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十、三峽地區出土的幾件吞口小考

  蔣曉春

  近年來在三峽地區出土了數件奇特的器物:陶質,方形或近方形,其中一麵浮雕猙獰的麵像。發掘者對這種器物的命名各不相同,有名之磚雕者,有名之模型器者,也有名之獸麵磚者,等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這種器物雖屢次出土,然尚未引起發掘者和研究者的注意,甚至連其正確的名稱也付之闕如。有鑒於此,筆者對其試作粗淺的考證。

  筆者搜集到的材料共7件,出土於5個遺址。

  首先,我們看看這幾件器物的形製。

  (1)雲陽喬家院子遺址:出土2件,其一完整,原報告定名為“人麵紋磚”。G6③:1,泥質,火候不勻,表麵灰色,背麵紅褐色。上圓下方,下端有一半圓形凹槽,正麵浮雕一人麵。人麵額部橫向雕飾三道波浪狀皺紋,正中有一半球形凸起;雙眼圓鼓,兩眼之間有一圓孔。臉頰鼓起如卵形,兩側飾環首鉤狀物;鼻梁高挺,鼻尖呈鷹鉤狀。嘴圓張,牙齒外露,髭須濃密而長。長34厘米、寬26厘米、厚4.5-8厘米。

  (2)豐都玉溪遺址:1件,編號為H27:1,原報告定名為“磚雕”。青灰色,近正方形,背麵略凹,中部有近方形的穿孔。正麵浮雕似人似獸麵像。額上有皺紋一道,濃眉大眼,眼球圓鼓突出,短鼻高聳,口甚闊,牙齒外露,髭須倒豎。高20.2厘米、寬19厘米、厚約7厘米。

  (3)奉節縣寶塔坪遺址:1件,正式資料尚未發表,器物現陳列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泥質灰陶,近方形,一角稍殘。正麵浮雕一麵像:眉毛粗濃,雙眼圓睜,眼球突出,大嘴微張,牙齒森然,髭須飛揚。整個畫麵線條簡單,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猙獰的形象。大小與豐都玉溪遺址H27:1相若。

  (4)雲陽明月壩遺址:1994年在明月壩遺址曾出土1件類似器物,器物編號H3②:2,原報告定為“模型器(?)”,括號中的問號表明發掘者對該器物的性質尚不肯定。泥質灰陶,殘。高浮雕,眼僅餘一隻,鼻子、嘴巴僅餘半邊。圓眼,闊嘴。該器物雕刻跟前幾例相比稍顯簡單,但與玉溪遺址H27:1相比較,仍可斷定為同類器物。在2000-2003年度的發掘中也出土過1件。雖然該遺址已經發表的寺廟遺存簡報未提到,但在一篇介紹性文章裏有器物照。從照片看,該器物為不規則方形,泥質灰陶。麵像的眉毛粗濃彎曲,眉間有一桃形裝飾,眼球突鼓,立耳,嘴大張,齒、舌畢現,長須倒豎。

  (5)萬州涪溪口遺址:1件,編號T4748⑤:7,原報告定為“陶瓦飾”。殘損嚴重,僅餘眼、鼻周邊部分。圓眼,眉脊突出,鼻類豬,突出甚遠,兩側須髯濃密。殘寬12.8厘米,殘高10.6厘米。再來看上述器物的伴出物及時代。

  喬家院子G6③:1出土於G6,原報告未介紹G6與地層的關係,也未對G6作介紹,隻是在報告中介紹了同出土於G6的一件蓮花紋瓦當(G6③:2)。據簡報介紹,該遺址的唐代地層、遺跡出土了大量的建築材料,如瓦當、筒瓦、板瓦、勾滴等,與此同時,還出土了很多日常生活用陶瓷器,如碗、杯、擂缽、執壺、盤口壺、盆、壇、罐、燈盞、香爐等,說明這裏曾是一個較大的村落。從簡報看,該器物的時代很可能是唐代。

  由於當年筆者及同事對此類器物缺乏認識,因此在玉溪遺址的簡報中沒有專門介紹H27的層位以及包含物的情況,甚至沒有發表該器物的剖麵圖,至為遺憾。H27和該件器物是筆者親手清理的。筆者記得,H27開口於唐代瓦礫層,打破六朝層。該灰坑除出土磚雕外,還出土了蓮花紋瓦當、筒瓦等器物,這些器物的形製與唐代的F2所出相同。由此,筆者推測該器物很可能與F2有關,時代為唐代。奉節寶塔坪器物也與瓦當、筒瓦等建築構件同出,在三峽博物館的展覽說明上標注其時代為唐代。由於缺乏詳細的相關材料,我們還難以準確判斷雲陽明月壩遺址出土的2件器物的時代。由於發掘者認為該遺址屬唐宋時期,我們也將這兩件器物的時代暫定為唐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唐宋時期遺址中出土過一些獸麵紋瓦當,即俗稱“瓦將軍”者,亦作辟邪用。三峽地區也有一些出土,如湖北省巴東縣舊縣坪遺址、奉節瞿塘關遺址、涪陵石沱遺址等。這些舊縣坪獸麵紋瓦當瓦當的獸麵形象跟雲陽所出吞口形象非常接近,說明它們的時代相去不遠。據各遺址發掘報告,時代為晚唐至北宋。由此可見,明月壩完整吞口的時代很可能是晚唐至北宋。

  涪溪口遺址分上下層,T4748⑤:7出土於上層,同出的器物多為建築構件,如滴水、瓦當、板瓦等。原報告通過與雲陽明月壩遺址的對照,認為這些遺物“多屬唐代”。

  上述7件器物,形製上有一定差異。其中喬家院子器的形象最接近人像,不夠誇張,也不夠猙獰。寶塔坪器嘴巴變闊,玉溪、明月壩、涪溪口所出則完全誇張變形,大口形象尤其突出。由於出土的數量還不多,又缺乏準確的斷代,因此,這些差異到底是時代還是地域原因造成的,我們目前還難於下結論。因此,本文暫不進行型式劃分。

  綜上,目前所知的至少已經有7件該類器物,分布在豐都、萬州、雲陽、奉節四個區縣。它們具有很多共同點,形製方麵:陶質,方形或近方形,浮雕似人似獸的張口露齒、須眉皆張的猙獰恐怖形象。上部大都有一穿孔;伴出物方麵:均與建築遺址或建築構件伴出;時代方麵:時代大致相同,均為唐宋時期。由此可見,這幾件器物屬同類器物。

  在三峽以外的中原地區,也出土過不少類似器物。漢代洛陽城的銅駝街曾出土1件,隋唐洛陽城的一個唐代磚瓦窯遺跡中出土了10件“獸麵磚”,伴出的建築構件甚多,有板瓦、]13[等當瓦紋花蓮、瓦筒……唐華清宮出土獸麵磚5件……其他一些址也有出土,茲不多舉。器形與三峽地區出土的大體相近,均以大口、鼓眼突出其可怖的形象。

  那麽,這種奇特的器物到底是什麽?

  喬家院子遺址報告對該器物性質作過推測,認為與現今當地門額懸掛鏡子辟邪的思想可能有關係。雖然報告沒有列舉詳細的證據,但筆者認為該推測是正確的。但遺憾的是,該報告未能指出器物的正確名稱——吞口。

  所幸的是,考古發現中有晚期吞口的形象,為辨識該類器物的性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2001年在四川省鄰水縣合流鎮發現一座“大宋紹興丙子二十六年(1156)”的墓葬,在該墓的墓楣上明確地畫出一個吞口的形象。該墓與其他本地宋墓一樣,屬仿木結構墓葬,墓室結構模仿現實住房。雖然不能全盤照搬,但住房的一些重要特征卻被保留下來。這個墓葬的墓楣吞口即是現實居屋在門楣上使用吞口的真實寫照。該墓時代和地理位置均與前述7件器物相去不遠,因此,該墓的材料應當可以證明這7件器物確為吞口。

  現實材料也可證明上述判斷。2006年5月筆者有幸在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太蓬山上一農家大門上方見到一件貼在木板上的紙繪吞口,一望而知與上述7件器物同類,亦可作為旁證。雖時光流逝千年,吞口的質地和形狀有一定改變,但須眉皆張、橫眉怒目、張口露齒的這些基本特征卻絲毫未改,這當與其鎮宅的性質未變有內在的聯係。

  筆者通過檢索《四庫全書》

  (文淵閣本)和《四部叢刊》電子版,發現“吞口”一詞至少在唐初已有,但多見於明代文獻。曆史文獻中的“吞口”多指“龍生九子”之一,常稱“金龍吞口”,用於裝飾刀劍或舞蹈道具。真正與建築有關係的記載是明代楊一清的《關中奏議》卷十六提到的“吞口門”,大約是裝飾有吞口的門。

  據顧樸光研究,吞口作為一種辟邪物,有鎮宅吞口和鎮墓吞口兩種。鎮墓吞口的質地有銅和滑石等,一般懸掛於墓室的四壁或棺木上。考古發現的鎮墓吞口不多,在商周及兩漢墓中有所發現,如在湖南漵浦西漢和新莽墓中曾出土多件滑石吞口。但東漢以後,隨著鎮墓獸、鎮墓俑的流行而消失。一般所說的“吞口”係指鎮宅吞口,屬於民俗中鎮宅器之一種。吞口的起源時間,目前尚難確考,但應該不晚於漢代。本文在未特別指出的情況下,一詞即指“吞口”鎮宅吞口。

  “吞口”,有的地方也叫“天口”、“虎頭牌”、“石敢當”等。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陝西、甘肅等地區的偏遠農村仍偶有所見,個別地方還比較流行,是是漢族、彝族、納西族、水族、土家族、白族等民族共同信奉的辟邪、驅邪物,被看成住宅的保護者,因此有稱其為“吞口神”者。有紙、木、瓠、石等質地,形象多作虎頭形,也有牛頭形、龍頭形等,有的似人似獸,都凶惡可怖,口部形象尤其誇張。民間傳說吞口的大嘴可以吞滅任何試圖冒犯房主的妖魔鬼怪,所以名為“吞口”。雲南富源水族的《祭吞口歌》雲:吞口吞口,橫眉怒目神力威威,坐鎮門頭/一伸頭,頭頂天堂/二張眼,眼望四方/三豎耳,耳聽言談/四翹鼻,鼻聞妖王/五開口,口吞洪流/春夏秋冬,安安穩步/一口吞光,妖魔邪惡/開光開光,保我平安/養牛,牛成對/喂馬,馬成雙。

  這首祭辭對吞口的形象和作用都做了清楚的描述。

  三峽和其他地區發現的吞口,有的有一個穿孔,有的沒有,大約是使用方法上的差別。

  三峽地區的巫覡信仰,源遠流長,直到唐宋時期仍是如此。史稱“其俗信鬼”,《宋史·地理四》載“歸、峽信巫鬼,重淫祀”,同書《地理五》又說:在川峽四路中,“涪陵之民尤尚鬼俗”等。吞口信仰的流行,跟當時三峽地區先民對鬼神的篤信是密切相關的。

  民間說法認為,吞口是隨著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時帶入四川的,從本文的材料看,遠在唐宋時期,三峽地區已經流行吞口信仰,可見此說法不確。

  從形象看,吞口與饕餮、鋪首、儺麵等很可能有親緣關係,屬於“泛太平洋藝術紋樣”的一種。吞口作為民俗文物的一種,對研究古代民族以及當時人們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遺憾的是,學術界對此關注甚少,多數還停留在講述傳說故事的地步,對吞口這種民俗事項的產生、發展、分布、文化內涵、與其他民俗信仰以及與族群的關係等問題都還缺乏基本的探討。因此,筆者希望發掘者在以後的考古工作中,多留意這方麵的材料,認真分析它跟建築及其他伴出物的關係,判定其準確時代,並進行詳細的報道,以推動研究。化局、重慶市移民局編:《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9卷》,科學出版社。2006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