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巴菲特對外界隻需一件東西——資

  對於巴菲特來說,他和所有的合夥人都願意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作為一個普通合夥人來說,巴菲特對有些問題的原則是非常關切的。假如說他在合夥公司中的工作是給自己描繪了一幅自畫像的話,那麽他所書寫的那些半年一次的給合夥人的書信恰恰彰顯了他自身的性格。這些書信給合夥人提供了更多可靠的信息,讓他們的預期以及想法盡量和自己保持一致。與其說是在寫信,不如說是他們心與心的溝通:

  “我的工作並不是預測整個股市或商界的走勢和波動情況。如果你認為我能夠做到這一點,或是認為這對於一項投資是至關重要的話,那麽你就不應該入股這個合夥公司。

  1尋找合夥人

  1960 年,年輕的巴菲特遇見了一個叫威廉· 安格爾的熱心合夥人,他願意為巴菲特做任何事,還為他做了一個火車模型禮物放在閣樓上。“巴菲特問我是否有興趣召集10 個醫生每人投資1 萬美元,”安格爾回憶說,“於是,我就在道奇大街49 號的一個餐廳裏開會,召集了一群克拉克森醫院的醫生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巴菲特在公開場合必須以一個出色的基金經理身份示人。所以那天在那家名叫山巔小屋的餐館裏,巴菲特拿出自己在卡耐基演講課上學到並在實踐中提高的演講技能。

  在夏夜黑色天穹的映襯下,他逸興勃發地從本傑明· 格雷厄姆談到莎士比亞,不時還

  穿插幾個善意的玩笑,他講了近一個小時。

  一個產科醫生第二天來到克拉克森咖啡店裏:“我們不該把錢給那個年輕人,他會卷著錢跑到國外去的。”阿瑟· 格林之前曾經聽過巴菲特的演說,他說自己不會把錢給巴菲特,因為巴菲特甚至諷刺說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股票是一隻“像老婦人一樣的股票”,而格林恰好持有這隻股票。格林自己後來回憶說:“他的話讓我覺得自己很蠢。

  不過至少另外的11 個醫生決定賭上一把,畢竟巴菲特在奧馬哈的業績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讓世人刮目相看。

  1961 年,巴菲特做了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給一家公司投資100 萬美元,要是那幫醫生知道了,一定驚得目瞪口呆。巴菲特投資的這家企業是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這是一家位於奧馬哈城以南90 英裏的內布拉斯加州比阿特利斯鎮的公司,它有著80 年曆史的風車和農用機具製造曆史。風車製造業的前景並不樂觀,因此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一直在銷售停滯和利潤下滑的環境下舉步維艱。早在幾年之前,巴菲特就曾買進過該隻股票,原因是這隻股票價格太便宜了,就像典型的格雷厄姆股票。

  1961 年,巴菲特大筆買入了該公司70% 的股份,成了該公司的控股股東,這筆交易把他合夥人1/5 的資產都投到了裏麵。巴菲特任命自己為董事長(對於一個基金經理而言,此舉非同尋常),這一次投資也表明他絕不甘心隻做一個被動的投資者。

  隨後不久巴菲特又把唐· 莫內恩帶進了董事會。巴菲特和忠實的莫內恩每個月都會驅車去平原上的肮髒小鎮比阿特利斯,就像堂吉訶德帶著自己忠實的侍從桑丘一樣。

  但是巴菲特還需要一次徹底的整改才能徹底控製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不過每天應付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並不是他的特長。這些事就像在祖父的巴菲特雜貨店裏擦水果箱一樣讓他感到深惡痛絕,巴菲特並不喜歡經營事務本身,而是喜歡把它們以數字形式來表現。巴菲特經常告誡那些經理人精簡開支,減少存貨,不過那些人總是口是心非地答應,等巴菲特回到奧馬哈之後又把一切都拋到腦後。發現這種情況之後,巴菲特馬上就將公司標價出售了。

  但是這也沒有改變巴菲特購買這家公司時的格雷厄姆式投資理念。事實上,格雷厄姆的影響幾乎滲透到了巴菲特合夥公司的方方麵麵。除了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以外,巴菲特還把投資分散到了其他40 隻股票上。他主要關心的都是那些“煙蒂”型股票。采取套利和企業清算等方式,這些做法都和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經營方法非常相似。巴菲特在寫給合夥人的信裏毫不遺憾地承認自己在步格雷厄姆的後塵,甚至於他形容自己在犯和格雷厄姆一樣的錯誤。和他老師一樣,巴菲特把所有的高技術公司都看做投機型股票而拒絕買入。格雷厄姆就看不上像施樂公司那樣的股票,而巴菲特同樣在每股1 美元的低價位時都沒有買進這家公司,盡管他和這家計算機業的旗艦有著一些關係——該公司的一個創始人威廉· 諾裏斯和巴菲特是親戚(通過一個叔叔的婚姻建立起的關係),但是他十分清楚這家公司的股票是有利可圖的。巴菲特和家人到加州度假時會一次次地去拜訪老師格雷厄姆。巴菲特會和格雷厄姆閉門聊上幾個小時,同時還和格雷厄姆的妻子埃斯黛爾成了朋友。

  那時候風流的格雷厄姆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橄欖色皮膚的法國情人瑪麗· 路易斯· 阿米格斯身上。這對埃斯黛爾的打擊很大。

  巴菲特和埃斯黛爾成了好朋友,甚至當格雷厄姆不在家時他也喜歡和她獨處。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格雷厄姆的妻子竟然成了巴菲特最虔誠的擁護者。盡管格雷厄姆會介紹其他人給巴菲特投資,埃斯黛爾自己卻成了巴菲特的直接投資人,因為她對巴菲特有著篤定的堅信。把老師的老婆都發展為自己的合夥人,恐怕巴菲特也算得上是第一個了。

  美國國民火災保險公司(National American Fire Insurance )曾經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銀行業巨頭霍華德.F.阿曼森和他的兄弟海登一起控製著這家位於奧馬哈城的小保險公司。該公司的股份早在20 世紀20 年代末即被賣給了內布拉斯加州的農場主,此後它幾乎從大家的記憶中消失了。後來,阿曼森兄弟出價50 美元一股想要贖回股票。他們的出價很低,但是因為覺得這隻股票可能已經快要逐漸地退出市場了,所以股民們還是慢慢地開始把股票轉手了。

  巴菲特把整個內布拉斯加州所有關於保險業的文件和資料都整理了一遍,從中發現這隻股票實在太廉價了,但問題在於他找不到供他買進的股票。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律師、好友唐· 莫內恩跑去參加該公司的股東年會,然而海登· 阿曼森斷然拒絕了向他們透露股東名單。於是巴菲特隻好召集了一群朋友跑遍整個城市去找這隻股票的持有者,仿佛又回到了當年他和鄰居一起去撿高爾夫球的歲月。被巴菲特的熱忱所感動,莫內恩駕著他那輛紅白相間的雪佛蘭汽車向內布拉斯加最偏遠的角落進發了。不管是在鄉村法院、銀行或者其他什麽的地方,他每見到一個人就提出以每股100 美元的價格來收購股票。莫內恩後來回想起他們那時的做法說道:“當我們沒有目標地轉遍了整個州的時候簡直是太愚蠢了,不過沃淪· 巴菲特是我見過最像‘完美先生’的人。”忙了很久,“完美先生”和他的合夥人終於拿到公司10% 的股票,賺進了10 萬美元以上,這是巴菲特的第一個大手筆。

  桑伯恩地圖公司的例子則又一次證明巴菲特已經繼承了格雷厄姆的衣缽。桑伯恩公司原先利潤豐厚的地圖生意已經日漸沒落,但公司也曾在興旺時期打出過一係列投資組合拳,公司的股票大約價值為每股65 美元,而如同北方石油管道公司股票的翻版一樣,因為公司經營不景氣,所以股價跌到了45 美元一股。北方石油管道公司曾因擁有鐵路債券而被格雷厄姆相中。與他的導師做法如出一轍,巴菲特在整個1958 年和1959 年間不斷買進桑伯恩地圖公司的股票,他對格雷厄姆的預測深信不疑:“股票的價值遲早會回歸。

  不過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後來公司的股價並沒有上漲。公司的董事們隻擁有400股股份(公司共發行10.5 萬股),其餘的股份都流通在外,所以這些董事們任憑股價一跌再跌也無可奈何。實際上,他們平白持有公司優質的投資項目卻無所作為,在8 年裏曾5 次減少派發給股東的紅利。但是,巴菲特向他們指出,多年以來他們連一分薪水也沒少拿過。

  巴菲特小心謹慎一步步地努力,終於成為公司的一名董事。他遊說管理層去充分挖掘各個投資項目背後蘊藏的商業價值。不過,管理層頑固不化地拒絕了他的建議。

  巴菲特也沒有向公司的合夥人透露自己把公司35% 的資產都投資到同一隻股票上去的事,也沒有對他們提到桑伯恩地圖公司的名字,但是他和桑伯恩地圖公司其他持不同意見的股東開始不斷給公司施壓。1960 年,桑伯恩地圖公司終於妥協了,同意用公司的資產進行管理層收購。僅僅這一項,巴菲特的投資就賺到了大約50% 的利潤。

  意識到已經無法隱瞞合夥人,他隻好給那些合夥人寫了一封信:“桑伯恩地圖公司要求我對他們公司的運營情況保密,而且在短時間內衡量公司業績的做法純粹是徒勞。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一說法。在與桑伯恩地圖公司周旋的過程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一位名叫約翰· 特雷恩的金融作家本來想和巴菲特簽約,不過當他得知巴菲特不願透露他的持股種類和比重時,就放棄了對他的投資。

  唐納德· 裏奧一家是巴菲特的鄰居,正所謂近水樓台,巴菲特也沒忘了把尋找投資人的主意打到自家鄰居的頭上,他家的孩子經常和巴菲特家的孩子一起玩。有一天,巴菲特問他:“唐納德,你的孩子真不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以後該怎樣供孩子們念大學呢?”唐納德· 裏奧在一家咖啡批發店當助理經理,並且很有希望得到提升。雖然他們關係也不錯,但他覺得這個鄰居老是待在家裏,穿著運動鞋和T 恤衫工作,這讓他覺得很奇怪,因此就拒絕了巴菲特。

  許多合夥人是僅憑直覺就和巴菲特簽訂了合約,他們覺得巴菲特的身上有一種類似於明星一樣的氣質,這也正是巴菲特吸引人之處。巴菲特強調自己在投資時必須保密運作,他不僅僅是想防止走漏消息,更是為了避免別人幹擾他的決策,從而使自己可以保持一種優雅的獨立,他並不喜歡打聽什麽內幕消息或胡亂猜測。對於某一隻值得投資的股票,巴菲特必須首先使自己相信,而一旦說服了自己,那又何須別人再妄加評論呢?

  巴菲特從心底鄙視那些預言者。如果決定股價的是公眾的意見,那麽公眾的心態都變了,所謂的小道消息和預言又有什麽意義呢?他堅信自己的分析才更加可靠。

  巴菲特很少會去考慮如何避免自己的大筆投資遭受損失,他和格雷厄姆一樣謹小慎微,不過,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做法並不相同,他從來不會把錢花在物質享受上,因為追求物質享受從來不是他努力賺錢的動力。同樣,格雷厄姆堅持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應該進行投資多元化,巴菲特則認為有時候可以不讓籃子裏的雞蛋過於分散,那樣也可以保證它們不被磕壞。巴菲特雖然表麵十分謙虛,但心裏其實頗有一番雄心壯誌,而且他從來也沒有讓自己失望過。合夥公司在1963 年的投資收益率高達39%,在1964

  年也達到了28% 。那時候,巴菲特手裏掌管的資金已經多達2200 萬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也突破400 萬美元了。在當時,這可是一筆相當巨大的財富。

  盡管財富不斷累積,巴菲特依然保持著樸素的生活態度。他還是偏愛帕素服裝店裏的灰色西服,依然喜歡去羅斯牛排屋用餐,並且滿足於看一場內布拉斯加大學校隊的橄欖球比賽。除了偶爾因為工作出差外,他的生活就是在家和辦公室之間兩點一線,Buffett 幾乎沒有任何外來因素影響到他那簡單的生活。如果隻是從言談舉止看,你肯定不會發現巴菲特是一個富人。確實,他後來又多添了幾個房間,還在家中建了一個壁球場,高聳的屋頂和周圍鄰居家相比顯得是有些與眾不同,但作為一個百萬富翁來說,這樣的住宅已經非常低調了。房子依然緊挨著繁忙的街道,屋外就有一盞閃爍的黃色交通燈,就像是一個屹立在那裏的哨塔。

  巴菲特不願意把大筆的金錢花在物質享受上麵,因為奢侈的物質生活並不是他賺錢的動力。對於他來說,金錢隻不過是自己成就的一種證明而已,是他所鍾愛的遊戲的積分。

  有一次他讓蘇珊把他那輛開了多年的大眾車換輛新的。他說每當自己去機場接人時,這車都顯得太寒酸了,不過他對開豪華車壓根兒就沒什麽興趣。

  “你想買什麽車呢?”蘇珊問道。

  “買什麽車都行,我無所謂。”於是,蘇珊給巴菲特買了一輛寬敞的凱迪拉克。

  一次出差時巴菲特和奧馬哈的數據文件公司副總裁斯科特· 霍德同行,在路上霍德開門見山地問他:

  “沃倫,當百萬富翁的感覺怎麽樣?”然後又興奮地說道,“我以前一個百萬富翁都不認識。

  “隻要我願意,可以用錢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可能霍德的腦海裏會浮現很多夢寐以求的東西:豪華轎車、名畫、珠寶、絲綢,這些東西對於巴菲特都不是什麽問題。但事實上這些東西對於巴菲特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他一心想做的隻是待在凱威特廣場的辦公室裏,不斷地堆積起越來越多的財富。

  蘇珊卻和巴菲特不一樣,她一方麵表現的對金錢漠不關心,另一方麵卻是一個瘋狂血拚族。有一次,她在裝修上麵一下子就花了1.5 萬美元。後來巴菲特的一個高爾夫球友羅伯特· 比利格回憶說:“這讓巴菲特感覺像掉了一塊肉一樣。”巴菲特曾向比利格抱怨說:“你想過嗎?如果把這筆錢拿去投資,20 年之後能賺回多少錢呀!”

  雙重個性盡管巴菲特不會追求過多的物質享受,但他依然有某些特殊的偏好。在他想來,每一分錢都可能變成伊莎貝拉一世女王也得不到的財富。假如今天的一分錢可以變成今後的大筆財富的話,那麽每花一分錢都會讓他感到痛心疾首。他甚至於連人身保險都不願意買,可能是他覺得自己能比保險公司更快地利用保費賺到更多的錢。巴菲特形容自己正在“逐漸進入吝嗇的境地”,不過他在接受別人支票的時候卻從不手軟。

  其實巴菲特對待金錢似乎有著雙重的態度:一方麵他視金錢如糞土,另一方麵又將其視如至寶。他認為金錢是神聖的,並且認為花掉一分錢都是一種罪惡。在節食的時候,他也不會忘記讓金錢發揮作用。他會開出一張1 萬美元的支票給女兒,承諾將來的某一天可以兌付,除非他的體重下降。所以,女兒小蘇珊會想方設法地用冰激淩來引誘他,或是想盡辦法把父親拖進麥當勞,但這些都毫無作用。她的爸爸可不會像希望保住自己的錢那樣想吃冰激淩。

  後來巴菲特全家去加州聖西米恩的威廉· 蘭道夫· 赫斯特城堡度假,巴菲特非常有趣地形容了自己對金錢的態度。當導遊仔細地介紹赫斯特城堡裏的窗簾、地毯、古董等東西花了多少錢時,馬上氣壞了巴菲特,他不客氣地對導遊說:“別再絮絮叨叨地說他是怎麽花錢的,跟我們說說他的這些錢到底是怎麽賺來的!”

  巴菲特合夥公司到1966 年初管理的總資產已經增加到4400 萬美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巴菲特已經是在經營一家有相當規模的企業了,盡管它的規模比那些龐大的共同基金公司還要小得多。他在35 歲的時候已經是相當富有了。在他1966 年1 月給合夥人的信中說道:“蘇珊和我的資產已經達到6849936 美元了,要打理好這麽一大筆錢,足以防止我下午偷偷溜出去看電影了。

  那時的巴菲特首次感受到了眾星捧月般的感覺。那年5 月,《奧馬哈世界先驅報》

  的讀者們在報紙的醒目位置發現了巴菲特像花栗鼠一般露齒微笑的照片。報紙上的巴菲特正在打電話,留著一頭已經落伍的短發,臉上充滿熱切的樣子。《奧馬哈世界先驅報》這樣寫道:

  “全美國最成功的投資企業之一是由奧馬哈的一位投資奇才所經營的,這位奇才早在年僅11 歲時就成功地買入了第一隻股票。

  另外有一個更愛刨根問底的記者在寫到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紡織工業的發展情況時,著力描繪了一番巴菲特給人的那種矛盾印象:盡管他處事有些不拘小節,但卻從不給人以邋遢散漫的感覺。假如說他是個隨性的人,那麽他肯定對所有的事實都了然於胸。他從不會逃避任何問題,盡管有時他的回答會讓你覺得有些拐彎抹角。

  雖然在那些影響巨大的金融和商業出版物上還沒有出現關於巴菲特的文章。不過對於像戴維斯一家這樣的投資者來說,巴菲特在他們心中簡直就像神一樣。就是這樣一個人——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使他們變成了富翁。

  巴菲特每年都會邀請很多人來家裏做客。而那些合夥人也都非常期望能和這個神的布道者共進晚餐。蘇珊會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依次和每位客人打招呼,和每個朋友說上兩句心裏話。巴菲特則會對合夥人說說他在過去一年中的投資業績,然後講幾個小故事活躍氣氛,並且他會著重強調自己是如何身陷困境或者陷入啼笑皆非的尷尬之中的。例如,正當他正努力想挽救登普斯特爾機械製造廠的時候,比阿特利斯的居民卻都認為巴菲特是想來破壞公司的。為了維持威爾遜彈子球公司,他隻能和理發師們達成協議,避免彈子球公司受到黑社會的侵擾而被砸場。談起這些過往的經曆時他會讓人感覺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就像馬克· 吐溫筆下那個聰明但又有些魯莽的哈克貝利· 費恩,既謙虛又有些揚揚得意。他家中的客人聽他講話時都聽得津津有味,有位名叫利蘭· 奧爾森的產科醫生一直以來都把這些故事謹記在心:“它們太讓你著迷了,而且他說話的語氣從來不會讓你覺得他居高臨下。

  巴菲特這時已經開始讓投資者們對他頂禮膜拜了。甚至有經紀人亨利的妻子羅克珊妮· 布蘭特在她女兒的《育嬰手冊》中“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三個人物”下麵寫道:史懷哲、愛因斯坦、沃倫· 巴菲特。

  到了1967 年,格雷厄姆那些人已經帶著對經濟大蕭條的慘痛記憶,逐漸退出曆史舞台了。那時在華爾街開始打拚的是新崛起的年輕一代,他們中的很多人在1929 年大蕭條發生時尚未出世,所以特別反感上一輩人總是把大蕭條的悲慘記憶掛在嘴邊。並且他們對大蕭條之前那些經濟形勢高歌猛進的歲月也並不知道。在年輕一代看來,投機是無可指摘的,20 世紀60 年代的牛市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初戀一樣充滿了誘惑,甚至於他們交易的許多股票都是新的——電氣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小規模成長型企業。這些股票價格的上漲需要股民的信心支撐,那時人們對股市的信心滿滿,股市牛氣衝天。

  當公司合夥規模還很小時,這些對於巴菲特來說也基本沒有什麽影響。然而,隨著他管理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他變得越發焦慮。一方麵他手裏有更多錢可以用來投資,另一方麵他能找到的價值低窪股卻越來越少,這就使他陷入苦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60 年代他寫給朋友的信就像是之前時代的編年史一樣。

  華爾街因為股市一路高歌猛進而感到興奮,巴菲特卻變得憂心忡忡。

  到1966 年年初,巴菲特作出了一個影響命運的決定——合夥公司不再接受新合夥人了。然而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得到整個董事會的同意。而且他也提醒蘇珊假如他們有了更多孩子,就要靠她為這些孩子找到新的合夥人了。

  巴菲特不再接受合夥人,但是華爾街的投資卻像洪水一樣泛濫。無可阻攔地把股市衝擊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許多年輕人在街上遊行集會,他們的父母則感受到戰爭對經濟帶來的擴張影響,於是在證券交易所排起了長隊。共同基金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興起。

  巴菲特覺得股市的投機之風已經太過瘋狂了,自己是時候及時刹車了。他把1929

  年大蕭條來臨時的剪報裝在鏡框裏掛在牆上,以便時刻警醒自己。他的辦公室裏沒有什麽裝飾品,也沒有什麽在貝弗利山的豪宅裏流行的玩意兒,所有的隻是在暖氣片上擺放得高高的栗色《穆迪手冊》,外加幾幅老照片。他在前台接待的地方掛上富蘭克林的箴言“傻瓜才會把錢到處亂花”以及一幅攝於1880 年的華爾街照片。在巴菲特的辦公室,你絲毫都感受不到弗雷德· 卡爾的影子,甚至連股票行情機都找不到。這一切都表明巴菲特決定暫時退出了。

  1966 年春天,股市的急劇下挫讓大多數人都措手不及,巴菲特卻以他敏銳的直覺避開了這次危機。

  §§第2章 恩師與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