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皇親國戚的殊遇

2.1 皇親一旦受到冊命分封,馬上就名正言順地成了國家的貴戚,他們都享有許多特權,國家的官吏也必須要對他們禮遇有加。為此中國曆代統治者製定並頒行了一係列尊奉太子、諸王、太上皇、皇後、太皇太後等皇室宗親的禮儀。在這些禮儀中,數有關皇太子的最多、最尊崇,也最有代表性。因此在此我們以皇太子受尊奉禮儀為主,對皇親國戚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受到的禮遇作一概述。

在專製主義國家政治生活中,盡管皇太子在不同時期的權力、地位並不完全相同,但作為國家的儲君,無論如何他們在形式上是一直受文武百官的尊崇的,有關的禮儀也較為複雜。

首先,作為皇太子成年禮的冠禮曆朝曆代都較為重視,雖然各代禮儀不盡完全一致,但主要內容卻大致相同。它包括:

第一,有關部門首先要根據太子的生辰八字確定舉行冠禮的吉日,並預備好進行祝賀的祝文與穿戴的袞冕禮服。

第二,吉日來臨時,皇帝要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到正殿升坐寶座。參加典禮的王公與文武百官向皇帝行完拜禮後,皇帝宣布為皇太子舉行冠禮,並下令指派專門的官員具體操辦有關事宜。

第三,太子東宮的屬官們引導太子來到舉行冠禮的席位,樂隊奏喜慶之樂,被皇帝指派的各位官員幫助太子脫去原來穿戴的衣服、帽子,並呈上新的袞冕服,再幫助太子穿戴整齊。

第四,參加典禮的官員進獻賀詞。曆代賀詞的內容雖然不盡完全相同,但也多是大同小異。如唐代的賀詞是:“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厥幼誌,慎其成德。壽考維祺,以介景福。”明代的賀詞是:“冠禮申舉,以成令德。敬懼威儀,惟民之式”,“章服鹹加,飭敬有處。永固皇圖,於千萬年。”總之,都是一者對太子加冠表示慶賀;二者希望太子從此能丟棄幼童的各種習氣,真正能做一個能為天下敬仰仿效的儲君;三者預祝太子福壽無限,洪福無邊。

第五,所有的官員都向皇太子敬酒以示祝賀,皇太子接受祝賀,並行祭禮,敬告皇天、後土、列祖列宗自己已經成年加冠,一定要不負厚望,有所作為。

第六,皇太子要向皇太後、皇帝、皇後行三叩五拜之禮,感謝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並表示一定要孝親尊長回報先輩的厚恩。

第七,在皇太子舉行冠禮後的第二天,皇帝和太子要一起接受群臣的朝賀。

此外需提及的是,第一,曆代對太子加冠的年齡各不相同,有的在十二歲、十五歲時就已經舉行了加冠典禮,有的則在十八歲、二十歲,甚至二十八歲時才舉行加冠典禮。第二,在皇太子舉行加冠禮的過程中,樂隊、儀仗都要陳設整齊,樂隊還要不時奏喜慶之樂,群臣賀喜時也要鳴鞭或奏樂。第三,與皇太子舉行加冠禮相對應地是曆代也要為各位皇子擇吉日舉行成年加冠禮,其儀式也與太子冠禮大致相仿,隻是規模與級別都要小一些,低一些。

凡遇元旦、冬至、皇太子生日時,皇太子還要接受百官的朝賀。據記載這一禮儀開始於隋代。隋文帝開皇初年,皇太子楊勇按照過去有關朝代的禮儀,張燈結彩奏樂,接受東宮官員和其他在京官員的朝賀。唐朝承襲隋朝的製度,每到元旦時,親王、宗室等其他成員和在京文武百官都要到東宮朝賀太子,而太子則從東宮大殿上走下台階與伯伯、叔叔輩的宗室成員見麵,並答謝其他文武百官向自己行的兩拜禮。宋代時對皇太子受朝賀的禮儀進一步作了詳細的規定:元旦前一天,有關部門根據東宮東門外的地理狀況,設定三公以下文武百官舉行常朝朝儀時的站班位次,並在大殿階下,麵南設置太子答拜還禮時鋪置的褥子。到朝賀這一天,值班禮官、通事舍人先引導三公以下的文武百官依次走進站班場地,各就各位站班序立。然後內侍官員揭開門簾,太子身穿常服走出東宮東門,左右侍衛像平時一樣儀衛護從。太子走下台階,來到事先為他預備好的麵南的褥子位置上,三公以下的所有文武官員都向太子行兩拜的拜見禮,太子以禮答拜。隨後,每班的班首一人向前出班致賀詞:“元正首祚(如在冬至日,則說‘天正長至’),景福維新,伏維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朝賀完畢,都退回原來的位置。而皇太子也指派專人代他致答賀詞:“元旦首祚(冬至則說‘天正長至’),與公等均慶。”所有的大臣再次向太子行兩拜禮,太子答禮。禮儀結束後,隨班禮官、通事舍人等帶領朝賀官員依次走出朝賀場所,而內侍官則引導太子登上台階,走進宮門,放下門簾。與宋王朝同時並存的少數民族政權金王朝的朝賀皇太子禮儀是雜摘唐宋舊儀而成,又略有變異。在朝賀人員中,不但有文武百官,而且有嬪妃、命婦。宋代官員在皇太子生日時,像元旦、冬至時一樣朝賀就可以了。而金代皇太子生日時,三師以下的百官如在皇帝在場時,要等太子先進酒,然後再向太子行兩拜禮,而每班的班首則須跪著向太子行兩拜禮,並進酒。如太子賜酒,則要當場跪著飲酒,並再行兩拜禮謝恩。如皇妃等向太子進勸生日賀酒,皇太子要跪著接酒,皇妃也要跪下,待太子飲完酒後,相互之間要各行兩拜禮。

2.2 堪與太子受朝賀相比的是唐代的皇後也要在元旦、冬至、生日時接受文武百官和妃嬪、外命婦們的朝賀。唐代以後,皇後不再受百官朝賀。明朝時,每當元旦、冬至、千秋節時,皇後都要在坤寧宮接受皇貴妃、其他妃子、公主及外命婦的朝賀。清代,凡遇元旦、冬至、千秋節,皇後先到太皇太後、皇太後居住的宮殿行禮,然後回到自己居住的宮中升坐,接受公主,鎮國將軍命婦,公、侯、尚書等命婦的拜見朝賀。雍正時朝廷規定,凡遇皇後千秋節,王公百官都要身穿蟒袍公服朝賀。乾隆時又規定,不但皇後,即使是掌管六宮事務的皇貴妃過千秋節時,百官也要像朝賀皇後一樣致賀。清代朝賀皇後的禮儀大致是:第一,有關部門安排好各種儀仗、樂器,布置好朝賀人員的位次;第二,皇後在樂聲中升坐,內外命婦按次入宮行賀禮,皇後致答詞;第三,文武百官按班就次入宮向皇後賀壽,皇後致答詞;第四,皇後在宮中舉行筵宴等各種慶賀活動,並邀有關公主、命婦等參加。

與皇後受朝賀相比,禮儀更加隆重的是清代的太上皇、太皇太後、皇太後受朝賀禮儀。清嘉慶元年,高宗乾隆皇帝傳位給他的兒子,朝廷特別製定了朝賀太上皇的禮儀。規定:凡元旦、冬至、太上皇生日到來時,有關部門要提前一天準備好皇帝乘坐的法駕和各種儀仗、樂器,並在太和殿設立三個書案,把文武百官上的慶賀表文放到東邊的書案上,筆硯等陳列在西邊的書案上。天亮時,王公與文武百官身穿朝服,外國使臣各自穿著本國的服裝,一齊聚集在太和殿下。皇帝身穿禮服,在保和殿的東暖閣恭候太上皇的到來。太上皇乘坐著肩輿到達太和殿北邊的台階下,走下肩輿,樂隊開始奏樂。先奏中和韶樂,接著奏元平章。等太上皇進入太和殿,並登上寶座後,樂隊停止奏樂。這時,皇帝從保和殿來到太和殿內,麵向西站立,司儀官鳴靜鞭,丹陛之上的樂隊再次奏響慶平章樂曲。皇帝來到跪拜位置,麵向北站立,鴻臚寺官員各自帶領文武百官與外國使者在皇帝身後的指定位置肅立。然後皇帝率領所有的官員向太上皇行三跪九叩禮。行完禮後,皇帝回到原來的位置,群臣各自回到原地站班序位,樂隊停止奏樂。待行禮者各就各位後,司儀官再次鳴靜鞭,樂隊重奏中和韶樂和元平章。太上皇回到居住的宮殿。皇帝登上太和殿的寶座,群臣向皇帝進表行禮。此外,每逢元旦、冬至、生日,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也要接受朝賀。屆時,有關部門要準備好儀仗、車駕、肩輿,樂隊高奏中和韶樂和丹陛大樂,皇帝帶領親王、尚書、文武百官到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居住的宮殿行三跪九叩禮,皇後則帶領公主、福晉、內外命婦行六肅三跪九叩禮。京師、外省進表致賀的官員一齊匯集在午門外行禮,而朝廷則專設糾儀禦史分布在宮門外、午門外,進行監視糾察。

2.3 前麵已經講過,作為國家儲君的皇太子,不但享有許多特權,而且還可以在國君出行時負責監國,代行處理國家日常事務。早在先秦時就有皇太子監國之事。如《國語·晉語》就有:“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的記載。秦漢至隋唐以降,太子監國之事更是時時有之。但有關其禮儀卻缺乏詳細記載。到明代時,東宮監國禮儀就比較完備了。如永樂七年(1409),皇帝駕幸北京,留皇太子在南京監國。當時,每當舉行常朝朝儀時,皇太子都要在午門左視事。左右侍衛及所有官員都一如既往地奏事。如皇太子駕臨文華殿,隻有奉到旨意的官員才能進入文華殿奏事。凡屬軍務和王府緊急事務,都要奏報皇帝,請求指示。如有緊急軍情,皇太子一方麵可以調兵應變,一方麵要緊急奏明皇帝。在太子監國期間,皇城及各門守衛,都要增添駐軍。如遇元旦、冬至等重大節日,皇太子要帶領文武百官在文華殿前上表致賀,並行十二拜禮。賀表從文華殿中門送出,皇太子在左門出殿護送到午門。百官都要送到長安右門外,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凡近侍官、監察禦史等官員則需要乘馬送到三山門外,直到把賀表交給進奏官。屆時,有關人員還必須告天祝壽,行八拜禮,然後百官赴文華殿慶賀。如皇太子在祭祀太廟、社稷諸神期間監國,皇帝要事先下詔敕令太子代祭,其間應進行的各項典禮,太常寺應在皇帝居留的地方奏報皇上聞知,派遣官員行禮。如各少數民族政權和周邊國家來朝拜,太子首先要按常例賜宴款待朝見者,然後命禮部官員把他們送到皇帝所在的地方。當皇帝有詔書送到京師,有關部門事先要準備好龍亭和儀仗大樂,百官身穿朝服到三山門外迎接,太子也要身穿冕服在午門前迎候。詔書送到文華殿後,太子要對詔書行五拜三叩頭禮,然後登上寶殿讀詔書。太子讀完後,使者把詔書放到龍亭中,皇太子親自送到午門外。禮部官員再把詔書放到雲輿裏,送到承天門,文武二品以上的官員行拜禮後可以讀詔書。此後,鼓樂儀仗隊把送詔書的使者送到同會館,使者要晉見太子,並向太子行四拜禮,皇太子則賜使者在禮部用宴。

為了使皇太子與被封為王爵的諸皇子具備一定的禮儀知識,及治國平天下的能力,中國曆代的皇帝們都非常重視皇子們的讀書事宜。每當皇太子或其他皇子長到一定年齡,皇帝都要為他們選擇一些學識淵博、人品端正的大臣充任講官,主講儒家經史典籍和用人行政要略。太子與諸王讀書的地點與讀書時應行的禮儀,一般都由皇帝或皇帝命令禮部製定。各代禮儀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宋明以前,太子、諸王都要向講官行禮,並進束脩等禮物,而且是越古,禮儀越周詳、嚴明。宋明以後,講官反而須向太子、諸王行禮,而且禮節也日趨恭敬。

明代皇太子的讀書禮儀規定,清晨皇太子出閣後,執事官在文華殿先要向太子行四拜禮,然後由鴻臚寺官員請皇太子升坐大殿,太師、太保等太子的師傅官員,在丹陛上向太子行四拜禮。接著太子坐到讀書案後,太監把要讀的書呈放到書案上。侍讀、侍講官員分東西兩班站立,太監把書打開,各位講官依次進講,講完後,叩頭告退。至於太子的每日讀書禮儀,先讀《四書》,太監打開書後,東班的侍讀官走到書案前,伴讀十餘遍後,退回原位。然後讀經書或史書,西班的侍讀官上前伴讀,讀完後,各官退出大殿講堂。到巳時,各位侍讀、侍講官再進入講堂,侍講官依次講解前麵所讀過的《四書》及經史,講完後,退出講堂。侍書官陪伴太子寫字,待太子寫完後,也叩頭退出。太子讀書,三天一溫習,溫習之日,不講新課,直到能背誦為止。至於寫字,太子要在春、夏、秋三季,每天寫一百字,冬季每天寫五十個字。每月初一、十五、節慶之日,以及大風、大雨、大雪天氣,或嚴寒、盛夏、生病之時,停止學習。

據《明史·禮誌·諸王讀書儀》記載,諸王的讀書堂在皇極門右廂,講官選部曹或進士改授翰林官者擔任。初入書堂時,諸王要到右順門的北書堂,麵向東坐在堂中,提督講讀及講讀官要對他們行四拜禮。行完禮後,太監把要講讀的書放到書案上,並坐到書案的左邊。講讀官站在書案的右邊,伴讀十遍,然後叩頭告退。以後,每天清晨諸王進書堂,講讀官都要向他們行叩頭禮,伴讀十遍要學習的內容,然後退出書房。早飯過後,講讀官再次到書堂陪諸王寫字、講書,告別時,還要行叩頭禮。明萬曆年時又規定:書堂設中座,書案在左,寫字案在右。輔臣率講讀官、侍書官恭候在書堂門外。諸王進入書堂坐定後,傳令:“先生講”,然後輔臣率領各位站在門外的官員進入書堂,先向諸王行四拜禮,再分班侍立。接著講讀官依次把自己要講的內容各講十遍,諸王下令“先生吃酒飯”,各位官員退出學堂。諸王暫時進入書堂南邊的房間休息。吃完飯後,輔臣又率領各位講讀官、侍書官進入書堂。王傳令:“先生進”,各位官員再次分班侍立,然後侍書官照看各位王寫字,講讀官再依次講解各自應講的內容。講完後,各位官員再向諸王行一拜禮,然後退出書堂,一天的任務便告完成了。

除了上述禮儀外,由於皇太子地位的尊崇,他與百官相見時的禮儀也有許多特殊之處。據《宋史·禮二十》記載:“百官見皇太子,自兩省五品、尚書省禦史台四品、諸屬三品以上皆答拜,餘悉受拜。”金王朝則規定:三師、三公見太子向北躬揖,皇太子離開座位,麵向正南站立,答揖。二品官向太子躬身答揖,皇太子站起來答揖。三品官向太子躬身答揖,太子坐著答揖。四品以下官員跪在地上向太子問候行禮,皇太子坐著接受行禮。明清時,太子與百官相見,禮儀加重,如清康熙時,王公百官與太子相見時要行二跪六叩禮。如皇太子與師傅相見,禮儀相對特殊一些,如屬正式見麵,師傅、師保等官員都要身穿朝服到東宮宮門,由東宮官員帶領入宮。進宮後,要站在正殿殿門的西邊,東宮所有的侍奉人員都要身穿禮服奉迎,樂隊奏樂,皇太子身穿朝服走出殿門。當太子走到東邊台階下麵向西站定後,樂隊停止奏樂。太子奉迎師傅入宮就座後,要行拜見禮,師傅等要答拜。師傅等告辭,樂隊也要奏樂。師傅等走出宮門,樂隊停止奏樂。而在明代則如前所述,師傅及各位講官都需要向太子行禮。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旦身為被冊命分封的皇太子、王及其他各種皇室貴戚後,就不但享有一定的特權,而且還可享受到尊崇備至的禮遇。誠可謂“皇皇天朝是我家,洋洋大國有貴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