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半壁江山”競風流——李洪應創業經曆

  李洪應,1962年生,中共黨員,現任江西省電力設備總廠廠長、黨委書記。這個少年時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左手和左腿的中年漢子,自1979年參加工作以來,從省火電公司家屬“五七”工廠、江西華中電力設備廠、江西通力設備製造公司到江西省電力設備總廠,短短十餘年間,四次臨危受命,四次勇挑重擔,以“單腿獨臂闖市場”的拚搏精神,救活了四家瀕臨倒閉的企業,用僅存的“半壁江山”,創造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奇跡,並先後榮獲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新形象楷模、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十佳標兵、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首屆道德模範提名獎等17項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

  1991年:第一次勇挑重擔——單腿獨臂闖市場

  1991年至1994年,單腿獨臂、創業之初的李洪應把一個一無廠房、二無設備、僅有一個塑料編織袋產品的省火電公司“五七”工廠拓展為擁有廠房、設備,生產檔案櫃、鍋爐設備安裝等十幾個經營項目、每年可解決20多名職工家屬及城鎮待業青年就業的工廠。

  1991年,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李洪應工作的省火電公司“五七”加工廠陷入慘淡經營,而同處在市場經濟中的上級主管單位省火電公司也麵臨著艱難的生存競爭,根本無暇顧及“五七”加工廠,就在這樣一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李洪應第一次被迫挑起了創業重擔。

  走出去才有路

  1991年底,江西省火電公司家屬“五七”工廠的兩位廠領導退休,“五七”工廠的領導選誰?調人來,擱誰誰都不樂意;關閉這個廠吧,20多個職工家屬怎麽辦?就在這種舉棋不定的時候,決策者和職工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洪應身上。

  升“官”之時,李洪應並沒感到興奮,反而壓力重重:“一個由婆婆媽媽組成的福利小廠,一無廠房,二無設備,三無固定產品,能生存和發展嗎?”“我這個行動不便的人能勝任工作嗎?”

  領導和職工似乎看出了他的思想顧慮,鼓勵他:

  “小李,你有吃苦精神和上進心,何愁事業不成。”

  “小李子,你掌舵,我們同心協力去劃槳,還怕企業不發達!”

  “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創造和體現一個人的價值。”

  領導的鼓勵,職工的信任,讓李洪應看到了光明。他走馬上任了。

  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對於一窮二白的“五七工廠”來說,開拓市場隻有靠自己去闖。李洪應相信:“困難困難,困在家裏就難;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然而要走出去,對單腿獨臂的李洪應來說,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怎麽辦?”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裝有假腿的人,騎著自行車從他麵前一閃而過,李洪應眼睛不由一亮:

  “是啊,我能騎個自行車,不也就方便了嗎?”

  學習騎自行車,對一般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對他而言,卻很難很難。沒有左腿,隻能從右邊上;沒有左手,車子難以平衡,隻能扶著牆練。因為剛裝上假肢不久,斷肢切麵跟假肢磨擦,經常弄得血肉模糊,而且很不習慣,總是摔跤。善良賢惠的妻子每次看見他練車回來,渾身上下不是傷就是泥,總是一邊為他擦洗傷口,一邊流著眼淚勸他說不要練了。為了不讓妻子擔心,他便偷偷地練;不知摔了多少跤,也不知流了多少血,他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從此,自行車成了李廠長最親密的“夥伴”,奔市內,跑郊縣,他馬不停蹄。不到半年功夫,他就接到第一批鋼結構加工件,產值達五六十萬元。

  開頭,李廠長跑業務騎的是二八型的自行車,兩年不到就壞得不能修了;他又換了輛二六型的自行車,也隻跑了一年半。有一年,李洪應去郊縣的一個廠承接一項20萬元的業務,來來回回跑了5趟。第一次去時,盡管他反反複複地介紹自己廠的技術力量及質量承諾,但得到的答複是:“有這麽回事,但還沒有定。”李洪應隻好返回。

  過了幾天,李洪應抱著一線希望又來到該廠,該廠的同誌說:“你們幹得了嗎?”“我們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那好,我們再考慮一下。”

  第三次李洪應請他們來廠看看,他們答應:“到時電話事先取得聯係。”

  第四次請他們來廠看後,才叫李洪應下次報價給他們審一審。

  第五次,李洪應又去該廠報價。當用戶看到麵前一位失去左腿和左手的李洪應三番五次來回奔跑,感動了:“李廠長,不要再跑了,就這樣定了,合同到你們廠裏去簽。”

  “執著”贏得發展

  李洪應幹工作有一股特強的韌勁,隻要認準了的事,哪怕吃再多的苦,不達目的,他誓不甘休。

  1993年,李洪應聽說江西鍋爐廠搬遷,一批蛇形管要擴散到外麵加工,他喜出望外,接二連三地跑到鍋爐廠詢問情況,聯係配套生產業務。因為蛇形管是受壓件,必須有勞動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才能加工。他立即趕往省勞動廳,得知,生產許可證必須由國家勞動部才能頒發。這對一個幾十個人的小企業來講,簡直是太難了;同去的人都覺得希望渺茫,但李洪應毫不氣餒,說“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他采取“借雞生蛋”的辦法,借用火電加工廠的資質和技術設備,風雨無阻,騎著自行車趕十幾裏路,一次又一次到省勞動廳匯報,一次又一次請有關人員前去考察,有時一天跑兩三趟,往返跑了20多趟。看著眼前這位執著的漢子,省勞動廳的同誌感動了,破例為這個40多人的小廠向國家勞動部門提出書麵申請和電話請求,國家勞動部破例批複“同意試生產”。

  就這樣,這家小小的“五七”工廠成為我省第一家獲得單件配套生產蛇形管資格的企業。

  從1991年至1994年,“五七”工廠在李洪應的領導下,由隻有塑料編織袋1個產品拓展為擁有檔案櫃、鍋爐擴散件等5個產品結構和鍋爐設備安裝等十幾個經營項目,每年解決了20多名職工家屬及城鎮待業青年的就業,職工收入連續翻了3番……

  1994年:第二次勇挑重擔——舍己忘我樂奉獻

  1994年至1998年,李洪應在江西華中電力設備廠進行第二次創業,使該廠資產總額猛增至700多萬元,年產值達1300萬元,不僅安置了20多名主業分流的職工,而且解決了200多名社會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

  1994年,江西火電公司為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多經企業,決定將“五七”工廠與贛電非標設備廠合並為江西華中電力設備廠,李洪應任廠長,第二次勇挑重擔踏上了創業路。

  把假肢走斷

  人員的增加,生產範圍的擴大,李洪應感到壓力更大,一連幾天,李洪應思索開了。

  “隻要腿勤,就沒有接不來的業務!”

  “隻要確保質量和工期,就沒有建立不起來的信任!”

  市場之路越闖越寬,李洪應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有一年夏天到天津堿廠洽談業務,為省錢,他與同事吃住在堿廠原來的火電公司施工工地。那個廠的廠區特別大,常人從施工點到廠部也要走半個多小時,李洪應每天至少要走四趟,多時五六趟。有天傍晚回工地,他覺得左腿不對勁,身子一歪就跌倒在地。一看原來假肢中一根直徑32毫米、壁厚3毫米的支撐鋼管斷了。同行的費師傅趕緊幫他把假肢拿到街上去焊。當時氣溫很高,天又黑了,店老板剛洗了澡,正坐著乘涼,所以不太肯焊。當說明原因後,店老板不僅立即免費焊好了假肢,還發出感慨:“這樣粗的鋼管都走斷了,你們廠長走了多少路啊?”

  走了多少路,實在沒人算過;可一年365天,李洪應至少有200天在外奔波。別人的假肢可以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可他的半年不到就得修正,一年一換是常事。

  出差就是“苦差”

  出差,對正常人來說,算不了什麽,李洪應卻為此承受著極大痛苦和不便,尤其在夏天出差,最不方便的是洗澡。平時在家,可以坐在凳子上洗;出差在外,他隻好單腿站立,單手擰毛巾;睡覺前後卸裝假肢,他不願讓別人看到創口的膿血,總是最晚一個睡,最早一個起;外出時,他得帶上許多衛生紙,墊在斷肢創麵和假肢之間,一是用來吸潮,二是減少磨擦。可每次衛生紙都被磨得粉碎,上麵沾滿了血漬,稍一動彈就疼得直打哆嗦,而他必須咬牙挺下去;有時出差,說走就走,坐火車連個座位也沒有,他一條腿支撐著80多公斤重的身體,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有一次竟暈倒在火車上;磨擦使假肢經常發炎,他每次出差必須帶上大包大包的藥,洗完澡後,撒上藥、包紮好傷口,才能上床睡覺;因此,他每天隻能睡四五個小時。

  李洪應的忘我精神和頑強意誌,深深地打動著身邊的同事和客戶。一次,李洪應到四川鍋爐廠洽談業務。由於初次打交道,對方的副廠長沒發現他是個殘疾人,要他將20多公斤重的圖紙提走;李洪應二話沒說,硬是用一隻手把這些圖紙拎上火車,坐32個小時的硬座回到廠裏。當這位副廠長在《工人日報》上看到李洪應的事跡後,對自己當時的疏忽十分內疚,忙打電話向李洪應連聲道歉說,就衝著他這種精神,今後也要把業務給他。

  二次創業,進一步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空間,創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形成了產品加工、安裝、檢修一條龍服務新格局,至1998年,華中電力設備廠固定資產700多萬元,年產值達1300萬元,不僅企業分流接受了20多名主業職工,還解決了200多名社會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從而使企業走向市場邁出了新的一步,登上了以改革求發展的新局麵。

  1998年:第三次勇挑重擔——鐵心改革求發展

  1998年至2003年,李洪應在江西通力電業發展有限公司設備製造分公司進行第三次創業。1998年當年,該公司年產值就比上年翻了一番,職工年收入比往年增加20%。這期間,建立有業務關係的廠家達50餘家,遍及大江南北。

  1998年,命運的挑戰再一次降臨在李洪應的身上。火電公司再次做出決定:讓李洪應擔任機修加工廠的廠長,並把原一、二處修配工地合並過來,後來改製成為江西通力設備製造公司。李洪應第三次勇挑重擔。

  捅開分配的“馬蜂窩”

  說起李洪應的第三次創業,職工觀念受到的衝擊首當其衝。因為他決定實施分配製度改革,取消職工崗位工資,按勞取酬。分配製度一宣布,就像捅開了“馬蜂窩”,在職工中引起軒然大波,不安的、發牢騷罵娘的、出工不出力的都有。

  製度實施的當月,由於扣除了各種保險、所得稅等,大部分職工發到手中的工資所剩無幾,甚至有的出現了負數。

  發工資的第二天,一車間出現了火電公司史無前例的停工。第三天、第四天,二車間、三車間、四車間相繼停工。整整一個星期,全廠看不到一個職工幹活,也聽不見機器、榔頭的響聲。雖說有思想準備,可李洪應也沒想到來得這麽快,遇到的阻力這麽大。

  職工停工的第二天,李洪應召開職工座談會,會上職工說話毫不掩飾,句句刺人:

  “大到電力係統、小到火電公司,都沒有拿掉崗位工資,我們為什麽要這樣幹,還不都是你搞的名堂。”

  “你扣我們的工資算什麽本事,幹不了就趁早滾蛋!”

  李洪應卻始終和顏悅色,耐心地做著解釋和說服工作……

  經過座談,還有一部分職工想不通。有三番五次踢破李洪應辦公室大門吵鬧的,有接二連三上李洪應家鬧事的,還有職工揚言要殺了他。

  一位副職擔心地勸道:“李廠長,我看還是退一步吧,不然會出亂子的。”

  李洪應堅定的作出回答:“不能動搖!這是班子決定的事,沒有退路可言。你還是去多做職工的工作吧,我這裏不會有事的。”

  麵對職工情緒的不穩定,李洪應鎮定自若。與此同時,省火電公司的幾位主要領導,專程召開現場會,為李洪應的改革措施撐腰。公司領導的明確表態,上級領導的積極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李洪應的改革信心。他堅信,隻要改革是正確的,遲早會得到廣大職工的擁護。

  這一年的年底,廠裏的生產全麵恢複,並且取得了曆史最好成績。全年產值攀升到3021萬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職工的年收入也比往年提升了20%,“罷工風波”後的下半年,產值比上半年高出5倍多,職工們看到了改革的希望,勞動熱情空前高漲,主動加班加點,中午也不休息;不少曾經反對過李洪應的職工也紛紛主動向他道歉,而更多的人是用努力工作來表示對李洪應的支持和歉意。

  人事改革,讓妻子第一個“下崗”

  分配製度改革剛煥發出員工的熱情,李洪應又在動人事製度改革的腦筋。麵對70多名機關管理人員,他提出“不該設的科室堅決不設,不必要的崗位堅決不要”。明知用人製度的改革難度更大,但李洪應依然鐵著心走出了這一步。

  李洪應在全省電力行業放了分配、用人改革的第一炮,第一個“轟”倒的就是自己妻子。他愛人幹的是焊接檢驗,曾獲中南七省市焊接能手稱號。為了使改革順當,李洪應第一個目標就是堅決讓她下崗。理由是:“你是我愛人,即使憑本事競爭上了崗,別人也會認為是照顧。”他妻子含著委屈的眼淚離開了公司,至今仍在四處打工。

  競爭上崗、優化組合後,機關管理人員隻有29名,大批原先的管理人員被充實到生產一線。

  接著,李洪應又在現有管理人員中推行能上能下的流動機製、幹部考核督查製度等。這樣一來,管理人員每個人都是滿負荷工作,一線的員工心悅誠服。與此同時,在李洪應的領導下,江西通力設備製造公司大舉開拓市場,與全國6大鍋爐生產廠家、3大環保設備廠建立了長期的、良好的業務關係。一時間,有業務關係的廠家達50餘家,遍及大江南北。當年公司實現產值超過4000萬元,職工人均收入達1.7萬元。由此,按照現代企業製度創建的全新的江西通力設備製造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始運作。

  2004年:第四次勇挑重擔——和諧創業脫困境

  2004年8月起,李洪應又出任資產負債率高達119%、幾乎全麵停產的省電力設備總廠廠長兼廠黨委書記,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帶領群眾走和諧創業之路,使這個已連續虧損近20年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由原來的300多噸猛增到6000多噸,2006年產值過億元,首次實現盈虧持平,企業因此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狀”。

  艱苦拚搏了10餘年,就在李洪應取得了諸多榮譽,很多人都認為他可以享受一下了的時候,更大的考驗降臨在他麵前。

  臨危掌舵

  江西省電力設備總廠自1985年來,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同飄搖在風浪中的一葉小舟。20多年來,幾易其名,領頭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廠子虧損的勢頭卻始終未能扭轉。截止到2004年8月,企業虧損嚴重,控參股的幾個公司處於半停產狀態,大部分職工在家待崗。機器生鏽,車間停產,偌大的廠區冷冷清清,雜草叢生;一些倉庫、廠房稀稀拉拉地掛上了其他企業的標牌。看到這一切,幾百號員工、幾千名家屬的心涼了個透。關鍵時刻,省公司黨組想到了李洪應。2004年8月,李洪應帶著“單腿獨臂闖市場”的幹勁,帶著省電力公司黨組的信任,這位“鐵人”再一次受命於危難之際,第四次勇挑重擔,一肩挑起設備總廠黨委書記兼廠長的重任。

  雖然在這之前,李洪應已對企業的困難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然而企業的困難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資產負債率119.6%;欠員工各類保險近700萬元;30歲以下員工僅占員工總人數的16.46%;技術人員及青年技工嚴重缺乏,說出來或許沒人相信,一個偌大的設備總廠既沒有技術質量部門,也沒有生產安全部門,因為企業缺少組建這些部門所需要的技術人才;雖然有著160多畝廠區麵積,但大部分廠房用地已轉租到他人名下……

  上任不久的一天上午,李洪應到生活區去看看,閑居在家的員工三三兩兩圍了上來,有員工哭著說:“李廠長,我們夫妻倆在家待崗都快一年了,一個月收入加起來才400來元,還要供小孩讀大學,我們大人隻需一把米,一勺湯便心滿意足了,可孩子在長身體啊,想起孩子就落淚。”

  有員工灰心地問:“李廠長,我們還有上崗的機會麽?”……

  看著員工們一張張期盼的麵龐,聽了這一句句懇切的話語,這個硬漢內心陣陣悸動,眼眶不禁濕潤了。他暗暗下定決心:就是拆散一身骨頭,脫掉一層皮,也要想辦法把電力設備總廠搞上去。李洪應當著大夥的麵,動情地說:“我們做領導的,如果連職工這麽低的要求都不能滿足,那就是嚴重失職!我們一定會千方百計為職工提供上崗機會,隻要大夥願意好好幹,相信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為更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狀況,李洪應在4天內連著開了7場座談會,人員涉及中層幹部、員工代表、離退休員工等160餘人。

  座談會上,有的說“這個廠技術人才都走光了,企業發展還有希望麽?”有的說:“要盡快製定出近幾年發展藍圖,樹立職工信心,讓職工看到希望。”

  7場座談會,場場的熱烈程度超乎想象:生病的職工,顧不上到醫院打吊針趕來了;住在市裏的不在崗職工,坐公交車趕來了;老同誌蹣跚著腳步,有的身上還穿著晨練服,來不及拭去身上的汗水趕來了……座談會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幾乎涵蓋到了企業的方方麵麵。尤其是內退及不在崗職工座談會大家的發言更尖銳,既對省公司將全國勞模派到企業任廠長感到由衷高興,又對企業多年遺留下來的重重困難憂心忡忡。

  麵對職工的真情勸諫,李洪應感動了,他說:“搞好企業要全心全意依靠廣大職工。隻要大家齊心協力,設備總廠就有希望。”

  “隻有緊緊抓住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才能起死回生!”李洪應緊緊抓住市場這個關鍵,帶領設備總廠全體員工開始了艱難創業。銷售人員開始北上黑龍江、遼寧,東進上海、浙江,南下福建、廣東,西進四川、雲南,掀起了“市場大會戰”。

  借助李洪應過去走南闖北跑市場打下的良好基礎,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與全國6大鍋爐廠家等10多家企業簽訂了產值800萬元的鍋爐承壓部件的產品製作和鋼結構加工件的合同。一度瀕臨停產倒閉的設備總廠,開始露出了“起死回生”的希望之光。

  衝破困境

  有了業務,李洪應卻遇上了從未想到過的困難:一個以加工為主營業務,有著近50年曆史的老廠,加工一個簡單的鐵附件產品返工了3次竟然還不合格;十幾噸的鐵附件加工業務工期一拖再拖,不能按期完工……

  李洪應意識到:相當部分員工認為自己是電力係統的一分子,“等、靠、要”的觀念在員工中根深蒂固。要救企業起死回生,當務之急是轉變員工思想觀念。通過在全廠員工中開展“我與企業同生存、共榮辱”大討論,變“等靠要”為“靠自己”,變“要我幹”為“我要幹”。觀念轉變了,人心熱了,企業活了,全廠呈現出思發展、謀發展、幹發展的生動局麵,重新恢複生產的廠房車間機器日夜轟鳴,人聲鼎沸,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觀念變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廠房不夠,連李洪應上任後租用的昌南和小藍兩工業園區的生產廠房一塊算上,也遠遠無法適應大量訂單的需要;企業花重金購進的兩條生產線因無廠房安裝,躺在那裏“睡覺”。此情此景,讓人心急如焚。

  市場不等人,一定要把廠區內出租的那一占地麵積近達3000平方米的大廠房收回來!同時,在廠區一空地上新建一棟廠房!李洪應果斷決策。

  要收回廠區原來出租的那一大廠房,可不容易。幾次艱難談判,均無結果。更有甚者,租用廠房的控股者方還四處揚言:設備總廠算老幾?“叫你向左,你就不能向右;叫你向前,你就不能向後!”

  李洪應聽了這些話,又氣又急。氣的是租用廠房的控股者方態度橫蠻,急的是購進的兩條生產線無廠房安裝、難以發揮效益。“我就不信這個邪!”李洪應在廠中層幹部會上大聲疾呼:我們收回出租的那一大廠房決心已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其收回。我們要買回尊嚴,買回一片青天!”

  在省電力公司支持下,經過艱苦努力,最終將大廠房收了回來,工人們又能回到車間裏工作了。緊接著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始了鍋爐蛇形管生產線的安裝,新建一座2800平方米H型鋼生產線廠房。經過數月的奮戰,鍋爐蛇形管生產線和H型鋼加工生產線在當年5月中旬建成投產,創造了生產線建成投產的“深圳速度”。李洪應沒有就此滿足。為提升設備總廠更大的生產潛能,他又同幹部員工一道,書寫了一份填補該廠空白、創造全省電力係統之最——設備總廠63T/42M龍門式起重機自行生產安裝成功的曆史。2005年7月27日,當龍門吊的大梁安裝就位時,在場的設備總廠的幹部員工、離退休老同誌歡呼雀躍,喜慶的鞭炮震耳欲聾,大家欣喜地慶賀著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了曆史性跨越!

  李洪應在抓產品業務市場、設備生產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和員工隊伍、規章製度的建設。

  通過組織走訪、回訪、懇談會和公開散發《產品質量及服務承諾》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客戶意見,以表明設備總廠“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真情服務、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誠心;

  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並采取組織招聘、培訓上崗等多種形式,設備總廠吸引和招進一大批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生產人員;

  通過實行以分配製度為主要內容的各項規章製度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幹部員工的積極性。

  有創業就會有收獲。昔日冷冷靜靜、死水一潭、仿佛像個“養老院”的設備總廠,如今人氣興旺,機器日夜轟鳴。由於李洪應與幹部員工緊緊抓住生產經營,設備總廠發生了“起死回生”的變化:僅以近3年年間,設備總廠金屬加工件年年產量從過去300噸/年猛增到6000多噸/年,相當於過去的20倍!

  和諧聚力

  李洪應反複思索著:一個困難企業,隻有領導心中裝著和諧,千方百計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營造和諧的企業氛圍,才能凝聚人心。新班子到任後不到2個月,就為廠裏員工辦了2件大實事:在省公司的支持下,一次性付清拖欠員工一年半之久的近700萬元的“五保一金”;建立小車夜間值班製度,為廠區員工家屬進城看病提供無償服務。

  20年經營困境留給設備總廠的曆史舊賬太多、太爛了!以李洪應為首的班子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滿懷感情與責任將這個沉重的包袱扛在了身上。“隻要肯幹,保證每位員工都能上崗!”李洪應一言九鼎,2年來,逐步清償了許多企業曆史舊賬,為下崗、待崗在家的員工提供了200多個新的工作崗位。一些生活困難的員工、家屬也被照顧到生活區的超市、幹洗店等處就業。

  李洪應十分感謝妻子朱彩萍的摯愛,是朱彩萍幫助他找回了一個男人的自信和驕傲。但在朱彩萍的眼裏,與其說李洪應是一隻帶傷高飛的雄鷹,不如說是一支照亮了周圍,卻照不見燭台下自己家的蠟燭。

  早在1996年的春節前夕,當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迎接新年時,朱彩萍卻和女兒同時病倒了,在同事們的攙扶下,那天晚上母女倆分別躺在同一所醫院的住院部和急診室裏打吊針,誰也顧不了誰。而此時李洪應卻正在浙江富陽工地挑燈夜戰指揮設備安裝。一個星期後,35噸鍋爐點火衝管試驗取得了一次性成功。當李洪應心急火燎趕回南昌時,妻子已經在醫院裏住了8天,母女倆的生活全靠親朋好友的照顧。

  2005年6月,朱彩萍住院動手術,此時女兒正在武漢讀大學,她是多麽希望李洪應能在動手術的當天陪在她的身邊,可是,這一次她又失望了,一直陪在她身邊的隻有她自己的親妹妹。當身兼單位黨政一把手的李洪應匆匆趕來,妻子的手術已經結束多時。

  到設備總廠的短短4年時間裏,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才40餘歲的李洪應付出的不僅僅是滿頭烏發變為花白,他留給妻子、女兒的又是怎樣的一種苦苦等待?

  廠領導這些實實在在的舉動,讓廣大員工看到了希望,倍增了員工與廠子同舟共濟、共謀發展的信心和勇氣。2005年初春,廠裏急需一批生產資金,全廠幹部員工急廠之所急,不到一個星期就自發籌集到500餘萬元的“生產自救啟動資金”。50萬元,這對於一個特困企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更意味著一顆顆火熱的心!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廠及各公司實現產品銷售總額1.13億元,銷售淨收入967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利潤總額31萬元,實現了扭虧持平的奮鬥目標。

  2007年元月5日,省電力公司一紙賀電飛來:祝賀江西省電力設備總廠2006年度產值過億,實現扭虧持平目標,20多年的虧損帽子終於一舉摘掉!喜訊傳開,設備總廠的全體員工簇擁著李洪應喜極而泣。幾年來的浴血拚搏,李洪應率領設備總廠全體員工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2008年:抗擊寒冰鑄忠誠

  2008年元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冰凍災害讓江西電網遭受了曆史上最嚴重的覆冰災害。截至1月底,覆冰造成全省20個縣和789個鄉鎮、379萬多戶居民停電。僅10千伏線路就斷線7994處,倒杆6487基,配變電設備損壞1408台。電網穩定受到嚴重威脅,電網搶修所急需的物資——變壓器、電杆等更是全線告急。

  一個個要求緊急運送電杆、變壓器的求援電話幾乎把省電力設備總廠的話機打爆,為確保一線抗冰災的重要物資及時供應,在李洪應帶領下,2008年春節前夕,一場確保抗災一線急需物資的生產大會戰在設備總廠打響了。

  浴“雪”奮戰60餘小時

  元月28日傍晚,接到撫州公司緊急電話,要求連夜配送電杆。冰雪肆虐,災情緊急!由於惡劣天氣造成線路故障,此時的華電公司已是一片漆黑。“怎麽辦?”“沒有電,僅靠人力裝車根本就不可能。”數九寒天,大家硬是急出了一身汗。得到消息後,李洪應立即趕往向塘。由於路滑難行,平時隻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花了近3倍的時間。到達華電公司已是晚上7點半了。顧不上舟車勞頓和自己腿腳不便,一下車,李洪應就直奔貨場,一邊查看起吊運位,一邊與南昌縣向塘供電所聯係,請求支援。此時天空正下著雨夾雪,冷風挾著雨雪,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四麵空曠的貨場溫度更驟降到零下幾度。“李廠長,這裏有我們呢,您先回去吧。”看到李洪應在寒風中單腿獨臂的身軀,旁人幾次勸他。“沒關係,再等等。”由於長時間的站立,李洪應離開貨場時,那條鋼腿幾乎不能動彈了。看到雪地裏非常明顯的一深一淺兩行腳印,這些平常與鋼材水泥打交道的硬漢眼眶濕潤了……

  2月2日下午3時,李洪應接到抗災搶險指揮部的電話,撫州、萍鄉等地急需鐵附件,要求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鐵附件加工任務,保證災區人民在春節前能用上電。“非常時刻,全力保障電力搶險物資的供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接到任務的李洪應立即統籌部署,果斷發出一個個命令。一時之間,設備總廠的幹部職工都行動起來,為盡社會責任,顧不上原材料價格的猛漲,全力以赴保證電力搶險物資的生產!

  可就在生產部門從設計院拿來圖紙、研究施工、分配任務,一項項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時,傍晚6時,由於長時間冰雪覆蓋過重,存放急需生產鐵附件原材料的倉庫頂棚坍塌。正在市內與客戶洽談的李洪應得知消息後,立刻趕赴倉庫坍塌現場。時間不等人,絕不能延誤抗災搶修物資的生產。李洪應在了解了現場情況後,親自指揮,緊急搶運生產材料。坍塌的頂棚夾雜著冰雪將角鐵死死壓在下麵,為搶時間,李洪應帶領大家將塌陷的頂棚臨時用鐵架支起一角,風雪中,一根根角鐵在搶險人員的手中傳遞出來。盡管天寒地凍,靠一隻手搬運著角鐵的李洪應,額頭上已出現汗水。職工們被眼前的這位單腿獨臂的廠長深深地感動了,紛紛勸他:“李廠長,您歇一歇!”可是,李洪應卻說:“沒關係,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我們一定要保證完成抗災搶修物資的生產任務。”責任戰勝了寒魔,信念驅走了冰凍。僅僅用了2個小時,200多根總重量達6噸的角鐵全部搬運出來了。此時,滿頭是汗的李洪應才微微鬆了口氣。

  災區急需的物資在第二天清晨及時得以裝車啟運。但是,為了災區能早日重現光明,在刺骨的寒風中,李洪應與許許多多的設備總廠職工一道,已經連續浴“雪”奮戰了60餘個小時!

  千裏馳援湖南重災區

  冰災肆虐下,電杆供應全線告急。一個個求助電話、傳真湧向設備總廠電杆生產基地華電公司。麵對災情,李洪應立即召集總廠領導班子成員,決定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緊急調配電杆。由於天氣原因,電杆主要原材料和運輸費成倍上漲,麵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廠黨委果斷做出部署,電杆保持原價,即使虧本也要保證配送。2月4日,常務副省長淩成興到該公司視察時,對公司這種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就在生產最為緊迫的時刻,2月初,設備總廠接到省公司黨組的指令:在確保本省災後重建電杆供應的同時,全力以赴支援湖南郴州災後重建所需電杆596根。接到任務後,以李洪應為首的設備總廠人作出決定:無條件服從省公司的指令,在不影響本省電力搶修電杆供應的同時,克服一切困難保證郴州596根電杆全部到位。並安排當天連夜發車搶運第一批湖南災區急需電杆;餘下的476根電杆加班加點晝夜生產,一周內全部送到郴州電力搶修現場。為確保任務完成,李洪應來到華電公司親自坐鎮指揮,當第一批120根電杆全部裝上掛有“江西省電力公司支援湖南抗災搶險物資”條幅的4輛貨車緩緩駛出華電公司時,距接到任務還不到12小時。湖南省電力公司派來求援人員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大步走到正在現場指揮裝車的電力設備總廠黨委書記、廠長李洪應麵前,緊緊握住李洪應的手連聲道謝:謝謝,謝謝你們,謝謝江西人民的深情厚誼,危難時刻見真情啊!李洪應笑著說:不用謝,我們為的都是一個共同目標——讓災區早日重現光明!

  在李洪應的帶領下,省電力設備總廠作為後勤保障物資的重點供應單位,在這場跨越春節期間、持續一個多月、沒有硝煙的抗冰搶修戰鬥中,放棄所有節假日,不分白天、黑夜,經受了風雪的洗禮和嚴酷的考驗,以“忠誠企業、奉獻社會”的良好職業操守,奪取了抗災物資保障攻堅戰的全麵勝利。據統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省電力設備總廠總計配送電杆6170根/節,變壓器303台,確保了全省100千伏和220千伏線路搶修的全部用杆,為江西電網災後重建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

  榮譽麵前的新起點

  麵對諸多的榮譽和聲勢浩大的宣傳陣勢,李洪應的筆記本中有這樣一段話語:“榮譽已經過去,離開了領導和同誌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李洪應將一事無成。對於我來說,現在既是無限過去的終點,又是無限未來的起點。。”

  李洪應在取得成功的同時,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從火電公司勞模,到江西電力公司十佳文明職工、國家電力公司勞動模範、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模……

  李洪應永遠不會忘記:

  2000年的“五一”勞動節,他和江西省的幾位勞模代表一起,應邀來到神聖、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1年5月3日,新到任的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專程來到火電公司看望他和家人,並鼓勵他:“保重身體,再創輝煌。”同年,在江西考察工作的全國殘聯主席鄧樸方專門會見了他,稱讚他是“全國殘疾人學習的好榜樣”。

  2001年“七一”,他又一次獲得了進京參加慶祝建黨80周年紀念活動的殊榮,再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當年,他還被評為全國十佳職工道德建設標兵,這是江西省20年來首次有人榮獲此項殊榮。

  2003年11月,李洪應和其他3位同誌被中宣部樹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4個先進典型,由新華社等10多家中央媒體向全國聯合推出;

  2004年6月,中共江西省電力公司黨組下發《關於深入開展“遠學許振超,近學李洪應張小毛”活動的決定》;

  2004年8月,江西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等5部委和省直工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向李洪應同誌學習活動的通知》,並專門編寫了《共產黨員李洪應》一書;

  2007年9月,李洪應榮獲全國首屆道德模範提名獎,又一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麵對眾多的榮譽和聲勢浩大的宣傳陣勢,有人擔心:這麽多的榮譽,會不會壓垮我們的勞模?李洪應卻不這麽認為,他說:“一個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所追求,你努力實現你的目標,心無旁騖,那麽榮譽也好、名利也罷,隻是成為一種推進劑、一個加油站,它應當推動你走向更高的目標!”

  李洪應是這樣說的,他更是這樣做的!

  職工們永遠不會忘記:

  2001年大年初三的傍晚,人們還沉浸在濃濃的新年團聚的歡樂氣氛中,李洪應和他的助手們已經登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車,去拜見深圳雄風網狀鋼結構廠的總經理。這一趟,他們沒有白辛苦,不僅簽下了年前那筆尚未最後敲定的生意,而且建立起雙方長期合作的關係;

  2001年7月28日,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劇組在南昌舉辦大型晚會——《軍旗升起的地方》,當李洪應作為晚會的特邀嘉賓,上台發言時,他發自肺腑地說了一句話:“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須無條件地代表和服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話音剛落,現場數萬名觀眾對他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2003年,李洪應擔任江西火電公司工會主席後,既要負責全公司的工會工作,又要擔負起整個通力公司的生產經營責任,他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特別當他隨江西省總工會,代表新勞模去慰問江西省第一屆當選的全國勞模、88歲的馮誠金後,被馮老在農村隱姓埋名幾十年、默默奉獻的精神感動了,他說馮老“沒有留給親人任何錢財,但卻精心收藏著一段光榮曆史,他把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了接班人,在他身上體現出的‘大雪壓青鬆’的精神尤其值得我們這些新時期的勞模學習”。

  發展不言止,創業無窮期。2008年,剛剛奪取抗冰災保供電生產大會戰勝利的設備總廠人,在李洪應帶領下,攜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實現“扭虧略盈”之盛勢,正激情滿懷、意氣風發地邁向新的征程,他們深知未來還需跨越更多的坎坷,但希望之路就在腳下。李洪應,這個鋼鐵漢子,將繼續用軀體僅存的“半壁江山”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譜寫無愧於偉大時代的人生之歌、創業之歌。

  江西省豐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揭保如,1951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和國家二級建築師,民革省委委員和區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學院特約研究員,南昌市建築業協會副會長。

  揭保如自1996年任公司董事長後,經過10多年的自主創業,公司總資產達5500萬元,年平均施工能力達30億元,2005~2007年簽訂合同總額約11億元,完成施工產值8億多元,上繳稅金1200餘萬元,被列入全市建築業綜合實力三十強企業。2008年,公司晉升為國家一級建築施工企業。

  企業發展不忘回報社會。他率員工連續11年扶貧助學388人次,公司與個人捐款約60萬元。他的先進事跡先後被省、市媒體和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報道。揭保如先後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省、市勞動模範、中國百佳管理創新人物、民革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和南昌市能人創企業十大創業標兵。

  一個隻有初中文化的小木匠,經過30餘個春秋的風雨洗禮,竟然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為特約研究員、評為中國百佳管理創新人物和全國鄉鎮優秀企業家。獲得如此殊榮的,就是江西省豐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揭保如。追溯揭保如的創業曆程,既充滿艱辛又不同尋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