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現代物理學之父

  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他被人公認為20世紀科學史上最具創造性智慧的科學家、“20世紀的牛頓”。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困惑少年

  1879年3月4日,在德國南部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裏,猶太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此降生了。愛因斯坦生活在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裏,父親希爾曼和藹慈祥,母親波林溫柔賢惠。

  在小愛因斯坦出生不到一年的時候,父親經營的小電器行開始不太景氣了,叔叔雅各布建議他們一家搬到慕尼黑去。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希爾曼攜帶愛子在1880年搬到了慕尼黑。在慕尼黑,希爾曼和弟弟雅各布合辦了一家電器工廠,工廠的生意開始時比較順利,全家人的生活很富裕。

  愛因斯坦兩歲時,媽媽又為他生了一個可愛的妹妹,叫瑪雅。父母常帶愛因斯坦兄妹到郊外幽靜的山村中遊玩。小愛因斯坦對大自然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的目光,他的心,都被大自然深深地吸引著。

  小愛因斯坦雖然很孤僻但對音樂卻有著特殊的興趣,而且他還是一個特別愛思考的孩子,他常常一個人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地想著什麽:比如樹葉為什麽動?風從哪裏來?神秘的宇宙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小愛因斯坦6歲這一年,父母準備送他上小學。小愛因斯坦興奮極了,他興高采烈地整理著自己的書包,把文具一遍遍地擺好,又拿出來,然後再擺好。

  一天,父親希爾曼給小愛因斯坦帶回一隻羅盤,一隻小小的羅盤,引發了小愛因斯坦無限的聯想。他問了無數個為什麽,為什麽羅盤針總指一個方向……也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羅盤,小愛因斯坦開始了他的思索,他執著地探索著、追求著大自然和宇宙的奧秘。

  本來希爾曼夫婦都是猶太人,但是,他們祖先幾代下來,已經因為長久居住在非猶太人的聚集區,被那裏的原住居民給同化了,他們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是猶太人了。

  在慕尼黑,宗教氣氛是很濃厚的。人們把自己的孩子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送到不同的宗教學校去上學。按理說,愛因斯坦應該去猶太教教會學校去上學,但是,因為希爾曼家族的宗教觀念不是很強,同時,他們住的地方離猶太教會學校又太遠,所以,小愛因斯坦被送到一所天主教小學上學。

  在學校裏,按照政府的規定,學生要接受宗教教育。回家以後,父親又給他請了一名猶太教老師,教他猶太教教義。在愛因斯坦幼小的心靈裏,兩種教義都紮下了根,這也是他善良、包容的主要原因。雖然愛因斯坦自己對宗教沒有任何偏見,但是,宗教的偏見卻從他上小學的第一天起就給他帶來了苦惱。

  在學校裏,隻有愛因斯坦一個人是猶太小孩,又因為他性格孤僻,不合群,所以,他總是獨自一個人靜靜地思索著。小愛因斯坦常被許多問題困擾著,無論爸爸怎麽說,他還是不能理解。同是德國人,為什麽要分那麽多種呢?小愛因斯坦開始對這種互相仇視的教義產生了憎惡,為什麽?為什麽德國人就可以這樣驕傲?在學校裏,愛因斯坦顯得更加孤寂。

  不管有多麽重的學習壓力,兒童時期的孩子的生活也應是五彩繽紛的,但是愛因斯坦卻十分沉默,即使別人拉他出去玩,一會他也會回來,因此,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木頭”。一年的學習生活結束後,愛因斯坦並沒什麽特殊的表現,成績平平。

  愛因斯坦的母親波林是位音樂天賦很高的女性。在家裏,母親在晚飯後經常彈奏幾曲鋼琴,優美的旋律在房間裏回蕩。每當這個時候,愛因斯坦就會來到媽媽後麵,專注地聽著。波林見此情景,也希望兒子能從音樂中尋找到美,完善自己的性格,加強自己的修養。

  於是,波林就給愛因斯坦請了一個家教,每天晚上教一個小時。老師非常認真,他十分嚴厲地教愛因斯坦反複練習指法。可是愛因斯坦討厭這種枯燥的練習方法,但他的父母卻堅決讓愛因斯坦學下去,並且采取了強硬的態度。

  第二年,希爾曼夫婦也覺得不應該勉強小愛因斯坦了,於是,他們決定改變主意,讓他學習小提琴。小愛因斯坦這一次像是找到了感覺,他開始主動、積極地練琴。而且,因為他有一些音樂基礎,進步也非常快。從此,小提琴伴隨著他的整個生命過程,直到他去世。

  當愛因斯坦10歲的時候,他進入了路易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用的全是灌輸式的教學法,學校和老師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喜歡這種方式,隻是一味地講。雖然是在學校裏,卻像軍營一樣十分重視軍事訓練。

  愛因斯坦十分生氣地說:“以前覺得小學老師像上士一樣,現在,我覺得中學的老師像是中尉。”在這樣一所兵營一樣的學校裏學習,愛因斯坦感到壓力大極了。

  有一天,叔叔雅各布來看他,見他這樣悶悶不樂,就給侄子講了有關畢達哥拉斯的一些事情,愛因斯坦聽得十分認真。隨後,雅各布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並對愛因斯坦說:“在直角三角形裏,有一個定理,它的斜邊的平方,等於其他兩邊平方的和,這也就是中學學到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愛因斯坦兩眼放光地問道:“是真的嗎?”

  雅各布見侄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就故意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自己證明一下嘛!”

  雅各布走了之後,愛因斯坦下決心一定要證明出這個定理。他開始反複地思索,不停地在紙上畫著、寫著。已經是深夜了,母親波林不忍心看著兒子受折磨,就說:“阿爾伯特,證明不出來就算了,明天去問叔叔吧。”

  “不,媽媽,我一定能證明出來的。”愛因斯坦頭也不抬地繼續他的證明。

  過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一聲歡呼:“我做出來了!”

  波林也為兒子感到高興,世界上的大數學家證明出來的定理,一個年僅12歲的少年,竟然在一個晚上就證明出來了。從此以後,愛因斯坦對數學像著了迷一樣,他不僅學習中學的數學,還把大學的高等數學也自修完了。幾何和數學的奇妙深深地吸引著愛因斯坦,他覺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奧秘無窮的世界。

  自此以後,愛因斯坦開始踏入了數學的殿堂,這其中,除了叔叔雅各布經常帶給他一些幾何書外,還有一個人對愛因斯坦學習數學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

  當時,塔爾梅每周四都到愛因斯坦家裏吃飯,他在大學裏學醫學,生活困難,依靠社會各界的資助生活和學習,愛因斯坦家就包下了他的幾頓飯。塔爾梅十分喜歡小愛因斯坦,同時,也對他超人的求知欲感到吃驚。塔爾梅不僅給小愛因斯帶來所讀過的書,而且,隻要小愛因斯坦有什麽問題,他總是耐心解答。

  就這樣,在叔叔雅各布和塔爾梅的幫助下,小愛因斯坦竟自學起了微積分。小愛因斯坦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於有些數學問題,不僅僅是數學老師,就連塔爾梅,對愛因斯坦的許多問題也回答不上來了。

  可是,好景不長,1894年6月左右,愛因斯坦家的工廠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家裏的生活也一天不如一天了,本來很樂觀的希爾曼也常常滿麵愁容的,雅各布叔叔也不再說笑話了。

  最終,父親的電器工廠最終沒有逃脫掉關閉的厄運。出於多方的考慮,全家決定搬到意大利的米蘭去,但愛因斯坦卻必須留在慕尼黑,因為他快中學畢業了,而且隻有拿到中學的畢業證書才能上大學。

  不久,全家人搬走了,隻留下阿爾伯特一個人住在出租的房子裏。本來就性格孤僻的愛因斯坦,這下就更加孤單,更加不願意和人交往了。學校裏軍營式的授課方式,枯燥呆板的知識灌輸,讓愛因斯坦討厭極了,他幾乎開始仇視這一切。而且他開始和學校對抗起來,這讓老師和校領導大為惱火。

  而在同時,愛因斯坦一邊繼續鑽研微積分,一邊沉浸在音樂的海洋裏,他一個人孤獨地享受著隻有他才能體會到的快樂。在學校裏,愛因斯坦除了數學和物理學的成績優秀外,其他課程都不好。教導主任曾這樣斷言:“愛因斯坦性格孤僻,不守紀律,而且,大腦也比較遲鈍,將來,不會有出息的。”

  於是,父母給愛因斯坦來信,希望他能堅持學下去,拿到中學文憑,將來也好報考大學。在米蘭的表哥也給他寫信,向他描述米蘭的美麗景色,因此,愛因斯坦更加向往米蘭,也更加討厭慕尼黑了。

  在愛因斯坦16歲那年,他更加痛恨德國的軍國主義,也仇視學校。他沒和父母商量,一個人做出了決定:盡快離開慕尼黑!但是畢業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如果現在走,就拿不到畢業證,十分可惜。而且,父母也會十分失望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設法弄到了兩張證明:一張是醫生開給他的,證明他有精神衰弱,需要休養;一張是數學老師開的,證明他的數學成績已經達到大學水平。隨後,他開始計劃怎麽跟學校周旋。但天不遂人願,還沒等愛因斯坦實施計劃,校方就通知其因成績不好、不尊敬老師、與同學格格不入,還不遵守校規而強迫退學,愛因斯坦真的有點接受不了這個“勒令退學”的處分。

  為此,他還差一點掉下了眼淚,但是,一想到馬上就可以離開慕尼黑了,他的心中又充滿了喜悅。愛因斯坦的心已經像長了翅膀的小鳥一樣,飛往了意大利,飛往了米蘭。

  就這樣,愛因斯坦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離開了可惡的慕尼黑!告別了軍國色彩濃重的學校!當愛因斯坦出現在米蘭的家門口,一家人又驚又喜。

  久別重逢的喜悅過後,愛因斯坦還是小心謹慎地講述了發生的一切事情。家裏人聽了,心裏自然有些煩惱,但是,他們誰也沒說一句責備的話。

  父親希爾曼安慰他說:“兒子,你長大了,慕尼黑的事就把它當作一場噩夢吧,關鍵是要考慮一下以後該怎麽辦。”

  叔叔雅各布高興地說:“我們一家人終於又團聚了,我們還是來歡迎阿爾伯特的歸來吧!”

  於是,一家人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

  愛因斯坦十分喜歡米蘭這個地方,這裏氣候宜人,景色優美,人們生活得悠閑自在,各種氣氛也很輕鬆。轉眼間,愛因斯坦已經到米蘭6個多月了。但愛因斯坦也像所有的少年人一樣,經常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以後,我應該做些什麽呢?”

  家裏在米蘭開的工廠也不是很景氣,所以,愛因斯坦也必須要想辦法謀生。母親波林十分擔心愛因斯坦,她期望兒子能有一個好前途。但沒過多久,父親經過一番努力,給他聯係了米蘭國際學校。在米蘭國際班,愛因斯坦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空氣,但是,這個班畢竟是暫時的,他還要想別的辦法。父親的工廠也是每況愈下,情況越來越壞。

  父親經常對愛因斯坦說:“阿爾伯特,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有個打算了,是去上學還是工作,你應該有個目標。”

  愛因斯坦也知道父親的艱難,他也想幫父親做點什麽,他也在暗中努力著。愛因斯坦在這期間完成了一篇關於光粒子的論文,而且,他還幫助叔叔雅各布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最終,愛因斯坦下定決心,再繼續學習,經過友人建議他決定去瑞士的蘇黎士大學學習。於是,母親波林托人向蘇黎士大學推薦愛因斯坦,這所大學最終同意讓愛因斯坦去參加考試。

  1895年的秋天,隻有16歲的愛因斯坦滿懷憧憬,一個人前往瑞士。愛因斯坦按時參加了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的考試,考試的科目很多,除了愛因斯坦成績很好的數學和物理外,還有他成績不好的政治學、語言學等。

  終於等到公布成績的那天了,愛因斯坦的數學和物理學考得都很好,可是,其他的科目都考得一團糟,結果當然是名落孫山了。

  “難道我連一個學習的地方都沒有了嗎?”愛因斯坦傷心地自言自語道。

  正當愛因斯坦不知該怎麽辦好的時候,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校長赫爾先生派人來叫他去一趟,校長對他十分器重,但是他其他科相差太遠,即使進了大學,也無法跟上正常教學,因此校長把他介紹到亞雷小鎮的一所學校再續一年中學,然後再直接升入大學。

  接下來,愛因斯坦就懷著一種不知是怕還是悔的心情,來到了亞雷小鎮。出乎他意料的是,這裏的中學並不像他想象中的那麽可怕,相反,剛剛一到這,他立刻就喜歡上了這裏。這是一個美麗的小鎮,有山有水,景色如畫。踏進中學的大門,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學校學習時對學校的感情一下子轉變了。這裏的教室和大學的一樣寬敞明亮,這裏的老師和同學也是那麽友好和溫和,愛因斯坦對學校的討厭心理消失了。

  在這所學校裏,有一位叫溫德勒的教授。愛因斯坦剛一到這裏,他就溫和地對愛因斯坦說:“阿爾伯特,如果你願意的話,就到我家裏來住吧。我有7個孩子,他們一定會喜歡你的。”就這樣,愛因斯坦住到了溫德勒教授的家裏。

  學校的教學方式和教師的素質都是一流的,在這裏,充滿了民主和自由的空氣,愛因斯坦開始喜歡學習了。教授家裏的孩子很快就和愛因斯坦成了好朋友。教授其中的一個兒子後來成了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的丈夫。

  在這個小鎮上,愛因斯坦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不再性格孤僻,不再獨來獨往,他變得朝氣蓬勃,充滿信心了。在學習上,愛因斯坦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不僅數學和物理學習成績優秀,其他學科也趕了上來。

  一年以後,愛因斯坦修完了全部學業,順利地取得了畢業證書。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按照以前的約定,決定讓愛因斯坦直接進入蘇黎士理工大學學習,愛因斯坦高興極了。

  就這樣,愛因斯坦離開了亞雷小鎮,又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愛因斯坦中學畢業後,在暑假期間回到了米蘭。由於他對德國的仇恨隻增不減,因此,他決定放棄德國國籍,但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

  後來,家人逐漸改變了看法。希爾曼為兒子向當局寫了一份申請。沒多久,當局便給愛因斯坦寄來了一份文件,正式聲明,愛因斯坦不再是德國的公民了。

  可是,放棄了德國的國籍,總要再加入到另一個國家的國籍中去呀,在瑞士,有愛因斯坦要去讀書的學校,愛因斯坦決定要加入瑞士國籍。瑞士法律規定,要想加入瑞士國籍的人,必須年滿24歲。於是,愛因斯坦無法立即加入瑞士國籍,他成了一個沒有國籍的人。

  暑假結束以後,愛因斯坦滿懷希望地開始準備去蘇黎士大學。

  大學生涯

  1896年10月,愛因斯坦終於圓了大學夢,進了蘇黎士理工大學。愛因斯坦讀的是教育係,學習數學和物理,他終於可以在自己最喜歡的專業裏自由翱翔了。

  蘇黎士是個人口不多的小城市,市區東南有蘇黎士湖,湖光蕩漾,波光鱗鱗,市區的建築物更有現代化的特點,蘇黎士理工大學就建在這裏,它當時在中歐是比較有名氣的,尤其是在自然科學和數學方麵。

  愛因斯坦像許多新入學的大學生一樣,對大學中開設的有興趣的課程都十分好奇,想多學一些東西。可是,愛因斯坦也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決心在物理學上多下功夫。

  在物理係,有一位十分有名的教授,叫韋伯,他是這個係的創辦者,在一些學術方麵,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可是,韋伯教授在課堂上講的知識,愛因斯坦早就學過了。因此,愛因斯坦雖然很敬重韋伯教授,但是,他卻不去聽課,而用大量時間去攻讀物理學大師們的著作。

  在數學方麵,有十分著名的明考夫斯基和胡維爾等教授,愛因斯坦也十分敬重他們。可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愛因斯坦也經常曠他們的課。

  明考夫斯基是俄國人,是當時一位年輕有為的學者,有趣的是,正是這位教授後來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從數學上做了精密的推理和論證。

  教授們對愛因斯坦經常曠課十分不滿,他們很不理解。愛因斯坦就是這樣,他堅持自己的做法,不在乎別人怎麽看他,議論他。可是,大學畢竟是大學,有些規則是不能少的。最最基本的,就是你的考試必須要過關。愛因斯坦在大學有一個最親近的同學,他叫馬歇爾·格羅斯曼,後來,他成了愛因斯坦一般相對論的合作者。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對其他課程不感興趣,隻是一心研究物理學。在物理學的聖殿裏自由飛翔的愛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的研究中去了。

  當時,物理學上常用的是牛頓創建的理論。因為這種理論用了200多年,從未有過動搖,一直是物理學發展的基礎。而且人們根據這些理論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於是,人們普遍認為,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牛頓的理論來解釋。

  不過,現在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在困擾著當時的科學家們。“光”和“音”是兩種運動速度極快的“波”,眾所周知,燈一亮,整個屋子立刻都亮起來了,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它傳播的速度。別人一說話,我們立刻就能聽得見,也幾乎是什麽傳播的感覺也沒有。

  但是光和音確實是有速度的,隻不過,它們的速度太快了,我們感覺不到。可科學家卻能測到光的速度,在真空中,每秒30萬千米,比音的速度快得多。

  於是,人們便開始追究更深奧的東西:光和音是靠什麽傳播的呢?如果什麽也不借助,那太陽上的光,便無法傳播到地球上。科學家們展開思索,他們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想法:以太。他們認為,以太是光和波的傳播媒體,這個“以太”又是什麽東西呢?科學家說:“以太”是沒有重量,來無影、去無蹤的。在整個字宙中,充滿了這種傳播物。科學家們又形象地比喻說:“太空就是以太的海洋,地球就像是一隻船,在以太組成的海洋中航行。”

  愛因斯坦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他希望證明它。

  於是,愛因斯坦把自己對“以太”理論的懷疑,以及自己設計的測量地球運行速度的草圖拿給韋伯教授看。韋伯教授對愛因斯坦的印象不是很好,因為愛因斯坦總是曠他的課。

  於是韋伯教授很不滿地說:“愛因斯坦,你應該做的是認真聽課,而不是奇思怪想,的確,你很聰明,但是,你卻太不安守學生的本份了,對不起,我對你的設計圖沒有興趣。”

  韋伯教授對愛因斯坦的誤解,並沒有打消愛因斯坦對科學的探究,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著。

  初露鋒芒

  1900年,21歲的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隨即踏上了艱難的求職道路。

  可是,城市對他卻是無情的,他雖然是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的,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工作。愛因斯坦想留校任教。可是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的教授們卻一直認為他不適合這項工作。到底是什麽原因呢?愛因斯坦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找不到工作。他漸漸地感覺到了,原來是他身體內流的猶太人的血統在作怪。

  在上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申請了瑞士國籍。可是,像愛因斯坦這樣的人,在瑞士人眼中,隻是在表麵上承認的,在實際上是不同的。

  就在愛因斯坦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希望終於來了,在蘇黎士附近的溫特圖爾城,有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缺數學老師。愛因斯坦立刻去應征,也許是天意,他被聘用了,雖然是代理教師,但是生活問題總算暫時解決了。

  可是,6個月之後,愛因斯坦不得不離開這裏了,因為來了一位正式的教授接替了他的課。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工作就這樣結束了,他不得不開始了新的求職生涯。

  愛因斯坦雖然失業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學習,邊找工作,邊抓緊時間,讀了一些新出版的物理學方麵的著作。

  因為沒有工作,愛因斯坦的生活越來越緊張了。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了大學時的好朋友格羅斯曼。在朋友的幫助下,愛因斯坦終於在伯恩專利局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愛因斯坦立刻把這一喜訊告訴了米立娃——大學的同學,紅顏知己。然後,愛因斯坦在伯恩附近租了一間房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專利局的工作對愛因斯坦來說,真的是很容易應付的,他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工作。而且,他還可以餘下很多時間,用來研究他的物理學。愛因斯坦就是這樣邊工作邊研究的。可是,為了能早點和米立娃結婚,他還想多掙點錢。於是,愛因斯坦在伯恩的報紙上登了一則小廣告,想要教授數學和物理學,他想做家教掙錢。

  這則廣告的效果還真不錯,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門來了。來人走進屋裏後,自己介紹說:“我叫莫裏斯·索洛文,是伯恩大學的學生,我在校裏學的是哲學,可我並不感興趣。所以我想跟你學物理。”

  愛因斯坦非常高興,不僅是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他也很喜歡眼前這個思路敏捷、精明聰慧的年輕人。於是,他們成了師生。漸漸地,兩個人發現,他們有很多誌趣相投的地方。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僅僅是師生了,而且還是朋友。

  不久,愛因斯坦的另一個好朋友,青年數學家康拉比·哈比特也參加到他們的討論中來了。他們幾個人經常在愛因斯坦的小公寓裏討論到深夜,鄰居們有時實在睡不著了,就會提出抗議。有一天,三個人熱烈地討論了一陣後,索洛文提議成立一個科學院,取名奧林匹亞科學院,選愛因斯坦擔任院長。

  就這樣,奧林匹亞科學院成立了。三個人仍然在那間小公寓裏討論著,不僅僅是物理學的問題,還有哲學、人類學等各方麵的問題。不久,奧林匹亞科學院又有了幾名新成員,一名是愛因斯坦的同事,專利局的一位青年技師貝索,還有一位是一個叫溫德勒的年輕人。當然,愛因斯坦對專利局的工作也是一絲不苟的,同事們都很喜歡他。愛因斯坦一邊致力於物理學的研究,一邊開始寫論文。

  1903年,愛因斯坦和米立娃結婚了。第二年,愛因斯坦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他給兒子取名為“阿爾伯特”。

  研究的過程是痛苦的,一次次的研究,一次次的失敗,愛因斯坦卻獨自承受著這些無奈。在這一時期內,他完成了幾篇極有價值的論文,包括相對論在內的幾篇論文。

  愛因斯坦在這幾篇論文中選出一篇份量較輕的,寄給了他的母校——蘇黎士理工大學。母校也開始重視他了,給了他一個博士頭銜。然後,愛因斯坦又把關於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送到了萊比錫的《物理學年報》。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又把兩篇論文送到了《物理學年報》。《物理學年報》是物理學界極有影響的刊物,愛因斯坦一個人在同一年裏在這一刊物上發表了三篇論文,立刻引起了轟動。

  同時,一個專利局的小職員,竟然把支配科學界200年的牛頓物理學給破壞了,人們一下子記住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名字。

  愛因斯坦的這三篇論文,一篇是討論布朗分子運動的;一篇是發展普朗克的量子理論的,提出了光量子假設;第三篇,就是關於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它使愛因斯坦與牛頓齊名。

  愛因斯坦用相對論的理論建立了新的物理學根基,人們可以離開牛頓與愛因斯坦在一起了。立刻,蘇黎士的幾所大學,都想聘請愛因斯坦去任教。但是,愛因斯坦並不願意當大學教授,他情願在專利局工作。原來,愛因斯坦認為,在大學講課太浪費時間,還不如在專利局,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自己的研究。

  但朋友們卻認為愛因斯坦進入學術界會成就大事業,於是,愛因斯坦聽從大家的勸說,擔任了伯恩大學的特邀講師。但愛因斯坦隻顧專心於研究,所以,講課的效果很差,沒有幾個學生聽他的課。

  這時,蘇黎士大學的克來納教授很想讓愛因斯坦到他們學校去任教。於是,克來納教授有一天突然來到愛因斯坦的課堂上。結果是可以預料的,克來納教授對他的課不滿意。克來納教授雖然對愛因斯坦的講課不滿意,但是愛因斯坦的名聲使蘇黎士大學最後還是決定聘用愛因斯坦。

  1909年秋天,愛因斯坦帶著妻兒,一起回到了蘇黎士。在蘇黎士大學,愛因斯坦負責力學、動力學課程,還主持了物理學討論會。

  1905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年報》上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他的相對論理論的第一篇。後來,愛因斯坦又相繼發表了兩篇文章,對這一理論做了補充。

  當然,愛因斯坦的理論否定了牛頓的理論,許多人並不理解,甚至有些人還持反對意見。然而,愛因斯坦讀大學時的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數學教授明可夫斯基,卻是他理論的支持者之一。有著數學天分的明可夫斯基教授,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做了數學上的推理論證,使之更加完美。

  1907年,明可夫斯基把自己的論文發表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十分遺憾的是,就是在論文發表的第二年,明可夫斯基被疾病奪去了生命,年僅44歲。當時許多人對他的死都充滿了哀歎和惋惜。

  相對論經過一段時間的傳播,也逐漸被人們所了解和認識了,狹義相對論成了一種普遍的理論。愛因斯坦用他的辛勤努力,用他的超人才華,為人類科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篇章。

  1909年7月,愛因斯坦第一次獲得了學術榮譽:日內瓦大學授予愛因斯坦名譽博士的稱號。同年9月,愛因斯坦被邀請參加在薩魯堡舉行的德國科學家大會。接下來,荷蘭的萊登大學又邀請愛因斯坦去演講。

  光環圍繞著愛因斯坦,歐洲的許多大學都爭著邀請愛因斯坦去講學,並且希望他能去任教。愛因斯坦為了多拿一些薪水,因為這時已有兩個孩子的愛因斯坦,需要多掙一些錢來供養家裏的妻兒,他決定去奧國的布拉格大學任教。

  物理新星

  1911年秋天,愛因斯坦帶領全家搬到了布拉格,愛因斯坦本人也從編外教授晉升到編內教授,這是一件最令人高興的事,愛因斯坦因此而獲得了一種久違了的滿足感。

  在布拉格,愛因斯坦的薪水多了,地位高了,許多不曾謀麵的人都在猜測著這個偉大的人物的形象。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恐怕要讓那些對他充滿了憧憬的人大失所望了。他仍然是一副不修邊幅的打扮,穿戴不但不夠幹淨利落,甚至有些過於寒酸了,在生活中他是善良的、謙虛的,甚至經常會來一點善意的幽默;他是坦誠的,無論是地位卑微的雇工,或者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官員,他都一樣地對待,從不勢利識人,他的這些品格給他帶來了不少的朋友,但也因此遭到了許多人的譴責,有人嘲笑他的穿戴打扮,以及隨便的教學態度,簡直沒有一點教授的樣子。……

  愛因斯坦聽了人們對他的議論,很是不以為然,他常常輕鬆地說:“我從出生開始就是這樣生活的,這是我個人的事,又沒有關係到別人的事,誰管我的閑事幹什麽,總不會要幹涉人身自由吧!”這就是愛因斯坦的處世風格:無拘無束;無所畏懼。

  索爾維會議是以比利時化學家和工業家索爾維命名的,這是一項為支持和幫助近代科學的發展而創立的科學會議。1911年的這次索爾維會議是以物理問題為中心的,因此邀請了全歐洲的20多名著名的物理學家出席會議,並為科學家們預訂了往返的頭等艙機票,在大飯店包了上等房間和兩個大會議廳,並為每位出席的學者準備一千法郎的禮金,這對於一個普通的學者來說,還真不是一筆小數目呢!

  作為物理界正在閃耀的新星,愛因斯坦也收到了大會的請柬。能夠出席當代物理學界最頂尖的盛會,愛因斯坦高興極了。在這次會議上,愛因斯坦見到了普朗克教授,還見到了鐳的母親——放射性元素的發現者居裏夫人,兩人進行了十分友好的談話。

  最讓愛因斯坦難忘的是,荷蘭學者洛倫茲用流利的德、法、英3種語言精辟地論述了輻射問題,這使得愛因斯坦大開眼界,他的理論征服了這個年輕人。

  愛因斯坦在這次會議上作了量子論的各種應用的報告,也受到了會上學者們的高度評價,當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年報》上發表的《關於引力對光線傳播的影響》一文,也是他在布拉格會議上取得的最大的成績。布拉格的會議隻是短短的幾天,可是愛因斯坦的名字卻從此為世人所矚目。

  索爾維會議後,愛因斯坦的大名更是名揚四海了。許多有名的大學不惜重金,發來了邀請信。愛因斯坦猶豫了,不知何處才是自己理想的樂土。

  與此同時,他的母校——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也想起了它的學生,一改往日怠慢的態度,也向愛因斯坦發出了一封熱情的邀請信:

  你一直是母校最引以為榮的學生,現在真誠地歡迎您回母校來工作,把您淵博的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弟學妹們……

  這封來自母校的信深深地吸引了愛因斯坦的目光,母校的誠懇邀請使他感動,那裏也是他的故鄉,他喜歡那裏的生活,最終促使愛因斯坦下決心回蘇黎士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他知道妻子米立娃更盼望著回到蘇黎士去。

  於是,1912年的秋天,愛因斯坦與母校簽訂了10年的聘用合同,又回到了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主持一個新近成立的物理數學講座。

  又一次故地重遊,愛因斯坦夫婦都特別高興。最讓愛因斯坦高興的是,他又見到了他大學時代最要好的同學兼好友格羅斯曼。他們的友誼在12年前就存在了。那時候,偏愛物理的愛因斯坦常常逃課,每到考試的時候,隻好靠格羅斯曼的筆記,他才能順利通過考試。

  這次回到母校,愛因斯坦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格羅斯曼。因為在布拉格大學時,數學教授皮克曾告訴他:“你的相對論是天才的理論,但我覺得,有些幾何概念可能對你在運算過程中的推導與說明有一定的幫助,你應該試用一下,也許會取得意外的收獲的。”

  皮克的話,愛因斯坦一直牢記在心,他很讚成數學家對他的提醒,他知道,自己的研究中還缺少三維空間的運用,隻有借助於數學方法,才能使自己的理論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在這期間,愛因斯坦在蘇黎士工業大學講授了解析力學、熱力學、電、磁等物理課程,課外的時間,他都是與好友格羅斯曼在一起,兩個人在一起一說起來就是一個晚上。常常是言猶未盡,天卻已經太晚了,格羅斯曼的數學方法確實為愛因斯坦解決了很多研究上的障礙,使得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前景也明朗起來。

  1913年,愛因斯坦與格羅斯曼一起發表了名為《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綱要》。這篇論文的發表,進一步表明廣義相對論已經初步形成,雖然隻是作為理論體係,還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完善和充實。

  1913年的夏天,按照事先的約定,愛因斯坦一家和居裏夫人及她的女兒一起來到了瑞士的阿爾卑斯山旅遊。愛因斯坦和居裏夫人兩個大科學家,似乎已經忘記了他們來這裏是為了放鬆一下的,兩個人不停地談論著自己領域的科學問題,竟然忘記了山峰、森林,仿佛是在自己的實驗室中。

  登上了山頂,山下的一切風光都盡收眼底。一直默默無語地眺望著山穀的愛因斯坦突然開了口:“夫人,您說要是一部電梯從這掉下去的話,那站在裏麵的人會有什麽樣的感覺呢?”

  “什麽,電梯掉下去,那不得摔死人了嗎?”還沒等居裏夫人說什麽,孩子們早已經叫了起來,“太好玩了,電梯怎麽會摔下去呢?”

  “真摔下去了,還不得把人給摔死了啊!”

  “那有什麽啊,如果用個大網接住了,不就沒事了嗎?”

  居裏夫人沒有去打斷孩子們的辯論,她知道,此刻愛因斯坦正在思考關於相對論的問題,他總是十分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凡事多問為什麽,也許這就是他不同凡人之處吧。

  旅遊歸來,愛因斯坦又懷著對科學的迷戀,很快地投入了新的研究課題。但是,自從出了名後,他成了全世界的中心人物,人們時刻惦記著、期盼著他。

  當時的德皇,為了從英國那裏奪取科技工業發展的優勢,決心以皇帝的名字命名成立一個“威廉皇家研究所”。以優厚的薪金吸引最優秀的科學家加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以增強德國的工業和軍事實力。

  當即,兩位大科學家——普朗克和能斯特被任命為籌建研究所的負責人。普朗克是量子論的最初創始人,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最初就得益於他的理論,普朗克在德國的科學界有著不容爭辯的權威地位,加之他出身於貴族,對於德皇的命今是言聽計從的。

  能斯特是一個集政治及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人才,他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而且是一個熱心的政治家。兩個帶著政治使命的科學家,聚在一起商量人選問題時,不約而同地選中了愛因斯坦。於是兩個人決定把這個事情通知德皇。德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於是,1913年的夏天,兩位年過半百的學術界權威已經做好了赴蘇黎士拜訪愛因斯坦的準備了。他們深知,要想讓愛因斯坦離開他的母校,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兩個學者為愛因斯坦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首先是請愛因斯坦擔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給了他最高的地位和榮譽。同時,為他配備了秘書,日常瑣碎的事自會有人處理,不必耽誤愛因斯坦的研究精力;其次是讓愛因斯坦做普魯士科學院的院士,年薪可達1200馬克;再就是聘請愛因斯坦為柏林大學的教授,可以隨便使用大學的實驗室,而不必擔任教學任務。

  科學家也是普通的人,他也需要安定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工作條件,有充裕的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工作。所以,當兩位風塵仆仆的名人從柏林趕到蘇黎士,並把計劃及條件告訴愛因斯坦時,愛因斯坦的內心起了巨大的波瀾。

  從內心來講,愛因斯坦此時不願意幫助德意誌政府,從中學時代,他就已經離開了那塊令他討厭的土地。可是,那裏的科學環境是一流的。但是妻子米力娃怎麽可能再一次願意離開蘇黎士呢?

  因此,無論兩位學者如何勸說,愛因斯坦還是猶豫不決。愛因斯坦當即沒有答應普朗克二人的邀請,隻是說:“請再給我幾天時間吧,5天後如果我們能夠在站台上相遇,那就說明我已經決定去柏林了。”

  送走他們後,愛因斯坦與妻子商量,希望全家人搬到柏林去,以便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物理研究。可是米力娃的態度卻十分強硬,堅決反對再一次搬家,而且是去她一直討厭的德國。

  兩個人為此吵了很久,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此時的愛因斯坦深知,他與妻子的感情已走到了盡頭,要想再走到一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於是,愛因斯坦最終下定了決心,他一定要去柏林,他不能放棄一流的研究環境。

  在約定的日子裏,愛因斯坦在站台上見到了普朗克二人,他正式口頭答應了他們的邀請,並決定年末結束了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的課程後,正式前往柏林。

  1913年末,愛因斯坦果然被選為普魯士皇家科學院的院士,普朗克也一再來信催促愛因斯坦早點動身前往柏林。1914年初,愛因斯坦帶著對科學研究的渴望,孤身一人前往柏林。他終究沒能說服米力娃同行,這次告別,也正式結束了他的第一次婚姻生活。

  春天的柏林是美麗的,剛剛走出柏林火車站,愛因斯坦在迎接他的人群中,接到了一束火紅的玫瑰。這是他表妹艾麗莎送的,此時,他痛苦的心靈感到了一絲欣慰。

  生活在這個洋溢著一派大都市現代生活氣息的城市裏,愛因斯坦最喜歡去樹蔭下散步,一邊走路一邊思考問題。在日常生活裏,他深居簡出,每天固定的時間去研究所。

  會員們早就聽說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但發現他與別人實在沒什麽不同之處,如果說有什麽不同的話,那就是他很喜歡發言,大半的科學界人士都會在那裏專注地思考很久後,才會回答自己的想法,隻有愛因斯坦是特殊的,他的嘴總會比別人快許多。人們常發現他特別喜歡獨自一人散步,卻不知道那正是他獨立思考問題的最佳方法。

  1914年,愛因斯坦在柏林的科學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突破,他提出了牛頓的極限離心力是正確的,從而糾正了自己以往的錯誤認識。

  在生活上,愛因斯坦是寂寞的。閑暇之時,他仍然喜歡拉上一曲小提琴,以排解心中的孤獨。在柏林,與他經常來往的就是他的表妹艾麗莎一家,他們的親戚關係雖然很遠,但是由於從小一起長大,從小就建立了十分親密的關係。因為十分擔心愛因斯坦的生活狀況,艾麗莎經常勸說愛因斯坦應該盡快把米立娃及孩子們接來柏林一起生活,但是愛因斯坦告訴她,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沒有辦法,艾麗莎隻好經常讓愛因斯坦來自己的家中吃飯,她的兩個女兒也十分歡迎這位會拉小提琴的親戚,她們待他像父親般親密,愛因斯坦也把慈祥的父愛給了兩個孩子,有了艾麗莎一家的照顧,愛因斯坦的生活也算有了一點樂趣。

  戰火愛情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爆發了。德國立刻進入了戰爭狀態,整個柏林也卷入了戰爭的狂熱之中。柏林大學的學生和教授們也沒能抵擋住這一狂潮,一向支持戰爭的能斯特教授甚至當上了戰爭顧問,穿上了軍服。

  一些文人學者們積極起草了一份戰時告示書。希望科學家們也聯合起來,積極支持德國發動的這場戰爭。於是,一份科學家聯合簽名的告示書最後也被送到了愛因斯坦的麵前。普朗克教授也簽了名。他勸告愛因斯坦:“德國的安危,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愛因斯坦卻說:“不,教授,您說錯了,我永遠堅持我的原則,我不會支持戰爭,更不會簽名支持戰爭的。戰爭是野心家們的陰謀,遭受危害的都是無辜的人民。”

  愛因斯坦不但沒有支持戰爭,反而公開宣布,他堅決反對一切戰爭,並於10月中旬同4個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發表了反戰宣言,堅持自己的立場。盡管愛因斯坦盡最大的努力去呼喚和平,但是戰爭還是爆發了。

  研究所再也不能去了,因為這時的研究所,已經成了戰爭的幫凶,人們紛紛談論戰爭,許多教授都紛紛放棄了自己的研究計劃,一心幫助軍隊研究一些軍事秘密化工武器,愛因斯坦沒有能力阻止那一切,他隻能以拒絕參加研究來表明自己是反對這一切的。

  1914年11月,反對戰爭的知識分子們在柏林正式組成了“反戰聯盟”,旨在抗議德國軍國主義的暴行,愛因斯坦不僅是該組織的成員之一,也是積極的發起者。當時許多關係比較好的朋友都來勸阻他,希望他保持中立,不要卷入這場戰爭中,可是愛因斯坦卻說:“我們的國家應該是一個和平的國家,每個人都應該為它的安定付出自己的努力。”

  戰時的柏林,物品短缺,物價也飛速上漲,甚至許多人都出現了吃不上飯的危險。愛因斯坦由於國際友人的支持,還能和艾麗莎一家人勉強度日。愛因斯坦還經常寫信給國際友人,希望通過國際社會的力量來阻止這場戰爭的繼續進行。善良的愛因斯坦,希望借助於良知的呼籲來喚醒那些衝動的行動,可見,他對於這場戰爭曾經抱有怎樣“天真”的想法。

  1915年初,愛因斯坦還曾與法國作家——積極的反戰主義者羅曼·羅蘭取得了書信聯係,他們雙方互相鼓勵,試圖借助自身的力量使得雙方停戰。可是,這隻是他個人的善良的想法罷了,戰火卻越燒越旺了。

  德國政府部門對於他的舉動並不讚成,並一舉摧毀了“反戰聯盟”,組織的成員也都遭到了迫害。愛因斯坦之所以一直都能夠平安無事,主要得益於他的瑞士國籍,作為中立國的公民,再加上他的學術名聲,使得他還沒有被列入被屠殺的行列。

  1915年的秋天,由於擔心米力娃及孩子們的安危,愛因斯坦離開了柏林,準備回到瑞士。也是在同年,由於友人的介紹,愛因斯坦與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相識。兩個反戰主義者坐在了一起,他們的心聲得到了交流,他們的心靈不再孤獨,因為他們知道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熱愛和平的人們。

  戰爭在繼續,愛因斯坦的信心也變得悲觀起來,戰爭、絕望使他的身體狀況又惡化了,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整個人也瘦了一大圈。

  可是這一切並沒有阻止他科學研究的腳步,在隆隆的炮火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1916年年初,愛因斯坦在《物理年報》上發表了他的新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從而使他的相對論的研究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這篇論文的發表為現代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奠定基礎。

  1917年2月,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後,終於徹底病倒了。他原有的肝病又一次複發了。由於戰時的物資非常貧乏,根本無法保證每天營養的供給,即使是國際友人的援助不時地從瑞士寄來,也不能使得愛因斯坦的病情盡快好起來。於是朋友們極力地勸說愛因斯坦還是回到瑞士去養病,可是由於與米力娃的矛盾仍然沒有解決,他並不願意立即回到瑞士去。

  病中的愛因斯坦,全靠艾麗莎的照顧。雖然當時食物缺乏,但艾麗莎的巧手總能變著花樣給他做出一頓可口的飯菜來。到了夏天的時候,愛因斯坦的病情一天天地好轉了,隻是他卻發現,在生活上,他已無法離開艾麗莎的照顧了。他們本是遠親,結合起來是沒有問題的,加上他們從少年時代就在一起長大,又是互相了解的。既然與米力娃的感情已經消失,又何必勉強下去呢?於是,在朋友們的提議和幫助下,1917年的秋天,愛因斯坦與米力娃辦理了離婚手續之後,正式搬到了哈伯蘭大街,與艾麗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

  戰爭使人充滿了失望,但新的家庭生活又使愛因斯坦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感。艾麗莎雖然沒有學問,也弄不懂物理學方麵的知識,但她深深理解受到病魔折磨的愛因斯坦,並在生活上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病人需要安靜時,她就靜靜地陪伴在床邊織毛衣。病人醒來時,她會為他端上一杯熱茶,給他一個溫柔的笑臉。

  愛因斯坦的病漸漸康複了。他又可以回到自己心愛的書桌旁了。艾麗莎又重新為他布置了一個簡單、整潔的書房,一個大書桌配上一把可以用來休息的安樂椅,四周的書櫃裏則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

  一回到書桌旁,愛因斯坦又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去了,常常艾麗莎給他送上一杯熱咖啡,等到去叫他吃午飯時,熱咖啡隻是變成了冷咖啡,杯子裏的東西卻一點也沒有少,對此艾麗莎隻能無可奈何地笑笑作罷。

  艾麗莎是個典型的貴族主婦,她溫柔、優雅,家裏的擺設她親自動手,弄得一塵不染。由於愛因斯坦的名聲越來越大,艾麗莎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打發那些來拜訪的客人,以便保證愛因斯坦能有一個安靜的研究環境。

  愛因斯坦在家裏就像一個大孩子一樣,喜歡光著腳在客廳裏走來走去,即使是來了客人,他也經常忘記穿上襪子,仍然光著腳穿上鞋,蓬亂的頭發像是永遠也拉不直似的,卻還大搖大擺地坐在那裏招待著客人。

  艾麗莎對此很是尷尬,因為如果不知道的人,一定會以為家庭主婦沒能盡到責任。對於艾麗莎那責備的目光,愛因斯坦總會笑嗬嗬地叫道:“沒有關係的,大家都是好朋友,誰會在意這些呢?”說完,他還不忘幽默地聳聳肩,招來客人們的一陣捧腹大笑。

  艾麗莎給了愛因斯坦一個溫馨而幹淨的家,盡管他還不能適應這一切,但是生活上他是無憂無慮的,而且,走進了書房,就是他自己的自由天地了,他常常就在那張安樂椅上,一呆就是半天,思想仿佛已經溶入到了廣闊的宇宙中去了。

  愛因斯坦想盡各種方法阻止戰爭的爆發,現實證明了他是白費心機,這使他內心感到十分憂傷。可是新的家庭又使他鼓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在知識的海洋中,他可以去盡情地暢遊。

  科學無界

  190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他的狹義相對論後,就一直在繼續關注和研究著更廣意義上的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隻是適用於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體,即火車上的旅客,等速前進的汽車等,所做的都是勻速的直線運動。可是,在非勻速直線運動的時候,又將是什麽樣子呢?

  既然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人類就應該去弄懂它。既然選擇了這項研究,愛因斯坦就不會放棄的。對於非勻速直線運動及引力的奧秘,他一直是深信不疑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明,一切物體之間存在著引力,這個引力的作用是瞬間的,可以在瞬間傳遞到無限的地方去。這一結論一直使物理學家們難以理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把引力問題作為核心內容。

  人們大概還沒有忘記,愛因斯坦同居裏夫人兩家人一起登上阿爾卑斯山峰時,愛因斯坦曾經用電梯做了一個設想,使得孩子們都以為他是在開玩笑。

  其實,愛因斯坦也正是把電梯想象成了一種實驗的工具。設想一下:一部電梯失去了控製,難道不會飄浮宇宙空間嗎?一個蘋果,人鬆了手,它又會如何呢?現在,一個力牽引著電梯開始向上做加速運動,這時,如果電梯內飄浮著一隻蘋果,它又會如何呢?

  回答是肯定的,蘋果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仍會停留在原地,隨著電梯的上升,蘋果會落在電梯的地麵上。可是此時對於電梯裏的人來說,他會認為蘋果是落到地麵上,而不是電梯的地麵追上了蘋果的高度的。愛因斯坦由此得出了結論:加速運動和引力作用的效果是一樣的。

  在這個等效原理的基礎上,愛因斯坦又做了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得出了更多的結論:處於磁力場中的光線是彎曲的。既然光線是彎曲的,那麽三維空間呢?愛因斯坦的思維躍到了更深、更廣的層麵。

  隻是要想找到三維空間裏彎曲的曲線存在,愛因斯坦深知自己的數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到了老朋友格羅斯曼——一位很有名氣的數學家,恐怕隻有借助於老友的幫忙自己的設想才會在現實中被找出來。

  兩個好朋友,把物理和數學兩方麵的知識結合一起,終於又有了新的發現。引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兩個物體之間被人們稱為引力的作用,其實隻是物理作用使物體的周圍空間發生了彎曲,從而對另一個運動的物體產生了作用,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總體內容。

  為了能夠說服人,愛因斯坦特意舉了一個例子,以證明引力的存在隻是人們的一種誤解。假設一隻球在桌麵上滾動著,如果在它的運動前方有一個凹下去的小坑,球就會轉向小坑,運動路線發生改變。

  可是,這是我們站在桌子旁觀察到的這一細節。倘若人們這時是在桌子的正上方來觀察這一現象,也許是無法看到桌子上的小坑的,可是忽然發現球的運動路線發生了改變,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是什麽力改變了球的路線,然而,實際上卻是沒有這個力的。1915年,愛因斯坦還運用自己的廣義相對論,成功地解釋了水星運動近日點的運動問題,這是大科學家牛頓一直沒能解釋清楚的一個大問題。

  戰爭的煙火,沒有使愛因斯坦停止他科學研究的腳步,8年的刻苦努力,終於錘煉成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於引力,又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帶來了科學史上偉大的革命,甚至在人類的思想史上也是最偉大的成就,因為它揭示了時空是物質及運動的存在形式的新觀念,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自然世界觀。

  廣義相對論問世後,愛因斯坦的科學的研究腳步並沒有停止。根據自己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又一次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個夢想:茫茫的宇宙,究竟是一個什麽樣子呢?於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又開始了對宇宙世界的研究。

  不久,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有限無邊的靜態宇宙模型的觀點。靜態,即宇宙間的物質分布都是均勻的,無論從哪裏看宇宙,都是相同的。有限無邊排除了天國之類的東西,卻又是圓渾渾的一片,沒有邊界。

  後來的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結論是錯誤的,可是他的研究態度和方法卻是正確的。正是在他的宇宙觀點提出後,後世的學者們紛紛建立了許多不同的宇宙學體係,從而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現代宇宙學。因此,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宇宙學研究是從愛因斯坦那裏開始起步的。

  1918年,德國投降,標誌著一戰的結束。回首戰爭歲月,愛因斯坦一麵為和平而奔走,一麵將全部精力投入科學研究中。他覺得沒有虛度光陰,他成功了。他的心情已經能夠平靜下來了。廣義相對論的提出,使他更加為世人所矚目了。

  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狹義相對論時,他就向那些不相信自己的人宣布:“隻要有日蝕,就會發現星體是轉動的。”科學界許多人對愛因斯坦的理論都持有一定的懷疑,特別是由於兩國正處於交戰時期,許多科學家對於愛因斯坦的理論都沒有多大的興趣。但是,愛丁頓教授也是一位積極的反戰主義者,作為自然科學家,他卻相信愛因斯坦的理論。在他的熱情倡導下,皇家天文學會決定組織觀測籌備委員會,等待下次日蝕出現時,派遣遠征隊前去觀測。

  1918年,戰爭停止了,英國皇家學會正式成立了日蝕觀測遠征隊,準備派出兩支隊伍,分別去非洲西部和南美洲的索布臘爾進行觀測。這一次,愛丁頓教授決定親自擔任赴非洲的普林西比島的遠征隊的隊長,親自進行驗證。

  1919年春天,經過多方麵的準備工作後,英國的天文遠征隊雙雙啟航了。許多人斷言,愛丁頓是個瘋子,竟然輕易去相信一個外國人的話,他一定不會成功的。

  愛丁頓教授對此隻是付之一笑,無論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否成功,觀測後至少能夠弄明白,牛頓和愛因斯坦兩個大科學家,誰的理論能夠站得住腳呢?無論如何都應該去嚐試下一才好的,愛丁頓教授下定了決心。

  1919年的4月23日,愛丁頓率領的遠征隊順利到達了普林西比島,由於距離日蝕的觀測日期5月29日已經沒有幾天了。愛丁頓教授立即組織隊員們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

  可是天並不遂人願,到了這一天,一大早天空就陰雲密布,不但沒有晴天的樣子,不一會兒還下起了傾盆大雨。愛丁頓教授此刻在帳篷中再也坐不住了,難道老天也會這麽殘酷嗎?自己頂住了各方麵的反對意見,終於爭取到了政府對於自己觀測的讚同,隨後又急忙來到這裏,二十幾天的緊張準備,就是為了這一天,可是……

  無論如何,拍攝計劃應該照常進行,愛丁頓教授命令助手們把鏡頭對準了夜空,一張、兩張……在拍了十幾張片子後,愛丁頓教授似乎看見在淡淡的雲彩後麵,露出了幾顆亮晶晶的星星。“快拍,千萬別放過這個機會啊!”

  拍攝完畢後,愛丁頓教授的心情再也無法安定下來了,他決定連夜衝出底片,看一下能否拍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張,照片上隻是一個白色的球;二張,一片模糊的黑團;最後一張出來了,灰色的天幕上,緊挨著太陽有了幾個清晰的黑點。

  愛丁頓教授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小心地收起了這張珍貴的照片,沒有大肆張揚。此刻,拍攝任務已經結束,他隻是希望立刻返回倫敦,會同另一支隊伍拍到的照片,那時恐怕才能得出一個肯定的結果。

  幸好,在那個特殊的日子裏,遠征索布臘爾的另一支遠征隊遇到了一個晴天,順利地拍攝了一組清晰的照片。

  愛丁頓教授坐下來,認真地觀察了那組照片:太陽的周圍分布著十幾顆星星,十分明顯地可以看出星星明顯向外偏轉了一個角度。毫無疑問,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隻有愛丁頓教授確信。

  1919年11月6日下午,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在倫敦舉行了聯合會議,聽說要公布遠征隊歸來後的觀測報告,英國科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出席了這次會議,人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期待著一個盼望了很久的結果。

  皇家學會會長電子的發現者湯姆遜教授站起來向大會致詞。在他的身後,是一張巨幅的牛頓畫像,湯姆遜莊嚴的聲音響了起來:“今天,我要把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這裏告訴大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相對論對於引力的解釋是正確的,我們的實際觀測己經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把它告訴世人,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先驅牛頓教授所期盼的。”

  英國科學界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德國,愛因斯坦聽說後,心情也十分地激動。

  1919年11月7日開始,愛因斯坦成了歐洲各大報紙上的焦點人物,盡管當時沒有幾個人真正懂得廣義相對論的內涵,隻是媒體的力量,使他成為一個盡人皆知的熱點人物。

  科學是永遠沒有國界的,它造福的永遠是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四處講學

  1918年的秋天,德國不斷爆發大規模的工人起義和士兵起義,德皇威廉二世被迫於11月9日宣布退位,隨即倉促逃往了外國,臨時的德意誌共和國成立了。

  新一輪的戰爭又開始了,隻是它發生在德國的內部。戰爭很快波及到了全國,戰鬥的殘酷帶來了經濟上的蕭條,無辜的人民陷入了饑寒交迫之中了。

  國際友人們始終關注著愛因斯坦的安危,希望他盡快離開飽經戰爭創傷的德國。可是此刻的愛因斯坦,卻深深地眷戀起他的故鄉來了,他在給友人的回信中說道:

  我不想在這個時刻離開柏林,離開飽經憂患的德國,我絕不是那種卑鄙的小人,我深愛著我的朋友和家人們,我不會在這個危難的時候離開他們的,我相信,一切會好起來的……

  但是,愛因斯坦的美好願望隻是他自己的想法罷了。他以為有了一個共和國的形式,民主和平、自由的社會就有了保障。這一切沒有幾天就改變了,而且愛因斯坦本人,也被卷進了一場深刻的政治漩渦中去了。

  德國的整個社會,都在把壞事往猶太人身上推,以此達到驅除猶太人的目的。愛因斯坦在這次運動中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由於他在科學界那無以倫比的地位,德國人並不準備驅逐他,但是,許多學生拒絕上他的課,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是堅決反對戰爭的,右翼分子因此發起了對他的大肆批判。一些無知的群眾被煽動起來,愛因斯坦常常會收到一些匿名的信件,內容都是攻擊和謾罵他的話。

  1920年春天,愛因斯坦決定接受萊頓大學的邀請,去那裏做短期講學,以便放鬆他那顆久久壓抑的心。

  愛因斯坦從心底裏喜歡萊頓,那兒有老朋友埃倫費斯特,兩個人可以自由暢快地探討有關物理方麵的問題。閑來無事時,又可以同艾麗莎一起觀賞古老而幽靜的小城那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小城居民的衣裝舉止是樸素的、隨意的、不拘小節的。更沒有沒完沒了的社交活動,愛因斯坦在這裏,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恢複。

  一天,愛因斯坦吃過午飯後正在體息,埃倫費斯特卻匆匆趕來告訴他,女王陛下剛剛打來電話,半個小時後,尊貴的荷蘭女王陛下要來萊頓大學親自接見大名遠揚的愛因斯坦。

  衣裝不整的愛因斯坦倒沒有覺得有什麽,因為他的生活一直就是這樣的,可是艾麗莎和埃倫費斯特卻急壞了。如此形象去見女王總是有些不尊敬吧。

  可是,愛因斯坦惟一一套用於應酬的禮服放在800裏之外的柏林家中,遠水解不了近渴,老友與身材高大的愛因斯坦,衣服方麵從來是無法融通的。沒有辦法,埃倫費斯特的夫人急中生智,趕緊去朋友那借來了一套相近身材的衣服。這次會麵才勉強應付過去了。

  萊頓之行後,布拉格的科學協會又一次向愛因斯坦發出了邀請,愛因斯坦於1921年6月又一次故地重遊,來到了小城布拉格。

  愛因斯坦在布拉格大學期間的同事弗朗克特意來車站迎接了他。到達的當天晚上,布拉格的記者們沒能在車站趕上愛因斯坦,於是馬不停蹄地趕往各大旅館,細致地搜尋著愛因斯坦的名字,向往著能夠盡早趕出一篇獨家專訪,發表在明天的頭條新聞上。隻是忙到了大半夜,愛因斯坦的住處成了個懸念,誰也沒能找到。就在記者們忙忙碌碌的時候,愛因斯坦正悠閑地坐在研究室裏,兩個老朋友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回憶著從前的趣事,一直談到深夜,為了保持一定的精力參加第二天上午的報告會,愛因斯坦不得不命令自己回到床上去。

  第二天,布拉格科學協會在科學大會館布置了演講會場,除了科學界的知識分子們,大廳裏還擠滿了許多並不是來聽他講解相對論的人,像許多好事的人一樣,他們也希望能夠借這個機會來看一看這位名滿世界的偉人的形象。

  在科協的主席致了簡短的祝詞之後,司儀宣布:“請我們的老朋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上台為我們做報告……”

  人們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掌聲中人們發現,講台上那個頭發蓬鬆,鼻子粗大,一臉的大胡須,一身隨便的衣著的人,不像是一個科學家,看起來是個藝術家應該是沒錯的。

  “怎麽,就是他嗎?”

  “一定是他了,可真是不像啊!”

  “這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嗎?牛頓的理論都被他給推翻了。”

  “原來,著名人物就是這個樣子啊!”

  “他一定是個平易近人的人吧!”

  台下的議論愛因斯坦是聽不見的,此刻,他在全身心地作著相對論的解釋,力求使普通的市民也能對相對論有一些初步的印象。

  1920年開始,世界各地的邀請信如潮水般湧向了愛因斯坦,他總是風塵仆仆地從一個地方歸來後,又匆匆地趕往另一個地方。

  每到一處,愛因斯坦在做完關於相對論的演講後,他就會呼籲世界人民應該和平、寬容和理解,他把德國科學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