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2章 兵家智聖蒙冤元戎——韓信(3)

  等到韓信率領兵強馬壯的齊軍,趕到楚漢兩軍對壘的固陵前線的時候,項羽率領的十萬楚軍,實際上已經是無後方依托作戰的孤軍了。接踵而至的消息,對項羽而言都是雪上加霜的:英布誘降了楚國大司馬周殷,在楚地攻占要隘、屠戮守城的楚軍,然後與活動於江淮之間的劉賈、彭越合兵,到達了漢王軍前。漢軍及其盟友雲集,共同對付項羽。

  陷入困境的項羽自知無力取勝,隻好向東南方向撤退。

  苦盡甘來的劉邦適時地將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齊王韓信。

  意氣風發的韓信立即調兵遣將,指揮漢軍陣營大約五十萬將士,對項羽的十萬撤退之師,展開尾追。兩大陣營的金戈鐵馬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聚集,驚天地、泣鬼神的垓下之戰,在這裏爆發了!韓信承擔了指揮全軍殲滅項羽的重任。

  漢軍將士都知道,這是消滅項羽最好的機會,不容放過。但是,猶作困獸之鬥的楚軍,依然有著令人敬畏的作戰能力。正是這支返歸後方的軍隊,在兩個月之前,還在固陵之戰中把毀約尾追的劉邦嫡係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韓信深知,想要製服神勇無敵的項羽,正麵與之敵對者必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韓信作為此次戰役的最高統帥,再次展示了他的大局意識和克敵製勝的指揮天才。他毅然地把自己率領的齊軍,擺放到與項羽正麵衝突的位置。因為他了解漢軍陣營各支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漢王劉邦的嫡係部隊,在與項羽作戰時,多次失利,難免有畏敵如虎的心結;彭越、英布、劉賈的軍隊,擅長於遊擊作戰,而且他們的部下,有相當一部分是剛剛招降、整編的楚地子弟,讓他們與項羽的主力當麵惡戰,萬一戰敗或出現意外變故,都會使漢軍陣營陷入被動。隻有韓信親自率領的三十萬精兵,可以承擔與項羽正麵交鋒的重任。這支軍隊,在韓信的指揮之下連戰連勝,士氣高昂,韓信對它的指揮得心應手;從其組成來看,既有原來隨漢王劉邦征戰的骨幹力量(尤以灌嬰所率的騎兵戰鬥力最強),又有韓信從原趙、燕、齊三國軍隊中改編的精兵強將。從各個方麵考察,這支軍隊的作戰力,在漢軍陣營中是首屈一指的。

  韓信把攻堅戰的任務,留給了他本人直接指揮的軍隊,不僅說明了他有不畏強敵的勇氣,而且也表明了他對漢王的真誠擁戴——甘願為漢王拚死奮戰,力克大敵。

  在攻堅方向上,第一梯隊是韓信所部,第二梯隊韓信安排了漢王帶領所部坐鎮,可以隨時策應第一線上韓信的軍隊。韓信的忠心,由此得到進一步的證明。韓信給劉邦安排的位置,實在是最佳位置。在名義上,劉邦處於主攻方向上,但是隻要韓信的軍隊能夠抵禦住項羽的攻勢,劉邦實際上是不必參加惡戰的。劉邦所率的第二梯隊,無異於是後備軍或督戰隊。為了保證劉邦及其首腦部的安全,韓信還特意命令勇將周勃、柴武,率領一支精兵為其後衛。

  韓信對項羽的驍勇善戰,同樣心存敬畏。他在主攻方向的安排,是以“正奇並用”的方式,力求達到克敵製勝的目的。韓信將三十萬的嫡係軍隊,分成正麵與左右兩翼。正麵以灌嬰的精騎為先鋒,韓信親統大軍為其作戰主力。左右兩翼的軍隊,則由韓信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孔〖〗(後封蓼侯)、陳賀(後封費侯)統領。

  對於項羽列為左右兩翼的鍾離〖〗、季布的軍營,韓信也分派諸將加以圍攻,務求割斷楚軍兩位勇將與項羽的聯係,使他們無法協同作戰。

  慘烈的垓下之戰開始了。項羽苦戰灌嬰的騎兵之後,遭遇韓信的主力。又是一輪的血肉橫飛。韓信按照預定作戰方案,佯敗而退。項羽乘勢追擊,不料,韓信埋伏下的左右兩翼精兵突然殺出!韓信、灌嬰返兵再戰,在戰場的縱深處,形成了對項羽追兵的三麵包圍之勢。對項羽而言,戰場形勢的突然逆轉,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項羽和他的軍隊,本來就是以少敵多屬於被動性作戰,他們是憑著一腔激憤,支持著他們拚死作戰的,此前經過連番苦戰,似乎獲勝而追擊敗逃之敵的喜悅,轉瞬之間已經被誤入敵軍圈套的殘酷現實所擊破,代之而來的一種無可言狀的恐懼——韓信用兵,神鬼難測!楚軍人心大亂,項羽隻好吞下戰敗的苦果,退守大營。

  項羽不可戰勝的神話,被韓信所打破。在韓信指揮之下,漢軍對項羽的圍困和進攻,還在進行之中。

  此後,發生了四麵楚歌、霸王別姬、項羽自刎等一係列悲慘壯烈的曆史場景……

  項羽無論如何神勇,在韓信的多麵埋伏、反複截殺麵前,回天無力,隻好慷慨赴死。項羽由此成為悲劇英雄,而韓信的將略兵機也得以盡情展示,漢家開國元戎的地位,因此而更加彰顯。

  四、從“不忍背漢”到“鍾室受誅”

  項羽既滅,韓信的命運又當如何?

  韓信在戰場上,是用兵如神的戰略家,但是,在處理君臣關係上卻不是韜光養晦的智者。在楚漢之爭戰事方殷之時,他與劉邦之間,已經存在著無法言表的心理隔閡。“修武奪軍”已經將劉邦的猜忌之心表現出來。漢家開國之後,韓信的悲劇一步步展開。

  功高震主、鳥盡弓藏的悲劇,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在伍子胥、文仲的身上反複上演過。那麽,韓信會不會重蹈覆轍?其實,早在項羽未滅之時,就有兩位智者為韓信指陳利害,勸韓信乘勢自立,以求安全。

  第一位說客是項羽的使者武涉。當時,韓信已經是雄鎮東方的齊王了,項羽派武涉前來遊說,意在爭取韓信背漢親楚。武涉是深通遊說技巧的辯士,善於分析利害得失,長於分析人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動態。他的遊說從批判劉邦為切入點:“天下英雄共同推翻秦朝之後,在項王主持之下依據功勞大小割地封王,借以休養士卒。但是,漢王再度興兵而東犯,侵人封疆,奪人土地,在攻破三秦王之後,又引兵出關,脅迫諸侯之兵向東攻擊楚地。看來他的用意非要吞滅天下所有封王才肯罷休,他的貪得無厭到了如此不可理喻的地步。況且漢王是無法信賴的人,他的生死掌握在項王手中已有多次了,項王出於可憐而給他一條活路,但是他一旦得以脫身,動輒違背約定,再次攻擊項王,他不可親近、不值得信任已是如此清晰。現在足下雖然自以為與漢王有厚交,為他盡力用兵,以後也必定為他所擒俘。足下所以得以暫且保得住高位到現在,原因就是因為項王還存在。當今楚、漢二王之事,決定他們命運的砝碼就在足下掌握之中。足下右投則漢王獲勝,左投則項王獲勝。如果項王今日敗亡,那麽劉邦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收拾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交,何不反漢與楚合作,三分天下各自為王?現在錯過這一良機,而自以為與漢王的關係牢不可破而攻擊楚國,請問真正的智者應該如此行事嗎!”後來的事實證明,武涉確有先見之明。他的分析合情合理,但是韓信還是毅然拒絕了:“我當初事奉項王,官位不過是個郎中,職責就是執戟保衛項王,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才背楚而歸漢。漢王授給我上將軍的印綬,讓我統領數萬大軍,把他最喜愛的衣服脫下來送給我穿,把他最喜愛的食物送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得以成就現在的功業和地位。漢王如此厚待我,如果我背叛他必定不會有好下場。即便是有先生所預言的結局,我至死也不改變忠於漢王的決心。請代我向項王表明心跡。”韓信的這番話,擲地有聲,為了追隨漢王即便遭受殺戮也忠心不變,這就杜絕了武涉繼續遊說的空間。武涉隻好帶著遺憾離去。

  第二位說客是蒯通。他不僅是韓信的部屬,還應該看作為韓信的心腹親信。蒯通曾經認真研究過縱橫遊說的學問,是秦漢之際的天下辯士之一。他認定韓信目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此時的選擇,不僅會決定楚漢的失敗,而且也將決定韓信未來的命運。因此,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相麵”的語言環境,從神秘莫測的角度入手,極力鼓動韓信背漢自立。隨即,借題發揮,分析當時的天下大勢。他說:“天下英雄豪傑在反秦之時,曾經同心同德,當時,大家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推翻秦朝統治。現在楚漢紛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腦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原,不可勝數。楚人起於彭城,乘勝追擊,至於滎陽,席卷中原,威震天下。但是受阻於京縣、索城之間,而不能越過漢軍防線,相持不下已有三年了。漢王統領數十萬軍隊,據守鞏縣、洛陽,憑借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失利逃亡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戰敗於滎陽,受挫於成皋,隻好向宛城、葉縣之間逃亡。以勇猛知名的項王和以智謀著稱的漢王都陷入了困境之中。連年用兵,糧食枯竭,百姓疲極怨望,不知可以指望誰收拾亂局。根據我的分析,這種局勢之下,不是天下賢聖就不能平息天下之禍。”當然,蒯通所謂的“天下賢聖”就是專指韓信而言,他特別強調:“當今兩主之命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蒯通獻策:如果您能聽我的計策,為了您的利益,最好就是在楚漢之爭勝負未分之時保持中立,形成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麵。這種形勢一旦形成,任何一方都不敢率先破壞這一平衡。以足下之賢聖,統領著眾多軍隊,占有強大的齊國,結交燕、趙兩國為盟友,直接控製著楚漢的後方空虛之地,再順應天下民眾的心願,領兵西進向楚漢雙方發出停止戰爭的呼籲,那麽天下人一定響應您的號召,誰敢不聽!隨後,您再以公正之心處理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天下諸侯一定服從並且稱讚齊王,天下的君王就會爭相朝見齊王,奉您為盟主了!為了堅定韓信的信念,蒯通又提醒說:“大概您也聽到過這樣的諺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足下深思熟慮此事。”

  蒯通的利害分析如此透徹,韓信依然感覺從道義而言,不願意背叛劉邦。他說:“漢王待我很好,我怎麽可以貪圖利益而違背道義!”蒯通知道韓信是被劉邦的小恩小惠所蒙蔽,被道義觀念所束縛,於是他曆數古今典故,說明在權力之爭中,道義觀念是不足以為憑的,像韓信這樣功高才大的人,是無法在雄猜之主麵前得以善終的。他侃侃而談:“如果足下自以為與漢王交情深厚,希望借此建成傳承萬世的基業,臣竊以為大錯特錯了!”他以張耳、陳餘為例,在布衣之時可以結為“刎頸之交”,後來作為政治人物二人相怨,以至於互相刻意取對方性命,道理就在於“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他以文種、範蠡與越王勾踐的關係為例,得出了功臣與君主的關係是:“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蒯通進一步分析,在劉邦與韓信之間,從交友深淺而言,則不如張耳與陳餘;從忠信程度而言,也超不過文種、範蠡之於勾踐。從他們的結局來看,就足以估測韓信未來的命運了。他總結了一條殘酷無情的政治規律:“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聲望越高,功勞越大,就越容易被誅殺。他曆數韓信建立的奇功智略,結論卻是:“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足下帶著這些肇禍的資本,能夠到哪裏尋求平安的歸宿?從名分而言隻是漢王的臣子,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我暗中為足下深感擔憂!蒯通的話,令韓信毛骨悚然!他表示需要認真考慮,再下決斷。

  數日之後,蒯通再度求見,韓信把自己的選擇告知蒯通——不忍背漢!他依然相信,我為漢王建立了許多大功,漢王終不至於奪我的齊國封地吧?蒯通隻好避禍潛逃了。

  如果說,韓信拒絕了項羽派來的說客武涉,或許不難做到,那麽他拒絕真心為他謀劃的蒯通,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如果說,韓信判斷蒯通所言毫無根據而拒絕,還不足以表明韓信對漢王劉邦的忠貞不貳,那麽韓信在認同蒯通所言合乎情理之後,雖有猶豫,但仍然選擇了義無反顧的道路,他對漢王的忠貞是不該被質疑的了。在楚漢之爭進入對決的關鍵時刻,韓信沒有任何擁兵自重、背漢自立的念頭!

  那麽,在項羽已死之後,韓信的命運又是在按照什麽軌跡在展開?

  垓下大戰獲勝之後,漢軍及其盟軍凱旋而歸。大軍行至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分別安營紮寨。韓信和他統領的三十萬齊軍,在距離漢營不遠處休整。大敵已滅,周圍全是“自己人”,韓信並沒有按照臨戰狀態警戒設防。一支精幹的騎兵部隊,悄悄地進入齊軍大營,直撲韓信高臥安睡的大帳而來。而這支部隊的統領者,就是漢王劉邦。他重演當年“修武奪軍”的故伎,乘韓信不備之機,馳入帥帳,奪回了原來交付給韓信的調兵符節,剝奪了韓信指揮軍隊的權力。司馬遷在此處有誅心之筆“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這是劉邦對韓信的第二次施詐奪軍。韓信默然無語,接受了這一定局。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漢王劉邦頒布了分封諸侯王的命令,當然帶有論功行賞的意味。很有意思的是,劉邦以韓信生於楚地、熟悉楚人風俗為由,將他由齊王改封為楚王。韓信似乎也樂得享受榮歸故裏的優遇。實際上,韓信的改封,是劉邦為了防範韓信而采取的一個步驟。理由是:其一,齊國的地理位置比楚國更為重要。自從戰國時期以來,人們就把東方的齊國西方的關中看作為天下的兩個重心。稍後有人對劉邦明言,齊地是必須嚴密控製的地方,除了嫡親子弟之外,不能封到齊地為王。其二,齊地是韓信一手征服的,軍民對他有敬畏崇拜之情,萬一韓信有異心,齊人可能為其所用。楚地雖然是韓信的故鄉,但在當地沒有民望,有的倒是“寄食漂母”、“受辱胯下”的恥辱。其三,原屬韓信指揮的齊地精兵,隨著改封而中止了與韓信的隸屬關係。因此,改封韓信,使得他的實力與潛在的影響力大大受挫。

  稍後,楚王韓信領銜奏請漢王即皇帝尊位。劉邦與諸侯之間的君臣名分更加明確。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