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正文

抗日烽火中的南川

(2006-05-08 13:23:32) 下一個

第五章  抗日烽火中的南川

 

    1937年7月7日夜,中國第二十九軍在蘆溝橋奮起抵抗侵日軍,揭開了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在中華民族存亡緊急關頭,在全國人民抗日救亡活動的推動下,促成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先後在武漢、重慶成立。中共川東特委(重慶市委)先後建立中共南川特別支部,合溪特別支部。中共巴縣中心縣委將綦江、南川組成中共綦南工作委員會,領導南川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第一節  中共南川黨組織

一 中共南川特別支部

    1937年秋,中共中央長江局派中共黨員,雲陽人張述成回四川處理雲陽縣工農武裝暴動的善後事宜後,經縣人周寶韓介紹來南川,任私立道南小學校長,開始對青年學生進行革命啟蒙教育。翌年春,張述成的同鄉張子衡在縣教育科任督學,倆人密商去重慶找黨組織,經《新蜀報》編輯漆魯魚洽淡,要求他向長江局聯係接上組織關係。漆介紹張述成與中共重慶市工委學運負責人周浩然(鄧照明)接洽。周安排他參加重慶文化供應社工作。張述成向周浩然建議,南川封建勢力較大自已是下川東人,語音不同,敵特易於發現,應派南川籍的黨員回去,利用社會關係,發展共產黨員,開展工作。
    1938年春,南川旅渝重慶市立初級中學的鮮文吟回縣在平兒院任教。他和進步青年李南力在渝市中(重慶市第一中學)·受產黨員、國文教員潘素的影響,曾與張青鶴密商投鮮文呤經李南力介紹認識了縣立鄉村簡易師範學生康成忠(陸石)。·重慶市學生聯合會(重慶救國會)成員皮以德支持南城校教師王芳濟(曉晴)創辦抗日壁刊《大家看》,並介紹給文化供應社。在中共重慶市工委的領導下,南川進步師生參加重慶救國會,先後組織道南、南城、簡師二班、石牛溪仁壽閣、平兒院等瀆書會,秘密閱讀《大眾哲學》、《社會科學概論》、《中國的新西北》、《二萬五千裏長征記》、《毛澤東自傳》、《思想方法論》、《社會學大綱》、《西行漫記》、《解放周刊》、《群眾周刊》、《新華日報》等書報,暢談時事,交流感想,逐漸認識到八路軍是抗日的隊伍,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號下才能取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康成忠、鮮文吟、王芳濟等分別創辦抗日壁報《三人》、《蚊聲》、《大家看》 擴大了抗日宣傳,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    1938年夏,張述成組織南川縣抗日救亡協會,推舉康成忠為聯絡員,十天半月赴重慶棗子嵐埡52號重慶學聯壁報資料社取資料,這是南川抗日壁報的重要資料來源。他們通過 壁報,擴大了政治影響,聯係了一批進步青年,為建立中共南川組織奠定了組織和思想基礎,也使南川人民及時了解抗日戰爭的形勢。
         南川特支的建立。1938年10月,重慶張青鶴來信,要鮮文吟、康成忠去渝,商量赴延安一事。鮮因任教,不便請 假,由康赴渝。康成忠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和《新華日報》社聯係,不巧,一批青年剛赴延安。漆魯魚聽取康匯報南川縣抗日救亡協會、地下學聯、讀書會、抗日壁報後,派他到重慶 米亭子街12號與張青鶴見麵。他又向張講述了南川概況。12 月初,張青鶴等介紹康成忠加入中國共產黨。康返縣,鮮文吟將入黨申請書轉交給張青鶴。不久,張通知鮮,黨組織批準他加入共產黨。
        1939年初,中共重慶市委海員工作委員會書記黃亦仁(化名丁一),代表市委派遣川東師範特支書記周應培回縣,在原有個別黨員的簡師、平兒院等單位發展黨員。周應培回南川,首先去道南小學六角亭與張述成接洽,傳達重慶市委同意他的建議,決定在南川建立特別支部。
        周應培與康成忠、鮮文吟先後接上組織關係後,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發展王芳濟為共產黨員。  
       1939年2月25日,周應培召集康成忠、鮮文吟、王芳濟,邀請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返縣的唐珍民(女),在南城外金家灣墳旁石灘上開會。周應培主持會議,首先為鮮文吟、王芳濟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然後傳達川東特委關於建立中共南川特別支部的決定。因周應培在川東師範讀書未畢業,又任該校特支書記,經醞釀討論,決定由王芳濟任書記,康成忠為組織委員,鮮文吟任宣傳委員。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議,毛澤東《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要求全黨同誌認真地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曆史責任,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擴大抗日民族一戰線。繼續開展抗日宣傳救亡活動。會議結束時,唐珍民演唱《延安頌》,祝賀南川特支的成立。
    中共南川特支的成立,揭開了南川地區抗日救亡活動的新篇章。
       1939年4月,德隆鄉人童國希(女)經組織派遣回到故鄉任縣立第一女子小學校長,參加特支領導,負責婦女和統戰工 作,·5月,日機大轟炸重慶,周應培按川東特委指示回縣領導特支工作。8月,康成忠、鮮文吟等人赴延安。南川特支改 .·選:書記周應培,組織委員童國希,宣傳委員王芳濟。
      南川特支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縣黨部的懷疑,縣特委會稽查所長程傳洛認為唐珍民從延安回鄉是為發展共產黨的組 織。於是令特務冒充“共產黨員”或耍“戀愛”與唐接近,因沒有暗語被識破陰謀,就寫恐嚇信、誣蔑、誹謗和攻擊。為 此,特支安排唐珍民去渝隱蔽。
    國民黨縣黨部書記長羅永模,在一次校長會議上布置發展勸國民黨員,城南小學有教師加入國民黨,縣立女校沒有動 靜。一次會後,羅永模問童國希:“你們女校有人加入國民黨嗎?童校長說:“加入國民黨要人家自願,怎能夠勉強呢?”       羅永模態度嚴厲,加重語氣道:“別人不說了,你呢?”
 童國希若無其事地說:‘我早巳加入了!”言下之意是早已加入了共產黨。
 羅永模仍然緊追不放,何人介紹?’
      她響亮地抬出了“穀正鼎!”實際是假稱搪塞。羅永模卻步步逼迫,“黨證號碼?”童國希氣極了,提高聲音地說,“黨證丟了!記不清號碼·了!怎麽樣?不相信嗎?!”氣衝衝地走了。 又在一次會後,羅永模給童國希一張紙條:“你是異黨分子嗎?請答複。”她不予理采。1940年8月,童國希經特支安排轉移到重慶沙坪壩第六中心小學任校長。
  1940年10月,川東特委,書記廖誌高派聯絡員楊寧(歐陽林)召集南川、綦江黨組織負責人,在綦江縣石角鎮成立中 共祭南工作委員會,書記是羅恩源,組織委員周應培,宣傳委員夏淑勤(女),聯絡員楊寧。綦南工委把南川,綦江石角、東溪 等地黨員聯係起來,加強相互合作和支援,擴大了黨的影響。

    “皖南事變”後,白色恐怖籠罩著山城。重慶市委召開地·下黨負責人會議,發現特務跟蹤,及時通知帶有綦南工委部 分黨員名單的同誌隱蔽起來。周應培接重慶市委疏散黨員的緊急通知,將後圃女小校長委托教導主任代行,以去渝就醫 為名,騎自行車“旅行”石角鎮、東溪。·綦江黨員羅恩源等轉移到南川,隱蔽在羅洞坪、木涼雲都寺等地。蔡舞庭由渝返 縣,傳達在重慶的那位黨員平安無事,羅恩源等才返綦江。
    1941年9月,川東特委巴縣中心縣委委員李治平來南川,任綦南工委書記,社會職業是平JL院教員。12月,周應培移交工作後隱蔽離縣。南川持支停止了流動。

二、中共合溪特別支部

    合溪鄉是四川省南川縣與貴州省正安縣和桐梓縣,兩省三縣的接合部,地勢偏僻,山道崎嶇,人民樸實,勤勞勇敢。
    合溪鄉郭家溝半邊田是南川的著名共產黨員韋希成的家鄉。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組織合溪農民協會,建立農民 武裝,開展打土豪的活動,後被迫去涪陵仁濟醫院任文書,發展醫生孔慶隆等入黨,建立黨小組,掩護省軍委幹部周小東在醫院治傷。因參與籌建南川紅軍遊擊隊,被21軍偵緝隊逮捕囚監。1932年春,他經親戚趙書元營救出獄,經川軍同事楊秩東介紹到雲陽縣南溪小學教書。翌年春去犍為縣訓練民團秋又在雲陽縣雙土、東城小校任教,認識共產黨員溫凱廷(作民)、趙唯、黃石山、張瓊英等人,接上組織關係。雲裝暴動中,他來暴露。
    戰爭爆發後,韋希成先後組織讀書求知會、雙土鄉小學校外同學會等團體,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1938年8月,他任雲縣委委員,次年2月接任縣委書記,發展黃振中、朱子厚等人入黨, 動員雲中、雲女師30多名青年去延安,建立了30多個支部,有中共黨員260多人。1939年冬,三青團雲陽幹事派特務抄收東城小學抗日暮途窮,潛入他的宿舍,劃開皮箱,竊走日記數本交楊秩東。楊見他參與了共產黨活動,借故請醫生看病,托事外出。醫生翻閱韋希成日記,迅速將記有共產黨員的那頁日記撕下燒掉。他向川東特委匯報後,撤離雲陽,假稱重慶育才小學聘任,回到重慶。
    1940年春,他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肺結核病,再次通過趙書元在重慶第九重傷醫院當文書,兼以治病。韋希成自知病情嚴重,向中共巴縣冷水場特支書記溫凱廷說,希望落葉歸根,建議黨組織派人到川黔邊區合溪鄉工作。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地蓄謀已久的“皖南事變”,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南方局遵照中央的通知,緊急疏散黨的骨幹。2月,韋希成回故鄉任合溪鄉兼小學校長。他說服妻子鄧助成,將正在修房的木料搬到合溪小學建校舍,動員劉海廷、韋萃廷、韋進臣分別捐獻土地、木料、黃穀等物資整修教室、平整操場、購置設備。他病情日趨惡化,還堅持拄著拐杖到校,創作《合溪小學校校歌》,去鄉公所處理政務。是年秋,南方局派溫凱廷赴合溪調查社會民情、風俗習慣、山情水勢,所底回渝向組織匯報。
     1942年春, 中共巴縣中心縣委派溫凱廷、張瓊英等在川黔邊區建立中共合溪特別支部,執行隱蔽精幹的方針和“三勤“,“三化”政策,中心任務是整頓、緊縮、嚴密和鞏固黨組織,采取“轉地不轉黨”的辦法,合溪特支成員分別去黔北綏陽、正安縣安場、四川萬縣等地。川東特委將重慶、綦江、石柱等縣的中共黨員李思源、劉岱雲、申靜思、陶叔恒(女)、賈唯英(女)、白仲山、王雪樵、譚紫光、張亞生、謝薇若(女)、周平、錢雲仙(女)、李文俊等先後轉移到南川,他們分別在道南中學、平兒院、馬鞍山保育院、海孔洞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南屏旅宜中學等機關、學校任職。
        加強思想建設。南川特支將南方局、川東特委、巴縣中心縣委經地下交通線寄來的學習資料、文件、書籍,如油印本毛澤東《論新階段,《論持久戰》、《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和凱豐的 《統一戰線問題》等文章,統一由宣傳委員王芳濟保管和借閱。黨員學習後,寫出心得體會,定期檢查學習效果。1939年夏至1941年春,南川特支以招補習生的名義,先後在報恩寺、白城校、卷洞門等,對黨員和建黨積極分子分別進行短期培 訓“學習抗戰以來的形勢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傳達中共中央文件,組織工作嚴禁發生橫向聯係,利用公開和合法的手段,開展抗日宣傳;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等內容。南川特支經過認真學習和培訓,統一了思想,明確了形勢和當前的中心任務。每個黨員都啟覺地為黨的中心任務而努力工作。
      嚴密組織紀律。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地下黨的組織紀律更是黨的生命。南川特支書記周應培提出了“鐵的封口,血的團結"等口號。堅決執行單線聯係,接頭暗語,準時定點赴會。特定委員分別在觀音閣、明月寺、野貓孔、文峰塔、花墳山、硫磺村、菩薩洞等地秘密聯係黨員,交待任務,檢查學習,匯報工作和思想。1941年7月,川東特委聯絡員楊寧,事前與綦江的一名黨員約定會談,但此時他正身患瘧疾,時而熱如蒸籠,大汗淋漓,時而冷如冰霜,上下牙齒打架,仍帶病離開南川。周應培護送他至石門埡口,看著他前往綦江赴會。
     1941年初,南川特支宣傳委員王芳濟,將進步書籍裝在箱內,密藏在烏龜石家裏豬圈樓上,不料架子豬拱開豬圈樓板,書籍落到圈內,王媽不識字,將書拿給鄰居看,發現是共產黨的書。此事傳開,王芳濟被暴露,經組織安排轉移去 ,重慶更名王曉睛。南川特務到重慶到處打聽王芳濟消息未果,逮捕他的陰謀未能得逞。

   第二節、 南川青年奔赴延安。

     1936年夏,南川興隆人任灝若,考入陝西省武功縣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現為西北農學院),學習水利和畜牧獸醫專業。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炮聲,打破了他的“專家夢。他閱讀範長江著的《中國的西北角》一書後,重新認識了工農紅軍。西安事變後,西北農林專科學校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振興中華的民族呼聲,激蕩著任灝若的心。1937年底,他毅然離開學校,奔赴抗日根據地——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習。1939年夏,他在抗大畢業後,參加抗日戰爭,奉命開赴太行山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組織軍民開展抗日遊擊戰,反擊日偽掃蕩,經受了艱難困苦,出生入死的嚴竣考驗。任灝若是南川較早奔赴延安的愛國青年。
       皮以德等奔赴延安。皮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家住南川縣北固鄉雙桂村。姐皮以書,姐哥穀正鼎,兄皮以莊和皮以淨,都是國民黨政府的“黨國要員”。他在南京大學附中求學,住在穀家公館,穿的西裝革履,看的美國電影,吃的山珍海味,聽的是“服從政府”,“擁護領袖”、“睦鄰親善”,“攘外必先安內”的說教,耳聞目睹的事實卻使他作出了國民政府不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救國隻有靠中國共產黨的結淪1936年夏,他在金陵附中參加軍訓,住宿學校,認識了四川同鄉巴縣人何大癡。在何的啟發下,皮以德加入了南京市學生界救國聯合會,開始從事抗日宣傳活動。
     1936年“月,國民政府逮捕南京救國會負責人曹孟君(女),孫曉村(女)等人,激起全國人民函電聲援,稱為“女君子”事件。皮以德在失去救國會領導的情況下,主動利用穀家公館的電話,通知抗日民族先鋒隊和救國會下屬組織開會;南京市電話局直接向穀正鼎密告皮以德在參加抗日活動,其二姐皮以書“好言勸導”,穀正鼎辱罵恐嚇說:“我們不養活你這個‘共產黨’,你再胡鬧,就送南京警備司令部押起來,你再搞活動,就幹脆滾蛋!’皮以德性格剛強,不堪受辱,趁二姐出差,不辭而別,於1937年9月18日乘輪船回到四川重慶,借讀重慶聯合中學高中三年級。
       1937年冬,皮以德在重慶與漆魯魚取到聯係,參加重慶救國會的活動。寒假回到故鄉,建議王芳濟創辦的《大家看》抗日壁報擴大人員,辦成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陣地。
      1938年2月,皮以德利用家中給他的學費,動員唐珍民(女)、皮以棋(女)等,經漆魯魚開介紹信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轉介紹信到延安。皮、唐3人,由南川到渝,乘船東下,巧遇鄧止戈夫婦,住漢口日租界八路軍辦事處,幸運地見到了鄧穎超大姐。皮以德向鄧大姐介紹了家庭以及為什麽要去延安等情況,鄧大姐高興地說:“你二姐,我認識。她還請我赴過宴呢!”(見《皮以德自傳》)皮以德一行到西安,因錢用盡,去找皮以淨資助,又遇其二姐皮以書。兄姐輪番勸說,隻要他放棄去延安,立即送日本留學,留學歸來,少不了高官厚祿。皮以德說:“人各有誌,你們為什麽要強迫於我呢?”皮以淨說,“你去延安,頂多當一個縣蘇維埃主席!還不是一個‘小嘍噦’!”皮以德駁斥道:“我不是想去當官,也不稀罕厚祿。我是中國人,要拯救祖國,必須走自已選擇的道路,永不回頭!”臨別時,皮以淨說:“今後咱們就同路人一樣,你別找我,兄姐也不管你了。”
    1938年4月,皮以德和唐珍民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順利地到延安,參加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第四大隊學習。大隊長何長工、副大隊長羅華生、中隊長洪學智。他經洪學智推薦, 任抗日民族先鋒隊分隊長,工作積極,主動、活躍。5月, 皮以德經洪學智、張水發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抗大畢業後,唐珍民奉命回川從事地下黨的工作。皮以德分配到八路軍 一二O師七一八團七連任文化教員,曆任連、團指導員,旅、師政治部民運、宣傳科長等職。1939年3月,他隨部隊開赴山西省文水、交城地區與日軍開展遊擊戰。他曾將夜襲日軍據點寫成通訊《夜襲開柵》(載1939年11月11日《新華日報》。 在抗日戰爭中,他榮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建國後曆任廣西靖西縣長、中央農墾部宣傳處長,雲南省政治部副主任、農 墾局幹部校校長等職,1978年1月23日病故於首都醫院,骨灰放在八寶山。  
      皮以德有吃有穿,舍去留學日本,高官厚祿的引誘,抗日救國,振興中華,甘心情願去陝北吃小米,背步槍,表現了金佛山兒女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1938年春,中共重慶市委通過文化供應社介紹中江縣盛家池人陳應盛、陳博文經張述成安排在道南校任教。暑假, 陳應盛回中江縣,陳博文等從南川赴延安。
      熱血灑在燕子窩。南川縣石溪鄉人程德仁投奔延安,學習後,派到武漢《新華日報》社工作。1938年10月23日,程德仁等隨《新華日報》社全體同誌乘新升隆輪船從武漢轉移到重慶。他們在燕子窩遇日機轟炸和機槍掃射,程德仁等16人遇 難。不幸消息傳到南川,簡師教師章汝霖撰寫悼文,康成忠教同學們唱挽歌:“你們,英勇的16個,為了民族的利益而牲犧。我們永遠把鋼鐵的手臂拉緊,踏著你們的血跡,繼承你們遺誌,向前進,向前進,安眠吧!同誌們。”
       1939年5月,周應培對康成忠說,張述成安排重慶文化供應社介紹:到南川仁壽閣小學任教的陳節平、陳元良(杜白)有親戚在延安寫信來說,經過陳澤能與中國青年記者協會戰地服務隊隊長江穆嶽辦到“護照”去延安。陳元良、陳君平住縣城西街通貨旅館。周介紹康與陳相識,與張述成一起研究如何去延安。中共南川特支介紹康成忠,鮮文吟等5人給重慶市委丁一,請市委同意他們赴延安。康成忠等籌好路讚,就同二陳到重慶,向丁—匯報南川特支工作,並請示去延安一事。由於等“護照”,丁一派康成忠做一些聯絡長壽地下黨和統一戰線的工作。
       1939年8月下旬, 陳君平、陳元良才收到“護照”。康寫信回南川通知鮮文吟。鮮將此事告訴好友李南力,李堅持要與他們一起去延安。周應培同意李同去。當時,國民黨政府派出憲兵特務阻攔青年投奔延安,所以去延安是秘密的,不能告訴親戚朋友。李南力給父母稱了一包棗子,隱喻父母不要‘找子’吧。9月1日,鮮文吟辭別唯一的親人——母親,與李南力經重慶,同康成忠乘船東下。到宜昌後,他們與二陳—起在襄樊躲過特務的追蹤,在洛陽,曾遭到土匪的搶劫,過潼關,冒著日軍的炮火,到西安,擺脫了戰幹團的監視。曆經幾多艱險曲折,終於找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而得到的手續,卻是介紹他們到陝北安吳堡西北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他們執意要去延安,經辦事處的同誌耐心解釋,才子10月下旬到了青年的故鄉ˉˉ安吳堡。陳君平、陳元良則持“記者證”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
      康成忠,鮮文吟、李南力在西北青年幹部訓練班學習,首 先唱的是《青訓班歌》:“烈火似的冤仇,積在我們的胸口,同 胞的血淚在交流,英雄的兒女在怒吼……”學習的是《中國革命問題》、《社會科學基礎敦程》、《政治經濟學講話》、《聯共 (布)黨史》,《中國現代史教程》、《大眾哲學》等課程。
    1940年2月,青幹班改名為澤東青年幹部學校並遷往延 安。康成忠、鮮文吟、李南力終於到了他們朝思暮想的延安。 1941年9月,他們轉入魯迅藝術文學院文學係學習,於1942 年5月30日親聆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深 受教育和鼓舞。他們經過了延安整風運動和審幹、大生產、土地改革等運動。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密切聯係群眾等延安精神,我們應該永遠繼承和發揚。

第三節 抗日宣傳活動

    南川抗日宣傳活動實際上是南川特支通過抗日救亡團體,開展聲勢浩大的青年學生運動的一種方式。抗日宣傳首先由學校的共產黨員和進步師生發起,以學校為陣地,師生為骨幹,社會為舞台,充分發揮知識分子講、寫、畫、唱,能歌善舞等特點,采口誅筆伐,吹打彈唱,書寫標語,創辦壁報,教唱歌曲,集會演講,示威遊行,高呼口號,組織宣傳隊,歌詠隊,戲劇隊、話劇團,排演節目等多種形式,深入鄉鎮,保甲院壩,向農民宣傳,做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使抗日的方針,政策,深入人心,達到‘抗日不分男和女,支援不分錢和力”,“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大家起來打日本”的宣傳效果。   學校進步師生自發地宣傳抗戰。1931年‘九一八”事變, 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以致東北淪喪,消息傳到南川,群眾義憤填膺。1936年8月,侵華日軍進犯綏遠,我國愛國軍隊奮起抵抗。11月,消息傳來,縣立第一高小進步教師章汝霖,發動學生蔡焱清等人,聯絡道南,隆化,後圃女小、 協和小學、南城小學,組織師生示威遊行,上街演講,號召大 後方的人民聲援抗日軍隊,發起募捐活動,將錢物及慰問信 寄給抗日部隊,表達了南川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揭開了南川抗日宣傳的帷幕
    蘆溝橋事變,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的炮聲,激起了金佛山下的兒女掀起抗日宣傳活動的高潮。1937年?月,水口 廟小學教師王芳濟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首先一人辦起抗日壁報《大家看》,張貼在烏龜石。後來,他到南城、女校教書,繼續辦報,張貼於三聖廟,觀者如堵,頗受群眾歡迎。1938年夏,康成忠、鮮文吟、李南力等,取 “三人為眾”和“聚蚊成雷”之意,創辦《三人》、《蚊聲,壁報》·分別張貼在簡師校,北街、中和街,擴大了抗日宣傳。接著 ·簡師校的《師中校刊》,道南校、平兒院等分別創辦了《烽火》《號角》、《呐喊》、《養時壁報》、《蓓雷》、《群眾》等抗 日壁報,抄摘重慶救國學生聯合會提供的壁報資料,刊登川軍抗戰事跡,縣內參軍、募捐活動等,以散文,詩歌,漫畫,短評專稿等體裁為主,短小精悍,生動活潑,  群眾喜聞樂見。
    抗戰歌聲傳遍城鄉。  1937年秋,張達成為了掀起演唱抗 日歌曲的高潮,  首先發起校際間的歌詠競賽,得到縣城附近 各校的響應。抗日歌曲《九·—八小調》、《在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放下你的鞭子》,  抗戰中期的歌曲《生產大合唱》、《太行山上》、《延水謠》,《遊擊隊之歌》,《募捐歌》等在南川城鄉都廣泛流行, 這不但活躍了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道南校宣傳隊在南川縣政府院壩演唱《在鬆花江上》時, 悲慘的詞曲,精彩的表演,把縣政府官員也感動得涕淚交流,哽咽難語,起到了革命文藝閉結人民, 打擊敵人的效果。
    1937年10月,  劉湘率領川軍出川抗戰,  受到四川人民的歡迎。南川知識分子組織九遞(金佛山古為九遞山)詩社, 吟詩賦詞,讚揚川軍將士的愛國精神。南川縣長陳文藻作 序,以揚國威,張士氣,狀軍容,寒敵膽為宗旨,精選(送川軍出川抗敵兼呈前敵各同誌用杜工部《秋興》全韻,同題七言律詩)152首,編輯成《公送川軍出川抗敵將士詩集,。 為了擴大宣傳,還石印成書,廣贈各界人士,鼓勵抗日將土。
    1939年1月,汪精衛叛國投敵,發表臭名昭著的“豔電”, 無恥辯解叛逃的罪行。  祭舞庭、向同靈等在《三人,壁報上發表評論:《粉墨登場,遺臭萬年》,  義正辭嚴地批駁了漢奸謬論。4月,青年黨頭子李璜,左舜生來南JlI簡師演講封建主義的三綱五常,《三人》壁報則與之針鋒相對。在抗戰時期,對智仁勇,進行了新的解釋:挽救民族危機者謂之仁 英勇‘抗擊’日軍者謂之勇,能夠救國濟民者謂之仁。 特支成立以後,先後組織簡師青年救國團、南川小學生救亡會、道南小學學生自治會、婦女抗敵救國團、平兒 院生活團,城南校中國少年抗日民族先鋒隊等抗日救亡群眾 團體書寫“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團結,反對分裂”、“抗戰必勝,日本必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協力,支援抗戰等標語,口號,使之遍及城鄉,隨處可見。
     1939年10月13日上午10時,  日機18架轟炸南川縣城,投彈140多枚,並低飛用槍機掃射和平居民,炸死炸傷300多人, 毀房821間,損失折價120餘萬元。教師李興洲憤然創作《南川第一次被炸歌》:“要記起十月十三,  日本飛機載來百餘顆 炸彈,毀壞了我的祖遺南川”,“這個仇不報,就是王八 蛋1”他後又寫了{南川第二次被炸歌,:“南川領空轟隆聲, 敵機二次逞凶橫”,“頓時北門煙火起,房屋倒塌屍首陳”, “‘一二.一九’記心頭,討還血債莫停留”,‘複仇雪恨,有敵無我,爭取民族解放與自由”兩首南川被炸歌在城鄉廣泛流行表達了南川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
     皖南事變後,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南川特支按南方局和川東特委指示,停止了大規摸的宣傳活動。在合溪 小學、馬鞍山保育院,共產黨員教師繼續敦唱抗日歌曲,創辦壁報、組織話劇團,排演愛國內容的戲劇。1942年5月,共產黨負陶欽敷、’譚紫光在保育院‘組織育餘劇團,先後到縣城、文鳳等地向群眾演出《抓壯丁》、《屈原》、《虎符》等愛國事義的話劇,啟迪人民團結抗戰,爭取肚利。
       1943年至1945年寒暑假,南川旅渝、旅沙(江津白沙鎮) 同鄉會與南川進步青年相結台,在南川,南平,萬盛等地演出 《日出)、(雷雨》、《兄妹開荒9、《紅纓槍)、{反對漢奸,打 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節目。1945年8月,綦南工委書記李治平 編導《金錢板》:“自從七七鬧事變,日本強盜把兵搬。去年狗 東西太大膽,一直打到我獨山。上春德國一垮杆,他的夥伴更 孤單。……”全國同胞團結緊,抗戰勝利快到來”     南川的抗日宣傳活動形式多樣,短小精悍,,緊緊圍繞抗日 的中心任務,為群眾喜聞樂見,影響深遠,教育麵寬,起到了革命文藝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宣傳效果,具有重要的曆 史意義。

第四節  南川統一戰線工作

        統一戰線是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處於地下鬥爭的南川特支、合溪特支,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批判“亡國論”和“速勝論”。在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時期,南川黨組織大力宣傳“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 以及“爭取好轉,勿忘防禦:爭取合作,勿忘鬥爭,爭取發展,勿忘鞏固”的鬥爭策略,對有損抗戰的言行,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並與各界配
合默契,廣交朋友,促進了抗日救亡活動的順利
   南川特支遵照中共中央隱蔽精幹的方針和“三勤”、“三化”的政策,即必須謀求職業化,社會化和合法化,才能站穩腳根,才能執行勤業、勤學和勤交友的政策,共產黨員要在縣內紮根,必須謀求職業作掩護,爭取在教育界立足。抗戰時期,南川教育科長倪滋德是中國民主同盟成員,是黨的忠實朋友。黨組織通過他先後聘張子衡、張述成、張祥書等.為督學,委進步教師張秀靈任簡師校長。倪滋德還先後聘共產黨員和民主人士、進步教師為道南、簡師、報恩寺小學、後圃女小,簡師附小,合溪小學、隆化中心校、馬鞍山保育院,石牆中心校等的校長或教導主任。他們又以校長或教導主任的名義,安排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任教。
      1941年9月,周應培、張祥書、張承佐等在川東師範同學會和簡師同學會的基礎上,組織立達讀書會(立達學社),把大批教師團結在南川特支的周圍。1945年,向國靈等將立達讀書會更名為新生讀書會。該會會員支持張承佐競選南川教育會會長。這樣,教育科長、督學、教育會長都是黨的朋友,團結了廣大的中小學教師,為共產黨員和民主人士謀求職業,利用學校為陣地,課堂為講台,采取“舊瓶裝新酒”的辦法,宣傳共產黨的全麵抗戰,灌輸馬列主義,啟發青年學生的階級覺悟,並為發現和培養黨的積極分子創造了條件。
     1942年3月,合溪特支為了保存川黔邊區黨的活動據點 ——合溪鄉,按照韋希成臨終前遺囑,呈文縣政府,由統戰 人士韋萃廷任鄉長,共產黨員溫凱廷任副鄉長,縣政府認為是合溪鄉民代表推舉,就很快簽發了。溫與韋交朋友,商量共事,改革鄉政,布告鄉民,禁止吸鴉片煙,禁止賭博, 禁止買賣青苗,改抓壯丁為歡送青年參軍抗日,改平攤捐款 為按地租累進法,照顧窮苦農民的利益。為了宣傳禁吸鴉片煙,他們編寫了一首《戒煙歌》,先在學生中教唱,然後在群眾中流行:“不吸煙,並不餓,哪有什麽戒不脫”又召開煙民座談會,發動社會,家庭監督。他們還集資在合溪場上開辦藥鋪,為山區百姓治病。1942年春,全縣高小畢業生會考,合溪小學總評成績和優秀學生人數均名列前茅,校長張 瓊英被評為優秀小學校長,傳令嘉獎,獲甲等獎金60元。溫凱廷被評為優秀小學教師,普升一級工薪。
      1944年12月,侵華日軍打到黔南獨山,威脅陪都重慶。 南方局決定在川黔邊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任溫凱廷為遊擊 隊司令,李治平為政委,李培根負責地下黨的組織工作。中共巴縣中心縣委先後調向國靈、周平、李文俊、牟克波、鄧 權、馬東山、錢雲仙(女),周萍(女)等到南川地區,發動群眾,準備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不久,  日軍撤離獨山一線,南 方局指示,  停止遊擊戰爭的準備工作。
      合溪場是川黔門戶,是聯絡重慶到黔北的樞紐。從1949 年韋希成回到故鄉起,南方局建立了一條由重慶經過南川縣 萬盛,南平,小河到合溪去黔北的地下交通線,直到抗日戰爭;勝利。1941年底,溫凱廷持韋希成函找南平章香墀,在章 家認識丁重慶稽查所長李秉辰。溫持李名片安全到渝。1945 年春,南川特務打電話給章香墀,說今夜有3名共產黨到南 平,要章協助逮捕。當晚12點,牟克波,鄧權,周萍到章家。飯後,章說,“這裏不可久留,你們巳被特務掌握了行 蹤;便連夜送牟克波到小河。牟在合溪小學任教半年,後轉移去桐梓縣。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共產黨員認識到,隻有謀取公開的、合法的社會職務,真正執行勤業、勤學,勤交友的政策,才能更好地貫徹執行隱蔽精幹的方針。

第五節 農村鄉村服務隊在南川

        1938年5月,宋美齡邀請各界婦女代表40多人,在廬山舉行談話會,將新生活運動總會婦女指導委員會改紐擴大為聯合抗日的婦女工作機構,下設婦女鄉村服務隊,逐縣對女 伺胞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教育工作。
      1939年7月,  婦女鄉村服務隊的30名巾幗女兵身穿綠色軍裝,颯爽英姿地開進了南川縣城。隊長先後是劉湘英,修苧光,指導員先後是楊秀清、黃靜汶。隊員多是來自鄂、豫、魯、蘇,浙、皖等省淪陷區的大、中學校的女生。內設總務,宣傳、戲劇、組訓4個組。分為3個小隊,每小隊10人, 由正副小隊長帶領分住隆化、南平、水江鎮。任務是動員鄉村婦女,走出狹小的家庭圈子,投入全民抗戰建國的洪流。
     婦女鄉村服務隊在南川縣的主要工作是創辦戰時婦訓班 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一,  創辦南川戰時婦訓班

    1939年8月,婦女鄉村服務隊在南川特支周應培,童國 希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各界愛國人士的幫助下,在考棚(今縣委)開辦了戰時婦訓班。在報名的160餘人中,錄取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女青年60人,其中年長者19歲,年幼者13歲。 婦訓班由楊秀清任班主任兼指導員,分為1個大隊,2個分隊, 6個小隊,目的是為南川培養一批抗戰婦女幹部。
       婦訓班開設軍訓、精神講話、戰時常識,戰時救護、文藝宣傳等課程。
       軍訓課:每天清晨或上午訓練2小時,由各分隊長任教官,教授簡單的軍事常識。曾聘餘宣明教拳術。
       精神講話:由國民黨南川縣黨部書記長章楚翹,縣長陳文藻分別講三民主義。主要教員是教育科長倪滋德。
      戰時常識:主要內容是抗戰形勢教育。周應培講述曆史上的愛國將領及愛國英雄,童國希演講巾幗女英雄,楊秀清講敵戰區抗日軍民英勇殺敵的故事,請從江蘇選難到縣的安宗聖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萬人坑”等暴行。
      戰時救護:由紅十字會派醫生講防空、防毒、救護傷員等常識。
      文藝宣傳:由婦女鄉村服務隊隊員教唱《義勇軍進行曲》,《流亡三部曲》,《救亡進行曲)等20多首抗日歌曲,排 練《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婦女上前線》等話劇。經過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一個多月的訓練,分組下鄉,走村串戶,創辦婦訓班、兒童識字班。在金佛山下,團氹河畔的中,青年婦女提燈籠,打火把上夜校/戰日歌聲響徹山鄉。

二、抗日救亡活動

     婦女鄉村服務隊分別在隆化鎮、南平鎮和水江鎮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開辦婦女、兒童識字班。抗戰時期,鄉村婦女絕大部分不識字,很多兒童失學,婦女、兒童迫切要求學習文化。經自動報名的就有600多人,編成2個識字班,7個兒童補習班。教婦女、兒童識字、算術、寫信、讀報、唱歌、製軍鞋,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提高婦女覺悟。讓婦女在大、小
會上演講,有的還成了出色的宣傳員。服務隊幫助兒童學文化,教唱抗日歌曲,學畫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漫畫,提高抗日救國的認識,組織宣傳隊、歌詠隊、捕蠅隊,拿著漢字卡片,在趕場時教農民識字。
     組織軍鞋紐。婦女鄉村服務隊以婦女識字班為中心,聯絡廣大農村婦女,組成軍鞋組,為抗日將士縫製軍鞋。很多歸女一針一線,把愛國抗戰的熱情縫在鞋上。她們把鞋底做礙非常牢實漂亮,在鞋底或鞋麵上還繡有“英勇殺敵”、“趕走日軍”’‘為民立功”、“為國戰鬥”、“精忠報國”等字樣。]939年10月,南川婦女自覺捐獻軍鞋821雙,募征寒衣款1400元,捐贈抗日將士;表達了南川婦女支援抗日救亡的激情。慰問抗戰軍烈屬。婦女鄉村服務隊在共產黨員黃靜汶指揮下,利用趕場天擺書攤,代售抗戰書刊,幫助抗戰軍人家為前線親人寫家書,鼓勵軍人英勇殺敵,演講抗戰形勢,宣傳抗日英雄事跡。隊員把中秋月餅贈給烈屬,要求鄉保解決軍烈屬的家庭困難,使抗日軍人在前方安心部隊,英勇抗擊侵華日軍,為故鄉入民報仇雪恨。
      辦抗日牆報。服務小隊在縣城和南平,水江鎮,分別舉 辦牆報,每周或10天出刊一期,內容有國內外大事、抗日戰 場軍事態勢、前方支前、後方支援、參軍募捐等專欄。牆報資 料來源:一是婦女指導委員會寄來,二是發動隊員、學員和 社會知識青年寫稿。文章體裁有散文,詩歌、短訊、漫畫、 文摘、評論、專稿等,短小精悍,為群眾喜聞樂見。
    大書標語。每次南川新兵入伍,抗日戰鬥的勝利消息, 國內外、地方大事,愛國華僑陳嘉庚率歸國慰問團到南川, 隊員們都及時張貼標語。在川湘公路萬盛至樂村段沿線, 寫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必勝”、“抗戰到底”,“反 對賣國投敵”等標語,就是婦女服務隊留下的墨跡。至今, 水江鎮場後和高橋等處尚有遺跡。
      1940年5月,鄉村服務隊雖離開了南川,但她們培訓的婦訓班學員是南川抗戰時期的第一批婦女幹部,也是南川縣 的一支永不離境的服務隊,是縣內婦女宣傳的主力軍。南川婦訓班學員8人,到重慶學習後,編入婦女鄉村服務隊,先 後到大足、銅梁、青神、綿陽、宜賓、江津、巴縣等地宣傳抗日救亡,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第六節  馬鞍山保育院

      侵華日軍對中國實施慘無人道的“三光’(搶光,燒光,殺光)政策,無數同胞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幸存的難童孤苦 無依,流落街頭,漂泊異鄉。時任長江局書記周恩來及委員。董必武、鄧穎超等發起搶救難童的倡議,深得各黨派和各界 人士如宋慶齡、宋美齡、李德全等的同意和支持。1938年3 月,在漢口聖羅的女子中學成立了戰時兒童保育會,各省先 後成立14個分會,各界人士踴躍捐款97萬餘元,創辦保育院53所·,搶救、撫育、保教難童3萬餘人。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保育院帶領難童轉移到雲南、貴州和四川。次年5月,  日軍狂轟濫炸重慶,保育總會決定在重慶的直屬第七保育院遷到南川縣。
    1939年7月,直七院院長夏一芝來南川,與縣長陳文藻 接洽建院事宜,按保育總會以交通方便為宜,決定在川湘路 旁,馬鞍山鮮氏宗祠設院。經過整修,添置桌凳,因陋就簡,於9月開始接收難童。

一、保育院的保教原則

       馬鞍山保育院設教務、訓育、總務、庶務處、保育園、醫務室和縫紉組。
       首任院長夏一芝(女),1940年離職。繼任院長杜彥桐 (女),湖北沔陽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1940年3月,她經過中共黨員杜子明,徐鏡乎推薦到職。
    教務主任先後有張仲平、張立珍、陳永平、杜履芳、中共黨員譚紫光,張亞生,向國靈等人,總務主任魯幫道、李宏盈,庶務主任胡應仕,醫務室醫生張維新(女),教職員工43人,教師28人,中師程度以上21人。據1941年秋統計:保育生480人,其中6歲以下11人,7歲18人,8歲56人,  9歲 以上395人,絕大部分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諸省的難童。南川有20多人人院。除7歲以下兒童讀保育園(幼兒園), 其他按文化程度編為中隊(班)。
    保育院的保教原則是: 以親愛、精誠陶冶兒童情操,培養難童正確的人生觀,愛國,愛院、愛名譽,自立立人,自助助人,遵禮法,守紀律,教育兒童養成清潔、整齊、禮貌,勤儉、惜物等生活好習慣,實施陶行知先生的教、養、做三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政治教育,抗日光榮,漢奸可 恥,使抗日救國的思想深入童心。國語課選學進步散文、詩歌,曆史課講帝國主義侵華史,地理課講東北的煤、鐵、高 梁和大豆,公民課講新三民主義,國共聯合抗日,時事講平型關大捷,台兒莊大捷、夜襲陽明堡機場、反攻娘子關等抗日事跡和蘇德戰場形勢。保育院圖書館公開懸掛馬克思、思格思、列寧,斯大林的彩像,有高爾基的《母親》,蘇聯小說《丹娘》、《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大量進步書刊、報紙。保育院建立歌詠隊、育餘劇團。演唱抗日歌曲,排演愛國曆史話劇《屈原》、《虎符》等。各中隊創辦抗日壁報《烽火》、《號角)、《朝霞》、《播種》、《春苗》等。培養難童勞動,年幼者自己穿衣,穿鞋、洗臉、釘扣子、洗手巾,年長者打豬草、放羊、推磨、幫廚、運煤、抬米,手持童軍棒站崗放哨,大女生參加縫紉組,在師傅指導下學習裁剪、縫衣褲,增強勞動意識,養成愛惜財物,  自食其力的美德。保育生穿的是由美國總統羅斯福捐贈的布,自行縫製的衣褲。
  醫生張維新精心護理難童,為生瘡兒童擠膿搽藥,自己掏錢稱豬肝熬湯,買補血丸給患黃腫病、夜盲症的兒童補養身體。保育生熱淚盈眶地說:“沒有杜(彥桐)媽媽、張醫生,哪還有我們難童!” 
    為了培養保育生的愛國、愛院精神,杜彥桐院長作詞, 張四維譜曲,創作《直七院院歌》:“蘆溝烽火掀起了抗戰·的巨浪,浪花奔流催我們離開了家鄉。同學們,我們來自天各一方。馬鞍山下,川湘道旁,匆匆度過了兩年時光。”“雖然是幼小童年,複興巨任,已落到我們肩上。”師生們天天唱院歌,激發抗日的熱情。
    直七院的保育生一批又一批畢業,有的進育才學校,有 的考入永川15、16中學,年長者進入解放區。畢業保育生唱 著《直七院送別歌》:“鳳嘴江畔草萋萋,十裏平原一望齊。 昨日之時還團聚,今日之時歎別離!歎別離,分飛勞燕各東西,南北東西難得相見期。同學們,送別言語要切記,失地要收複,  回去要振翅。”“努力求知,努力加餐,勝利的凱歌將秦起,揚子江畔再定歸期,再定歸期!”,“送別歌”唱出了離別南川時依依不舍的感情以及收複失地,抗戰必勝的信念。
      1942年元旦,保育總會理事長末美齡為表彰馬鞍山保育院的顯著成績,親筆題寫“南州冠冕”,現殘匾猶存.

二、  馬鞍山事件

        馬鞍山保育院是抗戰時期國共合作性質的保護、教育難童的工作機構。教職員工中,有中共黨員、國民黨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進步教職員工占絕大多數, 也有國民黨區分部及個別的特務混在院中,暗中監視、偵察共產黨員的活動。
        院長杜彥桐在湖北省高中任教時,經王覺夫、陳新乾介紹加入共產黨,因王被捕叛變,陳又被捕,杜隻得連夜逃往河南躲避,失去組織關係。日軍侵占湖北,她流浪到重慶,巧遇堂妹杜子明介紹來南川。1941年春,她聘從延安黨校畢業參加地下工作,因被暴露,經黃華派回四川找車耀先未果的陳堅為教師。同年11月,從石柱轉移到重慶的共產黨員譚紫光(化名雪鴻)來院任教務主任。1942年初,譚介紹石柱中心縣委宣傳部長王雪樵(化名王水若)、共產黨員謝薇若(化名謝靜如)、進步教師範繼華來保育院。5月,石柱共產黨員白仲山(化名陳燧生)、白詩觀(化名劉振聲)、金玉凡(化名金曉環)等到直七院執行隱蔽精幹的方針。
       1941年9月,國民政府以直一院“赤化”為由通令解散,其200名難童並入馬鞍山保育院。四川省教育廳還密令縣政府“查防製奸黨活動”。正如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7名參政員致電參政會秘書處中所說:“最近政府對於中共則幾視同仇敵,於其所領導之軍隊則殲滅之,於其黨員則捕殺之,於其報紙則扣禁之,尤以皖南事變1月17日命令之後,敵偽撫掌,國人憤慨,友邦驚歎,莫不謂國共,破裂之將至。“新四軍被稱為‘叛軍’矣,十八集團軍被稱為‘匪軍’矣,共產黨被稱為‘奸黨’矣。”重慶派來南川保育院2個特務充作“教師”,經常偷查備課簿,翻閱學生作文,私拆教師信件,謾罵進步教師。一次,甚至當麵吐口水,並用手巾包石頭打傷範繼石 老師的眼睛,其兄範繼華和譚紫光氣憤難忍,將打人凶手痛揍一頓。學生向黨員教師揭露某‘教師”有白臘寧手槍。為防止意外,王雪樵、謝薇若、譚紫光轉移去重慶。
      1943年1月13日,白仲山、白詩觀、金玉凡到南川汽車站準備買車票,轉移去重慶,但白詩觀和金玉凡被叛徒陳凋龍發現,未能買到車票,迅即返回馬鞍山保育院。路上,有國民黨員教師同行,他們沒有及時研究應急辦法。1月18日,白詩觀去南川乘車被捕。當晚,南川縣警察局派警察7人,坐卡車到馬鞍山闖入保育院辦公室,說:“劉先生在車站樓上摔倒了,要陳、金老師去看他。”白仲山從容不迫地說:“你們坐一下,我去換上鞋就走1”一個警察吼道:“不用換鞋了汽車等著呢!’警察把白仲山,金玉凡押出保育院,來到停在川湘公路上的汽車旁。警察推金玉凡上卡車,白仲 山趁機拚命往南平方向跑,警察一麵開槍,一麵吼著追去。白仲山把手伸進衣袋,將黨的一份文件揉爛,甩在川湘公路 旁的草叢中,繼續向前猛跑,一隻棉鞋跑掉了,亦足難行,終於被督察追上,一陣拳打腳踢,推上卡車,開往南川縣城。
    嚴刑逼供白仲山。在天主堂內院一間空房裏,擺著一張 八仙桌,  南川縣長宋繼成等大小官員20餘人濟濟一屋。警察 首先對白、金全身搜查。張處長問白仲山:“你叫什麽名字? 家住哪裏?’回答:“我叫陳燧生,涪陵縣酒店人,經朋友介紹來保育院教書,”審判官厲聲道:“胡說!·叫陳凋龍來。”陳凋龍對質說:“他叫白仲山,石柱縣人,是共產黨員!”白仲山在人證物證的情況下,承認是石柱縣人,在重慶讀中央大學時加入共產黨,  回石柱就失去組織關係。警察追問:“保育院哪些教師是共產黨?”他道:“我來保育院才認識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情況。”
    警察拿著重慶江竹筠的通訊地址問:江竹筠是什麽人?”
    ‘江竹筠是我妻子的同學。她放一件衣服在江家,叫我去取。”白仲山始終未暴露黨在重慶的聯絡地點。
    警察說白仲山不老實,將他捆在一條凳子上,倒立起 來,施酷刑,灌水葫蘆,他掙紮一陣後,昏迷過去。當他第 一次醒來時,質問:“你們的蔣總裁在國慶節發表講話,說什麽不論任何團體與個人,隻要不危害國家民族利益,不破壞社會治安秩序,政府都要依法保障其人生自由,言論出版自由,集會結社自由,我危害了國家民族利益嗎?!我破壞了社會治安秩序嗎?!你們蔣總裁講的話,算不算數?”這一席義正詞嚴的質詢,把警察問得啞口無言。敵特胡須倒豎, 給白一陣亂棒毒打,  白又第二次昏迷過去。他第二次蘇醒過來,憤怒指著打手說,“全世界除了德、意,日法西斯外, 各民主國家都廢除了秘密逮捕與殘酷刑訊,你們為什麽要秘密逮捕?為什麽要殘酷刑訊呢?你們講的民主到哪裏去了?”警察個個暴跳如雷,無言回答,隻有用拳汀腳踢來實 施其“民主”。白仲山再次昏迷過去。
    警察抱來一部電話機,揚言對白詩觀、金玉凡施用電刑。
     白仲山被警察戴上腳鐐,金玉凡戴上手銬,和白詩觀囚 在南川縣政府樓上一間空房裏。李輔臣等警察來勸白仲山悔過,被白仲山教訓一頓。
     白仲山耐心教育金玉凡,不要辜負黨的培養,讓金把情堵穩定下來。三人口徑不—致,逐漸商議對付審訊辦法,嚴禁牽涉到保育院的其他同誌。
    第二次審訊,警察追問白仲山的入黨介紹人,發展了哪些人加入共產黨,他列舉假名過了關。
     白仲山與警察朝夕相處,逐漸熟悉,以德字袍哥拉上兄弟夥,拿錢叫警察去炒菜,打酒,搬到囚室,共同吃喝。一位警察說:“管他媽的甑子(政治)飯,悶鍋飯,咱們兄弟夥還是兄弟夥。“白仲山通過警察鄧五哥送信到馬鞍山保育院,暗中統一口徑,拿回錢200元送警察購年貨。看守收賄後漸次放鬆了對他們的監視。
    營救被捕教師。南川馬鞍山事件發生時,杜彥桐在渝。其弟杜履芳和會計李宏盈去縣城探聽消息據汽車站長孫梅生透露,陳、劉姓白,係堂兄弟,又是石柱的共產黨,縣委被破壞,化名來院任教。杜、李打電活給重慶杜院長,簡述其 情。杜彥桐立即回院,查明情況,連夜去渝,在重慶求精中學保育總會,向常務理事徐靜平匯報,商量營救辦法。徐、杜二人到馮玉祥家,  向李德全簡單匯報了馬鞍山事件。李德全叫杜彥桐寫報告呈理事會。李德全看了呈文後說;“人家是青年教師,啥子黨人嘛I”並以保育總會名義,  電報南川縣政府,“非放人不可。”李德全親筆寫了一函給縣長宋繼成,“查劉振聲、陳燧生、金曉環係社會部介紹而來’,“懇予專函貴府,代為辦理”。2月2日,宋繼成致保育總會代電稱“經查劉振聲等於未受聘保育院前,即犯有某種嫌疑,被黨部查悉偵訊”,“與院方無涉”,“況直屬第七保育院辦理有年,頗有成績”等語,以“設法感化”為托詞,拒絕釋放。
    巧計越獄。2月5日(農曆臘月30日),  白仲山發揮唱京戲    的特長,為警察邊拉京胡邊演唱《甘露寺》、《坐宮》、《李陵碑》、《捉放曹》等片斷,博得聽者歡心。2月6日,警察出外玩一天,  當晚回到囚室外監房睡著了。白仲山等按事前偵察路線,分頭經過監房, 下樓,開門“吱咯”一響,但未驚醒警察,進入廚房,穿過巷道,走上西街,冒著風雪,沿著漆 黑的川湘公路,摸回馬鞍山保育院。3人逃離虎口,杜院長和進步教師都很歡喜。他們領了工資,換了便裝,重踏風雪,連夜離開馬鞍山。
    杜彥桐以院長名義去南川縣政府要人,說:“3名教師是你們抓來的,生要放人,死要見屍!”弄得縣長、警察局長 反而下不了台。宋繼威與杜彥桐是同鄉人,拖而不決結案。
    馬鞍山事件,說明共產黨人經過一場嚴峻的考驗,表現了共產黨員是經受得住敵特的威脅利誘、殘酷刑訊的。
    馬鞍山保育院是500多名難童的第二故鄉,在抗日烽火中度過了童年,打下了政治、文化、勤勞、勇敢等基礎,為祖國培育了一批人材。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撤銷直七院。杜彥桐、向國靈等教師送最後一批難童離開南川縣馬鞍山,移交重慶保育總會。師生們踏上了新的征途

第七節  日機轟炸南川

一、 日機轟炸南川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日軸心國結為帝國主義軍事同盟。中日戰爭爆發,中意飛機製造廠的意方人員奉 令回國,工程技術人員中的意大利特務向日本空軍提供情報,日本空軍轟炸該廠駐地江西南昌老營房。職工們晝夜 拆遷殘存設備和器材,由鄱陽湖乘船進長江,經武漢至重 慶。1937年11月8日,重慶航空站站長張式群,以慶字第686 號公函致南川縣政府:“查南川縣屬附近有一個可容2萬餘人之山洞,地形隱蔽……能否適宜儲藏軍用品”,"究在何處? 查明回複,以便派員前往查助。”11月17日,縣長陳文藻以南字第503號函複張站長:“本縣山洞頗多,而最適宜儲藏軍用品者,尚推叢林鄉屬之海孔洞,交通便利,光線充足,氣象雄闊,為洞之冠,外可築城牆,以資防守……”。國民政府軍 委會行營總處派少校副官廖一民前來實地踏勘,回渝秉報。 1938年,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遷至叢林鄉海孔洞。抗日戰爭勝利後,改名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屬團級,通訊地址:南川叢林溝10號。建廠征地3341畝,地價國幣11630.6 元。以海孔洞周圍15公裏內劃為“特別警戒區”。廠區幅員縱 2.5公裏,橫1.5公裏,築簡便公路連接工房、宿舍120餘幢。 在川湘公路49公裏處,修一條盤山公路7.6公裏至海孔洞。
    海孔洞是古代內陸海遺址,由石灰岩層、鍾乳石形成的天然溶洞,高18至35米,寬18米,縱深210米,洞殼厚40至70米。洞口右上方有’豁然開朗”幾個大字。原是海孔洞寺,佛像高坐,香火興盛。洞壁有墨客詩人題詞。拆廟趕佛,在洞內建築1200平方米的簡易車間和一個機身庫。廠長錢昌祚,黎國培、錢印昌、顧光複,馬德樹等先後繼任。工廠設公務處,總務科、廠務、支配,檢驗、設計、會計課,下設裝配,油漆縫工、機翼,機身,鍛造、白鐵、鉗工,焊工衝砂、木工,機工、鍛煉,修配,工具準備、器材庫,購材,外勤、事物,文書,保管,水電,醫務、人事,出納,會計等股,還設駐渝修理所、重慶海棠溪辦事處,消防隊等機構。全廠職T-1200多人。另有民工200餘人,大部分係南川人。該廠在1939年至1945年間,曾在叢林,南平、文鳳、北固、西勝、東勝、水江、萬盛等鄉招收知識青年100多人當工人.他們是縣內較早的一批產業工人。
    第二飛機製造廠從美國進口發動機,由蘇聯供應儀表、物資,運重慶轉至海孔洞。蘇聯專家彼得諾夫和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及全廠工人辛勤勞動,在條件艱苦,生活困難,因陋就簡的洞內,仿蘇E一16驅逐機,利用美國WASP發動機,創造了20多架“忠一28甲”式戰鬥教練機,10餘架H--17中級滑翔機。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專家回國。1942年在廠長馬德樹指導下,林同驥、顧光複、陸孝彭等技術員,用銀鬆、樺木三層板和美製發動機,設計製成“中運一號’,運白市驛組裝,試飛成功。後製“中運二號”,1948年造成試飛。還生產"狄克生"式滑翔機50架。
    1939年夏,日本特務偵知中意飛機製造廠遷到南川 ,並向日本海軍航空司令部密報,謊稱“月產飛機20多架”的飛機在 製造廠南川縣城南部“九孔橋”(僅是9個田缺)引起日本海軍航空局令部的重視,多次派遣—淑,企圖轟炸第二飛機製造廠。這是日機轟炸南川城鄉的主要原因。由於“九 孔橋”難尋,海孔洞外樹木掩影,日機未能轟炸飛機製造廠。

二,  日機轟炸南川的經過

        1939年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一),這天正逢南川趕場,聚有民眾1萬餘人。上午11時45分,警鍾齊鳴,人潮擁擠,流向各路。正當城內居民關門上鎖,  離店清貨之際,13架日機排成米字型飛越南川縣城上空,盤旋一周飛往綦江方向,不到10分鍾,又複飛回來,低空轟炸,扔下炸彈142枚,其中燃燒彈5枚,頓時縣城東街、北街,南街和中和街火光衝天,濃煙翻滾。縣長陳文藻怕飛機又來轟炸,派警察和駐兵把守城門,城外群眾看著火勢蔓延,心急如焚,房屋、財物化為灰燼。被炸現場慘不忍睹,半溪河畔的樹上掛著斷足、殘手、破衣、碎褲。據統計,這天炸死151人,炸傷142人,炸死牲畜61頭,燒毀鋪房821間,損失財產折款120多萬元,270多戶、1000餘人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欠下南川人民的又一筆血債。
    從1939年¨月至1941年12月,  日本海軍航空兵飛機10次 轟炸南川城鄉,其中3次轟炸縣城,7次轟炸鄉村,出動飛機 132架(次),投擲各種類型800磅以下的炸彈651枚,其中5 枚未爆,還有2枚現存縣文化館,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全縣被日機炸死炸傷453人,炸毀房1799間,損 失財產232萬元
    南川人民把拾得的日機空投的反動傳單交給了防空委員會。
    1941年6月26日,我國空軍在南川上空擊落日本轟炸機 一架,墜落在太平鄉。當地人民拾得飛機零件、儀表,報話機等 29件送交縣政府。縣派劉春霖解送航空委員會,獲獎金100元。

三,  海孔洞事件

    1939年冬,中共川東特委密寄一本舊雜誌給南川特支書記周應培。周將雜誌拿到教育科督學張述成寢室,用規定藥水塗後,顯出海孔洞飛機製造廠工程師俞乃禧的組織介紹信,該廠黨組織要求與南川地方黨組織建立聯係。張述成與俞見麵後,俞又提出建立社會關係,以便聯絡。張、周研究決定派王昭餘轉學到南屏旅宜中學,以請俞補習英語為名,進出 俞家,擔任聯絡任務。
    俞工程師是漸江省人,留學意大利航空專業,其弟在八路軍部隊工作,受弟影響,支持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部 隊,是——位愛國的技術人員。他穿著國民黨空軍服裝,威武 雄姿,頗有軍人風度。每次周、俞會談,均由王昭餘向雙方分 別聯係時間、地點,暗號,一切發展順利,沒有引起懷疑。
   1940年舂,南川特支派共產黨員和進步教師到飛機廠子弟校 任職,了解工廠和工人的情況。     1940年秋,南川縣稽查所長程傳洛,查獲海孔洞飛機 製造廠有共產黨活動的消息。他為了表功,秘密向重慶軍統局戴笠報告。戴笠派重慶督察股副督察長劉國憲帶領6個武裝警察到南川,由縣警察局派員協助。程傳洛帶著劉國憲等 警察,殺氣騰騰地撲向叢林溝海孔洞,逮捕陳誌堅、劉鳴驥等人,押到南川縣城,  囚於天主堂[5]。
    周應培聽到不幸消息,非常著急,立即到南平鎮找王昭餘與俞接洽,請他設法營救。劉係王芳濟組織的抗日民族少年 先鋒隊員。不久,被捕的劉鳴驥釋放出獄。共產黨員陳誌堅 被劉國憲押解重慶軍統局,後經俞工程師等人保釋出獄。這 就是南川民間流傳的海孔洞飛機製造廠共產黨人被捕案件。    
    南川人民為了保護飛機製造廠遭到日機狂轟濫炸,承擔 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中共南川支部巧妙地與飛機製造 廠黨組織取得聯係,南川人民支援該廠製造飛機,為抗戰的 勝利做出了一分貢獻。

第八節  慶祝抗日勝利

一、  優待抗日軍人及家屬


    南川是抗日戰爭大後方,是後務兵源、糧源供給地之一。南川縣慰勞抗戰將士委員會成立,製訂了《優待出征抗敵軍人家屬條例》,規定出征抗敵軍人子女、弟妹入學者,一律免收學費。難民的烈、軍屬子女入馬鞍山保育院,由縣優待委員會每人每年支付保教費1072元。從1937年秋至1940年間,每戶抗日軍人家屬由該會發給慰勞黃穀2石,全縣有抗屬7028戶,慰勞黃穀計14056石。1941年至1942年,向抗屬9770戶發放優待金182.65萬元,1943年縣內有抗日軍人家屬13714戶,慰問黃穀12396石。1944年至1945年,南川有抗屬34610戶,慰勞委員會發放黃穀19688石,慰問現金668.3萬元。南川縣慰勞抗日軍人家屬紮實, 因此知識青年、農民青年踴躍參軍。
    1939年,南川人民向抗日前線提供軍糧黃穀3.3萬石, 可見八年抗戰供應的軍糧是多少!
    1943年11月25日,南川縣慰勞抗戰將士委員會,發動女界同胞做青布圓口鞋6000餘雙,寄往湖北省思施長官司令部,慰問湘鄂大捷的曾在南川駐紮的陸軍九三軍新八師全體抗日將士。1945年春,為了歡送陸軍五六軍新十七師開赴抗日前線,全縣各界人士募錢60多萬元,購買毛巾、燒餅贈送抗日將士,鼓勵他們到抗日前線英勇殺敵,保衛大後方人

二、  踴躍參軍抗日

      南川各團體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提出了“抗戰不分男和女,支持不論錢和力”、“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人出人,抗日保國”等口號,邈請東北、華北難民控訴日本帝主義在淪陷區燒、殺、搶、掠等罪行,激發青年的愛國精神。從1938年至1945年間,南川各界青年有16887人參軍, 平均每年向抗口前線輸送2100多名新兵。1943年師管區分給南川應征人數1146人,實際參軍3042人,超員1314人。道南教師李興洲帶動知識青年121名參軍,奔赴抗日戰場。南川青年的踴躍參軍,表現了金佛山下人民愛國抗白的決心。
     南川有不少抗日軍人在滕縣保衛戰、台兒莊戰役、徐州突圍、保衛武漢、長沙等戰鬥中灑下熱血,獻出了青春,據於完全統計,有588名優秀的南川兒子在抗日烽火中捐犧牲。南 川人唐文燦是陸軍第五預備師十三團三營七連上等列兵,1941年2月19日在江西南昌武溪市與日軍作戰,英勇戰鬥,在戰友陣亡殆盡之時獨身衝入敵陣,連殺3敵,中彈犧牲。三泉人李智淵是陸軍暫編二十六師三團機槍連連長,曆經八年抗戰,參加台兒莊、豫西等戰役,機智勇敢,多次從日軍包圍中突圍脫險。1945年8月18日,他奉令去蒿縣辦理日軍受降事宜,被日軍擊中遇難。

三、慶祝抗日勝利

    我國各族軍民經過艱苦浴血的八年抗戰,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和巨大的代價,在國共兩黨聯合抗日以及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支援下,終於取得丁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的消息傳到南川縣城,各界人士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紛紛湧向街頭,燃放鞭炮。1945年8月21日,縣長邱挺生主持召開了慶祝抗戰勝利大會籌備會,決定設立總務、宣傳、布置、糾察等組,籌資10萬元會費,要求隆化鎮各戶懸掛國旗、紅燈、對聯;川湘公路東、西路口各搭一座大型彩坊;各機關、團體準備文娛節目,隆重慶祝抗戰勝利。
    1945年9月2日下午5時,南川縣城,西勝、南極等鄉各界人土1萬餘人,穿著節日盛裝,打著布標、彩旗,從四麵八方整隊進入北較場,主席台上懸掛著“南川縣黨政軍民各界慶祝勝利大會”的橫幅.大會開始,鳴禮炮101響,警鍾3次長鳴達15分鍾,主席報告抗戰勝利經過,杭日烈、軍屬代表講話,他們悲喜交加,泣不成聲.在各界代表發言後,舉行了火把遊行,頓時星星點點,排排行行,照亮了黑夜中的南川。一時國旗飄飛,紅燈高照,鞭炮不絕,鼓樂齊鳴,遊行、文娛直到深夜。
注釋:
    (1)鮮國學(女,1918一?),南川縣隆化鎮人,縣立第一女小畢業,旅渝重慶女子職業學校,參加救國會,1938年春加入共產黨,曾任四川婦女戰地服務團副團長,開赴抗日戰線,  1939年經陳毅接待後,在新四軍軍部工作,改名吳驊,後與家人失去聯係.
      (2) 張述成(1904—1978),雲陽縣人,1929年加入共產黨,1937 年秋來南川任教,1989年去貴州任中共省工委委員,建國後任重慶市工業局副局長,檔案館長等職.
      (3) 李治平(1905—1991),廣安縣人,1935年加入共青團,138年由團轉黨,曆任中共巴縣中心縣委委員、綦南工委、南涪工委書記、川東特委委員、川南二工委書記.建國後,任中共涪陵地委副書記,川東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重慶市南桐礦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等職。
       [4]  國民黨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詳見《縱橫》1987年2期,原廠課員、技術員顏振民著《國民黨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1986年《航空知識》12期,載顏振漢,憶中運一號研製和試飛,157廣編史辦《國民黨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該廠1937年遷到南川縣叢林鄉海孔洞,1946年遷回南昌,留守人員於1948年去台灣.現為重慶市晉林機械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