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饞貓的烹飪筆記

老饞貓的烹飪筆記的學無止境係列是文學城私房小菜的創壇斑竹“老饞貓”在02年3月到02年7月以連載方式發表於文學城私房小菜論壇筆記
個人資料
正文

學無止境(30)——27種幹貨的發製方法

(2006-05-01 14:46:28) 下一個

學無止境(30)——27種幹貨的發製方法

文章來源: 老饞貓 於 2002-4-25 6:48:00:

學無止境(30)——27種幹貨的發製方法

整理好這帖子,發現篇幅又是巨長,擔心食友們抗議這麽老長的帖子會導致“消化不良”,所以打算分兩部分貼出來。再後來又覺得,帖子長就長吧,好歹是集中了“幹貨發製”這一個話題,查起來也方便。嗬嗬,請各位別抱怨帖子太長了哦,還是很實用的。

幹貨漲發的方法
1、水發:A、水發的原理B、冷水發法C、熱水發法D、綜合性水發法E、蒸發
2、油發:
3、鹽(沙)發
4、堿發
5、火發


1、蜇皮:用冷水浸泡,將經過浸泡洗淨的蜇皮,瀝幹水分,投入80℃的水鍋中出水,出水過程中,水溫應始終保持在70℃~80℃之間。約30秒鍾後,蜇頭開始收縮。此時,將蜇皮倒出、過涼後,浸入濃度為1/500的醋精水溶液中(夏季可適當提高水溶液濃度,並在水麵上覆上塊)。經過幾個小時的浸泡,蜇頭又恢複原有的形態並變的很脆。將醋精水溶液倒出,換入清水,即可隨時取用。

2、燕菜:將燕菜洗淨放碗內,對入三成熱的水(夏季可用涼水),用蓋蓋上,見燕菜泡開脹起時,換溫水一次,一手托住燕菜,一手持鑷子,將燕毛擇淨,除去根部的沙子。然後再換溫水一次,讓其繼續脹發,繼續換水,直至燕窩柔軟、光滑即成。使用時,將發好的燕窩撕成小批,用開湯殺一下。

3、熊掌:可分為水發和火發兩種。水發是:先用溫水將熊掌泡7天,中間要經常換水,並保持水的溫度。泡透後,用堿水涮去汙物,裁去油膘,換水用小火燜煮。煮到毛能拔掉時撈出,先去大毛,再用鑷子拔去小毛(注意不使毛斷在肉內),搓去黑皮,揭去腳掌硬皮,然後再用開水煮。見掌殼翹起,把殼爪去淨,剔出骨頭。放入盆內,對入毛湯,放入薑片、蔥段,上籠蒸爛。火發:先將熊掌的毛稍微剪短,用溫水泡軟,用黏土摻碎麥秸
和成不軟不硬的泥,頂毛將熊掌糊嚴。將木炭燃著,扒個坑,將熊掌放入,用木炭蓋嚴,燒約兩個小時。見泥發紅,取出晾涼,將泥去掉,放入熱堿水中洗淨,用熱水浸泡,然後用小火燜煮幾小時。見熊掌回軟撈出,拔淨殘留的毛,揭淨掌心的硬皮,搓淨黑皮,再放開水內繼續發製。掌殼翹起後去掉,每開氽煮一兩次,每次都要氽透,直到沒有髒味為止。見熊掌完全回軟脹起,將骨剔出,放入另一盆內,添入毛湯,放入蔥、薑,上籠蒸爛,將湯潷出。另添毛湯,放入蔥、薑,再上籠蒸透,即可使用。

4、猴頭:將猴頭用溫水洗淨,放開水中泡透,再撈入另一開水盆內,蓋上蓋,放在保溫處,讓其燜泡、回軟。撈出,修去根部外皮,洗淨,順毛片開,再順毛坡刀片成大片,放湯鍋內氽透,潷淨水分,放碗內,添入毛湯兩勺,放入蔥、薑,上籠蒸10分鍾(也有適當放入堿的),用溫水淘淨,搌去水分,用蛋清、粉芡糊攪勻,在九成熱的開水中,逐片滑製後即可使用。

5、魚翅:將魚翅的薄邊裁去(因有極細的沙子,不宜煺淨),然後根據魚翅的質量適當加熱,用開水燜發。將燜過的魚翅撈在木桶內,倒入開水,浸沒魚翅,蓋上蓋,保持溫度,燜泡幾個小時。然後去掉翅上的沙質,裁去翅根,冼淨,繼續加熱燜發5個小時左右。將燜透的魚翅晾涼,去骨和去掉腐肉,用清水漂去腥味,再燜再浸。熱天燜浸時間可短些,冷天燜煮時間可長些。發製魚翅,忌用鐵器。

6、魚肚:質厚者水發、油發均可。質薄瘦小者宜油發,不宜水發。油發:即鍋放火上,添油大半鍋,油熱三成,將魚肚放入漿軟,裁開再放油鍋內,用勺壓住,文火浸炸。見魚肚起泡翻過來炸;如油溫升高,可將鍋端下;油溫下降後,再端上火,反複頓火。炸製時間的長短,可根據魚肚的質量而定。質厚的炸製的時間稍長,質薄的炸製的時間較短。不能大火高溫炸製,以防皮焦肉不透。魚肚炸透的標準是:鍋內的油不翻花,魚肚一拍
就斷,斷麵處呈海綿狀。炸好的魚肚放盆內,先用東西壓住,再倒入開水,使其浸發回軟,然後撈出,擠去水分。根據所做菜肴的需要,切成不同的形狀,用開水氽幾次,漂去油質,用開水養住,每天換水兩次。作菜時,用毛湯殺一下,即可燒製。水發:用溫水將魚肚洗淨,放鍋內加冷水燒開,燜兩個小時後,用布將魚肚擦一遍,換開水繼續燜泡。每次換水時,先將魚肚用冷水洗一下,再用熱水燜,發透為止。發製魚肚時,切忌碰到蝦水與蟹水,以防瀉身。

7、魚骨:先將魚骨用溫水洗淨,再用開水浸泡兩小時,至魚骨脹起發白時,放入另一盆內,對入毛湯,放入適量生糯米,上籠蒸約30分鍾,見魚骨嫩脆取出,用開水養住,待用。

8、魚唇:將魚唇放在盆內,加入開水,蓋上蓋,反複換開水,讓其繼續燜泡至能煺掉沙時,刮去沙粒與黑皮,煺不掉沙的可繼續發製。去掉沙後,放盆內,換開水繼續發製到能抽去骨時,將骨抽出,保持形狀完整,裁去腐朽邊沿,然後用清水浸泡,除淨腥味和膠質,用開水養住備用。烹調時按需要切成不同形狀,用毛湯殺透即可。

9、魚皮:可水發、油發。一般鯊魚皮較厚,宜水發;鰉魚皮較薄,宜油發。水發:將鯊魚皮放火上,烤至沙子下落,放盆內,加入開水,蓋上蓋,燜至沙粒脫落,將魚皮撈出。如果有的沙粒沒有脫落掉,可繼續燜發。撈出後,將沙粒煺淨,再放開水裏燜發3個小時,然後撈出,將裏外的黃黑皮及腐肉等髒物去淨,放鍋內氽一次,撈出繼續水發。至魚皮光滑柔軟、沒有腥臭味時改刀,用毛湯殺一下,即可燒製菜肴。油發:鰉魚皮薄,可先擦淨,在火上烤軟,用刀裁成13厘米見方的塊,然後厚薄挑開,先下入熱油鍋內激一下,再下入溫油鍋內慢慢浸炸,連續頓火,油溫不能超過五成,將魚皮炸透。再用開水燜泡,使其脹發回軟,刮去黑皮,放盆內,添入熱水,加堿少許,除去浮油,再換用熱水,吐淨堿味,用開水養住。使用時,片成大坡刀片,用開湯殺一下即可。因為魚皮厚薄、老嫩不一,發製時,應注意將發好的及時揀出。

10、鮑魚:先將幹鮑魚洗淨,再添入開水,蓋上蓋,燜至鮑魚發軟,撈在涼水盆內,摳淨黑皮,冼去雜質,撈入開水盆裏,放少許堿麵,蓋上蓋,放灶火台上,繼續燜發。至鮑魚發透、有彈性時改刀,再換熱水,漂去堿味即成。

11、魚裙:將魚裙冼淨,放入熱水鍋內,水燒開後,端離火口,燜軟後撈入涼水盆裏,刮去表麵黑皮和底層粗皮。再將魚裙放入開水鍋內,加入蔥、薑、料酒,燒開,燜至能去骨時撈出。拆去骨,修去不宜使用的部分,用開水衝泡,去淨腥味,在開水中養住。使用時改刀,用湯殺一下即可。

12、魚頭:鯊魚頭外皮沙子較多,鰉魚頭無沙。鯊魚頭應先放火上烤至沙子脫落,用東西壓在盆內,衝入開水,蓋上蓋,放火台上,讓其燜泡。待外皮回軟,煺去沙,刮淨黑皮,再放入鍋內氽煮後,把魚頭與水一起倒入盆內,繼續燜發。魚頭全部回軟時,抽去骨頭,衝洗幹淨,再繼續燜發,至魚頭無腥味,色澤潔白,即為發好。使用時,用開湯殺一下即可。鰉魚頭除不在火上烤以外,其他發製方法相同。

13、淡菜:將淡菜用溫水洗淨,在清水中浸泡兩三小時,撈放清水盆中,上籠蒸至回軟,摳去雜質後再放盆中,添入毛湯,上籠蒸爛即可。

14、蟶幹:將蟶幹用開水燜軟,破開,摳出雜質,用水洗淨,放入盆內。添開水,加堿少許,繼續燜發,中間可連續加熱三至四次,至蟶幹肥嫩,用開水養住(稍放一點堿)備用。

15、蚶子:將蚶子用炊帚闖冼幹淨,去沙使殼變白,在開水中撣一下,食用時去掉殼的一麵,另一麵隨肉裝成盤。

16、幹貝:將幹貝用水淘洗幹淨,去掉腰箍(也有叫柱筋,實為一種結締組織),放碗內,添水蒸爛,用水養住備用。使用時,將蒸好的幹貝搓成絲。蒸幹貝的原汁,可用於製作幹貝類菜肴及製清湯使用。

17、魷魚:分生發、熟發兩種。河南多用熟發,就是先將魚須去掉,將魷魚放溫堿水中泡透,使其完全回軟(用堿量視魷魚質量而定,質老肉厚的用堿量大於質嫩肉薄的,一般嫩而薄的魷魚250克用50克堿,老而厚的魷魚可多放一點堿),刮去黑皮,順長切成兩片,連堿水帶魚一起倒入鍋內,在旺火上燒沸後,連續頓火兩次。發至透亮時,將魷魚撈入開水盆內,不等水涼再換開水。每次換開水時,都要少加一些堿。連續換水三次,發至完
全脹開。使用時,換溫水使其將堿味吐淨,即可使用。發好的魷魚平滑柔軟,呈白黃色,鮮潤透亮,用手捏著有彈性。發好的魷魚如使用不完,仍放開水內,少放些堿養著備用。

18、蛤蜊:將蛤蜊幹洗用清水洗淨,再放溫水中燜軟即可使用,燜泡時的原汁不要丟掉,可做清湯及其他菜肴。

19、烏魚蛋:食用時,用清水將烏魚蛋洗淨,撈在冷水中揭片後,在開水中浸一下,再放清水中浸泡,使其吐出鹽味,用溫開水養住備用。

20、鹿筋:油發、水發均可。以水發為最好。水發時首先將鹿筋用錘敲敲,使其質地鬆軟。

21、海參:先將海參放入盆內,對入開水,泡軟後放入冷水鍋內;燒開,再撈到開水盆內,蓋嚴蓋,放在灶台較熱處。等到海參發起,撈在開水盆內,用刀子把海參的肚子劃開,取出腸肚,摳淨外邊的黑皮後洗淨,再放入冷水鍋內燒開,仍撈入開水盆內,蓋上蓋,放灶台較熱處。如此反複燜發,直到海參柔軟、光滑、捏著有韌性,才算發好。發好的海參,可放入開水中泡著備用。因海參有大有小,不能同時發透,更不能確定發製幾次,所以必須勤看,發現已發好的及時揀出,其餘繼續發製。對於皮厚又硬的海參,則要先用火燒,再用水發。將海參在火上燒焦外皮,用小刀刮去焦皮露出褐色,然後按上述方法進行發製。夏天發製海參因氣溫較高,應注意海參腐爛、變質,切記不能讓發製海參的盆中有“生水”,更不能讓水渾發粘。不論什麽時候發製海參,都不能讓發海參的鍋內、盆內的水中帶有油膩和鹽堿。如水中有油,海參容易腐爛溶化;如水中有鹽堿,則不易發透。在開肚去腸時,不要碰破海參腹內的一層腹膜,否則發時易爛。但在發好後烹製前,必須用清水將這層腹膜輕輕洗掉。

22、囗蘑:用水洗淨,摳去老根,放盆內,添水上籠,蒸幾分鍾,撈在開水中養住,原汁留用。

23、鹿茸:先將鹿茸放開水裏(用蒸饃水較好),根據鹿茸的多少,質地好壞、氣候冷暖、時間的長短,下入適量的堿。一般是500克鹿茸約100克堿,泡發至鹿茸回軟,去老根,反複洗淨,煮一滾淘淨,再煮,換開水養住備用。

24、羊肚菌:用水泡軟,去根柄,洗淨,用開水氽一下,養著備用。

25、拳菜:用溫水泡開,洗淨,除去雜質,去掉老梗,再煮好,用開水養住備用。

26、葛仙米:將葛仙米用水泡軟,摳去根部雜質,上籠蒸熟,取出放開水內,用勺打淨沙子,撈在清水中,淘淨,用開水養住,備用。

27、蹄筋:鍋放旺火上,添花生油(500克油,可放1500克幹蹄筋),油溫100攝氏度左右,下入幹蹄筋,漏勺連續翻動,至蹄筋收縮,油溫達150攝氏度時,將鍋端離火口,在油溫下降的過程中慢慢浸泡。油溫下降到120攝氏度,如繼續下降,將鍋端上火,油溫升至120。C時再端下火,繼續浸泡,如此反複三四次。至蹄筋浸透,並開始回漲時撈出。油鍋再放火上,燒至220°C時,將蹄筋再次下鍋,並用勺上下翻動,炸至蹄筋漲開,手能掰斷,斷麵呈小蜂窩狀,撈入盤中,用重物壓住,添入開水,放堿麵0.5%,至發軟撈出。用20°C左右的溫水揉洗幹淨,摳去雜質,反複淘洗至堿味除淨,手壓有彈性,即為發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