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說話要講究策略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人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鍾鼓之間。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

  出自《史記·楚世家第十》

  楚莊王即位三年,沒有發布任何政務的號令,日夜尋歡作樂,還在全國發布了一條禁令:“有誰敢進諫的殺無赦。”伍舉要進宮進諫。隻見楚莊王左手抱著鄭姬,右手抱著越女,坐在鍾鼓樂隊的中間。伍舉說:“我有一條隱語要說。”接著講道:“有一隻鳥待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也不嗚叫,這是什麽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就要衝天;三年不叫,一叫就要一鳴驚人。伍舉你下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

  向別人提意見也要選擇適當的方式。不要認為好心好意向別人提出好的建議就可以不注意表達的方式,提意見的目的是為了別人接受,應該選擇別人所認同的方式,也要注意場合和分寸,不然的話,提的意見沒有效果不說,可能還會得罪人,好心辦了壞事。

  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對蜀漢皇朝的忠誠令人感歎,然而作為一個周旋於政治、軍事舞台上的政客和權臣,諸葛亮的人格和道德魅力以及政治、軍事能力,在長期以來的盲目推崇中被放大乃至發展到最後的完美。

  孔明的《出師表》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全盤把握,把事情的各個方麵都要做到位,這樣才能解除後顧之憂。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其子曹教即位,是為明帝。消息傳到成都,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到來,遂於次年領兵進駐漢中,準備出師伐魏。臨行前,他給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這就是著名的《出師表》。

  後主早朝,大會官僚,孔明出班,上《出師表》一道。表道: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複之言,則責攸之、襪、允等之谘,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後主覽表道:“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孔明道:“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夜未嚐有怠。今南方已平,可無內顧之憂;不就此時討賊,恢複中原,更待何日?”

  忽班部中太史譙周出奏道:“臣夜觀天象,北方旺氣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圖也。”

  乃顧孔明道:“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強為?”

  孔明道:“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執?我今且駐軍馬於漢中,觀其動靜而後行。”

  譙周苦諫不從。於是孔明留郭攸之、董允、費神等為侍中,總攝宮中之事。又留向寵為大將,總督禦林軍馬;蔣琬為參軍;張裔為長史,掌丞相府事;杜瓊為諫議大夫;杜微、楊洪為尚書;孟光、來敏為祭酒;尹默、李譔為博士;郤正、費詩為秘書;譙周為太史。內外文武官僚一百餘員,同理蜀中之事。

  孔明受詔歸府,喚諸將聽令:前督部——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前軍都督——領扶風太守張翼;牙門將——裨將軍王平;後軍領兵使——安漢將軍、領建寧太守李恢,副將——定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呂義;兼管運糧左軍領兵使——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副將——飛衛將軍廖化;右軍領兵使——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撫戎將軍、關內侯張嶷;行中軍師——車騎大將軍、都鄉侯劉琰;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中參軍——安遠將軍馬謖;前將軍——都亭侯袁琳;左將軍一高陽侯吳懿;右將軍——玄都侯高翔;後將軍——安樂侯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楊儀;前將軍——征南將軍劉巴;前護軍——偏將軍、漢城亭侯許允;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右護軍——偏將軍劉敏;後護軍——典軍中郎將官雕;行參軍——昭武中郎將胡濟;行參軍——諫議將軍閻晏;行參軍——偏將軍爨習;行參軍——裨將軍杜義,武略中郎將杜祺,綏戎都尉盛勃;從事——武略中郎將樊岐;典軍書記——樊建;丞相令史——董厥;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以上一應官員,都隨著平北大都督、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知內外事諸葛亮。分撥已定,又檄李嚴等守川口以拒東吳。選定建興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師伐魏。

  忽帳下一老將,厲聲而進道:“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

  大家一看乃是趙雲。孔明道:“我自平南回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

  趙雲厲聲道:“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願為前部先鋒!”

  孔明再三苦勸不住。趙雲道:“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於階下!”

  孔明道:“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

  言未盡,一人應道:“某雖不才,願助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

  孔明一看,乃是鄧芝。孔明大喜,即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隨趙雲、鄧芝出兵。孔明出師,後主引百官送於北門外十裏。孔明辭了後主,旌旗蔽野,戈戟如林,率軍向漢中迤邐進發。

  諸葛亮對出師後國內政事做了妥善的安排。諸葛亮跟後主劉禪之間既是君臣關係,又是輔政者與被輔政者的關係(劉備臨終托孤)。

  諸葛亮這次出師時,劉禪隻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後國內政局不穩,前方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因此,出師後的國內政局就成了輔政者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為此,諸葛亮在這篇表文裏一麵勸勉劉禪開張聖聽,嚴明賞罰,一麵又向他舉薦人才來管理“宮中”“營中”之事,並殷切地闡明親賢遠佞的道理。

  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國內政局穩定,有了“平明之理”,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力伐魏,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二是要看諸葛亮怎樣說明出師的理由。北伐的決策,實際上是諸葛亮的決策。

  當時在蜀國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有些人持靜觀態度,“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反對立即出兵。在這篇表文裏,沒有重提這種爭論,隻是對出師原因做了適當的說明。這種說明沒有反複陳說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誌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為此,他曆敘自己的身世,從“躬耕”說到“許先帝以驅馳”,又從劉備的“寄大事”說到這次北伐的決心,其間五次提到“先帝”,極力表達自己的“感激”和“憂歎”之情。

  這種方式既能打動君主,又有利於說服持不同意見的人。

  諸葛亮選擇的道路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

  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