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發展興趣點,把興趣變成競爭力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在其教育學專著《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曾經這樣寫道:“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這些新鮮的血液,家長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需要,扮演一個協助的角色,尊重他們的興趣,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家長必須以行為告訴孩子,父母自始至終是支持他們的,不但尊重他們的選擇,也理解他們的放棄。

  了解孩子的興趣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當今中國,壓在家長心頭最沉重的話題是教育孩子,因為一個孩子失敗不起,失敗了就意味著全軍覆沒。中國家長太愛孩子了,但他們也太不愛孩子了。愛孩子是一種本能,甚至連雞媽媽都能做到,關鍵是會愛,就如同農民種莊稼一樣,光愛不行,不了解莊稼就沒有好收成。家長教育孩子僅有愛是不夠的,隻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磊磊學了三年鋼琴,也抗議了三年,導致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在家長決定放棄之後,頓時每一天都變得輕鬆、愉快起來,一家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談論恐龍、昆蟲、曆史以及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磊磊喜歡英語,可以一遍一遍去聽他的那些英語動畫片錄音,每周六興致勃勃地去參加英語興趣小組學習,無論如何不肯放棄,學習的勁頭十足,完全不像練琴時那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家長對於那些時髦的“一課一練”,以前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吩咐磊磊照做不誤,但現在若要全部扔掉,家長心裏還真有點不踏實,所以從上學期開始,家長就變了一下方式,在每個單元結束或是複習階段,不再是簡單地做做題目,而是讓磊磊看裏麵的題目,知道自己哪些掌握了,哪些還沒搞清楚記牢。這種多快好省、速度快、效率高的學習,磊磊很樂意接受,因為他不會為了要應付考試,而放棄愛看的“探索頻道”。

  常聽一些家長說,現在的孩子,條件多好!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應俱全。他們為什麽還不滿足、還不快樂呢?是啊,按理說,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孩子為什麽還不知足呢?其實,人的需要是多方麵的,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一般來說,如今的家長普遍重視了孩子的物質需要,而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要。童年是極其寶貴的,能擁有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做父母的在滿足孩子物質需要的同時,更要關注、了解和滿足孩子的精神需要,研究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們渴望什麽,家長必須弄清楚。隻有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家長才可以對症下藥,滿足其正當的要求,利用其合理需要,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家長要盡量發現並滿足孩子的那些滿腔熱情的探索求知的需要。然而,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淘氣行為感到傷腦筋。其實,很多有經驗的家長告訴我們,隻要留心觀察和分析,就一定能從淘氣孩子身上發現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好奇心”、“求知欲”等。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過不斷地接觸、反複地探索和研究才逐步形成的。對於兒童而言,外界事物樣樣都是新奇的,因此,他們總想去探索了解,這種求知的欲望正是孩子的聰明才智發展的動力。科學家愛迪生小時候就很淘氣,但他的母親能從孩子的淘氣行為中發現孩子好奇心理並予以保護和引導,最終幫助愛迪生成長為科學家的事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正確地了解和滿足孩子正當需要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予及時的幫助和引導。童年期的孩子有著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種“童年的樂趣”往往為我們大人所忽視。家長往往不管孩子有無興趣,很早就一本正經地對孩子進行“成人化”的係統教育,要求孩子進行彈琴、繪畫、舞蹈等技能訓練,這種教育忽視孩子的天性,以剝奪孩子的童年樂趣為代價,結果必然有害於孩子的成長。其實,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並同其日後的心理發展是密切相聯係的,在孩子個性的形成中,興趣和愛好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當、有益的興趣和愛好能促進其日後才能的發展;相反,不正當的興趣和愛好會對日後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職業選擇甚至生活的方式等方麵的發展產生負麵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興趣是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原動力。興趣能對人所從事的活動起到支持、推動和促進的作用。隻要孩子感興趣的事,他就一定會自覺自願地去學習和鑽研,並能創造性地做好。興趣所具有的積極、肯定的情緒特征,能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熱情,豐富他們的生活,使他們對世界、對明天抱有無限美好的向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孩子憑借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在不同的領域中取得不俗的成績,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建立起很強的自信心,為他們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發現並保護、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很重要。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越廣泛,他的精神世界就越豐富,在其自由支配的時間裏,所從事的活動和娛樂的可能性也就越多種多樣。正因為如此,所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取決於孩子的個性特點和他的發展條件,而且往往表現在其日常的言行中,特別是“玩”之中。比如孩子對音樂的愛好往往表現在他經常聽音樂或欣賞音樂會的過程中;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和愛好往往表現在他平時的亂塗亂畫中;對電子機械等技術科學方麵的興趣往往表現在平時對玩具或家庭用具的亂摸、亂拆、亂裝的“破壞性行為”中:對體育類的興趣往往表現為平時的“不安分”與好動中,等等。當孩子在廣泛接觸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他們能理解的事情並能從中吸取一些什麽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興趣。因此,作為家長,應尊重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關注他們童年的樂趣,是十分重要的,家長隻要細心地觀察孩子平時的言行,看他經常在談些什麽、看些什麽、玩些什麽,就能摸清他在想什麽,對什麽最感興趣。

  孩子的興趣本來就是單方麵的,也許孩子起初不感興趣,但在父母的引導、鼓勵下,給予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去學習,孩子也可培養出興趣來。

  不過,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個性差異,他是否有能力學習,他是否願意學習,是否有時間學習,父母有沒有能力供孩子學習,都是需要父母一再觀察、考慮的。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

  父母的責任是什麽?除了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高素質的人,還要懂得如何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因為興趣,是一個人走進成功大門的鑰匙。

  孩子的興趣也許很廣泛,但隻要是孩子的興趣,家長都應該大力支持。

  因為隻有跟著自己的興趣,孩子才能快樂地學習。

  孩子能不能成功呢?關鍵是他的興趣能不能早一些被發現,而且被大人所注意。考試的分數不能代表孩子所有方麵的能力,興趣是很重要的,它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小玲從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學習美術,因為長期的藝術熏陶,身上仿佛也帶上了一種古典的韻味,舉手投足都給人很得體舒服的感覺。現在小玲也已經長大了,正在某著名美院深造,學習國畫。小玲把自己的興趣同個人的成長成才結合在一起,是非常成功的。自幼習畫讓她有了一種異於常人的優雅氣質,藝術的熏陶對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對於感興趣的事,孩子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勞,也總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也絕不會灰心喪氣,而是去想辦法,千方百計地克服它。事實上,每個從事他無限熱愛的工作的人,都是能成大事之人,古今中外的著名學者能夠取得成績和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就是因為在少年時期有著強烈的愛好,這種興趣和愛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他們不斷地辛勤耕耘,並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而現在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隻重視分數,忽視了對孩子興趣的啟發和培養。國家教委提出將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就是強調發現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把他們培養成具備多種能力的未來建設者。

  一個小女孩,偶然發現蚯蚓斷成兩半後,兩半都在蠕動,感到特別好奇。她把斷了的蚯蚓分別擱進兩個有土的花盆裏,想觀察一下斷了的蚯蚓還能不能活。媽媽非常生氣,說:“一個女孩子,擺弄什麽泥巴,沒出息!”把裝有蚯蚓的兩塊泥巴扔出門去。時任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到這件事時說:“你看,這麽一罵、一扔,就給未來的中國斷送了一位女科學家!”

  第四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車亮,是擁有許多專利的小發明家。起初,什麽東西拿到手裏他都想拆開來看看。他爸爸不責怪他,隻是說:“你怎麽拆的,就怎麽再裝上。”車亮看爸爸嚴厲的樣子,拆玩具的時候就特別小心,每拆下一個零件都按順序擺好,拆完琢磨明白後,再一一裝上。就這樣拆了裝,裝了拆,他成了個小發明家。才上小學,他已經獲得了三項國家專利。

  當然,作為父母,不能隻欣賞孩子的興趣,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

  不管你對孩子的興趣持什麽態度,你都要以極大的熱情發現並支持,使其發展成為一種能力。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如果家長把孩子的興趣培養作為首要目標,注意激發他們學習、創新等方麵的潛能,就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績。

  興趣是成功的資本

  一個人應該把90%的時間花在沒興趣的事情上,這是成功的基礎:其它10%的時間用在已有的興趣上,這將決定你能否成功。這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想要成功,就必須發展自己的興趣,而後忠於自己的興趣。

  那麽,什麽是興趣?

  興趣是人的愛好、個性和心理傾向,是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的態度。

  興趣既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環境影響的成分。興趣因人而異,人不同,興趣也就不同。

  日本的木村久一曾經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所以讓孩子成才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孩子的興趣人手。

  在姚明小時候,姚明的父母並沒有刻意鼓勵他把籃球當做自己將來的事業,他們隻是讓姚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希望小姚明和普通的孩子一樣讀書、上大學、找工作,然後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姚明最終還是選擇了籃球。後來他發現自己真的非常熱愛籃球。

  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當年的老師、教練以及小夥伴都說,其實剛開始他並不喜歡籃球,對當年的他來說,籃球隻不過是一種遊戲。姚明的父親姚誌源說,小時候,姚明和其他男孩子一樣,喜歡槍,後來愛看書,尤其愛看地理方麵的書。有一段時間還對考古發生了興趣,再往後,喜歡做航模,他第一次在體工隊拿了工資,就去買了航模回來自己做。再後來就喜歡打遊戲機了。

  在學習上,姚明的父母從來不逼迫姚明,而是以啟發為主,重視培養他的興趣。這種方式讓姚明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長大之後,每當有人問起他的童年,他都會說:“我是玩過來的,沒人逼迫我學習。”其實,他所謂的玩就是讀自己喜歡的書,研究自己好奇的所有東西。由於樂在其中,就好像在玩一樣。

  中國父母都命令孩子放學後學這學那——音樂、繪畫、跳舞。孩子們沒有選擇的自由,父母說了算。姚明的母親從不強迫姚明做此類的事,她讓姚明嚐試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她隻要求姚明不要做壞事,或者用錯誤的方式做事。

  姚明直到9歲的時候,才開始對籃球有點興趣。到12歲時,他已經非常喜歡籃球這項運動了。父母把他送到上海體育學院,他在那兒每天都要打幾個小時的籃球。由於姚明住校,離家的路途比較遙遠,這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打籃球,他對籃球越發專注了。而他對籃球越來越濃厚的興趣,成為他成功的一大資本。

  姚明的故事向我們表明:孩子童年時期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孩子未來事業發展的方向。孩子對某事物的濃厚興趣,往往會成為他在該方麵取得成功的先導。

  孩子對具體事物或經驗的興趣,可能會隨孩子知識的豐富、能力的增強而發展成對某類事物或經驗的興趣。比如:孩子開始可能隻對聽故事有興趣,後來逐步發展到對故事書產生興趣,進而將興趣擴展到其他文學作品的閱讀乃至文學創作的興趣方麵。

  李白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雖然說的是詩歌,是藝術,但教育孩子也應當是這樣的。我們應當根據孩子的天性和顯露的興趣來進行引導和促進,足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完全符合老子的思想: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那些將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將自己未了的心願強加給孩子的行為,都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硬傷,有時可能是致命的——孩子不僅需要物質的成功,更需要精神的成功,後者往往是家長所容易忽略的,這便是造成如今的學生,動輒自殺或他殺的緣由所在。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

  然而,生活中總有許多的父母無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強行剝奪孩子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會束縛孩子的發展。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的喜好和興趣與父母不一樣時,父母就要允許孩子有個人的喜愛和興趣。作為孩子,他們也有自己愛好和興趣的權利,父母不應該隨便幹涉。

  父母在準備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前,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那麽,如果讓孩子學,一定要仔細觀察,再選擇一種比較適合孩子性情及興趣的才藝。千萬不要讓孩子一下子接觸太多,或強迫孩子學習沒有興趣的東西,這會破壞孩子以後學習的信心和欲望。

  總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父母們請務必記住,孩子的興趣之苗一旦破土而出,作為父母就要精心嗬護,不要讓其因“雜草”淹沒而枯萎,更不要隨意破壞它。因為孩子的興趣能讓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能使他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發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愛好是孩子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渴望與積極性,就有了自覺學習和持之以恒的可能,並且從中體驗到快樂。這時就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有了興趣,學習才不會成為孩子的沉重負擔,而是愉快、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習的老師。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做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裏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把興趣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麵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麵,一點就著。

  華裔科學家丁肇中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書香之家。這個書香之家的長輩是那麽擅長教育,尤其是丁肇中的當教授的父親丁觀海。雖然他回答人們問他如何培養得諾貝爾獎的兒子時隻有一句話:“不管他!”但我們隻要沿著丁肇中成長的足跡,就可以知道他對兒子的引導、放手、信任和朋友式的尊重,對於丁肇中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起了多麽重要的作用。

  丁肇中少年時代正值烽火遍地的戰亂時期,東躲西藏的動蕩生活不可能給他安排一張安靜的書桌,再加上他小時候體質不好,疾病纏身,因此正規教育無從談起。

  1946年,在山東大學任教的父親丁觀海送丁肇中到青島一個德國修女辦的天主教學校裏讀書。由於他小時候沒受過什麽正規教育,學習遇到了困難,跟不上學校的一些節拍。這時,父親並不著急,隻是根椐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了他寬鬆的學習環境,將科學知識一點一滴地融進日常生活中,並且以遊樂和聊天的方式向兒子灌輸。就在丁肇中少年性格成型期間,父親就與他討論關於牛頓、克斯韋、馮·卡馬及其他科學家的生平以及他們對於人類的偉大貢獻。總之,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以涓涓細流的方式向兒子逐漸“滲透”。正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不留痕跡地給兒子以科學的啟蒙教育。

  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丁觀海夫婦確實從不管束兒子,總是激發兒子的興趣。因為他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興趣,才能使兒子在科學道路上不畏艱難,百折不回,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

  1948年,12歲的丁肇中跟隨父母來到台灣。到了台灣後,他的身體健壯起來。中學時期的丁肇中,以極大的熱忱與好奇心,邊閱讀邊思索。他小小的年紀,從愛因斯坦、居裏夫人、伽利略、法拉第等巨匠的生平中,知道了科學道路的崎嶇艱難,同時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但他對物理的興趣始終不減,最終成長為名揚四海的科學家。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伴隨著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實踐培養起來的,而且,興趣是可以引導的,這或許是父母想按照自己的培養計劃塑造孩子的最基本起點,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貴在順其天性、自然,家長切忌主觀、武斷。因此,如果父母急功近利,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意誌去培養孩子並不感興趣的某些“興趣”時,這些“興趣”就必將變成孩子的負擔,會對孩子的學習態度產生負麵影響,甚至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也曾說過,他不讚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過“苦”;相反,他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這種“樂”,是要以興趣為前提的。

  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麽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麽樣。但不管出於什麽原因,興趣都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知識得以豐富、眼界得到開闊,並能讓孩子善於適應環境,對生活充滿熱情。

  父母要具備發現孩子求知欲的慧眼,引導其特長,讓孩子在滿足好奇心和興趣的動力下,盡情遨遊於知識的殿堂,由窄及寬、由淺及深、由博及精,這才是真正的寓學於樂,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孩子創造力的發揮。孩子所秉承的遺傳基因千差萬別,家長絕不可以人雲亦雲,隨大溜式跟班教育,更不可以因孩子沒有在自己希望的方麵表現突出,就簡單地否定孩子,那將是家教的最大敗筆,更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賞識孩子的興趣

  家長賞識孩子的眼光,能使孩子創造出超出家長想象的奇跡。

  一個10歲的男孩在一家工廠做工。他一直想當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說:“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

  回到家裏後,他很傷心,並向他的母親——一位貧窮的農婦哭訴這一切。

  母親伸出手臂摟著他,輕聲地說:“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聽一聽吧,你今天唱歌時比昨天樂感好多了,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

  聽了這些話,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後來,這個孩子成了那個時代著名的歌劇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魯索。

  卡魯索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這樣說:“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也許,卡魯索的母親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一代歌王,根本沒有指望過靠那三言兩語去改變她兒子的命運,然而,事實上,正是她那句賞識的話成就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現在想一想,父母認為孩子“行”還是“不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的確很大。父母的賞識與放手,對孩子發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識;父母過度的擔心和保護,對孩子發出的是“我不行”的負信息,使孩子真的認為自己“不行”。每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潛能的發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分不開,投以欣賞的眼光,興趣才有可能轉化為特長,孩子才會創造出奇跡。

  大部分學鋼琴的孩子中隻有極少數孩子喜歡,其中有一個雲南的女孩說:“我一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彈鋼琴,因為爸爸媽媽愛聽我彈。”

  女孩說:“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練琴,屋裏靜悄悄的。忽然,我一回頭,發現爸爸媽媽都坐在床邊靜靜地聽我彈琴,爸爸的眼裏含著淚水。我害怕了,忙問:‘爸,您怎麽啦?我哪兒做錯了?’爸爸笑了:‘不,你彈得太好了!爸爸和媽媽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刻是聽女兒彈琴,你的琴聲把我們一天的疲勞都趕跑了。’真沒想到,我的琴聲有這麽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來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來聽我彈琴,還輕聲說:‘瞧,我女兒彈得多好!聽她彈琴是一種享受!’客人聽了一會兒,稱讚道:‘真沒有想到,中國21世紀的音樂家就出在你們家!’我聽了,就覺得自己真成了21世紀偉大的音樂家,更陶醉在音樂的世界裏,感覺真是好極了!”

  在孩子對某件事萌發興趣時,父母不應是挑剔者,而應該是會喝彩的觀眾。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發展特長並不是為了搞專業,而是為了培養興趣、提高素質。如果整天揮舞著“大棒”跟孩子較勁,還不如不讓孩子學。

  賞識,是激發孩子興趣最好的營養劑,挑剔、訓斥、打罵也許能培養出畫匠或琴師,但絕不會培養出藝術家!因為天才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毅力創造出來的,隻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人成為這個領域的拔尖人物。

  那麽,父母應該怎樣賞識孩子的興趣呢?

  既然是“賞識”,首先當然要欣賞。什麽叫欣賞呢?孩子不是在學嗎?

  家長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欣賞他學的東西。比如孩子在學畫畫,你欣賞他畫的畫:孩子在寫字,你欣賞他寫的字;他在下棋,你欣賞他下的棋。

  任何東西在沒有學習之前,他覺得好,一旦開始學習,必然要付出勞動。付出勞動不被欣賞,孩子的積極性慢慢就會受到挫傷。因為孩子畢竟不是大人,他不能完全憑功利主義來學習呀。

  你的“欣賞”,孩子並不一定會知道,所以你還要“誇獎”。永遠為孩子的長處而驕傲,不為孩子的短處而遺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別人的孩子比較。如果總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同別人孩子的長處比,你就永遠沒有成就感、自豪感,永遠對孩子賞識不起來。當然,賞識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故意裝出來的。

  有個年輕媽媽聽了教育孩子的課程,決定改變自己的生硬態度,回家就笑著對孩子說:“太好了!兒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馬上過去摸摸媽媽的額頭:“媽,您是不是燒糊塗啦?”

  沒有發自內心的欣賞、沒有真誠的誇獎,你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麵就是一句空話。

  每個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揚和激勵的,特別是孩子們,他們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和激勵時,就會勇氣大增,創造力也會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認為嚴厲督促是好辦法,其實大錯特錯,因為任何人都不願意總是被動地做事情,孩子更是這樣。所以賞識來自科學的思維方式。

  請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們都應該眼含熱淚地去欣賞他、讚揚他、信任他、鼓勵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點,為他們感到自豪和驕傲,幫助他們充分樹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態,讓他們在人生的長河中自信自強,腳踏實地,一步步邁人成功的殿堂。

  發現興趣,用激情擁抱成功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

  真正的激情隻有一個來源,那就是——興趣,因為追逐自己的興趣而充滿激情,因為激情而享受快樂成功。興趣是點燃激情的火種,如果能夠將興趣、天賦和成功這三者找到最佳的結合點,那麽孩子的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

  周傑倫在很小的時候便流露出了對音樂特有的感覺和天賦,他很喜歡鋼琴,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聽音樂。

  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讀書的周傑倫到一家餐廳去做了服務生。不過他仍然喜愛著他的音樂,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雖然每月隻有400元的工資,除了貼補家用,還會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買卡帶,他還經常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並嚐試著自己創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吳宗憲發現了他,讓他到“愛爾發”音樂公司做音樂製作助理,所謂助理,不過就是幫忙跑跑腿,但這在周傑倫看來可是他實現夢想的一個很好的開始。從此他堅定了走音樂創作這條路的決心,有工夫就向其他人請教。終於,吳宗憲把這個勤勤懇懇的小夥子提升為音樂製作人,以後每天早上,他都把寫好的歌整齊地放在吳宗憲的辦公桌上。

  在其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難,他給劉德華創作的歌,劉德華看都沒看便扔到一邊,為張惠妹量身定做的《雙節棍》也被放棄。當他偷偷地看到吳宗憲撕掉他的創作稿時,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這時,吳宗憲給了他最後一次機會,讓他在10天之內寫好50首歌,在其中選出10首給他出專輯,這是決定他在音樂路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果然,經過努力,他在10天之內完成了任務,並順利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ay周》。他也從此名聲大噪,而這時他隻有19歲。

  周傑倫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更是用持之以恒的激情走向了成功。

  激情是吹動船帆的風,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行使;激情是成功的動力,沒有動力,工作和事業就難有起色;激情是創新的源泉,沒有激情,就沒有創新的靈感和衝動。沒有激情,人不過是一塊未經撞擊的燧石,隻有潛在和可能的能量。成功的事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全身心地投入,則需要依靠發自內心的激情。對成功而言,熱忱或激情是必不可少的。

  而興趣是這些的前提,孩子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還談什麽激情呢?更不用說成功了。

  古希臘傑出的數學家阿基米德,興趣集中在數學王國裏,端起碗忘了吃飯,在火盆的灰燼裏畫各種幾何圖形,進浴池又忘了洗澡,競拿起擦身用的油在身上畫起圖形來。

  俄國傑出的園藝學家米丘林,從小就喜歡在園子裏挖地、選種、播種、栽培和摘果,這同時也培養了他去創造發明新品種的濃厚興趣。在後來的研究中,他培育了300多種果樹新品種。

  英國人類學家古道爾,小時候對母雞下蛋感興趣,一個人偷偷爬到雞窩裏一蹲幾小時觀察母雞下蛋。後來他抱著這樣的興趣去研究黑猩猩,不畏艱險,隻身深入熱帶森林和猩猩在一起生活。經過10年的觀察和研究,寫成了不朽的著作《人類的近親》等著作。

  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他在文學、醫學、數學方麵談不上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但對打獵、旅行、采集標本、觀察動植物有著特殊的興趣,正是由於在別人看來是不務正業的這一興趣導引著他潛心觀察、勤於思考,最後完成《物種起源》這樣的輝煌之作。

  我國曆史上許多著名的學者中興趣所至、如醉如癡者更是數不勝數。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黃宗羲是“年少雞鳴方就枕”,可見他對學習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聊齋誌異》的作者蒲鬆齡學習的樂趣終生不減,正如他作詩自敘的那樣“生平喜攤書,垂老如昔狂”。

  這些名人的事跡無不說明,興趣是一個人獲得巨大成功的本源。

  當孩子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他會念念不忘,當孩子對該領域有激情時,孩子甚至可以為它廢寢忘食。這時,孩子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學習,而是為了享受而學習。毫無疑問,孩子將在這樣的享受中獲得成功。

  人生目標就像羅盤,興趣就像風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可以讓你的孩子駛向成功的港灣。但身為父母,對孩子負有引導教育之責,因此,並不能隻看重興趣,必須綜合考慮三個因素:興趣、天賦和成功,找到三者的最佳結合點,並以此為依據,幫孩子確定學習和人生方向。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
7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兒子
9學前兒童遊戲
10教子從此不累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作者:龍柒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為家庭教育類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別從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獨立自主、寬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態,詳細、全麵講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態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第九章“幫助...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

  • 家教:與孩子同行

    作者:章創生主編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向家長和我們的孩子講述家庭教育的道理,家庭教育的一些錯誤做法和想法,要的是給我們小孩以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