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0章 觀音(3)

  二、尺郭。是專門吃鬼的神。據《神異經·東南荒經》所載:“東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長七丈,腹圍如其長,頭戴雞父魌頭,朱衣縞帶,以赤蛇繞額,尾合於頭。不飲食,朝吞惡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為飯,以露為漿,名曰尺郭,一名食邪。道士雲吞邪鬼,一名赤黃父,今世有‘黃父鬼’。”尺郭雖然以吞食惡鬼而聞名,但他不管冥界。

  三、後土。後土被視為冥界之主的這一觀念大約是從漢代開始形成的。據王逸注《楚辭·招魂》雲:“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後土是怎麽產生的?據《山海經·海內經》雲:“……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後土……”《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雲:“共工有子句龍,為後土,後土為社。”《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周禮》雲:“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木。”以此看來,後土司冥的範圍是很小的,二十五家為一社,僅此而已。

  東嶽大帝、酆都大帝都是司冥的大神,此說另述。

  佛教傳入我國以後,對中國神靈體係產生了很大影響,它把我國古代山上冥界信仰轉入到地下,形成了地獄觀念。

  酆都大帝

  酆(今作“豐”)都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陰司地獄的最高統治者。

  酆都,即所謂的鬼都。鬼國、鬼都與鬼帝是在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後才形成的。

  我國古代陰間鬼國觀念由來已久。古人認為,地府鬼國在北方。東漢的張衡在《論衡·訂鬼篇》中引《山海經》稱:

  北方有鬼國……滄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裏,其枝間東北叫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主閱領萬鬼。

  現在傳世的《山海經》此條已佚,古本當有此條。《山海經》中的《山經》成書時間至遲是在戰國時期,《海經》則成書於秦漢之際。書中藏有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傳說。從這兩部書的成書年代來看,鬼國地府的說法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但鬼國到底在何處,先秦時期沒有具體所指,隻是籠統地說鬼國在北方。但從《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可以看出,鬼方有五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鬼方無確定之地,指鬼居之所,多數認為在今內蒙古。關於鬼方之說已在民俗裏述過。

  到了漢代,鬼國地府被落實到了北方的泰山,當時已經有了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泰山)”(見《後漢書·烏桓傳》),“泰山治鬼”(見《太平廣記》卷九十九引《冥報記》)等說法。泰山神主掌人的生死大權,成為陰間主宰。而最初的鬼都是在泰山之旁的蒿裏山。據《山東通誌》載:“蒿裏山神廟,廟在泰山下,弘治十四年(1501)建。其神酆都大帝,有七十五司,以為收捕追逮出入死生之所。”(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十九引)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了“人死歸蒿裏”的說法。《漢書·武帝紀》雲:“太初元年(104),禪高裏。”“高裏”即“蒿裏”,此說是漢武帝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時,在泰山之下的蒿裏山祭地。唐代顏師古對此注曰:“死人之裏謂之蒿裏,或呼為下裏者也,字則為蓬蒿之蒿,或者見泰山神靈之府,高裏山又在其旁,即誤以為高裏為蒿裏。”

  “蒿”即墳地野蒿,“蒿裏山”即鬼魂山。“蒿裏”也被後人泛指為墓地,陰間。漢代有一首樂府古辭《蒿裏》,其辭曰:

  蒿裏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

  《蒿裏》古辭是當時流行的挽歌(喪歌),是出殯時唱的。宋玉《對楚王問》中說:有人唱《下裏》(即《蒿裏》),幾千人和著他唱,可見此歌在當時的流行和普及程度。蒿裏山在泰山周圍是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山,但因蒿裏被稱做鬼都而名聲遠揚。到後來,蒿裏山逐漸被道家所宣揚的羅酆山所替代。東晉著名道士葛洪在《枕中書》中提出了“五方鬼帝”及其治所的理論,其中將北方陰府的治所規定在羅酆山,“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到了南朝時期,羅酆山及其主宰酆都大帝的理論更加係統化了。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其所撰《真靈位業圖》中將神仙們排了座次,其中第七階陰間,神的中位就是酆都大帝。據《道藏》第三冊所載:“酆都北陰大帝焱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在酆都大帝的左右列有一百一十九位鬼官。陶弘景又在《真誥》卷十五《闡幽微第一》中說: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裏,周回三萬裏。其上其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是北酆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即應是今呼為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又說酆都北陰大帝“是天下鬼神之主也”。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已經形成了酆都大帝主管陰間地獄的信仰,對這位幽冥主宰多稱其為“北帝”。

  民間對這位酆都大帝直至清代仍信仰不已,時常禱告酆都六宮,祈求保佑。清俞樾在《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中雲:“世人知有酆都六天宮門名(六宮門名依次是: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則百鬼不敢為害。欲臥時,常北方祝之三遍,祝雲:‘吾是太上弟子,下統六天,六天之宮,是吾所部,故得長生,敢有犯者,太上斬汝形。’”

  酆都大帝原來的住所在羅酆山,大約是在宋代時,酆都大帝搬家來到四川的“酆都”。清人方象英在《使蜀日記》中根據前人的說法,對此作了概括說明:“酆都縣城倚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國都城’聞名。”傳說王方平、陰長生先後於此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後主誤讀“王、陰”為“陰王”,訛傳為“陰間之王”,酆都乃成陰曹地府。這樣一來,四川的酆都很快就發展起來了。經過千百年的營造,酆都已成了一座規模宏大,包羅萬象的人間鬼國。酆都鬼城的重要廟宇與建築有五十多座,包括鬼門關,血汙池,奈何橋,陰陽界,無常殿,孟婆茶樓,鍾馗殿,土地廟,東嶽殿,城隍廟,東西地獄,十王殿,玉皇殿,天子殿(即酆都大帝殿)等。正殿陰天子(即酆都大帝)像為頭戴金冠,蟒袍玉帶,龍眉鳳眼,秉圭端坐,莊重威嚴。天子的左右有宮女侍立,兩旁為地府文臣武將六功曹。酆都大帝身後是皇後,全身用棉胎錦衣製成,柔軟而有彈性,相傳為“娘娘肉身”。

  中殿塑有四大判官,十大陰帥等鬼吏、鬼將、鬼卒。四大判官為:賞善司判官、罰惡司判官、陰律司判官、查察司判官。十六陰帥為:日遊神、夜遊神、黃蜂、豹尾、鳥嘴、魚鰓、無常、牛頭、馬麵、鬼王。

  下殿的左右兩廂是長廊,設東、西地獄。地獄刑罰有上刀山、下火海、刀割、鋸解、下油鍋、磨子磨、五馬分屍、炮烙、挖心、剝皮等種種酷刑。其中“秦檜受刑”、“活捉王魁”、“包公鋤陳世美”等很是突出。

  佛、道兩教用地獄理論來警戒世人,用極其恐怖的景象來威懾世人,就是想從反麵教材來勸告世人一定要棄惡從善,老老實實做人。天子殿門的一副對聯正是這一用意,其聯雲:

  不涉階級,須從這裏過,行一步是一步,

  無須貴賤,都向個中求,悟此生非此生。

  殿內一副對聯是:

  任爾蓋世奸雄,到此亦應喪膽;

  憑他騙天手段,入門再難欺心。

  大殿上有“神目如電”、“善惡昭彰”的匾額道出了百姓們期待“公平”的善良願望。

  天子殿的“乾坤一氣”匾額下高懸一麵寶鏡,也就是“照妖鏡”,又俗稱為“孽鏡”。“照妖鏡”是道教的一種明鏡辟妖術,它的由來已久,葛洪在《抱樸子·登涉》中說:

  萬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以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或有來試人者,則當顧視鏡中,其中仙人或山中好神者,顧鏡中故如人形。若是鳥獸邪魅,則其形貌皆見鏡中矣。

  故而,明鏡在道教法術中,與劍、印、令牌一樣,是很重要的法器,它不僅可以照妖,還可辟邪、辨冤、鑒形、遙視。舊時民間還有一種明鏡照鬼現形法,其法載於《道藏》正一部《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七之中。

  明人餘象鬥著《五顯靈光大帝華光天王傳》(又名《南遊記》)中說:華光之母吉芝陀聖母原本是個女妖,經常吃人,被龍瑞拿住後打入酆都,華光因而外出尋母。他鬧東嶽,闖陰司,後來得知母親在酆都正受惡報,便三下酆都救母。他第一次變作玉帝的天使來到酆都,酆都大帝將他請進地府,問他來此為了何事,他說“奉玉帝差遣,將酆都眾鬼押赴天曹決罪。”酆都大帝見說,命韓、關二位元帥取來照妖鏡一照,照出了華光原形,華光隻好逃了。華光二次變作太乙救苦天尊來到酆都,又被酆都大帝用照妖鏡照出了本相,他隻好二次逃跑了。後來,華光得到金睛獨眼鬼的幫助,變成了真天尊,二位元帥不敢拿照妖鏡照他了,被他哄騙後,終於將母親從酆都救出。華光之母後來吃了華光從王母那裏偷來的仙桃,改了吃人的惡習。

  民間傳說,有一任酆都知縣叫唐塗,他是一個貪官。一天他去遊覽天子殿,來到酆都照妖鏡前一照,鏡中活現出一頭肥豬。唐知縣問山僧這是何故?山僧答道:“一任貪官,九世變豬。”唐塗聽後惱羞成怒,命差役用烏雞狗血潑鏡,從此,鏡子失去了光澤,但餘威猶存。清人王廷獻在《秋山拾遺記》中說:“孽鏡圍逾丈,日久蒙昧,而奸邪過此猶凜凜不敢正視。”

  道教說,酆都大帝主宰的冥府中有十殿真君。據《道經》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九《道門定製》卷三說,這十殿真君就是酆都地府的十殿冥官,他們是:

  地府泰(太)素妙廣真君;地府陰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濟真君;地府玄德五靈真君;地府最勝耀明(靈)真君;地府寶宿(肅)昭成真君;地府神變萬靈真君(又名“籌觀明理真君”);地府無上正度真君;地府飛魔演慶真君;地府五化(華)威靈(德)真君。

  還有“十令齋功道場”。據《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中稱:若為死者廣建道場,七七修十會齋功,可超度亡魂,不入地獄。其“十會齋功道場”的名號為:一七泰廣大王太素妙廣真君,二七初江大王陰德定休真君,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濟真君,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靈真君,五七閻羅大王最勝耀靈真君,六七變成大王寶肅昭成真君,七七泰山大王籌觀明理真君(或稱“泰山玄德妙生真君”),百日平等大王無上正度真君,小祥(周年)都市大王飛魔演慶真君,大祥(二周年)轉輪大王五化威德真君。

  酆都大帝作為道教信奉的陰間主宰,在民間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全國各地的閻王廟和東嶽廟裏,供奉酆都大帝的很少,大多供奉東嶽大帝、地藏王和閻王,大概是因酆都在四川的緣故。酆都大帝、東嶽大帝和地藏王都是陰間地獄的主宰,但他們是有區別的。酆都大帝源於道教,東嶽大帝源於民間信仰中對自然的崇拜,地藏及閻羅王則是源於佛教。而後兩者又有一定的融會,如大型的東嶽廟裏常有十殿閻君和十八層地獄,而大多數的佛寺中卻沒有閻羅王。

  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自古以來就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又被人們尊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泰山也因其高大險峻而被古人認為是一座能夠通天的“神靈之府”,所以,東嶽神的地位也是極尊的。

  由於曆代統治者對泰山的信奉和推崇,泰山神的地位也在不斷升級攀高,最終成為主宰陰間的超級大神。

  漢代,稱泰山神為“泰山君”。

  漢明帝永平年間封泰山神為“太山元帥”。

  魏晉時期將泰山神稱做“泰山府君”。

  唐武則天時封泰山神為“天中王”、“天齊君”(後世的“天齊神”之稱即源於此)。

  唐玄宗開元年間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宋真宗時詔封為“仁聖天齊王”、“東嶽天齊仁聖大帝”(簡稱為“東嶽大帝”,後世的“東嶽廟”之稱即源於此)。

  元世祖至元年間又加封為“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

  東嶽大帝最初是山神,源自古人自然崇拜中對高山的崇拜。人們認為,大山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著密切相關的聯係。《尚書大傳·略說》中說:“山,草木生焉,鳥獸蕃焉,財用殖焉,生財用而無私焉;四方皆伐焉,每無私予焉;出雲風以通乎天地之間,陰陽和合,雨露之澤,萬物以成,百姓以饗。”

  上古時期的人們認為,山林中的財富與鳥獸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山神管理著。葛洪在《抱樸子·登涉》中說:“山無大小,皆有神靈。山大則神大,山小則神小。”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山川頌》中說:“山川神祇,主寶藏,殖器用,資曲直。”所以人們認為,大山都有神靈,是神人和怪獸居住的地方,山中的雲霧風雨也是山神所為。《禮記·祭法》中雲:“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在眾山之中,唯五嶽最尊。所謂五嶽者,《爾雅·釋川》中稱:“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恒山為北嶽,嵩山為中嶽。”後世多以衡山為南嶽。五嶽中以泰山為尊。泰山,又名岱宗,被譽為“五嶽獨尊”。《孟子》中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獨尊地位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曆代帝王於此封禪告天有關。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卷十《五嶽》中說:“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者,始也;宗者,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替,雲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指時間短暫)而遍雨天下,其唯泰山乎!故為五嶽之長。”此說是,雲從石上興起,開頭很小,但迅速布滿天空,短時間大雨就下遍了天下,這些,隻有泰山才能做到。《風俗通義》中又說:“王者受命易姓,改製應天,功成封禪,以告天地。孔子曰:‘封泰山,禪梁父(山),可得而數七十有二’。”

  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上小山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見《史記·正義》)。據《史記·封禪書》中所載: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有:無懷氏、伏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周成王等遠古人物。封禪除“報天地之功”外,也有祈求天下太平和感恩的意義。由於泰山與國家政權相關,後世便將泰山視為江山穩固,國家太平的象征。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等。

  人們信仰泰山神是因為人們附給泰山神能夠賜人壽命和成仙的功能。東漢班固在其《白虎通義》中說:“陰陽萬物皆相代於東方,故歲二月東巡狩(帝王離開國都巡視)於岱宗(泰山)。宗者,尊也。岱為五嶽之尊,故為尊也。”又雲:“封禪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泰山居於東方,屬木,象征春天。元代《祀東嶽記》碑文中雲:“(泰山)其方生氣之所在,天地大德之所屬也,故於時為春,於五行為木,於五常為仁,發祥效靈,自昔已然。”泰山這種能使大地複蘇,萬物滋生,陰陽昏曉交替之處的特性,使泰山神具有了賜生的神性。《博物誌》卷一《地》中雲:“(泰山)東方萬物始成,知人命之長短。”《夢粱錄》卷二雲:“(泰山)神掌天下人民生死。”《風俗通義》卷二雲:“聖主亦當上封,則能神仙矣。”《史記·封禪書》中雲:“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漢《泰山鏡銘》雲:“上泰山,見神人,食玉英,見灃泉,駕交(蛟)龍,乘浮雲,虎引兮直上天,受長命,壽萬年。”《寶鼎銘》雲:“登於泰山,萬壽無疆,四海寧謐,神鼎傳芳。”

  東嶽神還有主宰陰間的功能。《後漢書·烏桓傳》中說:“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泰山)”。《太平廣記》卷九十九引《冥報記·大業客僧》雲:“泰山治鬼。”《古器物識小錄》雲:“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泰)山。”《遁甲開山圖》雲:“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知死。”《博物誌》卷一雲:“(泰山神)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長短。”清人俞樾言說泰山主宰陰間之由,“餘謂後世言神鬼皆托之泰山,雖虛誕之說,而未始無理。蓋因天事天,因地事地,此封禪之所自起也……神屬天道,王者既對泰山以報天,則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屬地,王者既禪泰山下小山如雲雲、亭亭、梁父、高(蒿)裏諸山以報地,則雲雲、亭亭、梁父、高裏諸山有鬼道矣……”

  在這些認識觀和理論下,泰山一帶出現了許多與死亡和陰間地府有關的地名,如“奈何”、“梁父山”、“蒿裏山”、“黃前(泉)”、“酆都廟”等。所以,西晉陸機在《泰山吟》中寫道:“梁父亦有館,蒿裏亦有亭,幽途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泰山被神化和人格化後成為東嶽大帝,他應當附會給誰呢?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曆代神仙通鑒》等有關典籍所載,泰山的人化有以下幾位。

  一、金虹氏。盤古氏的兒子叫“赫天”,居住在泰山。盤古氏的第八世孫少海氏,娶彌輪仙女為妻,仙女“夜夢吞二日,覺有娠”,遂生二子,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東嶽帝君也”(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東嶽》)。金虹氏娶水一君一女為妻,生五子一女,女名玉女,她獨自修煉於蓮花峰頂,就是後來的碧霞元君。五世祖金虹氏能遁跡飛身,斬邪縛魅,百姓以為他“多曆古來歲月”,所以稱他為“古月”。對他也產生了崇仰之情,時間長了,就以歲為姓,以崇為名。如福建省城的東嶽廟,每年三月的大帝出巡日,牌匾上寫著“東嶽泰山青府天齊上帝歲”。“歲”即神姓,亦稱“歲崇”。道教認可這一說法,並為之加上“東華帝君”、“東華真人”等名號。

  《神羿經》中說:“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東嶽帝君,為太華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諱‘崇’。其太歲者,乃五代之前無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也。其後乃水一天尊之女也。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宮號名府君。至漢明帝封泰山元帥,掌人世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

  二、東嶽大帝是太昊氏。晉代葛洪在《枕中書》(又名《眾仙記》)中稱:“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又在《洞淵集》中雲:“太昊為青帝,治東岱,主萬物發生。”

  三、東嶽大帝是盤古氏的頭顱所化。南朝梁人任昉在《述異記》中說:“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

  四、東嶽大帝是天帝之孫。《重修緯書集成》卷五引《孝經援神契》中說:“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

  五、黃飛虎是東嶽大帝。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說:武成王黃飛虎被薑子牙封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

  六、泰山神是天帝之外公。曹丕在《列異傳》中雲:“臨淄蔡支者,為縣吏。曾奉書謁太守,忽迷路,至岱宗山下,見如城郭,遂入致書。見一官,儀衛甚嚴,具如太守,乃盛設酒肴,畢,付一書,謂曰:‘掾為我致此書與外孫也。’吏答曰:‘明府君外孫為誰?’答曰:‘吾太山神也,外孫天帝也。’吏方驚,乃知非人間耳。掾出門,乘馬所之。有頃,忽達天帝座太微宮殿,左右侍臣,具如天子。吏致書訖,帝命坐,賜酒食。”

  還有一種說法是前任天帝,出自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其中雲:“天翁姓張名堅,宋刺史,漁陽人,少不羈,無所拘忌。嚐張羅得一白雀,愛而養之。夢劉天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賓主,乃竊騎天翁車,乘白龍振策登天,天翁追餘龍追之不及。堅既到玄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改白雀之胤不產於土。劉翁失治,徘徊五翁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泰山太守,主生死之籍。”這裏的泰山太守就是泰山神。漢魏時期,人們稱太守之職為“府君”,所以,後人也把泰山太守稱做“泰山府君”。

  東嶽大帝被人格化後,他的姓名不止一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中有“圓常龍”、“唐臣”、“玄丘目睦”等名稱。《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十二引《真靈位業圖》中稱做“秦凱”,《東嶽大帝本紀》中稱“歲崇”。以我國傳統觀念尊者的名諱是不能隨便亂叫的,所以,大神們雖有姓名,但並不流行,因此,東嶽大帝的這些姓名,知者甚少。

  另有說法,東嶽大帝的妻子是淑明皇後,所生五子中第三子最有名氣,是泰山三郎炳靈公。生有一女,就是碧霞元君,她的名氣更為顯赫。

  道教很推崇東嶽大帝,南北朝時期,托名東方朔所著的《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中稱:“東嶽泰山君,領君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見《道藏》第六冊)

  東嶽大帝執掌些什麽神職?據《曆代神仙通鑒》中稱:“(東嶽大帝)執掌人世臣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厚薄之事,地獄各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經》中說:“(東嶽大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嶽,懲奸罰惡錄死注生,化形四嶽四天聖地,撫育六合萬物眾生。”(見《道藏》第十冊)又雲:“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與天齊久,奉行天令……知人壽之長短,設七十五司,以掌權衡。有三十六嶽以懲凶惡,永綏邦社,大庇民區。”

  東嶽大帝所統三司為:

  判所隸司,判磨勘司,判都察司。

  六案為:

  判憫眾案,判苦楚案,判保刑案,判功德案,判注生案,判注死案。

  七十五司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