榆的影響很大, 這件事件對她的直接影響就是丟掉了女師大校長的飯碗, 但對她的信念和精神的影響可能更大。楊萌榆在女師大的風潮中一直認為學生應該隻講學業,但到了1937年她卻學會了為民請命, 不能說她沒有受到當時積極女生的影響。劉和珍後來因為請願而遭殺害,也不能不說楊萌榆要求學生不參與政治的遠見。

     但當時的曆史風雲不是楊萌榆一個人能改變的,也不是劉和珍一個人能改變的。即使1925年的女師大風雲中楊萌榆獲勝,我們也不能保證後來的女師大學生不參加五卅運動。事實上,五卅運動爆發後,劉和珍許廣平等“害群之馬”是被警察拖出了校門的[1]。但是身體被拖出校門容易,革命的精神被驅趕出就不那麽容易了。我們不能過高估計魯迅在女師大事件中的影響,不能把魯迅在女師大事件中的行為無限上綱上線,更不能要他對這件事情負所謂的曆史的責任。當然我們也不能讓楊萌榆負所謂的曆史的責任。

      我這樣的意見有沒有曆史的根據呢?我覺得是有的,我們不妨通過魯迅和陳西瀅的論爭來看看更具體的情況。

 [1]見傅建華《“女師大風潮”和楊蔭榆先生的悲劇反思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青青好。

魯迅和陳西瀅的論戰涉及人太多了,不冷靜不行啊。




苗青青 回複 悄悄話 “ 女師大的風潮對楊萌榆的影響很大, 這件事件對她的直接影響就是丟掉了女師大校長的飯碗, 但對她的信念和精神的影響可能更大。楊萌榆在女師大的風潮中一直認為學生應該隻講學業,但到了1937年她卻學會了為民請命, 不能說她沒有受到當時積極女生的影響。劉和珍後來因為請願而遭殺害,也不能不說楊萌榆要求學生不參與政治的遠見”。

你的分析很冷靜,實事求是,有意思:))

兩隻黃鸝 回複 悄悄話 艾麗絲新年好!
艾麗思筆記 回複 悄悄話 我佩服死了,你寫得真叫一個快啊,而且又這麽清楚,實在難得!

尤其讚同倒數第四段,得了,我還是引用一下,萬一你數錯了呢:))就是這段寫得很給勁:))

"老實說,我對這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但也不自認為是中間派調和派。 我不願把將來的預言變成曆史的解釋,我覺得曆史的時間坐標是正向的,隻能過去影響現在,現在影響將來,而不是相反。同樣,我認為人對社會的影響小於社會對人的影響,而不是相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