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民間戲曲

  戲劇

  單台

  明初,永豐各地的燈彩活動就較為繁榮,燈歌表演也隨之形成。開始是一旦(男扮女裝)在花燈和羅車燈中唱燈歌,服飾是頭紮一塊花手帕。其演唱曲目是本地的民間小調,如《十皮柳》《十打》《銅錢歌》等。不久,這種演唱形式便遊離於燈彩活動,逢年過節時,單個的來到曬場上演唱,演唱曲目不斷發展,演唱內容有唱古歌,唱民間故事、傳說,唱大劇選段,如“神仙兩麵排”、“送寶”、“張茂英尋夫”、“牡丹對藥”等,後來慢慢形成“單台”。

  兩人戲

  明代中期,燈歌表演活動已進入了一個興盛時期,一旦一醜和幾旦幾醜的表演形式不少,在演唱內容上不斷豐富,除了演唱一些民間小調和名人軼事外,還演唱了不少內容詼諧有趣、有人物、有簡單情節、形式活潑的燈歌。

  明末,燈歌表演活動逐漸遊離於燈彩,演唱者們把演唱內容、曲調、角色形象和表演形式進行一番較大的變動和創作,表演人物開始有了簡單粗獷的臉譜、服飾以及大致的角色之分;旦角有了手巾,醜角有了紙扇表演道具;伴奏上,在二把胡琴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鑼鼓腔;表演身段上,旦角有了“小腳步”,醜角有了“高樁”、“中樁”、“矮子步”;表演中有唱、念、做,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演出劇目中有人物、有情節,如“埋綾鑼”、“哨銀心”、“補背褡”、“補缸”等;演出活動方麵,從曬場走上了“草台”、“村台”。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打花鼓”。

  三角班

  三角班是在一旦一醜的兩人戲上增加一個小生角色組成的戲班。

  清乾隆時期,由元宵“打花鼓”(兩人戲)進而發展到“花鼓戲”,其演出活動遍布全縣各地,業餘戲班林立。清嘉慶年間,花鼓戲的發展得更為繁榮了。

  清道光末期,宜花“三角班”的本子戲流入永豐,被本地“花鼓戲”吸引、融合,大約於1945年後形成了永豐“三角班”。宜花流入過來的本子劇目有《過界嶺》《蔡鳴鳳》《山伯訪友》《毛洪記》等,小戲有《小反情》《下南京》《采桑》《取學錢》等。三角班的演出不但從劇目、演出、唱腔、伴奏等方麵都已完全戲劇化了,形成了完整的劇種體係,而且其唱腔由曲牌體向板腔體邁進,出現了“簡板”、“哭頭”、“散板”,鑼鼓點也向兄弟劇種吸收了不少。在劇目發展上,花鼓班時期隻有小劇30多個,三角班後發展到大小劇目160多個。在行當、角色上,從三個角色發展到三旦(花旦、老旦、醜旦)、三生(小生、老生、娃娃生)、一醜。

  光緒年間,三角班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也是漢調戲劇湧入永豐並產生較大影響的時期。此時,三角班正迫切需要發展和豐富自己,而吸收了不少漢調劇的本子劇目,在引進劇目的同時,連漢調戲的聲腔(“西皮”、“二黃”)和鑼鼓點也一並接受過來。然而,在演出中“漢”、“采”兩腔不混雜使用。老藝人把用漢腔演唱的劇叫“弦戲”、把用“三角班調”演唱的劇叫“鑼鼓調”。

  新中國建立後,三角班有了很大的改革和發展。1953年,永豐縣在恩江工農業餘劇團的基礎上,成立了“永豐縣采茶劇團”,並請來了幾位有名氣的、藝術造詣較深的三角班老藝人,挖掘、整理了很多優秀傳統劇目、曲調、曲牌、鑼鼓點,三角班從而發展為行當齊全的全班——永豐采茶戲。

  曲藝

  漁鼓

  又名“道情”,清末傳入永豐。演唱者為盲人,是以漁鼓筒為拍擊節奏演唱的一種曲藝形式,鄉民們稱之為“唱化文”。

  原演唱的曲目不多,隻唱些“忠孝節義”的曲子和一些民間故事,後受戲曲影響,吸收了漢劇中的高腔和其他彈詞中如泣如訴的韻腔,演唱曲目多為連台本戲、傳奇故事、喜慶說唱等。

  民國末期,永豐第一代漁鼓藝人溫紹福出名後,他把漁鼓發展為有絲弦伴奏,說中引用了不少地方戲曲中的間奏曲牌,在抒發感情的高潮中也學習了一些戲曲中的表演動作和說、念功。

  1953年文化館組織了一個盲人曲藝隊,館裏編寫新的宣傳曲目,教習盲藝人,在全縣各地巡回演出。1954年至1955年,他們分別參加了省、市曲藝調演,並獲獎。1957年,曲藝隊解散,從此,該曲種便停止了演出活動。

  蓮花鬧

  又名“打蓮花落”。它演唱於“叫花子”上街、串戶的乞討中。在街上演唱是向店主和屠夫們討錢討肉,在農家演唱是向農戶討米、討吃。演唱曲目隻有四五個,演唱內容有唱古人軼事,勸世人恩施、修善,讚屠夫買賣公平,給施主祝福、賀壽等。

  此曲種無伴奏,隻有竹板為擊節奏樂器,間歇時,以竹板節奏翻花為間奏曲。曆代無發展,至今尚在“叫花行”中流傳。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