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想起胡繩

  陳四益 黃永厚

  胡繩先生在世的時候——已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後期——我曾問他:“當年你們都是反對鉗製輿論的先鋒。那時你們確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殺,它必會贏得群眾。所以,盡管政權在國民黨手中,報刊也大都在他們手中,你們除去思想與自信,兩手空空,但無所畏懼。為什麽現在政權在共產黨手中,報刊在共產黨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當年的自信?對那些不太樂意聽的話,難道不能用說理的方法,而定要用查禁的方法?”

  胡繩沉吟片刻,說:“現在不同了。”

  “什麽不同?”

  現在掌權了。

  “是因為掌了權,所以覺得運用權力禁止比運用思想說服更為簡單方便嗎?”

  他又沉吟片刻,說:“掌權了,就怕亂。”

  “那麽當初呢?”

  “當初亂,是亂了國民黨。”

  我沒有再問下去。胡繩是前輩,又身居高位,同一個交往不深的晚輩,能這樣不以為忤,坦率交談,已是非常難能。

  我之所以向胡繩先生提問,是因為想到了魯迅,他從以往的事實推測將來,說得那樣深刻,深刻得令人戰栗。而瞿秋門的《魯迅雜感集序言》與胡繩論述魯迅思想發展道路的長文,是我昔時讀魯迅的重要參考。

  魯迅關於《文藝與政治的歧途》的演講,是一九二七年在上海暨南大學作的。按照對魯迅思想發展的正統論述,這時他已完成了從進化論到階級論的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他演講的大意是說,文藝和革命有不安於現狀的同一,但文藝與政治是不同的方向,因為文藝不安於現狀,而政治則要維持現狀。所以,在革命時期,革命家同文藝家可以有不安於現狀的同一,大家都要改變現狀,但到革命勝利之後,這種同一就變化了。文藝家依舊不滿於現狀,想催促社會的進化使它漸漸分離,這樣社會才能進步。但革命家囚取得了政權而轉換了地位,成為政治家。政治家最不喜歡人家反抗他的意見,最不喜歡人家要想,要開口。因為他想維係現狀使它統一。於是,“政治家把從前所反對那些人用過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來。”仍不免於不滿意,要批評這個、批評那個的文藝家,便又非被排軋出去不可,或是幹脆割掉他的頭。魯迅當然是從大革命前後的中國現實作出這一分析的,後來的事實不斷證明了這一分析的精到。

  如果用魯迅的眼光來看文藝與政治的關係,許多先前不大明白的事情就豁然開朗。

  譬如,王實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節有感》、不過是兩篇短短的雜文,何以便在延安引起軒然大波?又何以到了一九五七年那場運動之後,還要拿出來“再批判”?以我的愚魯,當初實在覺得有點小題大做。現在想想,這就是文藝與政治的歧途。王實味、丁玲若是在國統區寫兩篇批評當局的文章,即便更加尖銳,延安是一定拍手叫好的,因為這樣的文藝同延安的革命家在不滿現狀上是同一的,而國民黨的政治家則必加封殺,因為他們是要維持現狀的。但這兩篇短文不幸是在延安寫的,批評的是延安的某些風氣,已經在延安掌權的政治家就覺得是在搗亂了,於是也用起了老法子。這也就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裏並不含蓄地宣示的文藝與政治的關係:一切危害人民群眾的黑暗勢力必須暴露之,一切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必須歌頌之,這就是革命文藝家的基本任務。在新的政治家看來,文藝家在就政治家退出之後,唯一的任務就是歌頌新的政治了。

  懂得了這一點,我想,也就不難理解,魯迅為什麽會說革命成功之後,他可能會穿上紅馬甲去掃馬路:而毛澤東在羅稷南問到魯迅如果活到今天會怎樣時,作了那樣令人吃驚的回答。

  魯迅所說的文藝家,似乎並不是狹義的文藝家,它應該包括思想家在內。思想家對社會的批判,也如文藝家一樣,是基於一種理想,在一定時期是同革命家同一的。待到革命成功之後,如果思想家發現,他看到的現實,同所抱的理想並不相同,又不免發出批評。這樣他的命運也就同文藝家一樣了。但如果思想家隻是讚美現在的好社會,不能提出新的理想以祛除社會的弊端,他也就不成其為思想家了。恰如魯迅所言,“世間那有滿意現狀的革命文學?除了吃麻醉藥!”世間也不會有滿意現狀的思想家,因為提不出社會的弊端及其矯正之道,隻唱讚美詩的,充其量隻是歌星,絕不是思想家!

  胡繩先生說,“現在不同了”,“掌權了,就怕亂”,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隻是以他的謹慎和他的地位,不能不謹言慎行,處處設防,以免授人以柄。對一個交往無多的人,講到這個份兒上,不能不打住了。不過,在後來的交往中,我感到,他想得更加深,他想提供給社會的,不是感想,而是成熟的思想,哪怕這思想不免會同政治家的想法相左。

  那是世紀之交的前一年,我供職的《隙望》周刊為了出版迎接新世紀的專刊,準備約請學界名家回顧即將過去的世紀,瞻望即將來到的新世紀。胡繩先生自然是首選。他慨然應允了約稿的要求,寫成後便打電話叫我去取,文章題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係——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他後來說,文章寫得過於晦澀,文字也太短,未能展開,是言未盡意的意思吧。但我當初讀後,卻感到了胡繩作為思想家的特質。他所思索的是自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何以會一直走到“文革”那條路上去。失誤從何開始,又因何而起。這個問題不解決,改革開放的方向也難於堅持,說不定哪一天已經經曆的失誤又會卷土重來。

  他說的這個問題,就是如標題所示,是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他的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他的文章來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把過去我所感覺到的東西,作了理論上的剖析:企圖越過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一躍而進入“光輝的頂點”,結果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這是民粹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這個問題在當時相當敏感,他的文章自然不能不婉曲而言。這大概就是他說的晦澀吧。但他的意思是誰都讀得明白的,不然,也就不會因為他的這篇和以後進一步發揮的文章,被自命為“堅定”的什麽什麽攻擊為“老右”了。

  此文在審稿過程中,題目被改成了《堅持三個“有利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題目無論從點題醒目或是論述中心看,顯然都不如原題,且無新意,但它使文章的色彩不致紮眼,或可在見刊前省去一些麻煩。好在文章內容並未刪節,我也就沒再征求胡繩先生的意見。後來知道他對這標題很不滿意,但也未向我提及,我想,以他的經曆,對辦刊人的難處當是了然於心的。

  胡繩先生晚年是很想把自己的思考公諸於世的,這是任何一個思想家都有的衝動。他曾戲言自己:“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惑。惑而不解垂三十載。七十八十,稍知天命。廿一世紀,略窺門庭。九十無望,嗚呼尚饗。”胡繩本名項誌逖,不知是用“逖”的本義要誌存高遠,還是要他立誌如祖逖報效中華。他十九歲就寫了《新哲學人生觀》,青年時代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等著作是幾代進步青年的讀物。但他晚年回顧一生,卻認為自己從四十歲到七十歲的三十年間是“惑而不解”,直到暮年才稍知天命。長期處於政治家的地位,極大限製了甚至消磨了他作為思想家的作用。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所寫的幾篇文章,是他擺脫了諸多束縛後得出的最具理論價值、也最具個性化的思考。如果不是要求所有的言論都要統一於一個口徑,他那“惑而不解”的三十年,將有多少理論的創造!這一點,是那些以維持現狀為第一要務,因而禁止思考,害怕不同思想爭鳴的政治家應當深長思之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善於思考的學者,但幾千年來罷黜百家、定於一尊的政治傳統,阻礙了中國思想學術的發展,許多燦爛的思想,都成了稍縱即逝的火花,以至直到今天,說起古代的思想文明,仍隻是津津於儒學一家。

  胡繩先生患癌症住院期間,我曾去病房見過他一回。他還在為中國走過的路和要走的路思索,但已有時日無多之歎。我請他為我寫幾個字,他鋪開宣紙,寫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這既是他的心境,也是對後輩的期望。後來讀到他寫給吳江先生的信,抄錄了訪李清照故居時為這位女詩人寫的一首詩:“瘦比黃花語最清,非徒婉約樹詞旌。路長嗟暮呼風起,道出從來壯士情。”並說李清照《漁家傲》後半闋“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箋注者以為是從《離騷》中化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而他又把李清照的詞語縮減為一句(路長嗟暮呼風起)。屈原的這兩句詩,魯迅曾用之於《彷徨》的題詞,現在又在胡繩先生的信中讀到,真是“道出從來壯士情”——精神界之壯士。

  因為想起了胡繩先生,重又想到了我對他的提問和魯迅那篇深刻的演講。中國幾千年來對於思想,除了幾個短暫的時期,大體都是要求一律,要求統一,而對於不一致的思想都視為異端,不是燒掉,就是禁止,結果不知扼殺了多少有益的思想。中國今後要求發展,需要多一些思考者,多一些思想家,哪怕隻是一得之見,也不要隨便棄置。應當鼓勵的是探索而不是學舌。政治家如果不把自己當作思想界的無上權威,而隻是善於從整個社會的思想創造中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們可能會少走許多彎路。

  中國人把自己命運的決定權寄托於某一個聖明天子的歲月太長久了,整個民族也因此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我們民族的文化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光輝,但也有許多需要自省的地方。自省,才是進步的動力。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