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冊命分封禮儀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獲罪,誅滅九族”。是對中國古代宗法社會製度下,血緣姻親關係在社會生活中所起作用的確切描述。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一旦手握王爵,口含天憲後,總要拉起“君權神授”、“代天行令”的大旗,假昊天上帝之名,根據與自己血緣姻親關係的親疏遠近,對皇族姻親大加封賞,使他們不但可以獲得高官厚祿,過上荒淫侈靡的生活,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享受種種禮遇,從而名正言順地使皇帝的親戚變成了國家的貴戚、人民的老爺。為了使這一變化合理、合法,曆代最高統治者都要舉行一係列冊命分封禮儀,對包括自己的子女、配偶在內的所有姻親進行分封。受封者一旦獲得了尊號,不但可以享有眾多的特殊生活待遇,而且能得到種種禮遇。本章通過對這一些典型禮儀的描述、分析,擇要對這一禮儀進行概述。

1.1 在中國古代長達兩千多年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下,“朕即國家”、家國不分。皇帝是國家的根本,國家是皇帝的私有財產。皇帝口含天憲、手握王爵,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把土地、人民分封賞賜給自己的親屬、臣下、奴仆。為保證皇權牢牢地掌握在一家一姓手中,也為了使自己的親屬能與自己共同享受、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國家,曆代皇帝都非常重視冊命分封太子、諸王、公主、皇後、皇太後及妃嬪們。因此,在中國古代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冊命分封製度。為使這一製度能夠合理、合法化,中國古代社會也就隨之形成了一整套冊命分封禮儀。

所謂冊命分封,就是古代帝王用冊書頒發命令,分封冊立皇太子、皇後、諸王、諸妃嬪等的製度。這一製度在中國古代也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唐以前對冊命分封的範圍沒有嚴格限製。唐代冊命已經成為專門化的詔令。據《唐六典》卷九《中書省》記載,冊命主要用於立後、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等。宋代以後,冊命專門用於加封皇室成員,稱冊立、冊封,如冊立皇太子、皇後,冊封妃嬪、公主、諸王等。在此,我們所說的冊命分封禮儀,就是專指頒發冊命時,所舉行的冊命典禮。因為冊命內容不同,有關儀式也就不盡一致。其中較為典型而重要的,是冊立皇太子和皇後,因此我們在此以這兩個典禮為主,對中國古代冊命分封皇室成員的禮儀作一概述。

皇帝是專製主義製度的核心,作為皇室至親的皇太子,便是國家的儲君,皇位的繼承人。因而中國古代曆朝都把冊立皇太子視為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秦始皇一心隻想自己“長生不死”,忽視了立太子問題,結果讓秦二世與趙高之流鑽了空子。秦二世上台後,總感到自己當了皇帝是“名不正,言不順”,時刻都認為扶蘇與其他皇子要奪走自己的皇位,於是不但下假詔書,借秦始皇之口誅殺了長公子扶蘇,而且將秦始皇的其餘近四十名公子、公主也全都誅殺,結果造成了“胡亥詐立,自使滅祀”的悲慘結局。有鑒於此,漢高祖二年(前205),還在戎馬倥傯之際,就預立太子,並確定立太子應遵循“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賢”的製度。但事實上,皇帝妻妾成群,兒孫滿堂,在皇帝眾多的兒子中,選擇“立長”,還是“立貴”、“立賢”的鬥爭一直持續不斷,甚至連漢高祖劉邦晚年時都想廢太子,立寵姬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造成了劉邦駕崩,呂後斬斷戚夫人手、腳,剜去眼睛,燙穿耳朵,灌上啞藥,拋到廁所,讓她成為“人彘”,並毒死趙王如意,嚇壞親生兒子漢惠帝的悲劇。三國時,曹操諸子因皇位之爭,演出了“煮豆燃豆萁”的鬧劇。晉武帝的二十八個兒子,為爭皇位爆發了“八王之亂”。唐高祖李淵的二十三個兒子,為爭皇位,兄弟相殘,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為爭皇位,釀成了“靖難之役”。鑒於此,清康熙帝下詔廢太子製,改由皇帝生前秘密確定皇儲,寫下遺詔,秘而不宣,駕崩後由大臣當眾宣詔,被立為皇儲者即刻登基,避免了為爭太子地位而發生的皇室內部父子兄弟自相殘殺的悲劇。由此可見,冊立太子堪稱是給曆經腥風血雨的皇室鬥爭後,替勝利者舉行的慶功典禮,因此儀式較為繁多。曆朝曆代冊立太子的儀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說,有以下內容:

第一,由皇室成員或皇帝特派官員先期主持祭告天地、社稷、宗廟,以此來詔告天地、社稷、祖宗,獲得他們的同意與許可,使被冊立的太子成為敬天應命的合法君位繼承人。

第二,冊立之日,有關部門在指定的專門宮殿設立皇帝、太子與文武百官的位次,布置好儀仗、宮衛。日出前二刻,皇太子頭戴遠遊冠(形製似通天冠,冠前加金博山,冠上附有珠翠和九隻蟬,黑色帽帶,翠,犀角簪),身穿絳紗袍,在三師、三傅等太子屬官的護從下,乘輅先期到達冊立宮殿。日出時,皇帝身穿袞冕服,在儀仗、侍衛、鼓樂的導從下,乘禦輿到達冊立太子的宮殿,麵南坐到禦座上。皇太子及百官拜見皇帝。

第三,皇帝傳旨,宣布冊立某王為太子,宰相代為宣讀詔書,太子行禮謝恩,進前接受冊命詔書,返回原位交給太子庶子保管。接著宰相又向太子授璽印、綬帶,太子行禮謝恩,進前接受璽綬後,又退回原位。

第四,皇太子先獨自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再率領太子官屬與文武百官向皇帝行禮。皇帝訓勉太子後,即起駕還宮。

第五,文武百官向太子行拜見禮,並上表致賀。

第六,太子謁太廟,朝拜皇後,百官向皇後致賀。

1.2 曆代皇帝在冊立太子的同時,都要冊命分封自己的其他兒女為王或公主。

王,在中國政治史上的含義曾發生過重大變化。秦漢以前它是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如周之君主稱周文王、周武王等,周衰,諸侯割踞一方,也稱秦王、趙王、楚王。秦始皇自稱皇帝後,王逐漸成為皇權之下象征性的最高封爵,至民國前,“裂土封王”,甚至分封異姓王的情況也偶有出現,如漢代的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清代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等,都是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地方勢力,但總的來說,在中央集權製時代,王更多的是沒有實權的皇室成員,或主要是除太子外的其他皇子的政治爵位。封王禮儀大致是先期備好儀衛、冊書、璽寶等,屆時皇帝選派使者(一般是正、副二人)攜帶冊寶赴受封者府第,受封者率僚屬跪迎門外,正、副使者將冊寶分別放置在幾案上,行禮。受封者到案前跪聽使者宣讀冊命。使者授給王冊書、寶印,行禮。使者告退,王率領僚屬跪送。在冊封過程中一般都要擊鼓、奏樂,烘托氛圍。

公主,是帝王女兒的稱號。漢代以後隻有皇帝的女兒專稱公主。皇帝不但要冊封自己的兒子為王,也要冊封自己的女兒為公主。冊封公主的儀式比較簡單,大致是:皇帝選派冊封使者到達公主所居宮殿、府第,公主率領侍女在儀門迎接使者,使者將製冊陳於黃案上,行禮,公主跪聽使者宣讀製冊。讀畢,公主受冊,送使者到儀門外。此後,公主到皇帝、皇後等處謝恩。回到府中,舉行慶賀儀式。

1.3 在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下,皇後、皇太後可以“母以子貴”、“妻以夫榮”、“母儀天下”,成為宮中的至尊。而中國古代的皇帝少則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多則“後宮佳麗三千人”,她們中除極少數人能成為帝王的後妃,頤使他人外,多數要終身鎖閉深宮,以淚洗麵。因此,她們把是否能爭當皇後,甚至嬪妃的事看得生死攸關。為此,她們或施展自身手段,或勾結宦官、外戚,絞盡腦汁、算盡機關地去爭寵奪愛。故此冊立皇後可稱為替勝利者舉行的加冕儀式,因此,曆代冊立皇後的儀式也較為隆重。

一般是先指定太尉、司徒等朝廷高官做正、副冊立使者,先期置辦、布置有關事宜。冊立前一天,皇帝要沐浴、齋戒,然後親自祭告天地、社稷、宗廟。屆時,在冊立使者的指揮下,有關部門在專門宮殿,為皇帝設立禦座,為文武百官設立相應的位次,置辦鼓樂儀仗。鼓樂、儀仗準備停當,各辦事人員各就各位後,皇帝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在侍從、儀仗簇擁下,乘禦輦來到殿門,在通事舍人導引下,伴著鼓樂聲登上禦座。正、副冊立使者行兩拜禮拜見皇帝。文武百官都行兩拜禮拜見皇帝。然後皇帝宣布,特命某某官某某人與某某官某某人為正、副冊立使者,持節奉寶、冊,冊立某妃某某為皇後。正、副使者再向皇帝行禮後,隨專門人員捧著冊、寶來到冊封殿,擺設好冊床、寶床、皇後禦座及內命婦位次。皇帝與百官還宮、就府。皇後身穿常服(各代略有不同。宋代皇後常服是: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明代皇後常服為龍鳳珠翠冠,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清朝後妃常服有龍鳳呈祥袍、彩鳳雙飛袍等),在儀仗、侍從簇擁下,乘鳳輦向冊封殿進發。正、副冊封使者在儀門迎接皇後,至殿門。使者入內,持節,捧冊、寶諸官分別站立於冊床、寶床左右,讀冊官站立在使者身後。待皇後進入大殿後,使者等官把冊、寶等依次進獻到皇後麵前,太樂令指揮樂隊奏樂,冊封使者向皇後行拜見禮,宣布奉旨授冊、寶。讀冊官讀冊、讀寶。各官行禮拜見皇後。命婦進殿,拜見皇後,樂隊奏樂。皇後登上禦座發旨,“祗奉聖恩,授以冊寶,榮幸之至,竟勵增深”等,以示謝恩、自勉。待命婦退出,皇後還宮。接著文武百官向皇帝、皇後上表致賀,皇後會見群臣、妃嬪、公主、宗室、宮官等,接受他們的拜見。並賜酒、設食、簪花,讓教坊奏樂慶賀,拜見太後。

清代冊立皇後禮儀比較特殊,在冊立前幾日或十餘日,須補行納彩、大征禮,一如大婚禮。冊立時,設節案於太和殿,皇帝禦殿閱冊寶,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者立丹陛上,北向,宣製官宣製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後,命卿等持節行禮”,於是正、副使持節前行,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至宮門,皇後迎受。行禮畢,內監出,還節使者,使者複命,皇帝率群臣赴皇太後宮行禮。第二天,皇後赴太後宮及皇帝座前行禮謝恩。

皇帝不但要冊立皇後,也需要在眾多的禦妻中冊封妃嬪。妃,本意為配偶,《儀禮》:“以某妃配某氏”,鄭玄注:“某妃,某妻也。”後世專指帝王之妾,地位次於皇後。嬪是宮中女官。因為妃嬪地位低於皇後,所以冊封禮儀也比較簡單。一般由皇帝事先指定冊封使,屆時持節冊封,爾後妃嬪到皇帝、皇後處謝恩,到高等級妃嬪處行拜見禮。

1.4 此外,新天子即位時,其生母即原來的皇後就成為皇太後,一般情況下,這種身份或地位的轉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為此舉行專門的隆重典禮。但曆史上,類似的典禮卻並不少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冊封皇太後。這一典禮一般是選擇吉日在專門宮殿舉行。屆時,文武百官迎接皇太後赴專門的受冊殿,將冊、寶放置到專門的匣盒內,上麵用帕覆蓋。待皇太後入禦座後,文武百官按品次高低,依次麵向西站立,向太後行拜見禮。押冊官、奉冊官、讀冊官、押寶官、奉寶官、讀寶官等依次進入大殿,將冊放到太後座前,讀冊官讀冊,然後進寶,讀寶官讀寶。皇帝進殿先拜見太後,再致賀辭向太後致賀,太後降旨宣答。此後,文武百官重新立定行拜禮,進賀辭,再拜。皇太後降旨答禮,各官山呼萬歲,再拜,舞蹈。太後屬官把冊、寶放置到床上,送還太後宮。太後降座還宮,文武百官上賀表。皇太後還宮後,內外命婦稱賀,行拜禮,並進賀辭,太後降旨宣答。然後,內外命婦向皇帝致賀。

在冊封皇太後的同時,有些王朝的新皇帝還要尊封太妃太嬪,即給先朝皇帝妃嬪授封號。尊封太妃儀式同向皇太後進冊寶大致相同。一般由內監將冊寶案陳於太妃座前,皇帝行禮,太妃起立,回避於座位旁。第二天,皇帝禦殿受賀,太妃也接受內外命婦慶賀。向太嬪獻冊寶儀式,一般由皇帝派遣官員進行。禮部尚書身穿朝服到內閣,和大學士一起奉冊寶出宮。到宮門外後,太監將冊寶入獻太嬪,行禮,諸官返回皇宮,向皇帝複命,此後太嬪受賀。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之所以把冊命分封與受冊命分封看得重大無比,是因為凡受冊命者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享有許多特權。如皇帝的某個兒子一旦被冊立為太子後,不但在皇帝駕崩後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坐殿,位至九五。即使在未登基前也享有許多其他諸王無法享受的特權。這些特權除了在衣、食、住、行及設立官屬方麵明顯優越於諸王外,還表現在他在政治上也享有很多特權,如皇帝因事出宮,太子就可留守都城代管國事,稱“東宮監國”。而凡遇元旦、冬至、皇太子生日時,百官和有關部門都要向他表示祝賀。甚至百官與皇太子見麵時所行的禮也明顯地要比其他王子更為尊崇。雖然曆史上也曾有過安祿山隻拜皇帝不拜太子,隻知有皇帝唐玄宗不知有太子之類的事情,但這也隻是特例罷了。也正因此,中國古代雖然所有的皇親都是國戚,都享有許多特權,但皇室內部自相殘殺的宮廷鬥爭還是時有發生,甚至直到民國時,袁大總統家中也還因爭權奪勢,而演出了一係列自相殘殺的悲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