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一曲愛國和奉獻的頌歌

  連日來,國旗護衛隊值班電話成了熱線電話。還有一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人和事。

  一看到五星紅旗,已經躺在病榻十個多月、骨瘦如柴、生命垂危的原天安門國旗班擎旗手陶維革,兩眼顯露出希望之光。

  這一天,終於來了。

  陶維革終於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回到了國旗的“身旁”。

  他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隻是高呼:“國旗萬歲!”

  一石擊起千層浪

  1995年3月24日,《人民日報》“讀者之友”版用大半個版麵全文刊登了陶維革給我的信《請你代我向國旗敬個禮》,以及我的那封回信《國旗,鐫刻在我們心中》。

  這兩封極為平常的信,猶如平靜的湖麵投入巨石,激起了層層波瀾,在全國上下引起強烈反響。

  報社編輯部收到了許多讀者寫來的信件:

  一名小學生說:“我是學校升旗儀式的主持人。從前,總是認為是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今天國旗衛士告訴我:還有千千萬萬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工作的人,他們也為國旗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國旗增了輝!每到學校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當鮮豔的國旗在朝陽的沐浴下冉冉升起時,我便格外認真地高舉右手,向著國旗,行一個莊嚴的隊禮。每當這時,我便情不自禁地想到,遠在湖北,一位曾經為國旗奉獻青春年華的叔叔,他正躺在病床上,想念著這聖潔的國旗……”

  一位離休老幹部感歎:“我在病中一口氣看完了陶維革和傅昌波的信,精神為之振奮,其情其言,感人肺腑。多好的戰士!多好的記者!”

  “護衛過國旗的戰士陶維革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症,躺在病床上,仍然不忘國旗。他的一片赤子真情,令人肅然起敬!”

  一位老新聞工作者說:“這兩天裏,我一遍又一遍閱讀著你報刊登的陶維革與傅昌波同誌的信。他們對國旗深沉的愛在我心中產生著強烈的共鳴。我是一名電台記者。從上小學學會‘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愛五星紅旗’那天起,我就向往北京,向往天安門廣場上那麵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以後讀中學,上大學,走向社會,那麵神聖的國旗就像一把永恒的火炬,始終照耀著我的心靈。很多時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要是自己能作為一名國旗護衛隊戰士親手把國旗升上旗杆,那該是多麽光榮的事啊!即使有一天能到天安門廣場,親眼目睹一次升旗儀式,也會感到無比自豪。盡管我身處鄂西北山區,這個美好的向往也許遙遙無期,但我可以用手中的筆去謳歌那些為國旗增輝的人們。”

  一位黨務工作者建議:“在陶維革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愛國愛旗愛崗的敬業精神。這種精神,使許許多多的讀者為之感動!作為一個基層黨務工作者,我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我覺得無論是哪個行業的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體現出這種敬業精神,而且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

  國旗,標誌著56個民族所組成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旗就是愛國。記者傅昌波在給陶維革的回信中說:“晨光中,我站在劉靜旁邊,右手撫胸,麵對東方,代表你,代表我,代表我的同事,向國旗行注目禮。”傅昌波同誌所代表的何止是上述幾個人啊!

  人們很關注陶維革的病情,全國各地對陶維革的慰問和救助,連同對國旗的愛一起,很快傳達到陶維革的病榻前。

  連日來,國旗護衛隊電話不斷

  《人民日報》一到國旗護衛隊,戰士們就爭相閱讀,中隊長陳傑、指導員謝輝默默看後,心裏酸酸的,眼睛潮潮的,戰士們的心情都很沉重,戰友們馬上向這位老戰友發出慰問電:你為國旗奉獻過青春,為國旗護衛隊爭得了榮譽,我們不會忘記你。

  當晚,各班班長就敲開了隊部值班室的門。他們手裏捧著全體護衛隊員的捐款和深情,下士周斌將存折上的100元全部拿出,又翻遍全身找出6.70元,以至於部隊領導不得不規定戰士捐款的最高限額。

  天安門警衛支隊,支隊長陳智、政委羅國起等領導感慨萬千地對官兵們說:“這是一個退伍老兵的情懷,也正是我們全體官兵的楷模。”支隊官兵們捐款1萬元,為挽救這位戰友盡一點力。

  連日來,國旗護衛隊值班電話成了熱線電話。

  冶金部機關黨委、北京王府井郵電局、東城職教、藍島大廈、燕莎友誼商城、北京市第二中學、鄭州亞細亞集團禮儀公司都紛紛來電。送來一句句深情的問候,一縷縷熱切的關懷。

  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和關懷

  在北京工作的加拿大籍華人靳北彪先生,為陶維革堅強的毅力所感動,專程從北京趕往武漢,送去慰問款5000元。

  4月20日,北京天安門地區管委會鍾克勤、東城區東華門街道辦事處錢惠平、李德英等同誌,專程來到武漢,帶了北京市人民的深情厚意和87000元捐款。他們拉著陶維革的手說:“你在北京生活多年,北京是你的第二故鄉。你雖然離開了北京,但北京人民不會忘記你,首都人民不會忘記你。”

  北京物資管理學校、第175中學、海澱區向群小學、北京20中、東城職教中心、中國有色金屬研究所、牡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通縣縣委等單位紛紛給遠在湖北的陶維革送去關心和問候。

  在陶維革所在湖北黃岡地區,在陶維革生活了17年的湖北武昌縣,在陶維革住院治療的武漢市,父老鄉親們也很快行動起來,紛紛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要設法救活他。

  湖北羅田縣飲食服務公司團總支在慰問信中說:“我們為有你這樣的優秀兒女而驕傲,雖然我們都是普通職工,經濟是拮據的,但我們願從微薄的薪水中為你資助一點,這一點點心意,代表了我們對國旗的愛、對國旗衛士的愛。”

  湖北省交通廳及其所屬各單位,從廳領導、到普通幹部,從在職職工、到退休工人,你100元,我50元,自發地為本係統的一名基層職工捐款,成為該單位曆次捐款中自發性最強、數額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

  陶維革當年在國旗班時,曾經做過廣州24中學的校外輔導員。得知陶維革身染沉屙的消息後,廣州24中與26中、29中等學校聯合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捐款活動。僅一天就捐款4000元;廣州白雲區礦泉街所屬學校、廣州港灣學校、海珠中路小學、沙東中學、三水中學、虎門中學、省女子中等專業學校等,珠江電子工程公司、中山富華電器廠等單位紛紛送來關心和問候。

  廣東陽江市委組織部林什望和市製藥廠及時郵來了急需的100支促肝細胞生長素。廣州女工湯佩瓊還在給陶維革的信中說:“盡管我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我願意從自身做起,發揚‘稻穗鮮花獻人民’的廣州精神,為社會的進步出一份力。”

  貴州一名叫陳華螺的殘疾老人,將其節省的20元生活費,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轉給了陶維革。他在信中說:盡管我是一名殘疾人,但也要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海南瓊海市的李明保,是位每天靠十個小時露天擺攤維持生計的殘疾青年,尚有一個失業的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孩子,他在來信中寫道:“獻醜20元,圖個好事成雙吧。”

  湖南攸縣一中的周異群等幾位同學,將集攢的郵票換成了鈔票,捐給陶維革治病。

  廣東陽山縣二中、江蘇江都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的同學們,響應老師的號召,每天節約一分錢,然後集中捐給了“救治陶維革社會捐款管理委員會”。

  許許多多與陶維革素不相識的人,把最珍貴的安慰話語,通過郵電、電波傳到他的身邊,從精神上給予他鼓勵,並盼望有一天向國旗敬禮的不再是陶維革的代表者,而是陶維革自己。

  多次給陶維革送去溫暖的廣州女工潘勵誌,給陶維革寄了一張照片,她專門交代:“照片是在‘蓮花山’拍的,那裏有一座巨大的‘望海觀音像’,我雖然不迷信,但我那天還是為你的康複祈禱:‘祝好人一生平安’。”

  新疆馬緯同學來信說:“匆忙之間,不知該為你做些什麽,我用家裏的紅毛線給你編了一條‘吉祥帶’,在我們這裏,相傳紅色可以辟邪。”

  藏族同胞洛桑勇旦多次給陶維革去信,他說:“星期天,我和同學去了布達拉宮,專門為你的康複祈禱。我們關心你,因為我們同樣熱愛五星紅旗。我們有機會一定去北京,看看國旗,看看國旗班的戰士們,聽聽他們講述有關國旗的故事,向國旗敬個禮!”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研究所葉劍輝及妻子蔡少蘭、兒子葉力申說:“我們熱愛國旗,同樣,我們也熱愛您!我們愛護國旗,同樣,我們也愛護您!――因為您為國旗做出過貢獻!”他們全家還寄了333元錢,用廣東方言是幸運的諧音“生、生、生”,祝陶維革早日康複。

  湖北武警總隊戰士姚新玲將來信疊成“千紙鶴”,她說:“‘千紙鶴’能帶來好運,願它能給你帶來歡樂和健康!”

  北京東城區職教中心學校的師生們表示:“我們會用心代你守國旗,用心代你向國旗行禮!”

  北京市隆福醫院的孫瑩說:“國旗該是有靈性的,因為她是被無數先烈的鮮血染紅的。你愛她,她一定會祝福你,幫你好起來!”

  陶維革生病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信件2300多件,捐款數萬元。其中,有工人和農民,有教師和學生,有軍人和科研人員,有領導幹部和普通群眾,有藏族同胞,也有海外華僑。

  兩名戰士願意獻出自己的骨髓

  還有一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人和事。

  得知陶維革可能做骨髓移植手術,山東長島駐軍劉偉和甘肅籍的戰士周定平,分別給他發去快件,請求把自己的骨髓移植給他。

  新加坡籍華人駱一華先生,把當年捐獻的血指定給了陶維革。

  湖北武警總隊機動支隊的馬支隊長,到醫院表示:隻要陶維革需要,他和戰士願意隨時無償為他獻血。

  河南一名中年婦女記得《河南日報》登載過一條治療血液病的消息,她到一家圖書館,翻遍了近半年的報紙,終於找到那條消息。

  四川成都城北學校的郭飛,把自己的稿費寄給陶維革,同時將在《成都晚報》上看到的一條治療信息寄給了陶維革,而恰恰是這條信息,使陶維革找到了祖傳四代中醫金春樂醫生,正是他配製的藥對陶維革病情的穩定起了階段性的作用。

  江蘇王連才老中醫為了救治國旗衛士,顧不得中醫“隔牆不開方”“傳內不傳外”的忌諱,也顧不得“班門弄斧”之嫌,將其祖傳三代的三服藥方獻了出來。

  北京北醫聯合生物工程公司是同國防科工委與北京醫科大學聯合開辦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他們生產的“健白”,獲國家火炬獎,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人的急需藥物。該公司先後為陶維革免費提供了價值7萬多元的藥物,對升高白細胞、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穩定陶維革的病情也起了關鍵的作用,公司總經理宋東光表示,他們將竭盡全力,直到他的身體完全康複。

  浙江中醫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長魏克民,是我國專門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著名教授。1995年國慶節,他正在北京出差,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專程趕到武漢,為陶維革診斷治療,並免費為他配製藥物。這位已近七十高齡的教授,曾經給偉人治過病(他是鄧小平同誌60年代的保健醫生),這次,他專程到武漢,為陶維革這名普通人治病。

  萬萬沒想到的是,陶維革作為一名普通的退伍戰士、一名病人,還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正在外地考察工作的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同誌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立即指示身邊的工作人員將自購的一部分營養品和藥品送到了他的手中。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同誌得知陶維革的病情後,當即捐款500元,並說:“護衛國旗的事業很崇高,國旗衛士的生活很辛苦,如今他們生病了,我們要關心。”

  “大家把對國旗的愛給了我”

  陶維革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國旗,很多的人則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表達他們對陶維革的敬意,並從中找到共同的感覺。

  安徽銅陵市委宣傳部,將他們精心設計製作的兩枚“國旗徽章”寄給陶維革,並在信中寫道:“願國旗每天在你胸前飄揚,願國旗永遠陪伴你。”這是陶維革在病中第一次收到國旗,他把其中的一枚佩帶在自己的胸前,另一枚留給了才八個月的兒子。

  北京大學附中韓冬冬花了好幾天親手繡了一麵國旗,托人帶到陶維革的病房。她在慰問卡片上寫著:“願你每天早晨醒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國旗!你隻要見到了國旗,就表示你生命的存在。”她還告訴陶維革,她最喜歡的是國旗,她的收藏品中最多的是國旗徽章。

  福建省國際廣告工程有限公司,特製了一座“敬意旗”送給陶維革。陶維革把它放在床頭,每天醒來的時候,他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國旗!

  武漢大學附屬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專門用紙做了小紅旗和天安門城樓,送到陶維革的病房,“這是你心中想念的國旗嗎?願她陪伴你度過病榻上的日日夜夜。”附言中還夾雜著拚音。

  北京德外四小的師生將一麵簽滿師生姓名的國旗送到陶維革的病房,他們說:“這不是一麵普通的國旗,因為她上麵的每一個名字都有一顆與您同樣熱愛國旗的火熱的心。希望您早日來我校和我們一起把五星紅旗升上天安門,並且我們每一次升旗都會替您向國旗行禮!”

  青海、吉林、貴州、江西……陶維革共收到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38麵(枚)國旗和國旗徽章。在他的病房,擺滿了國旗。他說:“我感到自己很富有,因為每天有這麽多的國旗陪伴著我!”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八十高齡的曾聯鬆同誌,得知陶維革的情況後,托上海國旗班給陶維革寄了一麵他親筆簽字的國旗,並贈詩一首,詩名是《頌五星紅旗》:

  聳立重樓高厥巔,

  天安門上舞翩翩,

  芬芳桃李花爛漫,

  掩映雲霞彩萬千,

  夏雲多姿呈壯美,

  秋風伴舞豔青天,

  曾遭浩劫淹血淚,

  急起自強不夜天,

  借問春光今何在,

  嫣紅奮起已飄飄。

  1995年4月20日,湖北武漢珞珈山下的湖北省地質礦產職工醫院,一間9平方米的病房裏,一麵鮮豔的巨幅五星紅旗被慢慢展開。經請示有關部門同意,國旗護衛隊指導員謝輝將陶維革當年升過1200多次的國旗,送到了他的病房。

  一看到五星紅旗,已經躺在病榻十個多月、骨瘦如柴、生命垂危的原天安門國旗班擎旗手陶維革,兩眼顯露出希望之光。他激動地說:“我……又站在我心愛的……國旗下照相了,我仿佛又回到六年前……守衛的國旗前……”

  淚水順著他毫無血色的臉落在國旗上。像見到久別的母親,陶維革緊緊地把國旗擁抱在懷裏、貼在臉上,長達17分鍾!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潸然淚下。

  回到魂牽夢縈的國旗身邊

  1995年10月1日清晨6時10分,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的時候,一位身著舊軍服、戴著白手套、胸前佩著許多國旗徽章的退伍戰士,熱淚盈眶地向國旗敬了一個長達2分07秒的軍禮。他,就是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原武警天安門國旗班戰士陶維革。

  病床上的陶維革,隻要一閉上眼睛,那麵鮮豔的五星紅旗就在他的眼前飄揚。

  他,常常夢見自己在國旗下站崗放哨。

  他,常常夢見自己扛著五星紅旗,正步走向天安門廣場。

  為了圓這個夢,早在7月1日之前,他就曾向醫院提出過出院要求。8月1日之前,他又曾向醫院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但都因身體狀況不佳,沒能得到醫生的許可。

  這一天,終於來了。

  國慶46周年前夕,陶維革身體狀況稍有好轉,這時他收到了國旗護衛隊的邀請。這一次,醫生答應了他赴京的要求。陶維革高興地站了起來。

  為了那一天,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叫妻子把他當年在國旗班穿的幾件舊軍裝從箱子裏翻出來,吩咐她多熨幾遍,到北京時他要穿上。還有那頂黃軍帽,也一定把它找出來。

  他特意叮囑妻子:“我留給兒子的那個包中,有一雙舊手套,拿出來再洗洗,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我就是帶著它升旗的,這次去,我還是想帶上它。”

  他還特別向與他同行的哥哥交代:“安徽銅陵市委宣傳部的同誌在寄來國旗徽章時,曾經要求過我,‘如果能到天安門廣場向國旗敬禮,一定把它帶在胸前。’臨走之前,不要忘了。”

  陶維革記得,北京的李揚還等著他,他曾經說過:“無論如何,我們會等著你,等著你康複,等著你來北京,等著你和我們一起去天安門向國旗敬禮!”

  曲慧、韓冬冬也等著他,他們“等待著一個健康的你回到第二家鄉北京,期待著能同你一起站在國旗下,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為了保證陶維革平安地到北京參加升旗儀式,武漢協和醫院專門給他輸血1600毫升、血小板20個單位,並選派了醫術高超的醫生和護士監護,帶上了必備的藥物。

  武漢鐵路分局武昌客運段37/38次車隊,免費為陶維革提供了乘車服務,還特聘請他為名譽列車長。車隊書記陳若傑說:“陶維革思念國旗、想念國旗,車隊全體職工應該幫助陶維革實現他的願望。”

  9月28日晚,武昌火車站的月台上,歡聚著許多為陶維革送行的人,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昌水果湖二小的孩子們,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每人手持一束鮮花,當陶維革出現在月台上時,孩子們蜂擁而上,又是敬禮,又是獻花。

  一個名叫宋永佳的小男孩,代表全校少先隊員把一條寫有“我們愛你們”的紅旗巾係在陶維革的脖子上,請陶叔叔把這條凝聚著少先隊員愛國之情的紅領巾轉交給國旗護衛隊的叔叔們。陶維革說:“請放心,我一定轉交給他們。”他拉著陶維革的手說:“叔叔,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北京向國旗敬禮,就請你代表我們吧!”

  1995年9月29日下午1時40分,陶維革乘坐的38次列車到達北京車站。

  陶維革終於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回到了國旗的“身旁”。

  首都社會各界以熱烈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

  “維革,我們歡迎你”“維革,首都人民歡迎你”,這兩條醒目的橫幅是北京的中學生打出的。

  陶維革走出車廂門,揮手向歡迎的人群致意。他剛一下火車,武警北京總隊的兩名女兵便迎上前去,獻上了鮮花。

  武警總部的首長迎上前去,緊緊握著這位曾經在天安門廣場六年護衛國旗的戰士的手,“維革,歡迎你回到部隊來。”

  當武警總部首長和人們問及陶維革的身體狀況時,陶維革說:“可以!”隨後,他以當年升旗時的幾個有力的正步,補充了回答。

  國慶前夕,陶維革來到曾經生活過五個春秋的國旗護衛隊營地。在途中,他有說有笑;一進營地,他便觸景生情,兩行淚水奪眶而出。他說:“這裏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我是那樣地熟悉。”

  護衛隊的戰友們身著禮服,在中隊長陳傑的指揮下,為陶維革表演了模擬升旗儀式。在參觀榮譽室時,陶維革看到牆壁上掛滿了獎旗,櫃櫥裏擺滿了獎狀,高興地對陳傑說:“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在參觀營房時,有戰友問他還記不記得疊被子,陶維革躬下身,打開一條被子,重新疊成有棱有角的模樣。陳傑說:“行,沒錯!”陶維革笑盈盈地說:“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1995年10月1日清晨5時,離國旗升起的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陶維革身著在當年國旗班時的橄欖綠軍裝,與戰友們一起,精神抖擻地走到了天安門廣場。

  他,靜靜地站立在國旗基座護欄旁,等待那莊嚴的一刻!

  他的左胸掛滿了38枚國旗徽章、國徽徽章,那是在他病重期間,全國19個省、區、市的群眾寄來的,它們代表著38顆愛國心。

  離升旗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當他看見國旗護衛隊邁著整齊的步伐從天安門城樓走出來的時候,陶維革同往常一樣,習慣性地戴上了那雙白手套。

  6時10分,隨著一聲“敬禮”,五星紅旗在軍樂隊嘹亮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冉冉升起。

  陶維革朝思暮想的一刻終於來到了!人們盼望已久的一刻也終於來到了!

  陶維革舉起了右手,向心愛的五星紅旗敬禮,熱淚如潮,沿著麵頰直往下流。

  按照規定,國旗在升起的過程中,護衛隊的戰士隻能雙目平視正前方,可是,陶維革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緊緊地注視著上升的國旗。他曾多次說過,是國旗給了他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國旗拯救了他的生命,是國旗把他和全國人民的愛心聯係在一起。

  升旗儀式結束,人們圍了過來,要陶維革談談自己的感受。他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隻是高呼:“國旗萬歲!”

  這發自內心的振臂呼聲,通過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到祖國各地,不知使多少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武警北京一總隊天安門中隊的負責同誌陪同陶維革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在毛澤東主席升起五星紅旗的地方,陶維革站了許久許久。

  無論是在廣場上還是在城樓上,陶維革都被心心相印的人們熱情地包圍著。在廣場,一位來自沈陽的勞動模範對記者說:“陶維革同誌並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可是,他有一顆最純真最熾熱最執著的愛國心,正是共同擁有的愛國心才把我們連接在一起。”在城樓上,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被他的父親高高舉起,衝著陶維革說:“陶叔叔,我長大了也要像你一樣當個升旗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