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4 遺址文化產業研究現狀

通過對國內外考古學、人類文化學、管理學、產業經濟學、地理學等文獻的檢索、統計、分析和歸納,相關研究概況可以綜述如下:

1.4.1 國外研究現狀

1.遺產產業概念的提出

遺產向公眾展示,滿足社會性文化消費需求,就具有了經濟功能,當這一消費通過市場進行經營時,遺產的開發就具有產業屬性。Min-Chih Yang??、H ewison??和Wickham-Jones??都使用了“遺產產業”(heritage industry)的概念。遺產產業,就“狹義”而言,是由遺產展示派生出來的,包括遺產展示與信息業結合形成的遺產信息業和遺產展示與旅遊業結合形成的遺產旅遊業;就“廣義”而言,遺產產業還包括遺產管理單位向社會提供的其他服務,如遺產鑒定,保藏,修複,谘詢等。隨著遺產價值和功能的演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在不斷豐富。

2.遺產經濟價值研究

D.Throsby??認為遺產消費價值在於:美學價值(aesthetic value)、精神價值(psychic value)、曆史價值(historical value)、原創性(Authenticity)價值,這些原生價值是遺產經濟價值的基礎。Ana Bedate??研究了遺產經濟價值的數量化評價問題,通過旅遊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對不同遺產實例的評價認為,依據真實價格反映遺產價值的市場是不存在的,但通過對消費需求曲線(demand curve)的評估,可以計算消費者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可以預測稅收影響和遺產地收費支持率。由於遺產的特殊性,它的價值難以通過市場交換的方式反映出來。

3.遺產旅遊業發展研究

從文獻數量來看,遺產旅遊一直是研究的重點問題,涉及遺產旅遊定義、影響、可持續發展等問題。Yale,P.??認為遺產旅遊是“關注我們所繼承的、一切能夠反映這種繼承的物質與現象――從曆史建築到藝術工藝、優美的風景等的一種旅遊活動”。Urry認為遺產旅遊是旅遊者產生和構建他們自己的意義的旅遊體驗。Hewsion??則認為遺產旅遊是文化商品化的一種表現。遺產旅遊可以提高當地就業率,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遺產旅遊也會產生過度擁擠(overcrowding)、過度開發(overdevelopment)、垃圾汙染(pollution)等問題??。Anne Drost??提出了實現遺產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兩個途徑:“教育”(education)和“規則”(regulation)。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規則可以對旅遊活動進行強製約束。

4.遺產經營管理研究

遺產在開發過程中涉及多個利益群體,包括當地社區、政府、企業、旅遊者和其他一些相關人員。Aworth,G.J.??探討了遺產地和居民的關係,認為居民能夠增強遺產地的活力和吸引力。Wager,Jonathan??認為政府是遺產的規劃者、管理者和營銷者。Teo,Peggy??研究了遺產開發的企業行為,認為企業建設的人造景觀很難被當地居民和遊客認同,一旦遺產遭到破壞,企業往往成為被批評的對象。人們認識到要實現遺址的最優化經營管理,必須加強不同利益主體的合作。Christina.Nas??探討了不同利益主體合作的必要性與合作途徑,提出了成功合作的標準。

1.4.2 國內研究現狀

1.遺產事業與產業屬性的論爭

目前,我國處於一個經濟製度轉型期,遺產保護和利用是堅持事業方向,還是走產業發展道路成為人們探討的熱點。徐嵩齡認為,要發揮文物的經濟功能,必須借助於“文物產業”這一形式??。章建剛認為,在現代文化產業的框架內進行的遺產開發,可以稱為“遺產產業”??。另一些學者則對“文物產業”、“遺產產業”的提法提出異議。謝辰生??認為,產業主要是指在社會分工條件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部門,文物工作是不以營利為目標的社會公益事業,所以不能產業化經營。李曉東??指出,文物不是經濟資源,文物事業不能產業化。

2.遺產產業化道路的探索

遺產產業化的探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遺產管理體製改革問題,王興斌??提出了遺產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和監督權“四權分離與製衡”的管理模式,龐愛卿??提出把激勵機製引入遺產管理,地方政府可在“簽訂長期合同”前提下,把遺產經營權轉讓給企業。二是遺產產業化方式研究,章建剛??認為,遺產通過保護措施,製作成可展示的產品和服務,以展示傳播的方式,進行商業交換,實現遺產產業化。三是遺產產業化戰略探索,張曉明??提出遺產產業化的“數字化戰略”,通過建立“人文遺產數字化國家示範項目”,形成以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為基礎的技術群,加速人文數字資源的應用,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3.遺產資源市場研究

遺產資源是發展文化產業最具有代表性、層次最高的生產要素,它的市場也具有不同一般資源市場的特性。朱希祥??把文物資源市場的特性概括為“保護性開放和開放中保護的文物市場”,並認為文物市場不斷向保護和收藏的多元化、展覽和展示的多樣化、經營服務的多層化、直接交易的規範化、保護隊伍的群眾化方向發展。趙玉忠??指出人文資源市場的經營主體有三類:遺產資源的所有者、擁有者和搜集者、文化生產服務企業。他認為,遺產資源市場的營銷渠道有產權轉讓、特許經營、租賃經營、承包經營、物品收購、聘用專項藝人等方式。

4.遺產旅遊業發展研究

吳必虎??運用空間結構、計量地理學理論、問卷調查等技術手段,研究了中國世界遺產地旅遊開發的需求狀況。魏小安??提出了,遺產資源公共化、運作市場化、部門管理功能化、綜合管理屬地化及福利大眾化的五化思路。盧鬆??以西遞、宏村為例,研究了古村落旅遊客流時間分布特征。何興梧??對三星堆文化旅遊資源的產業轉化進行了研究。楊麗霞??提出了道教文化開發的設想。目前,遺產旅遊存在過度開發、破壞曆史風貌、無序建設等問題,研究者提出借鑒國外經驗、科學規劃、管理體製改革等方麵的措施。

5.博物館文化產業研究

李林娜??認為博物館產業化經營有利於提高曆史文化傳播的效益、拓展融資渠道,博物館文化產業化應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多元化經營的原則。葉俊之??認為,博物館產業發展依賴於文物資源的有效利用、文化產品的不斷創新、旅遊市場的大力開拓和內部體製的配套改革。甄朔南??提出博物館經營要利用營銷組合(4P)的理念,即通過“產品”(Produ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和“地點”(Place)有效組合,提高博物館的營銷水平。

6.遺產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遺產產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章建剛論述了遺產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三層含義:技術性可持續、經營性可持續和解釋學可持續,從而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模式:技術性可持續、經營性可持續和解釋學可持續同時實現並相互促進。羅佳明??探討了我國遺產可持續發展的組織體係,實行兩級遺產管理組織體係,營造法律環境,將遺產保護管理與遺產旅遊開發在組織上分開來。李林??研究了武當山遺產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導入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係。

綜上所述,遺產產業研究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麵:研究內容廣泛,它涉及遺產管理體製改革、遺產經濟價值評價、遺產旅遊、遺產產業化方式、產業化戰略、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重點集中於遺產旅遊和管理體製改革兩個領域;研究尚不成熟,處於起步階段,表現為,遺產產業的概念尚沒有準確界定,在學術界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遺產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政策的研究文獻較少,沒有形成係統的理論;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以定性分析和描述為主。

遺址文化產業尚沒有單獨列為研究對象,其研究仍屬於空白,一般把它涵蓋在遺產產業研究中,因此,遺產產業的研究現狀基本上反映了遺址文化產業研究的特點。基於以上分析,遺址文化產業應拓展自身的研究課題,優化自身的研究方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