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黃鸝四條腿

大家好,小黃鸝博客開通了。
個人資料
正文

胡言亂語之入聲篇

(2006-05-09 08:59:55) 下一個
看大家說得起勁,1111也湊點熱鬧。我在這之前並不知道什麽是入聲,我隻知道對於“骨”“國”之類的詞,我用全拚敲往往要找個半天,對它們免不了既愛又恨。

聽大夥兒這麽一說,才發現是因為它們屬於另類的緣故,既然專家們叫它入聲,那就入聲吧, 不知道有沒有更牛的人知道它們為什麽被叫做入聲,難道因為它們入鄉隨俗了?還是它們上天入地了?

隨便猜測一下,肯定是因為它們被歸入其它聲部的原因,所以入聲的概念肯定是後來取得,是為了配合北方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四聲部曲的名字。

我前麵提到南方話,說它們保留了古代文言文的韻部,這句話是沒錯的。但是並不等於北方話沒有保留古漢語的韻部。真正說起來,現在的各種方言各自保持了古代漢語的一部分
韻部,誰也不完整,所以這裏並不存在誰更優越的事情,不要把這件事弄得來個南北之爭。

不同的東西並非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吧,大可以和平共處。這大道理說完,1111又要抬杠了,某人說趙元任是北方人, 某某是吳方言區,某某事湘方言區,也許是真的吧,但是這問題並沒有結束,還必須看看他父母親、保姆是不是北方人才行,因為他們說什麽話並不完全由大地區決定, 往往跟他門所處的小環境有關, 不知道有沒有專家研究這些東西,嘿嘿。

入聲依然存在,叫它們入聲隻是北方人的習慣,對於南方人來說,我們或許應該給它們取另外一個名字,因為它們一直就那個樣子,既沒有入鄉隨俗被同化,也沒有上天入地變得無影無蹤。

它們為什麽在北方被同化了?1111認為這跟地理環境有關,跟民族之類的東西關係不大,即使有關也是巧合。為什麽呢?因為北方地廣人稀,說話必須拖聲。 但南方人口密集,並不需要嚷嚷。這倒和南北地方戲相像,有些詞本來是南曲,很難入北曲。

譬如辛棄疾: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這樣的詞如果用京戲的一轉三折來唱,不但唱得累,聽得也累。要不你可以試試。

最明顯的就是: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字字一頓,思緒與節湊似乎可以同步,如果你非得唱成“斷---斷----腸---腸----人---人”,那恐怕真得唱得斷腸,嘿嘿。

有語言天賦的人跟他說什麽地方的話無關,北方話因為吐氣足,很多人說起來很輕鬆;但是南方話音因為不需要吐氣,很多人說得也很省力。

可惜這種天賦並不是賦予任何人,對譬如1111這類的人來說,大概隻能勤能補拙了,鬱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