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始末相左--始於自由,終於專製

  徐建華 張義超

  摘要:盧梭的自由觀如思想萌芽的雨露,給探索真理的世人以點醒。但盧梭關於自由的點醒,往往讓人困惑,或覺始末相左,或覺虛實不一,或覺利弊違異。對於一位偉大思想家的理論能否鏡鑒真理,我們無須臧否,爭議與啟蒙才是他留給世界最寶貴的財富。

  關鍵詞:盧梭;自由觀;爭議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與《社會契約論》等驚世之作奠定了盧梭在自由思想探索領域的地位,他的自由觀高屋建瓴與精雕細琢相輔、邏輯理性與幻妙構想相映,最為可貴之處在於他能打破主流思潮,做到超凡脫俗。盧梭是歐洲啟蒙思想的傑出代表之一,與霍布斯、洛克、斯密、休謨等同為啟蒙思想一脈,但他往往要被單列出來,因為他太具獨特性。自由思想在歐洲大陸的蔓延,崛起了兩位最有代表意義和鮮明特征的人物--霍布斯和洛克,但盧梭可以做到旗幟鮮明地擺脫固有思維的束縛,開拓自己的思想天地。霍布斯一派主張將一切自由和權力轉交給絕對權威,人民隻能無條件地服從,這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專製主義;洛克一派將自由歸於免受外在力量的限製,充分肯定個人的自由,隻把一部分自由轉讓給國家,保留大部分的自由,然後為了保護個人的自由而實行分權來限製國家的權力。盧梭一生熱愛自由、民主,自然會強烈反對霍布斯式的專製主義剝奪人們的自由,認為那是極其荒唐的;同樣,他也不滿意洛克式的自由主義,認為為了避免個人自由受外在力量的限製就去限製國家的權利這是十分消極的做法。為了成功避免霍布斯和洛克的這兩個方向的缺陷,盧梭提出了自己驚世駭俗的自由思想,為自由主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兩百多年前,一聲自由的呐喊喚醒人們對於真理的追求,盧梭的遺言曾寫道“我把我的一生獻給真理”。在探索自由真諦的道路上,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都差不多,“憑什麽你管我?”盧梭思想中一個很核心的觀念是“公意”,西方對盧梭的看法不一樣,一派喜歡盧梭,一派喜歡洛克,英國學者認為“盧梭的結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結果就是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是對盧梭的典型描述。對於盧梭,人們一直比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義、純粹心靈,非常美好,符合人性,困惑就在於如何用合適的手段追求美好的東西,如果沒有有效銜接,會經常麵臨人性的悲劇--追求美好的東西,往往導致較為災難的結果。

  一個美好幻想的開始,伴隨一個難以美好的結局,盧梭的自由觀帶有幾分理想主義的色彩。於是爭議成了世人描述盧梭自由思想的核心形容詞。以賽亞柏林對盧梭的“強迫他人自由”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認為這是由於盧梭將自由絕對性和社會規則的絕對性相等同而得出的結果;盧梭的自由學說有別於其他人,他認為人類的各種束縛妨礙了自由,所以他要從自然狀態找尋真正的自由,但最終形成的完善社會組織來理解相對自由,這種理論實際上是虎頭蛇尾,範時傑用“雙重性”來評價盧梭的自由觀;馬捷莎認為盧梭的自由理念存在三種價值困惑:(1)社會公益的價值困惑,(2)社會自由的價值困惑,(3)政治自由的價值困惑,(4)實踐自由的價值困惑;文楊虎認為盧梭的自由觀點存在“悖論”,特別是在“公意”方麵體現得尤為明顯;在紀念盧梭誕辰三百周年的講座實錄中,我們清晰聽到中國學者對盧梭思想的評價--啟蒙與危險並存。總結各方對於盧梭自由觀爭議的焦點,可以匯總集中在三個方麵:(1)始末相左;(2)虛實不一;(3)利弊違異。從爭議的視角重新審視盧梭的自由觀,別有蘊意。

  作為滿懷政治抱負與偉大構想的人物,盧梭有其對現世的不滿與探索合理製度的欲望。因為有遠大的追求,而現實又殘酷,所以他會在思想深處有焦慮。他的焦慮不僅僅趨向法國社會既有的社會秩序,也趨向當時的“啟蒙運動”:他關注的不僅有人的外在的自由,更關注人的內在心性的自由。所以他要探尋真正的自由,在探索過程中他選擇了一種渠道--“公意”,但公意的結果往往與本意相違背,所以盧梭的思想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始末相左。

  (一)盧梭追求的自由

  盧梭焦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外在自由,即社會秩序的問題;二是內在自由,即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精神自由。在他的眼中,一個真正幸福、自由的人應該內外兼修,一方麵有實際生活中的趨利避害、自我保存,另一方麵則是內心的美德和精神。人們總是在追求創造幸福的條件,卻常常忽略幸福本身的定義。《社會契約論》就是盧梭探索一種真正的自由,如自然自由般無拘無束,如生而自由的歡愉和幸福。追溯人的最初的自然狀態,人是能夠過上真正自由的生活的,多少傑出的思想家都曾有過同樣的構想--自由是內在心性的追求。

  盧梭采用了一種抽象的邏輯方法:把自身置於遠離文明社會的原始自然社會,來區分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目的是為了把人所形成的人與自然加以比較,從所謂人的完善化中,指出人類苦難的真正根源。

  人們天生的自由,會在出生後被束縛的枷鎖所限製,有的人在枷鎖中會出現可悲的事情,就是放棄追求自由,“奴隸們在枷鎖之下喪失了一切,甚至喪失了擺脫枷鎖的願望”,而最終造成“他們愛他們自己的奴隸狀態,有如優裏賽斯的同伴們愛他們自己的畜生一樣”。盧梭認為這不是真正的人性,他們已經不具有健全人格,這是對人性與自由的踐踏。

  但我們無法維持永恒“生”的進行時,所以要尋找枷鎖束縛人生後的自由方式,生命與秩序無法倒退,但可以順從曆史發展的腳步向前創新。盧梭對人在自然狀態中所具有的自愛心和憐憫心的道德能力的讚美、對人類異化狀態的焦慮、對人類不平等現象的憤慨,使他力圖設計一種方案:克服人類異化狀態,恢複人的本性即人天生具有的道德感,從而達到某一至善王國,重新實現人類的平等和自由。

  (二)追求自由的方式

  盧梭意識到,人類的社會狀態已經不可避免,人類已經不可能返回到自然狀態,如何在社會狀態中重建一個理想的國家?他認為社會狀態下人們“要尋找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得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並且由於這一結合而使得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又不過是在服從他本人,並且仍然像以往一樣自由”。這種結合形式就是簽訂社會契約。通過社會契約,文明社會可以建立一種社會結構將自然狀態的自由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使人們不再服從於自己盲目擴張的欲望,也不再為他人所奴役,重新實現個人的平等和自由。其付諸的核心思想是“公意”。

  “唯有服從人們自己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這是組織完善化狀態,是自由狀態的前提。就實體權力而言,“公意”擁有不可轉讓、不可分割、至高無上、不能犯錯誤的權利;就權利的合法性而言,人們不僅僅隻是外在服從,更要參與“公意”的每一個結合者個人都要從心底上接受公意的指導,讓公意成為每一個結合者內在精神的寄托;對“公意”的掌握者來說,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同時他們也擁有與之相對應的沉重的責任,因為他們不僅要維護社會外在的發展和秩序,還要對於每一個結合者的內心給予有德行的指導。

  (三)始於自由,終於專製

  盧梭本人是一個感情豐沛,但內心心智的成長卻有著先天性缺失的一個人,這使得“公意”思想缺少了一種對於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的認知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過分地道德理想化;或者說盧梭在設計“公意”思想時,有意忽略或者排斥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錯綜複雜性,然後“浪漫”地以結合者的共同利益合成公意。這也造成了人的內心需求的驅動從私利益轉移到被強製統一於“公意”,實際上是從一種桎梏換到了另一種桎梏,但束縛自由的本質沒有變。

  盧梭以追求自由之心,探討尋求自由之路,但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他的結果卻淪為專製。盧梭公意思想與個人外在的利益訴求和內心的心理需要方麵存在悖論,這種思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是專製。盧梭否定了個別意誌存在的合理性,他希望把所有個別意誌都統一於“公意”之下,另外他一直在有意回避一個問題,就是強力的問題。他認為“強力並不構成權利。服從強力,隻不過是一種理智行為”。可是,正因為如此,在統一個別意誌於“公意”過程中,仍然是道德製約乃至道德強製手段。再次,集體的決策是否正確?誰能保證?誰來辨別?錯誤的公意往往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所謂的公意也會造成損害公民的利益的後果。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強迫、專製。

  (四)批評與啟示

  盧梭企圖以道德理想性為指導的“公意”來保證民眾過上有道德的生活,最終實現人“生而自由”的目標,最終導致的是更大的不自由。盧梭以自由作為理論出發點,但造成的後果卻是專製。

  雖然盧梭的思想存在天然的始末不一,但談及盧梭的思想不能否認他思想的積極性的一麵,而這也是盧梭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功績之一。積極性在於他進一步喚醒了普通民眾對於自我權利的認識,並且告訴人們不僅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外在權利,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內心的自由,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權利意識。

  但是,盧梭思想中的缺陷和悖論也在後人的實踐中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災難,造成了社會性的大恐怖和整體社會在“公意”這個幽靈統攝下的高度緊張。所以,羅蘭夫人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統治高潮時說:“自由,有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