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海瑞的反傷害能力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海瑞在福建省南平縣當教諭(相當於縣教育局局長兼公辦學校校長)。位卑不敢忘憂國,就是在這一期間,海瑞寫下了《驛傳申文》和《驛傳論》兩篇政論。驛傳相當於今天的地方政府招待所兼郵政局,與教育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海瑞見那些往來的官員及其親友在招待所胡吃海塞,用夫用馬,巨額招待費地方政府買單,地方政府把壓力又轉嫁給地方百姓。當時全國發生了多起百姓投河上吊事件,都是因為不堪重負。海瑞寫道,地方官為了獻媚於人,而使小民投河上吊,這是為媚人而殺人。

  那麽我們來看一看,剛剛從官場起步的海瑞在文章裏傳遞出一個怎樣的信號?他寫道:

  ——如今福建的官員,和洪武年間相比,不過增加幾個人而已,近日又裁減掉了市舶司的鎮守太監,在驛站流動的人員和洪武年間大致相等。有人整天抱怨說嚴格按太祖的製度辦事,驛站維持不下去,所以天天把製度改來改去,卻從不去認真思考為什麽洪武年間可以維持,現在就不行!

  ——他們還說什麽此一時,彼一時,說什麽洪武年間事情少,法律嚴,如今事情多,法律也更寬鬆。事情多,難道朝廷最近有什麽特別的差遣?法律寬鬆,難道朝廷修改了法律?

  ——就這麽些官員,就這麽多工作量,法律法規兩百年來也都沒改,不遵守太祖製定的驛站製度,分明是出於個人的私心,還找什麽借口!

  海瑞最後給出的結論是:除了“求複國初”,也就是除了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規矩辦事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和措施,即便是“議事盡其變,防弊盡其周”,考慮得再周詳、再嚴謹,也無濟於事,“皆下策也”!

  那麽讓我們再回到海瑞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萬曆十四年(1586年)。或許是感覺到了自己已經來日無多,海瑞給萬曆皇帝寫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字字如刀劍,入骨三分。如果說剛剛步入權力係統的海瑞,以一個小官僚的身份對國家體製的看法是:“求複國初”按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規矩辦事;那麽在經曆了將近三十年的宦海浮沉,海瑞所堅持的政治理想並沒有變化。他在呈給萬曆皇帝的報告裏,如此寫道:

  ——皇帝勵精圖治,國家並沒有變好。這主要是因為對官場上的貪瀆之徒刑罰過輕。

  ——官員們要求朝廷對士大夫能夠以禮相待,對他們以禮相待,那又拿什麽對待無辜的百姓?

  ——如今天下貪汙腐敗成風,隻有恢複太祖皇帝貪汙八十貫就絞死的律令,以及剝皮實草的酷刑,才能扭轉貪風。

  前後對照,我們會發現時間在變,海瑞始終是以不變應萬變。在這份刀頭舔血的奏疏背後,是海瑞心頭難以舒緩的怨氣。身為官僚集團中的一員,海瑞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官場異類。他就像是一個帶著前世詛咒的複仇者,向這個既讓他忠實依附,又令他極端厭惡的官僚群體發起一輪又一輪地攻擊。盡管如此,他生存的價值要遠遠低於他的道德消耗指。海瑞死後,萬曆皇帝一語就道破其中真諦:瑞在世廟時,直言敢諫,有披鱗折檻之風;清約自持,有茹蘖飲冰之節。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之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

  皇帝說這番話的時候,海瑞已經不在人間。在萬曆皇帝的眼中,像海瑞這樣的“清官”隻能“用之以鎮雅俗,勵頹風”,做一塊官場的招牌,用來裝飾道德的門麵,鼓動官員們學習其精神。至於“當局任事”,參與實際權力運作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到了後太祖時代,官僚集團在利益的驅使下,隻能蒙住雙眼,無視高懸於帝國天空的那麵道德旗幟。眼睛裏看不見,不代表現實裏就不存在。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了的海瑞,官員的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嗤之以鼻,還必須裝出奉為圭臬的樣子。對於這個言必稱“祖製”的家夥,他們反對他,就等於反對“祖製”,誰能擔得了這麽大的罪過。海瑞“挾祖製”橫空出世,很快就占據了大明朝道德意識形態的製高點。

  萬曆十四年(1586年)四月與七月,剛剛從地方官升任南直隸提學禦史不久的房寰,因“自負材諝”並受同僚鼓動,居然冒險上疏,彈劾他的頂頭上司、當時名動天下的“當朝偉人”海瑞。

  房寰在奏疏裏用詞極為苛刻,簡直就是一場人身攻擊。下麵我們不妨來解讀一下房寰攻擊海瑞的幾大理由,看一看能不能立住腳。

  ——大奸極詐,欺世盜名:蒞官無一善狀,唯務詐誕以誇人。

  海瑞是個大奸大偽之人,天下人完全被他的虛偽表象所蒙蔽。他在任上斷案,並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對於疑案的判決,海瑞主張:“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寧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屈刁頑。事在爭產業,與其屈小民,寧屈鄉宦;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寧屈小民”。海瑞的斷案原則完全違背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斷案過程中,無論“屈”誰都是不公平的,所以海瑞的斷案原則完全不符合法治精神。另外海瑞曾經要求土地爭議的解決一律要以書麵契約為依據,對於那些目不識丁的草根農民來說,這麽做不具有人性化。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在生產生活中,很少使用書麵契約來發生借貸關係。由此推斷,海瑞的做法不僅武斷而且可以說是毫無道理可言。

  根據《野獲編》記載,當時的吏部給事中戴鳳翔曾疏參“瑞出京師,用夫三十名;德州而下,用夫一百餘人。昨年差祭海神,假稱敕訪民事,恐嚇當路,直至本鄉。雖柴燭亦取足,有司抬轎徑入二司中道,致夫皂俱被責三十,尚不愧悟!”也就是說,海瑞在要求別人不要鋪張浪費的同時,自己出行卻大講排場,且有假公濟私的行為。另外由於自己的獨特行事規則,每到一個地方為官,都搞得地方不得安寧。地方鄉紳和有錢人因害怕而背井離鄉,導致地方生產衰落、經濟凋敝。

  ——妄引剝皮實草之刑,啟皇上好殺之心。

  為懲處貪汙,海瑞建議對涉貪官員按“太祖法”實行“剝皮囊草”、“枉法八十貫論絞”等酷刑。按照這一標準,當時的官員幾乎無一幸免,這樣的酷刑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寒而慄。甚至按這一“枉法”的標準查糾官員,大明官場能夠真正全身而退的人寥寥無幾。換句話說,按照朱元璋的鐵血法則,海瑞這樣的官員真就能保全自身?

  ——誣聖自賢,損君辱國:“以聖人自許,奚落孔孟,蔑視天子。”

  這從海瑞驚世駭俗的“罵皇帝”一事中可以得到全麵印證,房寰的攻擊在正統官僚階層看來並非虛妄之詞。

  ——公德可嘉的海瑞,某些私德為人詬病

  據《明史》及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補遺》記載: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也就是說,海瑞一生娶了三個老婆,曾經兩次因小過休妻(潘氏、許氏),第二任妻子更是在新婚時即被逐出家門。先後被收為妻妾的婦女有王氏、潘氏、丘氏、韓氏等,甚至在逾花甲之年,海瑞還納了兩個年輕貌美的侍妾,以至引起妻妾爭風吃醋,有兩人同日自縊身亡。他“年已耋而妻方艾”,成了言官疏參、成了時人譏評的話柄。

  甚至有人指責他“無故而縊其女”,明人姚叔祥在《見隻編》記載了另一個說法。據他說,海瑞的女兒隻有五歲,從男僮那兒接了一個餅吃。海瑞看見了勃然大怒,說男女授受不親,你不是我的女兒!你要是能餓死,才配是我的女兒!於是女兒啼哭不止,不肯進食,家人怎麽勸也沒用,最後活活餓死。

  初到京城的房寰在沒有摸清官場政治生態的情況下,就向當時的官場偶像級人物開炮,實在是不明智的選擇。當然後果也是他事前沒有料到的,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記錄了朝廷的反應:房寰疏至,“舉朝駭惑,俱相顧”。而按房寰政治對手的記述,則是“朝野聞之,無不切齒抱憤”。

  這種接近人身攻擊的批評,立刻遭到無數青年學生和下級官僚的激烈反對。擁護者和反對者互相爭辯,幾乎一發而不可收拾。吏部新科辦事進士江南人顧允成偕同年生彭遵古、諸壽賢聯名上疏,為海瑞辯誣。“房寰妒賢醜正,簡直不知人間羞恥事。臣等自幼讀聖賢書,十餘歲時已知都禦史大人之盛名,即知以大人為榜樣。大人德高望重,堪稱當代偉人,萬代瞻仰,望之如在天上,人不能及。而房寰大肆貪汙,與都禦史大人相比,宜愧且死,竟敢造言逞誣,臣等深為痛心!”也就是說,房寰是“不識廉恥”的卑鄙小人,而海瑞是氣貫長虹的“當朝偉人”,一個官場小人根本哪裏有資格指責高高在上的海大人。顧允成等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順勢揭露了房寰欺君罔上的七大罪狀。

  政治對手的說法雖然不可全信,但也不可能全是虛飾之詞。當時的朝廷官員即使不是全都“切齒抱憤”,也一定為房寰的行為感到極度震驚:這小子是不是吃錯藥了,怎會敢跟海瑞叫板?

  飽受古書熏陶和傳統道德教育的海瑞實在不明白,自己隻是倡行“祖製”,怎麽就成了同僚攻擊的官場異類?那些條條款款的“祖製”,白紙黑字放在那裏,怎麽就成了同僚攻擊自己的證據。如果說,連遵從“祖製”都是一種犯罪,那麽這天下還是洪武皇帝當初建立的大明王朝嗎?

  自朱元璋開國到海瑞出任巡撫,其間已曆經200年。朝堂早已不是當初的朝堂,200年發生了太多的變化。當年送達禦前以備禦覽的14000多家富戶,已經為新的富戶所代替。這些新興的富戶,絕大多數屬於官僚、土紳或在學生員而得以享受“優免”,不再承擔“役”的責任。政府中的吏員,也越來越多地獲得了上下其手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文官集團已經成熟。洪武時期的8000官員,現在已經擴大為兩萬人。當年不準官員下鄉的禁令早已廢止,但事實上他們也極少再有下鄉的需要,因為很多人對民生疾苦早已視而不見,而是更多地關心於保持職位以取得合法與非法的收入。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繼任者們在權力的遞延過程中不斷地做出妥協與讓步,而每一次妥協和讓步都會稀釋“祖製”這鍋濃湯的純正度。“祖製”還在,可味道早已不是當初的味道。用各種非常規手段去追求“祖製”的原汁原味是海瑞所認為的樸素高尚的真理,當他舉著“祖製”招牌進入權力係統的上層時,他發現自己成了為人所不容的異類。他唯一可以憑借的是他身上具有的良好道德典範,因為那個社會在表麵上畢竟還是崇尚傳統道德的,而事實上有一些天真的大臣們也的確是發自內心的崇尚。

  萬曆皇帝與內閣首輔申時行有意庇護房寰(據說房寰與申時行過從甚密),但也不得不擬旨責斥房寰“瀆擾”,也就是告訴房寰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受到彈劾的右都禦史海瑞也上疏為自己辯駁,並提出辭職,皇帝降旨讓他“安心供職,是非自有公論,不必多辯”。皇帝居中調停,希望能夠盡快平息這場紛爭。

  顧允成等三進士逐條駁斥了房寰的疏折,列舉了他的七大罪狀。一心想要息事寧人的萬曆皇帝非常生氣,說房寰已經受到批評,三進士尚未授官就出位妄奏,“是何事體?好生輕肆!姑各革去冠帶,退回原籍”。不過,顧允成等人雖然被斥歸,但“士林高之”。也就是說,他們因維護海瑞而暫時失利於官場,但是在天下讀書人的心目中,他們的名聲與地位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不久,南京太仆寺卿沈思孝又專疏為海瑞申辯,並彈劾房寰以私怨辱直臣,提請恢複顧允成等人的官職。房寰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上疏詆毀沈思孝與海瑞結黨營私。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結果沈思孝受到皇帝斥責,房寰也因此獲罪,外放江西提學副使。

  兩年後,即萬曆十六年(1588年),房寰疏攻海瑞的這樁公案再度被人提起。吏科都給事中(七品監察官)張鼎思與另一位陳姓給事中,共疏追論房寰諸種不法情事,為已經死去的海瑞鳴不平。此時房寰的老對手顧允成等三進士已經被重新起用,他們自然也不會放過圍剿的機會。房寰見“眾咻不止”,而自己勢孤力薄,於是拋出幾份手柬(張、陳二給事中早年向他請托的私信),將張、陳二人搞得灰頭土臉。房寰情急之下拋出私信,等於破壞了官場的遊戲規則,陷自己於不利,成為眾矢之的。

  房寰剛剛入京不久,在沒有摸清官場風氣和民意的狀況下,僅憑個人意氣即貿然攻擊天下士子和百姓眼中的偶像級“偉人”,又道聽途說、誇大其詞,致遭圍攻,失策之下更出昏招,泄露同僚私密,導致全盤皆輸,至於他被顧允成等人攻擊的“七大罪狀”也沒有人去核實。

  這時候的海瑞已經不在人間,可是他的反傷害能力不但沒有因為肉身的消亡而有所削弱,反而越發強大,甚至給傷害者造成了致命打擊。皇帝需要以重用海瑞的實際行動來表明帝國對於道德意識形態的守護態度,即使朝臣們認為海瑞的道德高標已不合時宜,但道德旗幟做成的遮羞布任誰也不敢公然撕破。基於這一點,就連皇帝也不敢偏袒房寰。如果再不處分,那些自命清流的言官士子就會沒完沒了地跳出來,鬧得朝廷雞犬不寧。於是房寰被貶謫,從此失勢於官場,並落下千古罵名。

  麵對清流集團的群起而攻之,房寰毫不示弱。他在被釘上曆史的恥辱柱之後,會不會為當初疏攻“當代偉人”的衝動感到後悔呢?房寰顯然低估了他所冒犯的都禦史大人的“道義權力”,它可以動員朝野上下的輿論力量,讓眾多富有道德理想的年輕官員前赴後繼,出來打抱不平,不把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房寰拉下馬,絕不罷休。

  在海瑞被房寰連疏攻擊、朝廷清流奮起反擊、雙方吵得不亦樂乎之時,萬曆皇帝下了一道批示:“海瑞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也就是說,皇帝在委婉地警告“倒瑞派”:你們都別鬧了,我大明朝需要海瑞這個“貞節牌坊”。

  我們不要小瞧了“貞節牌坊”對於世俗世界的反作用力,有時候傷害有多深,反傷害的能力就有多強。後世論者常常隻注意皇帝的前半句評語:“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認為海瑞被一個時代當成了無用的權力裝飾品,而忽視後半句中“鎮雅俗、勵頹風”的深意。所謂“鎮雅俗、勵頹風”,其實可以理解為帝國對海瑞道德權力的承認與許可;而海瑞與道德意識形態的共振,更使他獲得了強大的隱權力。海瑞絕不是可以等閑視之的官場花瓶似的人物,盡管在某個特殊時期,他可能會被安排在花瓶性質的官職上。即使“花瓶”落到海瑞手裏,也有可能會成為殺傷性武器。

  提起海瑞,不少論者都認為海瑞不得官心,在當時的官場上孤立無援,但我們從房寰事件中可以發現,海瑞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雖無嚴嵩、張居正的炙熱權勢,卻有強大的道德動員力,凜然而不可侵犯。縱然諸多同僚不喜歡他,縱然是首輔親信的房寰連疏攻擊也扳他不倒,反而被海瑞及他的追隨者扳倒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瑞恪守祖製所塑造的“祖製”成了他的護身符。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