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節 甘於坐冷板凳,還是甘於做鷹犬

  菜根原文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日月譯解

  堅守德操的人,會遭受暫時的寂寞;趨炎附勢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達者看到現象後麵的精神本體,顧及身後的千秋聲名,所以寧願暫時寂寞,也不願受永久淒涼。

  日月評譚

  道德,是人們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時代不同,標準也不同。以前的道德,基本上是以儒家的仁義為標準的;現在,除了講道德,還要講政治。政治在先,道德在後,先站好隊,其他以後再說。冷眼觀史,有一個令人寒心的現象擺在麵前,那就是,道德君子要麽窮困潦倒,老死荒丘;要麽壓到底層,坐冷板凳;要麽死於非命,肝腦塗地。與此相對應,小人鄉願卻總是飛黃騰達,席豐履厚,榮寵不衰,壽終正寢。確實有點像竇娥所罵的那樣: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的確,道德君子是稀缺資源,社會上最不缺的就是小人鄉願。小人鄉願的特點就是不講道德良知,隻管紅利收益;不講犧牲奉獻,隻管安身保命;不講光明正大,隻管目標達成。所以,他們巧言令色,吹牛拍馬,口蜜腹劍,坑蒙拐騙,趨炎附勢,甘做鷹犬。在任何一個權貴身邊,都有一堆的小人鄉願依草附木,分取功名利祿一杯羹。這種小人鄉願,不乏士大夫讀書人,他們什麽聖賢之理都懂,但就是決不願為了一點子道義,坐冷板凳,吃糟糠飯。從古到今,概莫如是。

  有人說,官場“潛規則”就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光跑不送,平級調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別以為這是一句調侃,這可是社會現實的折射,它蘊含著深刻的現實根源。你要堅持操守,就得不到升遷,得不到舞台,成不了事功。官場,好像從來都是小人鄉願左右逢源的舞台,有道君子如果想施展一點拳腳,就要妥協。向陋規妥協,向權貴妥協,向貪腐妥協,向小人妥協,向柏楊先生所描述的“染缸”妥協。妥協,好聽一點,就是和光同塵,不好聽一點,就是同流合汙,一等的人品一夕之間就成了三流。所以有人說,從來台麵上的袞袞諸公,多是一流的手段,二流的學養,三流的人品。刻薄是刻薄了一點,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讀曆史,看現實。難免讓血性漢子意冷心灰,覺得做道德君子路途坎坷,穩輸不賺;做小人鄉願則總是左右逢源,穩賺不輸。但事情是不是就那麽令人沮喪呢?也不盡然。我們中國的傳統,還有以下幾個看待君子小人的角度:

  第一,道德君子可敬可佩,雖艱難於世,但身有餘香,流芳千古;小人鄉願無恥之尤,雖大行其道,但死有餘辜,遺臭萬年。中國人,特別是有學問、有身份的,一般都看重名聲,愛惜羽毛。所以,做小人表麵看似風光,實際上內心未免不受煎熬,特別是有身份、有學問,附庸風雅的小人。這些人依草附木,為虎作倀,雖然吆六喝五,吃香喝辣,但為道義所不齒,為君子所側目,人們表麵上不敢得罪,實際內心卻鄙視痛恨,巴不得其早死早滅。這類人,在位時千夫所指,倒台時身敗名裂,死後則罵名不絕。小人鄉願的內心世界,估計也是忐忑不安心有戚戚焉。所以,從心靈角度來說,他們天人交戰,善惡相煎,心不安神不寧,可說是雖樂猶苦。菜根說:“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鬆,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而道德君子,代表著一種向上提升的善的力量。他們獻身道德,甘於寂寞,敢於犧牲,其氣節精神一定會受到萬世景仰,這,也許是道德君子之所以願意堅守道德底線的精神支柱吧。

  第二,依附權貴而得逞其欲,猶如靠著一座冰山,冰山傾倒,則自己也跟著遭殃倒黴。菜根譚主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不知有沒有活到天啟年間。嘉靖年間有奸臣嚴嵩,天啟年間出現閹黨魏忠賢。在他們身邊,曾有大批人賣身投靠,阿諛取寵,助紂為虐,殘害忠良。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道德君子為道義所驅,與之抗衡,其中沈煉、楊繼盛等人因反對嚴嵩被迫害至死。晚明東林黨崛起,憂心國事,譏評時政,反對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魏忠賢將東林黨的左光鬥、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打入大獄,加以殘酷迫害。天啟六年,又殺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同時拆毀東林書院,大肆搜捕東林黨人,東林黨遭到重創。崇禎帝繼位後,鏟除魏忠賢及閹黨勢力,那些遭迫害的忠義之士得到平反,英名永載史冊。而依阿權貴者,不但丟官失爵,而且還丟腦袋,遺臭萬年,淒涼萬古。

  第三,我們的傳統中,認為“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忠義之人雖然受苦遭災,但死去之後,要麽在地成神,要麽上天成仙;奸惡之人在世沒人管住你,但冥冥中的老天會管,閻羅王會管,業因果報應會管。死後要麽讓你下地獄萬劫不複,要麽讓你落入“畜生道”遭罪受苦。

  再仔細琢磨一下“物外之物,身外之身”。

  物外之物。按古代的心性傳統,第一個物,是現象,是有生有滅的;第二個物,就是萬物萬象背後永恒不滅的精神本體,法身慧命,宇宙實相。這個本體周流太虛,萬古如新,生成造就萬物萬象,同時也通過萬物萬象而體現自身,所以物物皆有這個本體因子,人人心中都存有這個精神本體。佛家稱之為真如、佛性,道家稱之為大道、天性,儒家稱之為天理、良知、天命之性等。佛道兩家的本體不含倫理因素,是一切的本源;而儒家則認為本體含有一切善的倫理道德。所以,達觀智慧的人,以這種精神本體為終極追求和終極歸宿。人世間的富貴榮華、煊赫權勢,是無常而虛幻的,不值得為之曲意追求,戕害自己的本性,遮蔽內心的良知。所以,人世間的窮困潦倒、寂寞孤獨、肉身困頓、精神折磨,就不值得為之煩惱怨尤。道義麵前,也可挺身而起,無懼生死。因為生和死,也是虛幻不實的,不必執著。一靈不昧,永不離棄,是那個終極的精神本體。這就是從古到今,為什麽有那麽多誌士仁人忍得了艱苦,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誘惑,勘得破生死。文天祥被俘後,唯求一死,威逼利誘,毫無所動;譚嗣同變法失敗,拒不逃生,慷慨棄市,以喚醒世人;瞿秋白在生死關頭異常平靜,臨刑前最後一夜居然暢快酣眠,夢到青山隱隱,流水潺潺,小徑迢迢,夕陽明滅。

  身後之身。可以理解為死後的聲名和榮譽。但按佛教的說法,還有更深一個層次的意涵,那就是人的肉身生命會死亡,但是人生所造善惡之業不會消失。人內心有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不滅精神本體和善惡習氣結合的靈性因子,在善惡業力的驅動下,生生世世,流轉下去,六道之中,輪回不息。“身後之身”第一個身,指的是現在這一段的生命,第二個身,指的是此生緣盡滅後永不斷絕的果報之身。按佛家的因果輪回善惡報應理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棲守道德生前寂寞受苦,輪回之身卻可得善報,或於人道得福報,或入天界為神祇;而趨炎附勢者造罪孽,盡管此生煊赫一時,死後或墮三惡道做畜生,或下地獄永劫受苦,這難道不是萬古淒涼嗎?

  所以,通達的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