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父親的回憶

給父親收集的抗戰期間在空軍的記憶和有關祖父的中國海軍文章
正文

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

(2006-05-08 12:45:47) 下一個

文:丁玉林

第二飛機製造廠的前身是中國和意大利合建的“中意飛機製造廠。”該廠在南昌市東郊老營房。1933年秋開工,1935年建成,至1937年先後試製仿莎伏亞重轟炸機、菲亞特雙翼戰鬥機,因日機轟炸停止生產。1938年初,國民政府決定將幾個中外合辦的飛機製造廠和其它軍事航空工廠整頓重建。原“中意飛機製造廠”遷到便於隱蔽、防空的叢林溝海孔洞,名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簡稱“第二飛機製造廠”、又名“海孔飛機廠”(第一飛機製造廠在昆明,第三飛機製造廠在成都)。  

 海孔洞是古代內陸海的遺跡,鍾乳石形成的溶洞。洞內高50多米,寬10多米,深約300米。處處有光怪離奇、姿態萬千的鍾乳石,有清澈溪水從洞深處流出。洞口是個寺院,有不少神像,文人在洞口最高處書刻“豁然開朗”四個大字,是隱蔽防空建廠的好地方。   第二飛機製造廠在南桐礦區(今萬盛區)叢林溝海孔(原屬南川縣)征地約3341市畝,將廠區附近劃為特別警戒區。征地由南川縣政府召集當地有關部門評定價格,征地款華幣11630.60元。省政府通知以海孔為中心,半徑30華裏範圍內的樹木由飛機廠低價購用。工廠計劃在廠轄幅員縱約5華裏,橫約3華裏的範圍內,沿公路一帶建工房120餘幢。工廠基建工程分兩期進行,1941年底前為第一期,次年1月開始為第二期。   

第二飛機製造廠從1938年1月開始修建。人員從杭州飛機製造廠分派技工73名為骨幹,在當地招收一些人員,進行廠的設計和基建。當時廠長是朱霖,為了更快提供抗日戰爭的急需,全廠職工日夜奮戰,至年底,工廠的基建初具規模:從川湘公路49公裏處修一條簡易公路7.6公裏到海孔洞。在海孔洞側小洞安裝了柴油發電機解決廠動力照明用電。在洞內建了一棟3層樓的車間大樓,1200平方米。洞口修建了一棟3層樓的工務樓。洞內兩邊是廠房,中間通道可停放裝配20多架戰鬥機。廠房內設有機工、鉗工、白鐵、機身、機翼、電鍍等車間。在洞外還建有鑄鍛、油縫、修配、木工、修理等車間。生活設施遠離廠區,雖然簡陋,還基本齊全,有職工宿舍、文化體育設施,天然遊泳池,洞內建築有較好的防潮、防火設施。洞外建築有較好的防空偽裝,用鬆枝鋪蓋。


  後來,又先後修建了一些生產和生活用的設施,在洞外建了機身庫、辦公室,沿公路建了職工醫院、宿舍。後又修建了職工俱樂部、托兒所,後溝又修建了總裝車間等。


  1941年10月16日,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軍政廳發給第二飛機製造廠空軍軍旗一麵、上校階級旗一麵,以示廠的級別和享受的政治待遇。


  第二飛機廠內,國民黨設有南川叢林溝航空委員會第二十六區黨部。工廠行政是廠長負責,廠長先後有:1937-1939年是朱霖(留學意大利都靈大學航空係),1940年初-1942年秋,是錢昌祚、黎國培(留學蘇航空力學工程學院),1942年秋-1948年是馬德樹。


廠內生產業務機構有工務處、總務科、廠務課、支配課、檢驗課、設計課、會議課。科課下設有:裝配、油漆縫工、機翼、機身、鑄造、白鐵、鉗工、焊工衝砂、木工、機工、鍛煉、修配、工具、準備、器材、購材、外勤、事務、文書、保管、水電、醫務、人事、出納、會計等股。另外,還有消防隊、駐渝修理所、駐渝辦事處。1941年第二飛機製造廠有正式職工約1200多人,民工約200人。其中職員275人,工人1000餘人。職員職稱有一等機械正15人,二等機械正1人,二等機械佐42人,三等機械正1人,三等機械佐2人。少校科長1人,上尉2人、中尉4人,準佐3人,薦七級會計室主任1人。職工工資,職員均實行月薪製、月工資(法幣)50-170元。工人實行計時工資製,時工資0.10-0.46元。月薪按204.10時計算。


  第二飛機製造廠內有中國共產黨的秘密組織,與南川縣特別支部聯係,工程師喻乃喜(留學意大利的)是個共產黨員,組織關係是由上級轉給南川縣特別支部的,由王紹餘作聯絡通訊工作。喻乃喜在廠內發展過黨員。廠黨員劉鳴異暴露身份被廠扣押,南川特支聯係喻乃喜以工程師身份將劉保釋脫險。


  第二飛機製造廠的主要任務是設計製造飛機。1939年初開始設計仿蘇E-16單座驅逐機改為雙座戰鬥教練機。當年是民國28年,取名為“28甲式教練機”,1940年試飛成功後交部隊使用,1941年開始小批生產,至1943年初,共造20多架,後被淘汰停止生產。


  1943年初,飛機廠的總工程師(工務處長)林同華、工程師顧光複、總工程師高邦俊利用庫存的一些舶來航空木材和抗戰前後的配件、儀表,新運進的美製航空發動機等器材,設計了木質中小型雙發運輸機,能載乘8人,起名為“中運一”。在設計製造中,發揮了設計者的聰明與智慧,因地製宜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工程技術人員勤奮細致地工作,終於在1945年5月製造成“中運一”飛機,然後分裝在10幾輛卡車上運往白市驛飛機場,裝配後於11月試飛。當時白市驛機場是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的基地。不少美軍飛行員圍觀,友善者支持,高傲者譏笑,對這架木飛機議論紛紛。試飛時,一名美軍少尉飛行員望著“中運一”飛機升空,越飛越高越小,豎起他的大拇指,大聲高呼“OK”。飛機從白市驛機場飛到成都太平寺機場,用了53分鍾,試飛成功。這架飛機是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運輸機。


  第二飛機製造廠為了培養人材,提高職工技術水平,先後派遣一些人員到英美各國的飛機製造廠實習。1944年冬,舉辦了領工訓練班。


  1944年,林同華、唐勳治等人又著手研究設計“中運二”雙發中小型運輸機,1947年試製成。“中運二”運輸機比“中運一”有改進,采用了美驅逐機的著陸裝置,改進了液壓係統,外表光滑美觀,性能有提高。1948年2月19日在重慶試飛成功。試飛員陳丙泉。1947年又開始研究設計“中運三”全金屬中小型運輸機。


  1939年至1948年,第二飛機製造廠除設計製造“28甲式”教練機、“中運一、二、三型”運輸機外,還先後製造了仿德H17型中級滑翔機30架,仿捷克生初級滑翔機6架、仿伊驅逐機3架。


  飛機廠除組織生產和安排職工生活外,還組織防空、防特、防盜等工作。在廠內駐有1個營的部隊,在後溝炮台山建有防空、戰壕等工事。日軍知道南川叢林有飛機廠後,派飛機來轟炸,先後有五次,因工廠隱蔽防護較好,未炸到。1939年10月13日上午,日軍飛機18架來炸飛機廠未找到,在南川縣城投彈142枚,造成死傷310人(死168人),房屋、商店等財產損失158萬多元。


  1946年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決定,第二飛機製造廠遷回江西南昌。1947年底人員、設備、器材分批遷走。工廠遷走後在重慶海棠溪民生碼頭71號設有駐川留守處,由葉永安任處長,後改為駐渝辦公室。製造的“中運二”型飛機,試飛成功後無空運隊接收,廠長馬德樹下令在渝拆卸,運南昌青雲譜機場(南昌解放後交給了人民解放軍)。飛機廠遷走後留下的房屋地產,以出租形式交南川縣政府每年由南川縣向飛機廠交50市石租穀,或折款交租。
第二飛機製造廠遷回南昌,駐三家店機場。1948年12月1日廠長馬德樹召集全廠員工宣布:第二飛機製造廠奉周至柔總司令令撤銷遷台。除“中運三”飛機設計人員暫並入航空研究院外,其餘人員不願赴台的可調為部屬附員,允許到昆明第一飛機製造廠、貴州大定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或廣州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廠長馬德樹隨廠人員到台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