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九、峽江古鎮特色及其價值初探

  李禹階羅玲

  重慶直轄以後,城市建設迅猛發展,林立的高樓、繁華的街區,日新月異,無不透出現代化氣息,新的建築材料給建築師不可抗拒的誘惑,玻璃牆、大理石柱把我們的城市裝扮得亮麗無比。我們知道,今天的城市是長期曆史發展的結果,我們重慶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四築渝城,抗“三建國都,六次移民”巴渝文化、戰文化、紅岩文化、三峽文化,極大地豐富了重慶曆史文化內涵,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傳統的古鎮。這些古鎮所涵蓋的文化是重慶文明的標誌,背負著值得驕傲的曆史,我們城市在曆史中獲得生命,那麽古鎮老街的價值定位、意義何在、如何保護成了我們的新課題。

  本文旨在通過對重慶地區沿江著名曆史古鎮共性分析,力圖為峽江古鎮做一個準確的價值定位,進而探求其保護與發展對策。

  一、古鎮的特色

  古曆史。1

  峽江古鎮都具有古老而悠久的曆史,多有千年以上的曆史。遠近聞明的“川東鹽都”——雲安鎮,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它座落在雲陽城旁的一條支流湯溪邊,據史記載: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朐忍縣(今雲陽縣人)在雲安開掘了第一口鹽井,名為白兔井,後又陸續在其附近挖掘了8口井,雲安由此憑鹽而興。今天的雲安鎮尚還可以看到狹窄的小街兩旁古樸的民居,人們還沿襲著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自在地生活著。臨江而建的一排商業用房還保留著20世紀30年代鹽業興盛之時的餘風。

  大寧河邊的大昌古鎮,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它作為曆代郡縣治地亦有1300多年。《巫山縣誌》載:(山)地,“為秦漢巫晉太康元年(280年)置泰昌縣,屬建平郡。北周文帝改泰昌為‘大昌’。”天康元年(566年)廢北井縣(今寧河)並入大昌。宋端拱元年並入大寧監。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移治水口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入大寧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複置水口監。永樂元年(1403年)又複置大昌縣,改屬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廢大昌並入巫山縣至今。現存的縣城是明代城池,距今有300多年的曆史,大昌有“袖珍古城”當地有順口溜:四門能通話,堂之稱,“一燈照全城,上打板子,戶戶聽得見。”龔灘鎮,古涪陵郡漢複縣。《寰宇記》:屬巴郡,“涪陵漢複縣,蜀立郡於此。”“漢複縣,屬涪陵郡,治所《華陽國誌校注》:三國蜀漢置,在今酉陽縣龔灘鎮。”由此推論知,建鎮已有1700多年。唐時的龔灘成為“龔湍”,因其居民多龔姓,而以龔名,那時已是有名的險灘。據《酉陽州誌》載:(1573年)山洪爆發。

  明萬曆元年,垮岩塞江,兩巨石橫臥江心阻流成灘,“船過龔因此得名。古人雲:灘,十過九翻。”清末、抗戰時期以鹽務繁重之勢而盛極一時,從而促進了市麵的繁榮,形成“百日場”。

  2.選址奇

  沿江古鎮一般來說都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靠山臨水,位於交通要塞之處,更體現了中國古代選址的風水理念。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裏,沙坪壩西北3公裏的嘉陵江西釁,背靠雄偉的歌樂山。千裏嘉陵江流入重慶水域在磁器口碼頭形成深水的回水沱。這裏江麵開闊,水勢平穩,枯水期水深也在3米左右,極便船隻的停靠,成為嘉陵江下遊的一個天然良港——磁器口水運碼頭。碼頭麵積上至鏵頭嘴,下至九石崗磧壩的中段,長500多米,江邊泊位連同碼頭貨場麵積計0.6平方公裏。

  西沱位於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境內的長江南岸,與忠縣石寶寨隔江相望,因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長江曲曲繞繞,自西向東,到忠縣石寶寨倏地往南一折,形成一個回水沱,岸坡平緩,西沱得以設鎮,又因這裏地處忠縣、石柱、萬州交界,俗稱“西界沱”,古為“巴州之西界”。西沱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此為長江上遊深水良港之一,上溯279公裏達重慶,下可行到萬縣(今萬州)、宜昌、武漢、南京、上海,處於長江三峽腹心地帶,陸路可經涪陵、豐都、忠縣、彭水、酉陽、秀山、黔江,達鄂西地區以及貴州、湖南等地。西沱江麵為凹字形優良靜態深水港灣,由重慶、涪陵下萬縣,或由下遊上行,此處泊船拋錨、住宿吃飯都是十分方便的。整個場鎮從江邊垂直向上5裏,直到較平坦的地勢,而且場鎮就坐落在如魚脊背上的斜緩巨石上。

  龔灘坐落在重慶東南部的渝、黔、湘、鄂四省交界處,屬酉陽土家族自治縣。深藏於烏江峽穀中的龔灘,處於阿逢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扼烏江之咽喉,是一處三麵環水,一麵著陸的天塹。古龔灘有水陸邊塞的優勢,西隔烏江,與貴州沿河縣新井鄉相望,漢族、土家族、苗族雜居,有“黔屬要津”之稱,是四川經烏江到貴州、湖北的一個重要口岸。

  3.因商而興

  峽江古鎮的興起都有其具體的原因,有的是因為獨特的軍事位置,有的是因為附近的某一豐富資源而帶來的商業興盛,但更多的是由於其地理區位優勢,通過轉口貿易而成為商品的集散地而逐漸興旺發達。三峽地區川江及其支流,清以來人口激增,河穀與山區墾殖發展迅速,又為全川農副產品出川的咽喉之部,長江幹流及其支流城鎮發展勢在必然。沿江城鎮則以水陸交通之便成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轉口貿易中心,故逐漸在清中葉趨於興盛。

  磁器口是水陸交通要塞,上成都下重慶的通邑要埠,也是川北涪江、嘉陵江、渠江流域大小船支停泊的商業碼頭。磁器口鎮水運碼頭在清乾隆年間已較有規模,川北的各州縣和陸路巴縣、璧山、大足等物資均在此處集散。碼頭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賈,批零躉購,貨暢其流。當時流傳有這樣一首民謠:白日千人拱手入夜萬盞明燈。“千人拱手”形容每天都有上千隻船以上的舵公和船夫劃著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形容碼頭河街上商賈雲集,入夜以後各種亮油壺如星閃爍。由於其繁盛景觀,故又有“小重慶”之稱,其顯著標誌已聞名川東各縣。

  重慶開埠以後,磁器口鎮以其鄰近重慶工商重鎮,成為嘉陵江下遊物資集散的主要市場。重慶城的一些大商號在碼頭上設莊經營,反映在商業上和飲食服務業上就是金蓉正街成為商業街,聚森茂醬油、椒鹽花生、毛血旺等小吃、特產均於這一時期為人所知,這一時期磁器口更迅速地向地區市場發展了。

  西沱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大水路”的邊緣前端,成為長江支流龍水河上遊龐大山區出產之山貨的集散地。從西漢鑿鹽伊始,川鹽銷楚,西沱成為連接川鄂鹽道之咽喉。西沱作為峽江水路繁華之小鎮,向來商賈雲集,過客接踵,大大小小的鹽販和私船、官船,自自貢而下,浩浩蕩蕩,楫槳塞江,不僅長江上下遊的貨船要在此停靠,且附近鄉鎮的貨物也要在此集散。唐宋時期這裏是川東、鄂西邊界的重要商貿城鎮。而明清之際出現了“川鹽銷楚,商業發達,客棧遍布,店鋪林立”的盛況。湖北客商來到西沱,轉口川鹽、布匹、土布,並帶來桐油、山貨(貝子、黃蓮)等。一時眾多山道由西沱輻射鄉間,其後數十裏的方鬥山上客棧如遊,至夜仍有燈籠火把於山道閃爍。隨著西沱商貿發達,棧房、館驛不斷修築,規模隨之擴大,出現沿街店鋪林立而熱鬧非凡的局麵。

  龔灘與其說其是商埠不如說其是轉口碼頭,從長江進來的鹽巴、布匹及其他貨物,從武陵山區出去的桐油、生漆、藥材等產品,都隻能在這裏卸船起岸越過險灘,再分別裝船起航。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龔灘的商賈市場逐漸完善,重慶、涪陵、自貢等地商人紛紛雲集於此,數百噸桐油、木油、生漆、五倍子、向日葵、豬鬃、牛羊皮、糧食匯三省邊境之巨,由此轉下涪陵、重慶、漢口;然後又以數百噸的川鹽、紅糖、白糖、煙酒、百貨由此再轉而運銷三省邊區。這裏匯聚了很多船幫和搬運工人,來自大河上下、武陵山區的各族搬運工在龔灘後山上砍伐樹木,在近江100米的陡坡上依山傍水建起了全木結構穿鬥民居和各式各樣的吊腳樓,並由南向北建起一條長2公裏、寬2米的青石板街。

  抗日戰爭時期,國土淪陷,交通中斷,海鹽難於進入內地。然而走龔灘、出龍潭、下洞庭,川鹽靠這條運輸線卻源源不斷地進入前線,進入華中地區,龔灘盛極一時,集中了十餘家大鹽號和百餘家商號,商賈、力夫、纖夫來往於此,熱鬧非凡。

  二、價值定位

  重慶具有古老悠久的曆史,古鎮老街是城市的記憶,是巴渝文化代表作之一,是都市文脈持續的標誌。它們具有不可低估的曆史文物價值、人文價值、建築美學價值。

  1.曆史文物價值

  三峽古鎮由於具有上千年的悠久曆史,鎮內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室都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

  磁器口鎮一帶文物甚多,磁器口鎮千米石板路兩邊的明清時期、抗戰時期的民居、四合院自不用說。當然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寶輪寺和文昌宮。寶輪寺原名白岩寺,建於宋朝,而今僅大雄寶殿為明代所築,其次藥師殿建於清代,均具有很高文物價值,而又因明代建文帝流落於此,而又稱為“龍隱寺”,至今該寺香火不熄。文昌宮是古鎮的又一大曆史文物,係古道教宮觀,位於金碧山東麓靠江一隅,麵向嘉陵江,三進殿宇。今宮殿全毀,僅存南翼塞門和寨牆。文昌宮據清乾隆《巴縣誌》記載為明憲宗成化年間重建,始建年代不可考。此外,重慶是抗戰時的陪都,留下了許多抗戰遺址,沙磁區就是重慶抗戰文化集中地,自然留下了很多抗戰遺址。

  西沱古鎮同樣有很多讓人寄托思古情懷的東西,至今保存完好的漢磚和罕見的巨大古樹化石就在該鎮中。觸摸這些花紋簡潔樸素的漢磚,當年群雄紛爭的激烈場麵仿佛就在眼前,那幾組舉世少見的巨大古樹化石群,讓人領略到生命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西沱古鎮文物繁多,市縣級文物單位有:下鹽店、二聖宮、崔紹和民居、禹王宮、永城商號、古衙署、南龍眼橋、北龍眼橋、民亭、萬天宮、紫雲宮、南城寺、關廟、福爾摩岩造像……。

  龔灘古鎮古跡更為一絕,龔灘吊腳樓多建於東岸,百年老屋比比皆是。其長約3公裏的石板街更為古樸,在青石板中可清晰地看到億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千百年來,億萬雙腳板早已將青石板磨蹭得油光可鑒。龔灘過去有祠堂、宙宇、會館二十幾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仍有武廟、川主廟、童家祠堂、西秦會館等處。建於清光緒年間的西秦會館,為四合高牆大院,外壁朱紅粉飾,內設正殿、偏殿、耳房、戲樓,雕樓畫棟,至今保存完好,舊時的繁盛可見一斑。

  2.人文價值

  古鎮由於其曆史悠久,有著豐厚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從而也就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文價值。

  每個古鎮至今都留傳著有關自己的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還有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曆史故事。

  磁器口鎮最具神秘色彩的要算明代建文帝的故事,相傳建文帝因叔父燕王朱棣奪位,而“易發為僧,逃離京城”,流落到重慶,居於白岩上寶輪寺“隱修”“龍隱鎮”“龍隱寺”由此而得名。抗戰時期……沙磁區是陪都重慶抗戰文化的集中地,而磁器口鎮當時是沙磁區的文化中心,這裏名人薈萃,學校林立,商賈雲集,遷到沙磁區的高校有重慶大學、中央大學、四川省教育學院,周恩來、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張治中、郭沫若、馬寅初、黃炎培、鄒韜奮、老舍多到沙磁區來演講。同時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長期居住於此,美籍華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當年曾就讀於磁器口嘉陵小學。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小說《紅岩》中華子良從磁器口脫險的故事,磁器口鎮現仍保留有華子良脫險處的遺址,故磁器口鎮也是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龔灘也有許多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和民間故事,以及有名的曆史典故。龔灘上曆史遺址很多,而每一個遺址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如坡頂上鐵圍城是金頭和尚為抗宋起義而築;蠻王廟是土家人為紀念巴國首領巴子猷建立的“蠻王廟”;四方井傳說是當年太平天國軍隊為當地孤寡老人背水送水之處。

  另外,由於古鎮扼烏江之咽喉,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留下了許多軍事故事,也使古鎮富於革命傳統。傳說早在三國時期,蜀漢為防禦東吳西進,專派龐宏鎮守龔灘要塞;1646年李自成餘部李來亨率眾占領龔灘與清兵激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1934年賀龍率領紅三軍強渡烏江,在龔灘擊敗川軍魏楷部,接著揮師東進,在酉陽境內南腰界創立了革命根據地;1949年9月,劉伯承、鄧小平同誌率領二野大軍解放大西南,國民黨宋希廉部妄圖憑借龔灘天險負隅頑抗,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一觸即潰,經營半年之久的所謂固若金湯的烏江防線土崩瓦解。

  3.建築美學價值

  峽江古鎮由於其特殊的山水環境,具有典型的“山城”、“江城”特色,街區以自然山水為環境,街道與建築依山就勢,尺度親切宜人。街道與巷道平行或垂直,形成網狀格局。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民居沿街順應地形自由排列,形成層層疊疊、豐富多變、古樸典雅的整體風貌,與山水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山、水、城交相輝映,相生相息,具有典型的山地傳統街區風貌,其建築也有鮮明的個性。

  磁器口鎮街區在空間形象、建築特色及傳統文化形態等方麵均具有鮮明的個性,其宜人的空間環境,有機結合地形的手法,多維的空間形式,構成其街巷空間獨有的特色。磁器口鎮街區現存建築具有典型的巴渝山地建築特征:小天井、小進深、小麵寬、穿鬥結構、小青瓦屋麵、夾壁牆吊腳樓,大挑簷。建築立麵豐富,門、窗、簷、柱等形式多樣,具有典雅古樸、集中緊湊、靈活多變、順應地形的鮮明特色。磁器口的建築被譽為川東民居的天然博物館。當你漫步千米石板街上,兩邊明清和抗戰時期的老式建築,宜人的建築尺度空間,遠離大都市喧囂的狹窄的街巷讓你感到十分愜意。磁器口鎮的清代民居很多,諸如:鍾家院、翰林府第舊居、童家院子、寶善宮等。世界十大建築師之一的亞瑟·埃裏克森對磁器口鎮的評價為:

  “磁器口的東西是自然而來的,不是設計師所為,但從設計者的眼光來看,每件都做得很好,很實在,自然是最美的。”

  西沱由於其整個場鎮坐落在如魚脊背上的斜緩巨石上,從江麵乘船而過,看到的是層層上疊、鱗次櫛比的人字山花牆麵,牆麵竹編夾泥,牆體又被柱枋巧妙地割劃成若幹小方格,其色或白或黃。沿江岸石階拾級而上,隻見兩旁分布獨具特色的土家族吊腳樓與古色古香的漢族民居,形成一條古樸、厚重的石梯街道,沿山脊蜿蜒直達山頂,這便是西沱主要的建築群——雲梯街。從江邊往上望,雲梯街似一掛雲梯直接蒼天;從街頂端往下俯瞰,特別是有霧的時辰,則猶如置身雲端間,雲梯階由此而得名。雲梯街長約2.5公裏,有113個石階台麵。1124個台階,街道沿石階兩旁由江邊向山頂發展。由於場鎮基礎變化,整個場鎮高低錯落。地麵不僅有石梯平台,還有堡坎、石欄、涵洞、天然石路麵、轉折的岩牆、石登、街沿、小橋。其民居建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思想,是獨具巴蜀區域色彩的建築文化。

  龔灘古鎮建立於烏江東岸鳳凰山山麓陡壁上,長達2公裏的木質結構民居、依山傍水的吊腳樓形成了一條巨大的長龍,橫臥江邊,蔚為壯觀。其地勢之險峻,規模之雄偉,工程之艱辛,形狀之奇特,可稱得上民居建築史上的奇葩。龔灘的古街以吊腳樓為特色,吊腳樓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由於貼著鳳凰山麓而建,臨江一麵,大都是鑿岩為基礎的吊腳樓。龔灘吊腳樓分半吊型和全吊型,全吊型為全部虛懸,半吊型為部分虛懸。全係木料支撐、穿鬥而成的梁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木樓梯上下。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萬字格門窗,步步高樓,臨街兩旁的櫃台,望江樓上的臥室、茶樓,飛簷走壁,庭台翹角式的繡花樓、攬月樓、望郎樓、逍遙樓、織女樓等,真是工藝精湛,別具一格,成了民族民間工藝中的瑰寶。吳冠中大師的《老街》就是在龔灘畫成的,《漁家姑娘》、《遠山峽穀》、《紅杜鵑·白杜鵑》等電視劇均以此為外景。目前龔灘漸漸為人們所知,大量旅客走進了這個神秘的峽穀小鎮。

  三、古鎮的保護及開發對策

  正是由於古鎮具有曆史文物價值、人文價值、美學藝術價值,那麽我們更應該發掘其另一個價值——旅遊價值。如何在迅猛的不可阻擋的城市發展的步伐中保留為我們祖先遮風擋雨的遺存,仍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的城市有三千多年的曆史,保留古鎮老街的真實麵貌,便是保留了城市文化的標本,便是保留了城市建築的血脈。研究保護這些古鎮可以正史、補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古鎮的重要意義,古鎮的開發也如火如荼。那麽如何合理地保護開發古鎮,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

  1.首先要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

  應該確立並公布一批市級曆史文化古鎮和街區、景點,使人們認識這些古鎮和街區。如有些古鎮外貌傳統、內部現代,既具保護價值,又具實用價值,這種方式是成功的。

  2.加強保護和修繕古鎮特色建築

  由於年久失修,古鎮上的部分建築略顯破舊,因此,要大麵積維修。目前,這些古鎮也在大力開展這方麵的工作,如磁器口古鎮不僅修繕了大量的危房,而且還修建了不少仿古建築;西沱古鎮也從江邊修築了一條新的雲梯街。

  3.恢複、加強古鎮碼頭為旅遊性碼頭

  由於三峽工程的修建,長江三峽及其支流水位會逐漸提升,江麵變開闊,峽江古鎮碼頭功能增強,為古鎮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與契機。因此要改善交通條件,發展水上觀賞山城景色的旅遊項目,並將水上旅遊與古鎮傳統街區結合起來。同時提供多種住宅,營造優良居住環境,吸引更多的人口來古鎮定居,建立安全、方便、和睦的社區結構,提高街區的社會活力。

  4.注重整體風貌的保護

  古鎮的山水環境是其生存與發展的依托,山環水抱,山——水——城相生相息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小鎮的外在氣質。故要保護好古鎮的山體環境和水體環境,加強植被綠化,防止水土流失,嚴格限製汙水排放,建立沿河、沿江綠化帶。另外,應從整體上保護街區的空間格局、古樸典雅的街區形象及與地形有機結合的特征,以維係山地傳統街區整體風貌。

  5.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是古鎮的一大活力,故應恢複和發展傳統文化形態。古鎮各有其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如碼頭文化、茶館文化,故在新的規劃中應保留其有特色的茶館,並開辟新的茶館,川劇清唱也應發揚,使民間文化的內涵外延也都保留下來。另外,結合旅遊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恢複和發展傳統飲食文化,如磁器口的三絕:毛血旺、千張、豆瓣魚,另外其椒鹽花生、叫花雞也遠近聞名,這些均應得到保護。同時還應保護傳統手工坊,如釀造廠、竹器社等傳統作坊應維持其原貌,並加以修繕。

  6.應借鑒其他小鎮經驗

  古鎮的保護與開發,應吸取全國各地的經驗,如吳縣的同裏鎮,國家為保護該古鎮風貌規定鎮內不準停車,不準拆橋,不準造兩層樓以上的樓房,並對古鎮的建築及河道加以修繕以永保古鎮風貌。這些較好的經驗我們都應吸取。

  參考文獻:

  季富政:《巴蜀城鎮與民居》,西南交大出版社,2000年。季富政:《四川小鎮民居選》,西南交大出版社,1998年。重慶市沙坪壩區地方誌辦公室:《古鎮磁器口》,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重慶市沙坪壩區地方誌辦公室:《重慶沙磁文區創建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