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授予一級上將始於1935年,當時授予了9人,其後在大陸時期又陸續授予了 3人,逃台後在50年代授予了7人,都是在大陸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另外死後追授了6人。自60年代以後授予的,在大陸時期都沒什麽重要事跡,本文就不再涉及。
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的將軍,分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又有上將銜中將,地位高於普通中將,相當於預備上將,服飾與二級上將相同)、少將。在 30年代,特、一、二級上將在服飾上沒有區別,都是在領章上配3顆三角星。到抗戰勝利後,仿照美軍服飾,一級上將在肩章上配4顆五角星。國民軍的特級上將隻有蔣中正一人,相當於大元帥。其一級上將在地位上,大致相當於解放軍的元帥和大將。
國民政府在整軍後,於1935年授予了8位陸軍一級上將和一位海軍一級上將。其陸軍一級上將有: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是陳紹寬。其中大多曾為獨霸一方的地方勢力,蔣的嫡係僅何應欽一人。
就軍事能力而言,李宗仁大概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戰中都屢立戰功,特別是台兒莊戰役的輝煌勝利。李宗仁算得名將,而且在政治上也較突出,一直是桂係首領,曾任民國代總統。
何應欽、馮玉祥在軍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於福建鬆口戰役巧勝,在抗戰中,何也是我國戰略的重要策劃者。馮玉祥從北洋軍閥時期就小有名氣,後來在北伐和中原大戰中都表現了軍事才能。
閻錫山、唐生智、陳濟棠都是地方勢力的代表,在軍事上沒有什麽出色之處,但在政治上卻都有自己的一套。
張學良出生於舊軍閥係統,但其作為少壯軍人,有愛國熱情,“西安事變”成就了他的愛國心,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朱培德作為國民黨滇軍將領,在北伐中也有不錯的表現,但其後很少擔任要職,多任參謀長職務。
陳紹寬早在清朝就在海軍中任職,其資曆足以擔任海軍首腦,但民國國窮財弱,海軍長期不受重視,其作為有限。
抗戰開始後,蔣重新啟用程潛,任第一戰區司令,於1939年授予陸軍一級上將。程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在北伐中也表現突出,其軍事才能大致與何應欽相似。在政治上後來成為湖南的首領人物。
抗戰勝利後,白崇禧於1945年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白有“小諸葛”之稱,是傑出的軍事家。其在北伐中,指揮了汀泗橋、賀勝橋、龍潭等戰役,均獲大捷。在抗戰中作為副總參謀長,是不少會戰的策劃者。
1947年,蔣最信任的陳誠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陳在軍事上有一定才能,在抗戰中是淞滬、武漢等會戰的前線指揮者。陳是少壯軍人的首腦之一,但其主要才能還在政治方麵,後來在台灣曾任行政院長、副總統等,進行了土改,穩定了台灣形勢。
國民黨逃台後,於1950年授予薛嶽、餘漢謀陸軍一級上將,轉為顧問。薛嶽為抗戰名將,在長沙會戰中曾戰勝日軍,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餘為廣東軍事首領。
蔣在台灣整軍後,又陸續授予了一些嫡係將領一級上將。其中陸軍一級上將有1951年的周至柔、1954年的顧祝同以及後來的胡璉,海軍一級上將有1954年的桂永清,空軍一級上將有1957年的王叔銘。其中顧祝同為顧問,其他掌握要職的多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至此,黃埔係才在國民黨軍隊中真正掌權。
周至柔雖是陸軍一級上將,但長期擔任空軍總司令,又曾擔任參謀總長,但其軍事才能平庸,無所建樹。空軍的王叔銘是我國抗戰的空軍英雄,曾出戰230多次,對台灣空軍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桂永清在軍事上頗有雄心,但也沒什麽太大作為。顧祝同號稱“軍中聖人”,但其也隻是一個參謀人才而已,沒有多少指揮能力,此時已沒有實權。倒是胡璉在抗戰和內戰中都有不少勝績,堪稱國民黨在大陸後期的第一名將,特別是金門一役最為著名,後來又長期襲擊沿海島嶼。
另外,在死後追授的有曹錕、吳佩孚、劉湘、陳調元、胡宗南、鄭介民。曹錕、吳佩孚是在抗戰中,堅持民族氣節,不當漢奸,死後受到追封。劉湘、陳調元病死於抗戰期間,也算殉職。胡宗南、鄭介民逃台後病死,蔣感念其功勞,予以追封。總的感覺,國民黨軍的一級上將們,在軍事上傑出的不是太多,似乎更注重政治;在戰爭中一心求勝的不是太多,似乎更注重權術。其在軍事上最傑出的還是白崇禧,其次是李宗仁、薛嶽以及胡璉。
到台灣以後,大部分一級上將是在‘參謀總長’一職上晉升計有
周至柔 1951年空軍
桂永清 1954年海軍
彭孟輯 1959年
王叔銘 1959年空軍
黎玉璽 1965年海軍
高魁元 1968年
賴明湯 1970年空軍
宋長誌1976年海軍
郝柏村 1981年
陳桀齡 1989年空軍
劉和謙 1991年海軍
羅本立 1995年
唐飛 1998年空軍
湯曜明 1999年
今年在這個職務上晉升的李傑海軍一級上將,已經不是國民黨政府晉升的了。還有在其他職務上晉升的有:
黃鎮球 1961年參軍長
黃傑 1960年警備總司令
劉玉章 1970年警備總司令
劉安琪 1965年國防研究院副主任
還有安慰性質的‘戰略顧問’‘總統資政’計有
薛嶽 1950年
徐永昌 1952年
顧祝同 1952年
餘漢謀 1965年
胡璉 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