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正文

名人輩出的薩氏家族

(2006-05-08 15:08:14) 下一個
在我國近、現代史上,福建閩侯的薩氏家族出了多位軍事將領和科技精英,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悲壯詩篇。海軍將領薩鎮冰、中山艦長薩師俊、計算機科學家薩師煊、物理學家薩本棟、化學家薩本鐵、微電子學家薩支唐、數學家薩支漢……重溫往事,對我國現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會有很多啟迪。

??家族曆史悠久

??福建閩侯薩氏家族,祖籍雁門,今山西代縣。其先祖為色目人,有六七百年曆史。元世祖忽必烈時代(1260-1264),執掌兵權的薩拉布哈是雁門薩氏始祖。泰定帝鐵木兒時代(1324-1328),元朝四大詩人之一薩都拉,官至南台侍禦史,欽賜薩姓,為立姓之始。
??薩都拉之孫薩仲禮是元統年間(1333年)進士,官至福建中書省檢校,舉家由晉遷閩,因此閩侯薩氏家族從薩仲禮算起,傳至薩鎮冰已是第16代了。
??在福州,薩鎮冰故居就坐落在朱紫坊。深宅大院,金箔彩繪已斑駁脫落,當年繁華仍依稀可見。由於朱紫坊及三坊七巷古跡眾多,曆史積澱與文化內涵相當豐厚,政府對遺址重建已作規劃,相信我們再遊榕城時能感受到薩氏家族的真正魅力。

??海軍名將薩鎮冰

??愛國海軍將領薩鎮冰(1859-1952)1859年3月30日生於福建侯官。其父薩怡臣,以教書為生。薩鎮冰1869年考入馬尾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77年被派往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與嚴複、劉步蟾等同窗。父親對他留學非常高興,題聯曰:“家有健兒馳海上,國禦頑夷賴棟梁。”1880年學成回國,薩鎮冰任“澄慶”兵船大副。1882年調天津水師學堂任教官。1886年後,曆任北洋艦隊“威遠”、“康濟”兵艦管帶。
??1894年甲午戰爭中,他奮勇作戰,抗擊日軍。北洋海軍戰敗後,薩鎮冰被革職,回鄉任教。1899年複出,任北洋海軍管帶。1909年任籌辦海軍大臣。他把南、北洋海軍統一編為巡洋、長江兩艦隊,任兩艦隊統製,授海軍正都統(部長)銜。他曾兩度赴歐美和日本考察,先後購買艦艇10多艘,包括名聲遠揚的中山艦。
??民國建立後,薩鎮冰被授予上將軍銜。1916年任駐滬海軍總司令,1917年任海軍總長,1919年5月至8月曾代理國務總理。1927年應聘國民政府海軍高級顧問。1929-1933年赴閩賑災、築堤、鋪路,從事社會慈善事業。1933年支持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革命政府,並任省政府主席。1935年曾返山西雁門,並修編《雁門薩氏家譜》。
??抗日期間,他已年逾古稀,仍往南洋考察,宣慰僑胞。又經川、黔、湘、滇、桂、陝、甘等地,為抗戰出力。1940年曾前往延安,半途被接回重慶。抗戰勝利後,回福州。1947年被推為福建佛教醫院董事長,繼續社會公益事業。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薩鎮冰拒絕隨蔣去台,並與劉通發表文告擁護中國共產黨。解放後,薩鎮冰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全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等。有《古稀吟集》、《仁壽堂吟草》傳世。清廉不貪是他一生的高風亮節,今天福州人提起他還尊稱“薩菩薩”。他曾寫道:“忘懷富貴心常樂,從事勤勞誌益堅。所望群公齊努力,相扶世運順乎天。”1952年4月14日薩鎮冰病逝,享年94歲。

??中山艦長薩師俊

??薩師俊(1895—1938),海軍名將薩鎮冰之侄孫。自幼立誌洗雪甲午國恥,就讀煙台海軍學校。曆任“江安”、“建安”艦副艦長、“威勝”、“楚泰”等艦艦長。薩師俊治軍恩威並重,深得軍心。1937年任“中山”艦艦長。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有光榮曆史。1916年,永豐艦參加了孫中山、蔡鍔發動的護國運動。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叛變,炮轟大總統府,永豐艦官兵智迎領袖孫中山登艦。1925年3月中山先生逝世後,廣州革命政府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
??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薩師俊率中山艦在滬寧之間籌防,功績顯著。1938年6月,日寇占領安慶,中山艦投入武漢保衛戰。
??1938年10月24日上午,一架日機臨空,艦炮齊發,迫使逃遁。薩師俊認為這是“大戰序幕即將揭開的偵察行動”,下令全艦一級戒備。中午奉命駛向漢口,艦首剛轉向,6架日本轟炸機迎麵而來,薩師俊早有戒備。他一聲令下,各炮齊發,使敵機不敢低飛接近。下午3時15分,6架敵機再來轟炸。薩師俊在腿被炸斷、手臂重傷的情況下,振臂高呼:“全艦員兵努力殺敵,誓與本艦共存亡!”當敵機彈盡飛走後,接替指揮的副艦長下令放下舢板,欲將艦長及受傷士兵送岸治療,但薩師俊堅辭不就,“我身為艦長,職責所在,應與艦共存亡,萬難離此一步。”敵機複返,輪番掃射,薩師俊英勇捐軀,時年43歲。最後,中山艦沉沒在金口長江水域。
??199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開始了中山艦打撈工程。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整體打撈成功。真是:“25年服役,曆經風雲變幻,錚錚鐵骨不屈;59載沉沒,今朝重見天日,民族精神雄起。”2001年12月23日修複竣工,可供參觀祭奠。

??計算機科學家薩師煊

??薩師煊教授是我國數據庫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的創建人。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實際行動,團結了全國數據庫工作者,成為我國數據庫學術活動有口皆碑的領軍人物。
??薩師煊1922年12月27日誕生於福州。在薩氏家族中,“師”字輩屬第18代,他是薩鎮冰的侄孫、薩師俊的堂弟,但他極少提及這個顯赫的家族。1941年他考入廈門大學,1945年廈門大學數理係畢業,1946年在中山大學任教。解放前夕,薩老師追求革命,跋涉千裏來到解放區,進入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前身)工作,開始了為人民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曆程。
??改革開放後,1978年薩師煊與其他同誌一起,最早將“信息”一詞用作高校專業的名稱,創建了第一個以數學與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領域應用為特色的經濟信息管理係。薩師煊為創始係主任。1986年,在係計算站基礎上,發展為校計算中心。1994年,經濟信息管理係與校信息中心合並,組建了現在的信息學院。
??1979年,在當時的《電子計算機參考資料》上薩師煊發表了《數據庫係統簡介》和《數據庫方法》,這是我國最早的數據庫啟蒙論文。隨後,他作了許多學術報告,發表了涉及關係數據庫理論、數據模型、數據庫設計、數據庫管理係統的實現等學術論文。他曾領銜主持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國家經濟信息係統分布式查詢係統”,榮獲國家計委傑出貢獻獎。
??1983年薩師煊教授與王珊教授編著了《數據庫係統概論》,這是國內第一部係統闡明數據庫理論與技術的教材,1988年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1991年出第二版,針對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學生及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從結構到內容作了較大調整。2000年出第三版,是麵向21世紀、高等教育九五規劃的國家重點教材,成為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權威教材,也是從事數據庫科研和應用人員的良師益友。2002年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7年他積極支持並與王珊教授一起創辦了中國人民大學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20年來,該所成為國內最早開展麵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並行數據庫技術、數據倉庫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保持了領先地位,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薩師煊教授曾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軟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數據庫學組組長等。從20世紀80年代他與羅曉沛教授、施伯樂教授就提出“執著、和諧、瀟灑”地推動我國數據庫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自1977年第一次數據庫學術會議後,到2005年舉辦了22次全國數據庫學術會議,為交流學術成果與研發經驗提供了講壇。
??薩師煊教授一貫倡導和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請進來,走出去”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學術活動。邀請國際知名數據庫專家S.B.Yao、P.P.S.Chen、Y.W.Su等到國內講學。從1983年開始,他率領中國學者代表團參加了國際最著名的數據庫學術會議,如VLDB、ICDE,並擔任程序委員會遠東地區主席、程序委員會委員等職。對我國數據庫技術跟蹤國際前沿,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9年成立的北京人大金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數據與知識工程研究所為技術依托,以研發推廣國產數據庫軟件產品為己任,在國家863計劃和北京市重大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研製的金倉數據庫Kingbase ES是一個穩定高效的大型通用數據庫管理係統,廣泛用於電子政務、教育和製造業信息化等領域,金倉數據庫的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200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數據庫發展研討會暨薩師煊教授80華誕慶賀活動,校長紀寶成、黨委書記程天權出席了壽宴並致祝詞。來自全國計算機界的幾十位著名院士、學者出席了活動。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看到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發展很快。學院按一級學科設立了三個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經濟信息管理係和數學係。按二級學科設立了研究所。現有2個博士點、10個碩士點,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點為北京市重點學科。他們跟蹤國際先進技術,堅持以科研為基礎,麵向實際應用,研製出具有自主版權的一係列國產數據庫軟件,並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我們祝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理學家薩本棟

??著名物理學家、廈門大學首任校長薩本棟(1902—1949)1902年7月24日生於福建閩侯。在薩氏家族中,“本”字輩和“師”字輩同屬第18代,均為薩鎮冰侄孫。薩本棟少年時在福州求學,後入北京清華學校。1921年赴美留學。在斯坦福大學等校攻讀電機工程和物理學,1927年獲博士學位。
??1928年薩本棟回清華大學物理係任教授。他認真教學,循循善誘,備受學生愛戴。數年間編寫了《普通物理學》和《普通物理學實驗》,先後於1933年和1935年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用中文出版的大學物理教材,使用了近20年,對我國物理教學影響很大。
??1935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聘薩本棟為客座教授。其間他發表論文《應用於三相電路的並矢代數》(Dyadic algebra applied to 3-phase circuits),獲美國“1937年度理論與研究最佳論文榮譽獎”。他還寫成英文專著《並矢電路分析》(Dyadic circuit analysis)在美國出版,成為“數學、物理、電機三角地帶”的理論傑作。
??1937年3月,薩本棟從美返回清華。恰逢愛國華僑陳嘉庚因經營失誤,資財虧蝕,將他創辦的廈門大學獻給國家。1937年7月1日廈門大學改為國立,當時教育部任命薩本棟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薩本棟接受任命第二天,盧溝橋事變發生。他在炮火聲中抵達廈門,於7月26日上任。9月日寇轟炸廈門,學校暫遷至當時的公共租界鼓浪嶼。10月廈門大學決定內遷到閩、粵、贛交界的山城長汀。當時交通極為不便,而薩本棟卻周密籌劃,指揮若定,不到一個月師生全部安全轉移。圖書、儀器也趕在1938年廈門淪陷前遷出,顯示了他的組織領導才能。薩本棟勵精圖治,廉潔奉公,樹立起嚴謹樸實的良好校風,使廈門大學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成為屹立於祖國東南的知名大學。
??薩本棟嚴於律己,為政清廉,堅持原則,剛正不阿。堂弟薩師煊曾憶及:“他在廈門大學當了七年校長,除初去時帶了一個親戚當秘書外,沒有再引用我們家裏一個親人。在招生上,他堅持原則,不徇私情。我們家中有幾個堂弟妹多次報考廈門大學,因分數不夠,照樣未被錄取。”薩本棟日常生活則“飲食簡易,衣著儉樸,經常身穿布質中山裝,腳穿雙錢牌球鞋在校內奔忙,新來的同學往往以為他是校內工友”。當時駐長汀的國民黨某軍長親自登門找他,要求讓其兒子免試入學,薩本棟嚴詞拒絕。海軍某司令也曾寫信給他,以其兒子入學為條件,願將所屬造船廠的機械設備送給廈門大學,薩本棟指著這位“慷慨”將軍的信對學校同仁說:“難道我們可以拿學校的規章製度作交易嗎?”
??1944年6月,薩本棟再度應邀訪美,受聘為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訪問教授。他作了多次學術報告,然後根據他原先在廈門大學講授交流電機所積累的資料,再加上在斯坦福大學授課的新材料,綜合整理寫成英文專著《交流電機基礎》(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在美國出版,被許多大學選為教本。1945年5月,薩本棟在完成美國講學任務後,轉赴英國短期講學,受到英國科技教育界的熱烈歡迎。
??抗戰勝利後,他曾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長。事實上,自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成立起,他就擔任過學會的會計、秘書和副理事長等職,並對統一物理學名詞譯名做過很多工作。
??然而,薩本棟積勞成疾,長期患有胃病仍頑強工作。1948年底,他的病情惡化,趕赴舊金山加州大學醫院治療。在他臨終前還對醫生述說著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設想,其報效祖國的熱情感人至深。1949年1月31日薩本棟與世長辭,年僅47歲。他與夫人黃淑慎有兩個兒子薩支唐、薩支漢(均在北京出生),分別成為微電子學家和數學家。

??化學家薩本鐵

??薩本鐵是薩本棟的胞兄,他倆先後赴美留學,相繼回清華工作。一個化學教授,一個物理教授,在清華大學曾是一段佳話。薩本鐵(1900—1987)1900年2月3日誕生。1920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在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化學,1923年獲學士,1924年獲碩士,1926年獲化學博士,並在耶魯大學作短期研究。
??1928年回國,任教於協和醫學院(1928-1929)及清華大學(1929-1937)。薩本鐵1937年就獲德國自然科學研究院(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院士。他在清華大學培育出來的學生,多有傑出成就。在大陸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高振衡、時鈞、陳新民、汪德熙、武遲及馮新德等。在台灣中央研究院有錢思亮、張明哲、張光世、朱樹恭等。
??抗戰時期,薩本鐵滯留北平,在輔仁大學任教。日本投降後,1946年舉家赴美。他曾任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教授,1953年任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1967年退休。在美國他也獲得很多榮譽,晚年還得到美國藥學會的愛伯特獎。
??薩本鐵1987年9月19日在美國逝世,享年88歲。夫人於1997年病逝,他們共有6個子女(均在北京出生),14個孫子女。
??在薩本鐵40多年的化學生涯中,研究範圍甚廣,除有機化學外,還研究營養化學、生物化學與發酵化學,也從事藥物、激素及維生素之合成研究,晚年並以合成治肺結核及麻瘋病的藥而享盛名。1939至1941年約有18篇論文發表於《荷蘭皇家化學會刊》,3篇發表於《德國化學會誌》,1篇發表於《美國化學會誌》。1946年出版的《中國化學會誌》第13卷共13篇論文,薩本鐵的占了8篇;第14卷共15篇,有10篇是薩本鐵的貢獻。
??薩本鐵發表論文約200篇,不但量多,質量亦高,參考價值大。在50年後,甚至70年後仍為人引用。據台灣劉廣定先生統計,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中以薩本鐵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1980-1984年間共為人引用67次;1985-1989年51次;1990-1994年44次;1995-1999年34次;2000-2004年3月仍有28次。由於早期SCI隻按論文第一作者登錄,而在薩本鐵約50篇論文中他不是第一作者,故實際引用次數可能更多。
??薩本鐵給我們的啟發是論文篇數並不重要,為人引用次數的多少才是學術成就的表現。聯係到當前我國高校教師為晉升而拚湊論文篇數,不管是否有用,此風不可長也。

??微電子學家薩支唐

??在本鐵、本棟、師俊、師煊的下一代,應該是“支”字輩或“資”字輩。由於族旺人多、年齡差距甚大,長者已經作古、幼者尚在讀書。我們僅以薩本棟的兩個兒子薩支唐、薩支漢為例,介紹他們的成就。
??薩支唐(Tom Chih-Tang Sah)是美國著名微電子學家。1932年11月10日生於北京。1949年福州英華中學畢業。1953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獲電機工程學士和工程物理學士。1954年、1956年在斯坦福大學分別獲電機工程碩士、博士學位。夫人林達(Linda Chang),共育一子一女。
??薩支唐教授長期從事半導體器件和微電子學研究,對晶體管、集成電路以及可靠性研究作出裏程碑式貢獻。1959-1962年任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物理部主任,1961-1988年任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工程與物理教授。1988年至今,任美國佛羅裏達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係教授、工學院首席科學家。他提出了半導體p-n結中電子-空穴複合理論,開發了半導體局部擴散的平麵工藝和MOS、CMOS場效應晶體管,並提出MOS晶體管理論模型。他發明了探測半導體中微量缺陷的深能級瞬態譜(DLTS)方法,發現了氫在矽中對受主雜質的鈍化作用。現在,薩支唐致力於亞微米MOS晶體管的可靠性研究。他發表論文260篇,專著3本。其《固態電子學基礎》,在複旦大學謝希德院士的促成下,2002年10月譯為中文出版。由於他的科學成就,1963年獲美國電子工程學會波特·湯姆生獎(30歲以下最佳作者獎);1975年富蘭克林學院獎及終生院士;1986年美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獲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最高獎等。
??薩支唐教授是最早與國內合作的美國科學家之一。他多次訪華,先後指導12名中國研究生,多次協助在中國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3年9月8日薩支唐教授受聘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胡東成副校長高度評價了薩支唐教授卓著的科研成果,對他多年來與微電子所的密切合作表示衷心感謝。2003年11月11日北京大學也授予薩支唐為名譽教授,許智宏校長感謝薩教授長期對北大微電子科研工作的支持。

??數學家薩支漢

??薩支漢(Chih-Han Sah)是美國著名數學家和教育家。他比薩支唐小兩歲,1934年生於北京,但他1997年7月22日在美國斯托尼布魯克逝世,年僅62歲。
??薩支漢1955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195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數學博士。1963-1970年薩支漢在賓州大學數學係工作。但他的大多數時間,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主要在紐約州立大學斯托尼布魯克分校工作。他和庫伽(Michio Kuga,1928-1990)教授一起對該校數學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現在該係的許多獎學金都與紀念Kuga-Sah有關。
??薩支漢的研究領域包括經典數論、代數幾何學、群論、偏微分方程以及數學物理的交互。1967年他出版專著《抽象代數學》(Abstract algebra);1969年他與Richard Brauer合編了《有限群論:專題論文集》(Theory of finite groups)。此外,薩支漢還特別重視中國古代數學家對世界數學發展的貢獻。薩支漢逝世後,Johan L. Dupont寫了長篇紀念文章。1998年秋Dupont教授在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講座時,介紹了薩支漢對希爾伯特第三問題的研究,證明薩支漢的數學造詣很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