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由“郭沫若考不上大學”的話題說起

(2006-07-15 14:59:48) 下一個
據說有一些大學校長批評高考製度。

我國的高考製度當然有值得批評的地方,但是他們批評的地方讓我懷疑。

首先,他們認為高考錄取製度的評判標準不合理,進而對於社會公平公正這樣的要求頗不以為然,抱怨大學沒有了自由挑選人才的空間。

我的懷疑:什麽是他們需要的自由空間?我覺得他們的言下之意就是應該由他們來決定誰能進大學。說實在的話,我是校長我也肯定需要這樣的自由空間, 有這樣的自由會有怎樣的好處,做人民公仆的人都非常清楚。

當然他們很謙虛,用了郭沫若做例子。其實他們應該用自己做例子:當年比我考得好的人多了去了,能夠做到校長的又有幾個?

譬如,某應用大學校長學的東西非常複雜,他們不會把命脈放在一兩個結點上,一旦出問題,係統就癱瘓了。

不知道這位校長的例子到底要說明什麽?他是想說明結點對這個係統很重要呢還是說明搞係統的人不注重結點?我既然不懂這樣的“高論”,那就隻好隨便猜測了。我私下猜測,這位校長大概告訴我們他做的工作非常重要,跟當年受的教育密切相關。

其次,某些校長批評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

說實在的政績工程這個概念本身並不值得批判, 值得批判的是政績工程的手段和效果。
2005年某地一學生考600多分不去大學報到,因為地方政府允若10萬的獎金考清華北大。根據校長上麵的理論,這個學生不值得同情,他做了選擇的自由,這個選擇最後到底正確不正確很難預料,根據上麵應用大學校長的“理論”,這位學生的2005年不去報到的結點應該不會讓這個學生崩潰才對。也就是說,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注重這麽一個結點問題。當然,也許這個學生的人生道路不如那位應用校長研究的係統複雜,那就不可得知了。

所以我突然覺得這些個大學校長才值得同情,他們需要社會的同情,讓他們的係統和政績工程得以順利展開。

最後,他們提到了美國的錄取製度。

不知道他們提到美國的錄取製度和他們上麵的理論有什麽關係。根據我的猜測,他們大概很欣賞美國大學的錄取製度。說實在的,欣賞美國大學的錄取製度確實很時髦。采取流行的觀點確實很安全,我因此減少了剛積累起來的同情心。

說實在的,美國大學的錄取製度是跟他們上麵的理論相反的。因為美國大學的錄取製度是雙向選擇,學生擁有選擇的機會, 大學也有選擇的機會,在這些選擇之中就是競爭。所以美國大學校長不會跑出來批評公平公正的概念,不會跑出來哀歎大學沒有自由選擇的空間,更不會批評學生選擇不去報到他們的大學。

但是要說美國的錄取製度必須提到美國的高考製度和美國的受教育製度。美國的考試製度不是每年一次,而且不是隻能考一次。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哀歎節點的問題。中國的高考雖然嚴酷,但是好像也不是人生隻有一次。

所以我的懷疑就是:既然考分不是成功的惟一標準,既然這些大學的校長們也知道“從小看到老”的說法不一定正確,這些大學校長為什麽又要那樣斤斤計較沒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呢?--選擇最高分的機會不多,選擇不是最高的機會應該很多吧?

通過這些懷疑,我覺得高考的錄取製度不應該是這些校長們批評的製度,他們應該做好的就是如何讓錄取的學生受到最好的教育--除非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代表的不是大學,隻是社會中的普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