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3 遺址文化產業的內涵

1.3.1 產業的內涵

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對產業一詞的釋義是: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財產、家產。指各種生產的事業,也特指工業。在1989年版中已將“各種生產的事業”改為“各種生產、經營事業”。

在20世紀以前,產業主要是指工業,曆史上的產業革命實際上就是工業革命。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的產業資本,實際上就是工業資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現代社會的經濟結構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國民經濟中,農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工業的比重急劇增長後又逐漸下降;而工農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即經濟學稱之為第三產業的非實物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穩定增長,已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以上。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對產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認識的這一變化已在幾種詞典對“產業”一詞的解釋中體現。

《中國經濟大辭庫》對產業這一概念的解釋更加詳細,對產業一詞下了明確的定義:“所謂產業,是指介於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的集合,它既不是宏觀經濟的單位國民經濟,也不是微觀經濟的細胞企業或家庭消費。由於一個企業往往不隻從事一種商品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作為產業的企業的集合並非是具體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集合,而是具有某種同一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

“產業不僅僅指工業,而是泛指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大至部門,小至行業,從生產、流通到服務,以至於文化、教育等,均可稱為產業。”

“產業的層次性,第一個層次是以同一商品市場為單位劃分的產業;第二層次是以技術和工藝的相似性劃分的產業;第三層次是大致以經濟活動的階段為依據,將國民經濟劃分若幹大部類後形成的產業。”

從《辭海》和《當代中國經濟大辭庫》對產業一詞的解釋中可以看到,產業這一概念有兩種涵義,一是廣義的產業,一是狹義的產業。

廣義的產業概念:廣義的產業是指“各種生產、經營事業”,或“一切生產、經營事業”。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論生產的產品是物質產品、服務產品或精神產品,不論是農業、工業、交通、郵電、金融、商業、教育、衛生、文化等部門都可稱為產業。廣義產業的特征是具有一般的生產性,即能生產某種產品(物質產品或非物質產品),而不論生產這些產品的機構是由國家財政經費開支的事業單位,或者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企業。

狹義的產業概念:狹義的產業是指“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的集合”。首先,它必須具有一般的生產性,能生產某種產品,而且屬於同一類生產經營活動。其次,它必須是自主經營的企業。營利性、企業性是狹義產業必須具有的特征。廣義的產業是產業分類意義下的產業,狹義的產業則是市場經營意義下的產業;廣義的產業包括了某一生產經營活動的全行業,整個經濟部門,而狹義的產業隻包括該經濟部門、該行業中自主經營的企業,並不包括該部門的事業型單位。

1.3.2 遺址文化產業的內涵

依據產業概念的兩種涵義,遺址文化產業這一概念也有兩種涵義,有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和狹義的遺址文化產業之分。

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廣義產業是指“各種生產、經營事業”,所以,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就是指從事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各種生產、經營事業”。遺址事業是社會的一項文化事業,但從國民經濟結構的角度看,它又是從事遺址經營的一個經濟部門,是大文化產業中的一項產業。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既包括自主經營的文化企業單位,也包括由國家經費支出的事業單位。

狹義的遺址文化產業:依據狹義的產業概念,狹義的遺址文化產業就是指從事遺址保護與開發經營的文化企業的集合。其特征就是企業經營性。狹義的遺址文化產業隻是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中具有企業經營性的那一部分,並不包括由國家財政支出的各類公益性、事業性的遺址保護、科研事業機構。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如無特別說明,以下遺址文化產業均指廣義的遺址文化產業。

1.3.3 遺址文化產業的屬性

1.文化屬性

遺址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精神產品,主要以自己的精神屬性或精神要素滿足人們的需要,它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能夠激發民族熱情和自豪感。因此,遺址文化產業運作首先要遵循文化屬性和規律,即它能夠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文化需求,又要體現本民族的特色,使民族文化不斷發揚光大,並且能夠成為文化消費的主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下,遺址文化產業經營和組織,必須以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為首要目標。這是正視遺址文化產業既有普遍意義但又區別於其他產業的重要特征,也是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和結構變化規律進行適度經營和組織的重要前提。

2.市場屬性

遺址文化產業的市場屬性可以概括為四點:(1)遺址的開發利用要服從市場供需關係的調節,實現“投入產出”的價值平衡。遺址的開發不應依賴政府“供給”,不計成本產出等痼疾。(2)講求效益,把遺址開發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目的是為了精打細算,講求效益,提高績效。(3)引入競爭機製,遺址文化產業作為一個複雜產業,不能僅靠政府用行政手段,應該引入競爭機製,提高遺址文化產業的質量。(4)全麵質量管理,就是遺址的開發利用由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體製轉變,管理要符合市場高效的運作特性,實現行政管理手段為主,向法律製度和經濟管理手段轉變。

3.政治屬性

遺址文化產業的政治屬性表現在多方麵。首先,遺址文化產業具有教化功能,遺址文化產業要追求經濟效益,就必須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必須以大眾可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表達一些大眾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而大眾在接受、享用傳統文化時,總是會受到其共同認可的價值的教育。其次,保持文化獨立,維護國家安全,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我國受到西方發達國家優勢文化產品的巨大壓力,麵臨著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存在被“西化”、“分化”的危險。在這種複雜情況下,隻有搶抓機遇,加快傳統文化的傳播??。

4.社會屬性

遺址文化產業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一是遺址文化產業具有娛樂功能。所謂娛樂功能,是指文化產業能夠滿足市民放鬆身心、活動肌體、交流情感的需求。二是遺址文化產業具有審美功能。遺址文化產品不同於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種學術、一種藝術,人們消費的不是它的物質外殼,而是裏麵的精神內涵,人們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以及娛樂、休閑和豐富自己的知識與心靈的需要。人們在享受文化產品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受到了感官的刺激,心靈的陶冶。因此,遺址文化產業具有審美功能。

1.3.4 我國發展遺址文化產業的意義

我國的遺址文化資源很豐富,但是長期以來它們的保護和利用被視為社會公益事業,從遺址考古、發掘、研究、保護到開發利用,都由政府一手操辦,其全部經費由政府財政承擔。這種傳統的管理經營方式,不但使遺址資源的保護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也極大地限製它的文化和經濟價值的實現,使遺址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陷入兩難處境。

“遺產產業”(Heritage Industry)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國內外學者對遺產保護和利用觀念上的進步和創新,為遺產的經營提出了新的發展道路。遺產產業化不僅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彌補遺產保護資金的短缺,還可以加速民族文化的傳播,實現其文化價值,真正實現保護和利用的相互促進。但是遺產產業化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目前相關的研究和公開發表的論文不多,缺少遺產產業理論的係統研究。

遺址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在構建完整的遺址文化產業體係的基礎上,探討其合理的內部結構和空間分布結構,不僅為遺址文化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價值,同時也對整個遺產產業的理論研究起到填補和豐富作用。

1.發展遺址文化產業是解決遺址保護和利用矛盾的突破口

發展遺址文化產業,可以通過遺址展示、影視觀看、器物製作、紀念品和食品銷售等多種運作形式,從視、聽、觸、食等方麵全方位進行文化傳播,從而提高遺址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遺址價值??。遺址資源通過產業運作創造的經濟效益,可以以稅收等形式返還到遺址保護上,為遺址保護、科學研究和傳承提供經濟基礎。發展遺址文化產業,可以從根本上增強遺址事業自身發展的能力,彌補我國遺址保護經費的短缺。遺址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是解決遺址保護和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徑。

2.構建完整的產業體係,促進遺址資源綜合性、深度化開發

目前,遺址文化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產業體係發育不完善,遺址資源的利用主要集中於遺址和出土文物的展示,而內容豐富、經濟潛力巨大的延伸行業仍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這些行業包括遺址虛擬成像和網絡傳播、遺址書籍報刊出版、遺址為題材的影視音像製造、遺址文物複仿製、遺址文物旅遊紀念品製造等等。構建比較完整的遺址文化產業體係,可以促進遺址文化產品的多樣化發展,從而提高遺址資源的綜合性、深度化開發利用,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的健康發育。

3.探討合理的產業結構,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遺址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盡可能保護好它們並傳遞給子孫後代是一種曆史責任。因此,遺址的可持續利用就成為發展遺址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前提。探討合理的遺址文化產業結構,減少遺址資源的直接利用形式,大力開發遺址延伸行業,增加間接利用效益,追求遺址資源開發利用的綜合效益,以促進遺址資源的永續利用和遺址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合理的遺址文化產業空間結構,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區域資源的綜合效益,避免資源過度利用和資源閑置並存的局麵,也是實現遺址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4.遺址產業研究可以豐富文化產業理論,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它的研究成為近年來的熱點。但是由於文化產業涉及範疇較廣,包括視聽出版、影視傳媒、演藝娛樂、文物遺址保護利用、旅遊、網絡、體育、會展服務等行業,研究起來比較複雜,仍然處於研究的起步階段??。遺址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文化產業中比較特殊的部分,這是由遺址資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決定的,遺址文化產業的運作必須以遺址保護為前提,因此,遺址文化產業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遺址產業的研究是文化產業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豐富文化產業理論,為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