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1章 兵家智聖蒙冤元戎——韓信(2)

  魏豹曾經是劉邦東征彭城時的盟友,此時據地自守。魏豹君臣認定,漢軍主力在滎陽戰場,韓信所率軍隊數量有限,而且有黃河天險可以利用,隻要準確判斷漢軍選定的渡河地點,就可以遏製漢軍渡河。魏軍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黃河西岸的臨晉關。這似乎有足夠的理由:其一,在附近的黃河諸渡口中,臨晉關最方便大部隊結集和展開;其二,半年之前,漢軍就是在臨晉關渡河進入魏境的,有熟悉地形之便;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韓信在臨晉關結集了大量兵力,由灌嬰所率領的騎兵,是漢軍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他們在臨晉關日夜操練載馬渡河,臨戰氣氛相當濃烈,而在其他渡口,並無漢軍結集的跡象。於是,魏軍把數萬主力軍隊配置在與臨晉關隔河相望的蒲阪城(今山西永濟縣西),嚴密防守。正當魏豹君臣自以為得計之時,一個炸雷般的消息使得他們驚慌失措:漢軍出人意料地出現在遠離臨晉關二百多裏路的夏陽(今陝西韓城縣),並且輕而易舉地渡過了防禦力量薄弱的黃河天險,正向著魏都安邑城殺來!

  臨晉設疑,夏陽潛渡,出敵不意,先聲奪人!韓信再一次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原來,漢軍在臨晉關的公開結集、征用船隻,都是韓信為了迷惑敵人而作出的軍事佯動,目的在於將魏軍主力吸引到蒲阪城一帶,為漢軍在夏陽的潛渡製造戰機。就一般常識而言,騎兵的機動作戰能力大於步兵,尤其適應於作奇兵突襲。但是,兵無常勢,唯有出乎敵人的意料,才能出奇製勝。韓信在此役中,偏偏不按照軍事常識調兵遣將。他讓灌嬰率領騎兵,在臨晉關大張聲勢擺出搶渡黃河的態勢,以牽製魏軍主力;暗中卻命令曹參帶步兵北上,直奔夏陽。沒有船隻,漢軍如何在夏陽渡過洶湧的黃河?韓信早已胸有成竹,他命令秘密收集腹大口小的罌缶等大型容器,將它們空腹密封起來,又收集木梁、木箱等,將它們捆縛在一起,以增強浮力。乘魏軍不備,漢軍借助於這些簡單的漂浮物,泅渡黃河天險,一舉奪得戰爭的主動權。韓信乘機擴大戰果,步兵、騎兵協同作戰,一路勢如破竹,魏豹棄城逃亡,終被韓信所擒。

  韓信指揮的伐魏之役,速戰速決,大獲全勝,使得漢軍自從彭城慘敗以來消極沉悶的士氣為之一振!

  韓信作為一位高明的軍事家,他沒有滿足於一次戰役的勝利。他要繼續擴大戰果,並且要把自己所指揮的側翼戰場的勝利,盡可能地與劉邦指揮的正麵戰場相互配合。在平定河東之後,韓信派出使者主動向漢王劉邦請戰:“願益兵三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韓信這是把征服項羽後方的艱巨任務,一力承擔下來。劉邦當然高興,慶幸自己有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統帥。劉邦增兵三萬人,派遣張耳協助韓信,進擊趙、代之地。

  聲威所及,作為魏國緊鄰的代國,對韓信敬畏交加。代國的相國夏說,在天險之地閼與(今山西和順)布陣,與韓信拚死一戰,很快也被韓信擊潰。夏說本人被韓信俘虜。隨後,韓信部下的精兵,被劉邦不斷抽調到正麵戰場,“(韓)信之下魏、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拒楚。”(《漢書·韓信傳》)側翼戰場與正麵戰場的良性互動,是如此和諧、有效。

  在平魏、破代之後,韓信攜連戰連勝之威,率三萬部眾,繼續東進,兵臨趙境。趙王趙歇與趙相陳餘,親統二十萬大軍,在軍事要塞井陘口(在今河北省井陘西北)屯兵據守,準備迎擊漢軍。一場兵力相差懸殊的惡戰即將暴發。

  趙將李左車深通兵法,他對陳餘建議說:“韓信連戰連勝,兵鋒不可擋。他進攻井陘,道路險狹,車輛無法並行,他的軍糧勢必放在後尾。請給我三萬奇兵,從小路截擊他的糧草輜重。您據守井陘關口,不與他交戰。我的奇兵截斷他的退路,使他進退無路,不出十日,就可擒斬韓信。”陳餘雖然號稱博學,在實戰指揮上,卻很迂腐,不願采用李左車的詐謀奇計。

  韓信偵探清楚,陳餘確實不采納李左車的建議,喜出望外,這才敢沿山間險路進兵。在距離井陘口三十裏處,紮下大營。夜半時分,韓信傳令進兵。首先,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手持一麵漢軍所用的紅旗,從小路迂回到抱犢山北麵,潛伏下來,監視趙軍營壘動靜。韓信對騎兵將領說:“我出兵交戰,先假作敗退,趙軍必定會傾巢而出,尾隨我軍,你們乘敵營空虛之機,迅速衝入趙營,拔去趙軍旗幟,立我紅旗。”隨即又傳令全軍:“暫且吃點便餐,今日破趙之後,全軍大會餐!”漢軍眾將,都知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趙軍又占據了有利地形,怎麽也不相信在一頓朝飯之間就能打敗趙軍,隻好敷衍地回答:“遵命!”心中卻充滿了疑慮不安。韓信分析敵情:“趙軍已搶占便利地勢,紮下營壘,陳餘意在殲我全軍,隻要不見到我的大將旗鼓,他就不會進攻我軍的先頭部隊,他擔心那樣一來,我軍在到達險阻地段時會撤退,圍殲的意圖就會落空。”因此,韓信決定利用陳餘的貪功心態,派出一萬人的主力部隊做先鋒,直奔井陘關前的穀地,在綿蔓河的東岸,迅速布置陣營,構築壁壘。

  韓信果然料敵如神!早已準備決戰的趙軍,為了達到圍殲漢軍的預定目標,竟對這支萬人大軍的行動,置之不理,任由他們在眼皮低下,從容布陣。並且,趙軍將士看到漢軍竟背依河岸布陣設營,都哄堂大笑:這不是自絕退路嗎?漢軍怎麽連起碼的軍事常識都不具備?盲目輕敵情緒油然而生。

  拂曉,韓信高揚大將旗幟,親率後續部隊,直逼井陘口趙軍營壘,陳餘立即開營迎戰,關前的穀地,頓時變作血肉橫飛的戰場。激戰良久,韓信假作戰敗,一路“潰逃”到先鋒軍隊搶築的營壘中,為了使趙軍確信漢兵敗退並非誘敵之計,韓信把指揮全軍作戰的大將旗鼓,也拋在撤兵的途中。趙軍果然中計,全軍衝出營壘,殺向河邊的漢軍陣地。趙軍的大本營,竟空無一人。此時,韓信事先派出的兩千騎兵,迅速出擊,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趙軍大營,改立漢軍旗幟,關閉營壘,嚴陣以待。漢軍營壘三麵被圍,背後就是滔滔激流,已無後退之路。全營將士深知,營壘一旦被攻破,隻能任人宰割。隻有堅守待變,才有生路。為了自保生存,漢軍莫不以一當十,奮勇殺敵。臨時構築的營壘,因此而成了趙軍無法攻破的銅牆鐵壁。趙軍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回休整。接近營壘時,突然發現營壘上一片漢軍旗幟,不由得心驚膽戰,全軍頓時大亂,四散逃亡。兩處營壘中的漢軍,縱兵夾擊,大破趙軍。陳餘被殺,趙王被擒。

  漢軍將領齊集帳下,向韓信求教:“兵法上說,用兵布陣應該是‘右部和後方以山陵為依托,左邊與前方以水麵為屏障’,此次將軍卻命令我們背水列陣,與兵法的規定恰好相反,最後我們卻大獲全勝。請問這是什麽戰術?”韓信回答:“此次布陣的原則,在兵法上本來早有記載,隻是各位沒有認真注意罷了。兵法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話嗎?況且,我所率的部下都是最近才調集到一起的,我與各部將士並不熟悉,軍隊素質接近於烏合之眾。這種狀況決定了必須把他們置於沒有退路的絕地,才能使人人為自身生存而殊死戰鬥;假若讓這樣一支軍隊在有退路的地方安營紮寨,一旦敵人進攻,就會自行逃走,我怎能指望他們聽從號令奮勇殺敵呢?”眾將無不佩服。

  韓信“背水為陣”取得井陘大捷,不僅是古代戰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更重要的是,對於應如何靈活運用兵法原理,創造性地發展兵家理論,做了有益的探索。

  韓信在戰前曾發布命令,不得傷害李左車,有能活捉者賞千金。戰事剛一結束,即有人將被俘的李左車緊緊捆縛,押送韓信大營。韓信親手為李左車解開繩索,請他在尊位就座,自己以敬師之禮相待。韓信向他求教今後攻燕、伐齊的方略,李左車以“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為由,婉言推辭。韓信開誠布公地說:“如果陳餘能夠采納先生的計策,我和部屬們恐怕已淪為俘虜了。今天我是真心求教,請先生賜教。”韓信推心置腹,言語聲色不帶任何戰勝者的優越感。李左車深為折服,即侃侃而談。

  李左車指出,韓信連戰連捷,特別是井陘一戰,已經是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聲威足以破敵,這是韓信的優勢所在。但是,漢軍屢經惡戰,已是極度疲憊,實際上已很難再打大仗。這是韓信的短處。如果率領這支疲憊之師,去進攻燕軍據守的高城深池,恐怕會力不從心,無法迅速破城。那麽,漢軍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如果對較弱的燕國都無能為力,勢力更強大的齊國就會無所顧忌地與漢軍為敵,漢軍就會陷入被動。善於用兵的人,不應該用自己短處和敵人的長處相較量,而應該發揮自己的長處去進攻敵人的短處。

  韓信全神貫注地聆聽李左車的分析,不斷點頭稱善。他繼續虛心求教:“那麽,怎樣做才能揚長避短呢?”李左車答:“現在替將軍籌劃,最好是休整軍隊,鎮撫新占領的趙地;同時,擺出軍隊隨時都可北上進攻燕國的軍事態勢,造成一種現實的威懾力量。然後再派出一位能言善辯的使者,帶上將軍的一封勸降書信,前去燕國,向燕國君臣宣示漢軍的優勢和威力,燕王必定不敢不俯首聽命。在燕王表示歸降之後,再派遣使者到東方的齊國去遊說,齊國也必定會走燕國的道路,不戰而降。在這種特定環境之下,齊國即便是有多謀善斷的人,也沒有辦法為齊國設計出什麽高明的謀略了。如果按照這一方案去做,那麽,天下大局就會很快明朗化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震懾敵膽,然後再實施實際進攻的戰術,我提出的方案就是對這種戰術的具體運用。”(《史記·淮陰侯傳》)

  韓信當即決定完全采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把軍隊配置在通往燕國的道路上,然後派出了使者前往燕國誘降,燕王臧荼反複權衡利弊,隻好表示歸降。燕國之地,未經一刀一槍之爭就落入了漢軍控製之下。

  《孫子·謀攻篇》有句名言:“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是軍事指揮藝術的最高境界,多少名將都向往能夠臻入此境,但就是孫武本人也沒有實際達到這一境界;所以嚴格說來,它隻是兵家的一種理想追求。韓信不戰而屈全燕,是第一次把這種理想追求變為客觀的現實。這場鬥智鬥勇的特殊戰爭,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卻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範例。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韓信所創造的奇跡,並非出自個人的謀略,而是依據手下敗將的建議,否定了自己原有的方略之後而取得的。在戰勝敵人之後,對被俘的敵方將領給以寬赦和優待,在曆史上倒不乏其人;但是尊降虜為師,虛心求教,因而導致一個英明決策的形成,韓信是幾千年戰爭史上罕見的軍事家。

  韓信以劣勢兵力,連續取得伐魏、破代、勝趙、降燕的大捷,在項羽的側翼形成了頗具威脅的第二戰場,直接改變了楚漢對峙的格局,迫使項羽不得不抽調精銳軍隊,去對付韓信。韓信幾次將來犯楚軍擊退,使得項羽以部分兵力牽製韓信的軍事部署完全落空。在屢勝大敵的同時,韓信還多次派出部下將士增援正麵戰場。劉邦在與項羽的對峙中,之所以能夠屢敗屢起,與韓信的策應作戰、派兵增援,有著直接的關係。

  就在韓信指揮的第二戰場捷報頻傳之時,正麵戰場上的劉邦在與項羽的對峙中連續失利,不得不幾次脫身逃亡。在滎陽之戰中,劉邦依仗部將紀信的慷慨代死,又采用了陳平的“女子夜降”妙計,才僥幸從滎陽重圍中潛逃。其形勢之危急,與一年前兵敗彭城極為相似。在項羽合兵包圍成皋之前,劉邦與親信將領夏侯嬰共乘一車,悄悄地從北門逃離,身邊竟然沒有其他將士隨行。其狼狽之狀可以想見。劉邦與夏侯嬰北渡黃河,直抵修武(今河南修武縣東),他的目的就是控製韓信的數萬大軍。當時,韓信親率大軍在修武休整。對於劉邦而言,韓信是他的部將,本來可以光明正大地征調韓信大軍增援正麵戰場;但是,多疑的劉邦卻對韓信是否聽命產生了疑慮:韓信統帥著數萬精兵,自己卻隻有夏侯嬰一人相隨,萬一韓信突生異心,自己豈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劉邦決定運用特殊手段,控製這支精兵。劉邦二人喬裝改扮,自稱是漢王使者,利用黎明前的昏暗,馳入漢營,直接進入韓信的大帳。韓信尚在睡夢之中,劉邦從其睡榻之旁,奪得指揮軍隊的印信兵符。然後,劉邦悄悄退出,召集將領,改易人事,以劉邦所信任的人取代韓信的親信。韓信起床之後,才得知漢王親臨,連忙前來拜見。對於劉邦的“奪軍”行為,沒有表示任何異議。由此可見,韓信是在忠實地履行臣屬的職責,而無少許異念。後世史學家論及此事,認定“修武奪軍”是劉邦對韓信的第一次“行詐”。項羽未滅,天下未定,韓信正在忠心效力,劉邦卻暗中把他當做需要防範的潛在敵人了!這是多麽令人心寒的事情!

  韓信依然在忠心耿耿地為了漢王而奮戰在戰場之上。

  此後,韓信以突襲手段,擊潰了齊王田廣、齊相田橫的軍隊,控製了東方大國齊地。隨後,韓信在濰水設伏,將項羽部下的第一勇將龍且及其所率的二十萬精兵一舉擊潰,龍且本人也被擊殺。濰水之戰,使得項羽為數不多的機動作戰軍隊被殲滅,更為關鍵的是,韓信不可戰勝的輿論,已經在楚軍中悄然形成。這種心理影響對項羽而言,無疑是一種災難。

  三、垓下之戰的總指揮

  漢王五年(前202),毀約追擊項羽的漢軍,在固陵之戰中大敗,隻好堅守待援。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派遣使者,分赴韓信、彭越軍中,具體劃定其封國的範圍,重申夾擊項羽的舊約。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之下,韓、彭兩位軍事實力派人物,開始實心實意地投入到共同消滅項羽的軍事行動之中。項羽的厄運難逃了。但是,在關係到楚漢興亡的關鍵時刻,韓信一定要等到劉邦明確的增封許諾之後,才全力投入軍隊,確實有乘勢要挾之嫌。劉邦無法釋懷。這對韓信的未來而言,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韓信用兵如神。他不是直接西進尋求與項羽的主力決戰,而是率領大軍自齊地南下,與先期受命而出、轉戰於淮北的灌嬰騎兵會合,以絕對優勢兵力,壓向守禦力量不足的楚都彭城。楚軍精騎在南平陽縣(今山東鄒城市北)拚死阻擊,無奈韓信、灌嬰所率軍隊勢不可擋,隻好敗退。韓信很快攻占了彭城,俘虜了替項羽留守根本重地的項它。韓信隨即展開進攻加招降的攻勢,楚國腹地的大片領地先後歸附。韓信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占領了項羽的大後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