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歲時習俗

  傳統節日

  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前,家家都要炒、煎好年果子(花生、紅薯片、凍米糖、豆子等),打麻糍(又叫年糕)準備過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年”。小年那一天,大家都在忙碌著做過年準備:碾年米、做年豆腐、殺年豬、做新衣服,室內室外進行大掃除,擦洗家具,洗被鋪床等。

  除夕: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早飯後,家家戶戶都忙著殺雞、打魚、燉肉、剔年菜、煮年飯。午飯前,家家戶戶都要擺好雞、肉、四葉長菜(意為四季發財,有的地方又稱年菜)、酒飯,點香燭,打爆竹供神,祈求神明保佑。完後,各家都非常熱鬧地吃團圓年飯。下午家家戶戶忙著寫春聯、貼春聯,洗澡換衣,掃地。晚飯後,家家廳堂裏要點上一對大蠟燭,燈火通明。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夜裏12時,放鞭炮接歲。

  過年:永豐民間都把農曆十二月三十日至第二年正月十五日叫過年。過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大年初一,家家早起,爭先開“財門”,廳堂設香案,淩晨放鞭炮,燒天香。早餐,先吃年糕、茶點,再開餐。過去的風俗,初一的早、中餐要吃齋(意為初一吃一天齋,可以抵上一年的積德行善,保五穀豐登,全家安泰)。飯後,朝“吉利”方向“出行”,手執三炷香,點燃鞭炮,至百步遠的空曠地,朝天作揖。接著,晚輩串門走戶向長輩拜年。初一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禁忌很多,大家不掃地,不挑水,不淘米(吃大年三十日煮的年飯),不討債,不打人,不罵人。

  從初二開始,親戚相互串門拜年,村村耍龍燈,演新年戲。

  元宵節:正月十五叫“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元宵米果”,做“元宵湯圓”。上午,也要殺雞、打魚做“元宵節飯”。中午飯前,同樣要點香燭、放鞭炮、擺供品供神。晚飯後,男女老少都走到曬場上、大路邊去看最後一晚也是最熱鬧的一次燈彩表演。燈彩隊伍路過門口時,家家都要放長鞭炮。看完燈彩後,大家回到家裏在灶上點燃香燭、擺上米粿、湯圓,然後放鞭炮,叫“奉司命”(又叫供灶神)。隨後,全家吃湯圓。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叫“端午節”,是永豐縣民間的一個大節。初三、四兩日,家家戶戶要做好粽子,煎好油餅,如油圓、花生餅、豆子餅等。初五早晨,家家門前、廳堂、神龕上、窗前插上菖蒲和艾葉。然後,全家坐在一起吃包子、粽子、餅子、雞子(蛋)、蒜子(俗稱“五子”),喝雄黃酒。接著,婦女給小孩做“雞心”、“小香包”(雞心和香包裏放的是艾葉、雄黃、香末),在水缸裏放雄黃消毒,在室內外牆腳上撒雄黃防蛇。

  恩江是永豐境內的一條大江,端午節這天,兩岸群眾都要到江裏舉行劃龍船賽。比賽以村為單位,一村一條龍船,劃手按規定的人數參與,鼓手、鑼手、旗手各一人。他們穿著村裏統一的服裝(參賽單位的服裝顏色要有區別),各參賽者把龍船停放在統一劃好的起航線上,等岸上裁判一聲鑼響,眾劃手齊力劃槳,勇往直前,船上鑼鼓喧天,岸上呐喊助威聲響徹雲霄,場麵十分熱鬧、壯觀。20世紀60年代後,因上遊水量減少,河道積砂增多,這項活動也隨之消失。

  中秋節:在上永豐一帶又叫“八月節”,也是永豐縣最熱鬧的一個傳統佳節。晚上,看完火龍(稈龍)遊行後,大家回到家裏焚香、點燭、放鞭炮,合家團圓“賞月”。據天文律計算和測試,八月十五日晚上是全年中月亮最圓的一晚。“賞月”就是對著明亮的圓月飲酒、吃花生、月餅、柚子等。

  中秋節期間,各地的龍燈活動非常熱鬧。其品種主要是稈龍,有的地方是紙龍。十三日晚上開始,龍燈遊行,連遊三個晚上,十五日晚的遊行結束後便是“化龍”(把稈龍放到江岸或村裏的大塘邊上燒化)。化龍時,家家都會有人去搶龍身上插的錢香,插到自家的豬欄、牛欄和家裏的大門上,祈求龍神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合家安康。

  時令節日

  立春:按傳統曆法,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春之來臨,萬物複蘇,這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道理。永豐人是非常重視這個農曆節的。立春那天,時間將到時,家家都要在廳堂桌上擺上供品接春。據曆代傳說,春神是吃素的,所以供品都是素食,如炒花生、薯片、油煎餅和泡茶2杯,現在的供品中還會擺上蘋果、雪梨等。然後,點燃香燭。有的人還喜歡“試春”,他們在立春時刻將到時,把一個雞蛋直立在桌上,等雞蛋能直立不用手扶了,便是真正的立春時分到了,即刻,大家齊放鞭炮接春。而後,並把供品端到室外供奉天神。

  驚蟄:家家用石灰灑牆腳、柱礎及桌、椅,以避蟲蟻。

  清明:是中華民族掃墓祭祖、緬懷先人的節日。這天,家家都要吃“發糕”,或“青米粿”。永豐有的地方是在清明前三日、後四日去掃墓;有的地方是在清明“節”到穀雨“氣”這15天中去掃墓的。掃墓,有的叫“掛青”,有的叫“掛紙”。那天長輩帶晚輩去參加這一活動,為的是教育晚輩不忘祖。祭掃時,要砍掉墓前墳上的荊棘雜草,再把錢紙條掛在墳上,然後,在墓前點燃香燭,擺上供品(供品是酒、茶、飯、米果等),放鞭炮,燒錢紙,並以酒水圈之,以免被其他孤魂野鬼撿了去。新中國建立後,機關、團體、學校也都會組織共青團員、青年、少先隊員去祭掃革命烈士墓,緬懷先烈的英雄業績。當然祭掃形式也更文明。

  六月六:農曆六月六,家家戶戶曝曬貯藏的衣物,還要曬“族譜”和其他古藏書籍。

  中元節:俗稱“鬼節”。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舊時,家家焚燒包封紙錢、紙錠禮奉祖先。如今許多地方,此俗猶存。

  重陽:農曆九月九為重陽節,又稱“重九”節。這天,舊俗要登高飲酒,以助雅興。凡名勝之區,遊者益眾。永豐境內今無此風俗。

  十月朝:農曆十月十五日,舊稱“十月朝”。這天民間盛行做“麻糍”或其他米粿。

  冬至: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氣(節氣的分法是:一個月中的兩個節氣,前一個叫節,後一個叫氣,如立春是節,雨水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冬至的前三日、後四日是上墳培土時間。一到祖墳上先得挖三筐土倒在墳頭上,意為給先人蓋被,寒冬不受凍。然後,在墓前點插香燭,燒錢紙,上供品,放鞭炮和灑水酒一杯,有的還會在墓前燒紙做的衣褲和生活用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