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5章 外蒙古是如何離開中國的

  邢和明

  外蒙古長久以來是在中國的版圖上,可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在蘇聯斯大林的壓力下,讓它離開了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蔣介石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書,披露了當年蔣介石政府和蘇聯外交談判的過程,現摘介如下——

  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位於蘇聯克裏米亞半島南部的雅爾塔會晤。雙方在討論了一些涉及遠東的軍事問題之後,斯大林希望討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政治條件。他明確表示,幹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南部應當歸還蘇聯。而且,斯大林還想得到中國大連和旅順的租借權,以及中東鐵路的經營權,他甚至要求維持外蒙古現狀。

  對於斯大林提出的上述要求,羅斯福在會談中表示,幹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南部在戰爭結束後歸還蘇聯,“無論如何是不會有困難的”。但是,關於蘇聯在遠東的不凍港問題,羅斯福說他還沒有機會同蔣介石討論,因此,他不能代中國人講話。斯大林強調,如果他提出的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他就難以向蘇聯人民解釋,蘇聯為什麽要參加對日作戰。羅斯福告訴斯大林,他感到同中國人講話的困難之一,就是“同他們講的任何事情二十四小時內全世界都會知道”。斯大林建議,在會議結束時,“由三大國書麵寫下同意提出的這些條件”。根據斯大林的要求,二月十一日,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代表蘇、美、英簽訂了一項有關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政治條件的協定,其出兵條件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外蒙古的現狀須予以維持……

  從斯大林同羅斯福的談話和《雅爾塔協定》來看,這次會議結果反映了蘇聯在華利益的最根本要求。斯大林為了蘇聯自身的利益,不惜犧牲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雅爾塔協定》畢竟是一樁不光彩的交易,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批評羅斯福熱衷於同斯大林搞“秘密談判”,達成有關遠東問題的協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國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國盟友”。在這位外交大臣眼裏,《雅爾塔協定》不過是一個“自毀聲譽的副產物”。事後,羅斯福也承認,在沒有中國政府的參與下,而犧牲中國的主權是不正派的。他甚至後悔當初締結《雅爾塔協定》。

  盡管斯大林和羅斯福對雅爾塔會談結果守口如瓶,但就在兩人二月八日談話的當天,蔣介石已經懷疑,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裏海第一次公報,一如所預料,其果與英、俄協議犧牲我”。二月十一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俄國對我交涉遷延,中共態度轉劣,“當受三國會議之影響”。但蔣介石此時還不清楚雅爾塔會議的具體內容,他隻得靜觀其變,並且表示:“毫不動心,無論其態度好壞,必得羅斯福之來報,詳細其內容而後再定方針;此時不必臆測,更不必焦灼。”

  二月二十一日,蔣介石從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的來電中證實蘇、美、英三國“簽有密約”,其內容“極端保密”。他還得知羅斯福同斯大林的“談話大意”。也就在這時,羅斯福約見了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

  三月十五日,蔣介石從魏道明的來電中獲悉了羅斯福和斯大林關於遠東問題談話的大致內容:維持外蒙古現狀:蘇聯希望在海參崴以南獲得一溫水軍港,如旅順或其附近之港。蔣介石看完電報後的心情可以用“痛憤與自省”來形容。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雅爾塔果已賣華乎?唯如此可以斷定此次黑海會議俄國同日作戰已有成議。果爾,則此次抗倭戰爭之理想,恐成夢幻”。

  四月,蔣介石已經決定同蘇聯進行談判。因為宋子文在赴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已攜帶著對蘇談判的方案”。顧維均回憶說,宋子文參加舊金山會議之前給他看過一封蔣介石的來電,並附有蔣介石同羅斯福的來往電報,表明蔣介石想派宋子文作為代表去莫斯科談判。國民政府願意同蘇聯政府簽訂一項條約,並且準備在互相諒解與合作的精神下解決所有問題。蔣介石還表示,中國政府決心廢除不公平條約,以獲得中國領土完整和獨立,希望蘇聯給予支持。

  六月十二日,彼得羅夫向蔣介石提出了中蘇締結條約的五項先決條件,其中有四項涉及中國主權問題。

  從內容上看,這五項條件同《雅爾塔協定》沒有多少區別。隻是在外蒙古問題上除繼續強調維持現狀外,還提出外蒙古“成為獨立國家”的要求。彼得羅夫聲稱:如果蔣介石同意這些條件,蘇聯政府準備立即開始同中國締結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沒有當即答複。

  六月十五日,杜魯門致電斯大林:宋子文將於六月下旬抵達莫斯科討論中蘇協定的細節問題。杜魯門還說,他已指示赫爾利將《雅爾塔協定》的內容通知蔣介石並征求其本人的同意,並告訴蔣介石,美國政府完全支持《雅爾塔協定》。

  當天,華盛頓將雅爾塔會議有關中國方麵的秘密協議正式通知了蔣介石。杜魯門在備忘錄中還告訴蔣介石,斯大林向他聲明,將盡其所能促進中國在蔣介石的領導下統一,而且這種領導“在戰後必須繼續”。

  六月三十日,宋子文抵達莫斯科,當天,雙方舉行了禮節性的會談,而且氣氛也相當友好,“蘇聯歡迎禮節極隆重”。

  但是,七月二日的會談就顯得十分緊張了。據當事人回憶,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斯大林拿出一張紙向宋子文麵前一擲,態度傲慢。隨後說道:“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子文知道是《雅爾塔協定》,說“隻知道大概內容”。斯大林強調:“你談問題是可以,但隻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

  斯大林出於蘇聯自身利益的考慮,提出了外蒙古問題。他直言不諱:外蒙古要求獨立,中國政府應承認外蒙古現狀,蘇聯不打算吞並外蒙古,亦希望中國準許外蒙古脫離。蘇聯雖然多次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但是,現在為蘇聯國防著想,不得不在外蒙古駐軍。以往日本曾試圖從外蒙古進攻西伯利亞,所以,我們盼望外蒙古能獨立並且同蘇聯結盟,以保障蘇聯領土安全。斯大林還聲稱,如果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得不到滿足,這次會談就不可能達成任何協定。

  遵照蔣介石的指示,宋子文在會談中不準備著重討論外蒙古問題。他說,中國政府目前可以不向蘇聯提請商議外蒙古問題,希望斯大林亦不提這個難題。因為中國任何一個政府如果喪失土地完整,必為國人不諒。宋子文認為斯大林沒有理解中國政府關於外蒙古問題的立場。如果割讓外蒙古,中國人民對政府將失去信仰。

  當天的會談持續了三個半小時,從宋子文給蔣介石的電報來看,“外蒙問題則成僵局”。

  由於宋子文的強硬態度,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斯大林未能迫使中方接受他的要求。事後,宋子文告訴哈裏曼,中國人民雖然知道中國目前不能對外蒙古行使主權,但是,如果某個政府放棄中國在這個區域的權利,人民是不會擁護它的。事後,宋子文詢問哈裏曼,羅斯福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如何,他請哈裏曼立即致電華盛頓詢問美國政府的實際看法。

  可是,美國的回答使宋子文有些失望。七月四日,杜魯門通過國務卿貝爾納斯電告哈裏曼,美國在目前莫斯科的討論中不願對《雅爾塔協定》中的任何一點充任解釋者。但哈裏曼可以“非正式地”向宋子文說明他的了解:就美國方麵來說,《雅爾塔協定》中關於外蒙古地位所用字句的解釋,沒有任何討論。既無討論,那麽按照大家對這些寫下了的字句公認的意思,就是外蒙古目前事實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應當保持下去。

  由此可見,美國在這個問題上顯得小心翼翼,不願意刺激莫斯科,所以它的解釋實際上偏向於蘇聯。杜魯門在致哈裏曼的電報中還說:隻限你一個人知道:“我們對現狀的了解是,雖然在法律上外蒙古的主權至今屬於中國,但事實上這個主權未被行使。美國政府,按照一九二二年的九國公約,一向謹慎地沒有絲毫表示,它認為中國邊遠的屬地,如外蒙古,與中國其他部分具有不同的地位。”

  第一次談判陷入僵局之後,蔣經國以私人名義拜訪了斯大林。會見時,斯大林開門見山地問道:中國為什麽堅持不讓外蒙古獨立?

  蔣經國解釋說,中國抗戰七年,就是為了要把失去的土地收複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台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裏,反而把這麽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那豈不失去了抗戰的本意?中國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種情況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並俄國”。

  斯大林很不客氣地說,你要知道,“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

  蔣經國反問道:“你為什麽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麽出產。”

  斯大林直言不諱地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假如有一支軍事力量,從外蒙古進攻蘇聯,西伯利亞鐵路被切斷,蘇聯就完了。

  對於斯大林的擔憂,蔣經國信誓旦旦地保證:你用不著再在軍事上有所憂慮,蘇聯如果參加對日戰爭,日本打敗之後,它就不會東山再起了,也就沒有力量占領外蒙古,並以此作為侵略蘇聯的基地。你擔心從外蒙古進攻蘇聯的軍事力量,除了日本外,隻有一個中國。但中國同蘇聯簽訂了“友好條約”,“你說二十五年,我們再加五年,則三十年內,中國也不會打你們;即使中國要想攻擊你們,也還沒有這個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並不讚同蔣經國的解釋,他說,雖然日本打敗後,不會重新占領外蒙古並進攻蘇聯,一時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敗了,日本這個民族還會起來。他甚至稱,條約是靠不住的。中國現在可能沒有力量侵略蘇聯,但是,隻要中國能夠統一,就會比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快。

  七月五日,蔣介石看過宋子文的電報後得知斯大林堅持要求外蒙古獨立,否則達不成協議。經再三考慮,蔣介石意識到蘇聯對外蒙古的要求“誌在必得”,絕不是以任何高度自治或準其駐兵的方式能夠滿足其欲望的。如果不答應斯大林的要求,那麽“東北與新疆各種行政之完整無從交涉”,共產黨問題“更難解決”。況且,外蒙古“事實上已為俄占有”。如果隻為虛名,而受其實禍,“絕非謀國之道”。在權衡利弊之後,蔣介石決心“忍痛犧牲”,同意外蒙古戰後“投票解決其獨立問題”,以作為同斯大林協商解決東北、新疆與中共問題的交換條件。

  於是,蔣介石已不再猶豫了,於七月六日致電宋子文,明確了國民黨政府處理外蒙古問題的原則。他表示,如果東北與新疆問題“真能確實統一,所有領土主權及行政真能完整無缺”,那麽“外蒙獨立或可考慮”。他還提出三項具體的交換條件:第一,東三省的領土主權和行政必須完整。即:旅順軍港的行政管理權必須歸中國主管之下,與蘇聯共同使用而非共同管理。大連為自由港,其行政權歸中國。中東鐵路幹線可同蘇聯共同經營而不是雙方共管。第二,新疆伊犁及全疆各地被陷地區完全恢複。第三,中共軍令政令必須歸國民黨中央。

  關於外蒙古問題,蔣介石希望由“外蒙古人民投票方式解決”,如果外蒙古人民投票“結果為外蒙獨立”,中國政府將正式提請國會,由國會通過後,“政府乃正式批準予以獨立”,但必須在抗戰勝利之後。現在隻是作為對蘇聯的承諾,“不能訂立任何秘密協定”。蔣介石在電報中還說,如果蘇聯能協助中國對日作戰取得勝利,並且對內切實統一,中國政府“可忍此犧牲”。與此同時,蔣介石還委托赫爾利將上述條件轉告了杜魯門,並且聲稱,這是他所能作出的“最大讓步”。

  蔣介石顯然知道承認蒙古獨立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但是,為了達到保證中國對東北的主權及蘇聯不支持共產黨的目的,他寧願冒此巨大風險。

  當天,雙方舉行會談,而且一開始就切入外蒙古問題。宋子文沒有按照蔣介石七月六日電報旨意行事,還想作一次努力,堅持認為外蒙古不能獨立。他表示,中方可以接受《雅爾塔協定》有關外蒙古的條款,即保持其現狀,但“不能承認外蒙獨立”。考慮到斯大林在外蒙古問題上的態度十分堅決,宋子文主張給予外蒙古以高度自治,軍事、外交均可自主。

  但是,斯大林堅持要求中國政府必須承認外蒙古獨立,他說:中蘇兩國現既擬定同盟條約,必須將兩國之間可能衝突的因素消除。外蒙古如果不獨立,蘇聯進兵外蒙,就等於進兵中國領土,這很容易成為將來衝突的根源。

  宋子文承諾,中國政府不反對蘇聯軍隊駐紮在外蒙古。他還詳細解釋了中國不能承認外蒙古獨立的原因,並且再三強調。任何一個中國政府,隻要承認外蒙古獨立,沒有不垮台的。斯大林不以為然,說蘇聯政府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卻沒有因此而垮台。

  鑒於雙方談判再度陷入僵局,在七月九日的會談中,宋子文隻好向斯大林通報了蔣介石關於外蒙古問題的意見:中國政府在對日戰事結束之後,“不反對蒙古人民投票表決外蒙獨立”。

  斯大林表示滿意,也同意於戰後公布這一消息。針對蔣介石提出的三項交換條件,斯大林承諾,蘇聯不再向新疆運送軍火。關於中國共產黨,斯大林認為,國民黨政府要求軍令政令統一,“極為允當”。他還表示,此後蘇聯援助中國的一切武器及其他物資,“均以中央政府為唯一對象”,不向中共提供武器。事後,宋子文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承認,斯大林在中共問題上的談話“甚為切實友好”。

  由於蔣介石的讓步,外蒙古問題的談判終於取得了突破。斯大林接受蔣介石的“折中方案”。

  蔣介石對外蒙古問題一直耿耿於懷。因為他對維持外蒙古現狀的理解是“中國有宗主權”,他一再承認,外蒙古獨立對於中國犧牲太大,中國人民和國民黨內部“都會反對”。

  鑒於中方在滿足蘇聯條件方麵“已盡最大可能作出了讓步”,但蔣介石擔心斯大林還會提出使他無法接受的要求,於是,他希望杜魯門在波茨坦會議上能夠按照中國政府的意願向斯大林施加一點壓力。七月二十日,蔣介石致電杜魯門:盡管中國沒有出席雅爾塔會議,但你應該體會到我們已經最大限度地履行《雅爾塔協定》。“在外蒙古問題上我們甚至超過了這種限度,我們作出了中國輿論所許可的最大讓步。”這種讓步“可能已經超出了中國人民所能支持的範圍”。蔣介石要求杜魯門在同斯大林會晤時,“向他指出我們采取的顯係合理的立場,使他不要堅持不可能做到的條件”。

  宋子文回到重慶後感覺自己已經“完全垮了”。他意識到,“這個擬議中的與蘇聯的協議,對負責這個協議的人來說,會是政治上的毀滅”。因而聲稱,他不想再去莫斯科了。為此,宋子文還辭去了外交部長的職務。

  但是,美國堅持認為,宋子文是除蔣介石之外同斯大林會談的唯一合適人選。如果宋子文不去莫斯科而改派新的外交部長,這可能對中蘇談判產生有害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在美國的再三要求下,宋子文同新任外交部長王世傑一道赴莫斯科參加中蘇第二輪談判。

  八月七日,中蘇第二輪談判開始。此輪談判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外蒙古的邊界等六個問題。

  會談中,雙方圍繞外蒙古邊界的劃分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蘇方既不肯接受中方提供的地圖,亦不願意對換文作任何關於疆界的聲明。宋子文擔心,如果不明確劃分外蒙古邊界,那麽將會涉及新疆阿爾泰地區一部分領土的歸屬問題。斯大林在會談中曾推測過中方的意圖,他說:如果中國政府尋找借口,以劃分邊界要求收回已作出承認外蒙古的要求,就應該“直截了當地和坦率地講清楚”。斯大林堅持認為,外蒙古邊界十分清楚,拒絕了宋子文提出的由中蘇聯合委員會勘定外蒙古邊界的提議。斯大林還向中方施加壓力,重新提出關於立即承認外蒙古的要求。他甚至說,如果中國再糾纏外蒙古邊界問題,內蒙古的疆界將會消失於外蒙古,成為一個更大的蒙古共和國。斯大林還警告宋子文:中國政府最好盡快同意達成一項協議,否則,中國共產黨就要進入滿洲了。

  盡管雙方經過激烈的爭論,但在外蒙古的邊界問題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

  此時,蘇軍已經深入中國東北腹地,斯大林在外蒙古問題上的態度變得十分強硬。八月十一日,宋子文致電蔣介石,表示:“恐再難強蘇方讓步”。但是,蔣介石一連兩次回電堅持在承認外蒙古獨立之前“勘定界線”,否則“外蒙問題之糾紛,仍不能解決”。蔣介石要求宋子文、王世傑“抱定此決心與態度”,即使停止談判,“亦所不恤”。宋子文、王世傑在商量之後認為,這個時候還談論勘界問題顯然已經不現實了。

  在八月十三日至十四日的談判中,宋子文宣布,蔣介石同意承認外蒙古“在現有的邊界內”獨立。這樣,中蘇談判的最大障礙被清除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