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7節 烏何有之鄉醜而不材的樹,從沒有人去砍它

  菜根原文

  攲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日月譯解

  攲器因為裝滿了水才會傾覆,撲滿因腹內無錢才得以保全。所以一個通達君子,寧願處於“無”的境地,而不願居於“有”的狀態;寧可留些欠缺不足,也不追求過分美滿。

  日月評譚

  攲器,是古代盛水的容器。外形呈葫蘆或橄欖狀,底部在直立時承受麵小,重心調節物在內置空腔上半部分的一側,內置空腔由外口、盛水空腔等組成。攲器在未盛水之前,隻能側躺;注入水至空腔容積一半時,能直立;注入水至滿時則自然側翻,然後又恢複至未盛水之前的樣子。一次,孔子見到攲器,感歎道:你不注水時是斜的,注一半水時則變正,注滿了水就要翻倒,這種樣子哪有滿而不翻的呢?

  撲滿,又稱悶葫蘆或儲錢罐。錢幣可以放入卻無法取出來,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就必須把撲滿打爛。有詩曰:“隻愛滿我腹,怎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漢武帝時的丞相公孫弘雲:“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而不可誡與?”

  居無不居有,處缺不處完。是道家的道理。宇宙天地盈虛消長,天道無時不在循環往複當中。也就是說,事物都有生成、壯大、衰弱、毀滅的過程,這是鐵一樣的規律。

  按照這個道理,寧可居“無”,因為“無”中可以生“有”,而不願意居“有”,因為“有”接下來就是複歸於“無”。一棵小草,在它還是萌芽的時候,是最有希望最有盼頭的,因為將來可以長成葳蕤蓬勃的草;一朵花兒,在它含苞待放的時候,它是最有憧憬的,因為具有怒放成美麗花朵的可能性。而等到草長成了,花綻放了,緊接下來的命運就是凋零萎謝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期是最鮮活的,等到成年,接下來就是衰老死亡;一個團隊,在打拚時期是最活躍的,等到了業有所成,就開始驕傲自滿,滋生暮氣;一個政權,從建政到發展期,是最具生命力的,等到發達到了頂峰,就開始造孽,比如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之後就是安史之亂。

  按照這個道理,寧可處“缺”,因為有缺陷不完美,就不容易被別人盯住,比較容易保全自己,烏何有之鄉的醜陋不堪的樹,不會被砍來造屋造船;身有殘疾的人,不容易被抓去當壯丁;相貌平平的女子,不容易被強盜掠去作壓寨夫人,不容易被皇帝征到宮中守活寡,而紅顏自古多薄命,捧心的西子會被用來做別人報仇雪恨的工具,絕色的陳圓圓逃不脫你爭我搶的命運。攲器水滿則容易傾覆,撲滿裝滿錢則會被打碎,牙齒至剛則易斷落,舌頭最柔終生得以保全;絕世的才子容易遭到妒忌,有錢的老財容易被打土豪分田地。總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腐爛,出頭的鳥兒先遭殃。

  所以,偉大的老子教給我們的保全之道,就是要學會處無、處空、處弱、處柔、處下、處低、處殘、處缺,不為天下先。說穿了,就是要學會“裝孫子”。

  這些話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有時有道理,有時沒道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就是看你的智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