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九、經濟學原理

馬歇爾

【作品內容】

一、寫作背景

1881年,馬歇爾開始了他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著作――《經濟學原理》的創作,馬歇爾為這部著作傾注了十年的心血。這個時期,也就是19世紀80年代的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亞非拉擁有眾多殖民地,成為“大英帝國”。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各主要工業部門都采用了機器,英國從農業國發展成工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英國的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進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1/3以上,倫敦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19世紀50―70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馬歇爾寫《經濟學原理》時,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已經出現了壟斷資本主義。

馬歇爾原本計劃的《經濟學原理》包括兩卷,以涵蓋全部的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內容。第一卷,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部《經濟學原理》,出版於1890年,這部書的問世確立了馬歇爾在他那個時代的經濟學家中的領袖地位。而計劃涵蓋對外貿易、貨幣、貿易波動、稅收和集體主義製度的《經濟學原理》第二卷並沒有出版。在完成第一卷《經濟學原理》之後的二十年中,馬歇爾一直試圖完成他的第二卷,可是由於他堅持關注細節,渴望全麵闡述經濟問題,使他無法控製這部巨著的範圍,所以這項偉大的工作也一直未能完成。另外,自19世紀80年代後,馬歇爾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1908年他退休後希望繼續《經濟學原理》第二卷的創作,可是健康問題和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使他的願望破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促使馬歇爾修正他對世界經濟的觀察,1919年77歲高齡的馬歇爾出版了《工業與貿易》(Industry and Trade),雖然他本人將這部書看做是《經濟學原理》的續集,但這部著作與大部分都是理論研究的《經濟學原理》相比,是一部更加經驗化的著作。因為這個原因,這部著作並沒有引起理論經濟學家的太多評論。

二、主要內容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再版七次,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內中譯本的原版就是英文版的第八版。第八版《經濟學原理》共有六篇、十二個附錄和一個數學附錄。其中數學附錄中包含24個數學注釋。馬歇爾這樣安排是考慮到那些對數學並不精通的人,為了讓他們能夠在閱讀的時候不被頻繁打斷。按照馬歇爾自己的想法,他希望這本《經濟學原理》通俗易懂,甚至工人也能讀懂,因此這本書是一本通俗的經濟學讀物。對於那些隻想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的讀者來說,附錄和數學附錄都可以輕鬆越過。但對於那些想做深入研究的經濟學專業人士來說,附錄和數學附錄以及在正文中的腳注都極其重要。

下麵就是這本書的具體內容:

第一篇:導言,共四章。這一篇界定了經濟學的研究範圍、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首先,馬歇爾擴展了古典經濟學及其之前的經濟學的研究範圍。第一章緒論中的第一句話就是經濟學既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這一點被現代經濟學所繼承。馬歇爾認為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阻力和動力,而這種阻力和動力可以大略用貨幣進行間接衡量,經濟學就是主要研究人類活動的阻力和動力。馬歇爾認為應該用人的“滿足”或“愉快”作為動力和阻力的被衡量物。同時,馬歇爾也認識到在“滿足”和“愉快”的感受上,人與人並不相同。同一先令衡量的動力對窮人就比對富人大,對於這一問題的解決,馬歇爾采用取平均數的方法,以使每個人的特性相互抵消。其次,馬歇爾通過對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界定試圖將經濟學納入科學的範疇。他認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兩種: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納法用於總結現象、經驗和曆史,演繹法則用於預測即將出現的情況。馬歇爾將物理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特點歸納為具有“規律的性質”,即自然科學的各種規律有著不同程度的準確性。他認為如果經濟學也能總結出相對準確的經濟規律,那麽經濟學就是科學,馬歇爾認為經濟學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馬歇爾提出了假設對經濟學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切科學的學科中的規律無不含蓄地存在著某些假設條件,經濟學也是一樣,而且經濟學的假設在經濟規律中更加重要,因為人類社會的變化比自然界的變化發生的頻率高出許多,因此經濟規律的準確性很有局限性。

第二篇:基本概念,共四章。在這一篇中,馬歇爾主要介紹了一些在經濟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比如財富、價值、準租金、生產、資本等,馬歇爾對這些概念的解釋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並對前人的概念修正。比如,馬歇爾對於財物的解釋就不同於他以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認為財物不僅包括物質財物,還包括非物質財物。非物質財物又分為兩類:一類是人的才能,另一類是對人有利的與別人的關係,也就是可以讓人盈利的關係。這裏馬歇爾的進步在於看到了人的能力也能帶來財物。馬歇爾有時自我創造概念,比如他創造了準租金這個概念,馬歇爾認為租金表示從大自然的饋贈中所得到的收入,所以馬歇爾用準租金這個概念代表從機器及其他人工生產的工具中獲得的收入。正確理解馬歇爾對這些詞語的認識對後麵的閱讀是很重要的。另外,由於馬歇爾與馬克思所處的階級立場不同,馬歇爾對於價值這一概念的理解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不同。馬歇爾沒有把價值與價格加以區別,馬歇爾也不同意亞當?斯密關於價值除了包括交換價值之外,還應當包括使用價值的觀點。馬歇爾對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奠定了他的價值決定論的基礎,並成為西方經濟學中價格理論的基石。在本篇結束之前,馬歇爾還闡述了計算國家總收入的一條原則,即要將家庭仆人的勞動報酬計算進去,因為馬歇爾認為家政人員的勞動也是一種收入,就像一個企業家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時,應該將資金的利息計入成本一樣。

第三篇:論需求及其滿足,共六章。從第三篇開始,我們就正式步入了微觀經濟學理論部分。這一篇的內容對掌握了現代經濟學的人而言可謂是再簡單不過,因為對這裏的所有概念都已經熟悉和掌握,但讀這一篇的內容可以讓我們領略到馬歇爾用最淺顯的語言將它們表述得很精彩的技巧,另外還可以加深對那些熟悉的概念的理解。在這一篇中,馬歇爾提出了效用這一概念,闡述了效用遞減規律。馬歇爾認為某物對任何人的全部效用是隨著他對此物的擁有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不過不如擁有量的增加那樣快。他以茶葉這種商品為例,說明某個人對商品的需求價格是對每單位商品願意支付的價格,而某人對茶葉的邊際需求價格是對最後一單位的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馬歇爾根據個人在不同的價格下願意購買的商品數量畫出了個人需求曲線,並指出將不同類型的人的需求曲線通過加總平均的辦法就可以得出總需求曲線。最後馬歇爾得出了一條普遍的需求律:要出售的量越大,為了找到購買者,這個量的售價就必然越低。在第四章中,馬歇爾闡述了他創造的需求彈性的定義,並指出同一種商品的需求彈性對窮人和富人不同。在第五章中,馬歇爾用“一物不同用途之間的選擇”闡述了一個人的效用最大化原則(雖然他並沒有使用“效用最大化”這個字眼),他認為如果一個人的一樣東西能用於幾種用途,那麽他會把此物分配於這些各種不同的用途之上,使之在所有用途上都具有相同的邊際效用。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章中,馬歇爾對於效用最大化問題的認識上了一個台階,他引入了時間因素。馬歇爾認為人們會將某物的使用所帶來的滿足分配於現在和未來,而對未來的滿足要打折扣,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貼現。在最後一章中,馬歇爾提出了消費者剩餘的概念,並在腳注中用圖式表明在已知平均水平的需求價格表的情況下如何計算平均水平的消費者剩餘。

第四篇:生產要素,共十三章。首先要指出的是,馬歇爾界定的生產要素除了我們現在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常見的資本和勞動之外,還包括土地和組織。馬歇爾將土地包含在生產要素之中是受他以前的經濟學說的影響。雖然馬歇爾生活在工業時代的英國,但那時的農業生產仍然是經濟學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馬歇爾將土地看做是所有生產要素之首。但將組織也看做生產要素是馬歇爾的創新之處。對於組織這種生產要素馬歇爾用了四章來闡述(土地用了兩章,勞動用了三章,資本則用了一章),他對作為生產要素的組織的理解是有形的具體的工業組織,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完善的工業組織形式。馬歇爾在這裏看到了將製度作為生產要素的必要性,隻是他並沒有使用“製度”這個詞,但他看到製度隻是工業生產中的企業組織製度,並不是諾思等人闡述的全麵的社會製度,即使這樣,馬歇爾也比前人進步了很多。馬歇爾在這四章中闡述了隨著分工、專業化的提高而發生的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過程,並指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在第七章中,馬歇爾用財富這個字眼代替了資本,他著重闡述了資本的積累。他認為儲蓄是積累的源泉,將消費和儲蓄看做是人們在對收入進行現在的滿足和延緩的滿足之間分配的結果。馬歇爾認為財富的積累一般含有滿足的某種等待或延緩的意思,利息是報酬。因為人們犧牲了眼前的滿足,所以利息就是等待的報酬。對資本家而言,將資本投入生產而非滿足現時的欲望就叫做節欲,利潤就是這種節欲的報酬,同時他認為馬克思及其追隨者誤解了節欲的含義。

馬歇爾在第九章中提出了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概念,這裏我們要注意,馬歇爾說的內、外部經濟與我們現在所指的內、外部經濟不同。馬歇爾認為專業機械和專門技能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工業效率(生產率),從而使各產品的生產規模擴大,他認為生產規模的擴大會產生經濟,即節約的現象,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規模經濟。如果一個企業因為產業總體規模的擴大而產生的經濟就是外部經濟,包括產業集中所帶來的經濟和信息帶來的經濟。如果一個企業自身內部由於規模擴大而產生的資源、組織、經營效率的經濟就叫內部經濟,包括技術經濟、管理經濟、商業經濟(也就是購買原料時討價還價能力的增強所帶來的經濟)、金融經濟(較容易貸款並以低利率貸款所產生的經濟)和抗風險經濟。

在闡述土地生產要素時,馬歇爾提出規模報酬遞減規律,而在闡述工業組織時卻一直使用規模報酬遞增規律。這與馬歇爾所處的曆史時代有關,馬歇爾時代的英國農業已經發展到了極限,土地都已開墾完畢,隻能通過增加要素投入的辦法來提高產量,而工業卻處在起步階段,而且先進的設備層出不窮,他所見到、聽到的工業部門的生產情況絕大部分是報酬遞增的,所以馬歇爾無法在工業部門的闡述中使用報酬遞減規律。

第五篇: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係,共十五章。這一篇的內容不但奠定了現代價格理論的基礎,而且還闡述並使用了“靜態局部均衡分析法”。在第五章第二節中用靜態分析法剖析了“正常價值”,他認為經濟研究中的困難就在於時間因素,要解決這一困難就是要循序漸進地把一個複雜問題分成幾個部分,一次研究一部分,最後把各部分解決方法綜合成為一個解決難題的完整的解決方案。在對各部分進行研究時應將那些幹擾因素暫時放在“其他條件不變”這一假設的範圍內。同時,馬歇爾認識到這種方法雖然能夠精確而穩妥地處理一個個小問題,但不符合現實。

這一篇的內容很多,由供給需求引出了很多概念和規律。首先,馬歇爾用語言而非圖表說明了一種物品的價值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麵的共同作用來決定。其次,馬歇爾對供給、需求的變動做了長期、短期的區別。馬歇爾認為在短期內,效用對價值起著主要的影響作用;而在長期內,生產成本對價值起著主要的影響作用。在這裏,馬歇爾又十分強調正常需求、正常供給、正常價格等概念,他十分強調經濟學分析中的“正常”這個詞。現在我們雖然不太使用這個詞,但我們現在說的需求與供給,價格等概念都包含“正常”的含義,隻是我們在研究問題的假設中已經說明它們都是正常的了。所謂正常就是“一般情況下”的意思。另外,在這一章中還有很多我們現在看不到的名詞,如連帶需求等,它們的意思現在都被用別的詞替代了。在第十四章中,馬歇爾還對壟斷現象做了闡述,並在供給需求曲線圖上分析了對壟斷產品征稅和補貼的福利損益結果,這種方法我們現在還在使用。

第六篇:國民收入的分配,這本書的最後一篇,共十三章。這一篇典型地體現了馬歇爾創立的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古典”。整個第六篇是在闡述國民收入中各種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的報酬該如何分配,重點闡述了工資。馬歇爾認為當時的工會要求降低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報酬的辦法在短期內確實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水平,但長期看來,降低勞動時間使得該行業的產品價值上升,國民收入下降,從而對其他行業工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提高勞動報酬使資本利潤率下降,資本外流,工資又重新下降。

這一篇的內容在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出現的比較少,但卻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很相關。與其叫做國民收入的分配,倒不如叫做“駁馬克思的工資與地租理論”。雖然馬歇爾並不是一個毫無同情心的人,但與關心工人階級的疾苦相比,他更關心的是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對於勞動者工資的決定,馬歇爾使用了供求關係決定論,並指出工人討價還價的能力小於雇主,勞動者的工資主要是由邊際勞動者所能帶來的純產品的價值決定的,而在衡量邊際勞動者的價值時,又是用勞動的價格來衡量,這樣其實永遠也無法解釋為什麽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勞動者中生產要素所應該獲得的收入補償總是小於資本家的利潤。馬歇爾認為資本家和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的勞動應該獲得大部分收入,因為資本投入是有風險的,資本家承擔了風險,就應該獲得大量的風險收入。而經營管理者獲得的是對特殊技能的補償。

三、提出的主要理論和經典研究工作

對《經濟學原理》進行總結,馬歇爾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1)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重新定位。馬歇爾認為作為研究財富和人的行為的經濟學,主要研究影響人類日常生活事務方麵最有利、最堅定的那些動機和阻力。他改變了傳統重視對生產研究的思路,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消費、需求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上。這一轉變逐漸使經濟學由一門主要研究整個國家怎樣致富的學問,轉變為主要研究個別消費者行為、個別廠商行為以及價格決定機製的學問。“經濟學”一詞正式取代了“政治經濟學”,被廣大學術界接受。

(2)提出均衡價格理論。馬歇爾把力學中的“均衡”概念引入到經濟學,提出了“均衡價格論”。均衡價格論標誌著經濟學從“古典”向“新古典”的最終轉變,成為微觀經濟學的核心。

(3)提出了“四位一體”的分配理論。馬歇爾在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的假設條件下,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把市場價格作為基本的信息載體和傳導機製,以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對物品和勞務的收入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超越古典經濟學的分配理論。

(4)提出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學說。馬歇爾首次提出產業組織的概念,從而觸及了規模經濟問題。在討論規模經濟問題時,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衝突”。圍繞規模經濟發生的原因,馬歇爾第一次提出了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的概念。馬歇爾在界定兩個概念的基礎上,還研究了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的關係,並試圖找到解決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矛盾的辦法。

【簡要評述】

《經濟學原理》是公認的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可以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相提並論,因為它開創了一個經濟學上的新紀元――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時代。

對於這本書的評價我們可以借用馬歇爾自己的語言:(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的附錄二:“經濟學的發展”中,這樣寫道)“在前進中的第二大步(第二大步指古典經濟學的誕生,第一大步指重農主義的誕生),即經濟學曾邁出的最大一步,並不是一個學派的著作,而是一個人的著作。的確,亞當?斯密並不是當時英國唯一的偉大經濟學家,在他著書前不久,休謨和斯圖亞特對經濟學已作出了很重要的貢獻,安德森和揚格也發表了一些極其有價值的學說。但亞當?斯密的討論範圍足以包括他同時代的英法同輩著作中的全部精華,雖然他無疑承襲了不少別人的東西,但是我們越是將他和他的前輩和後繼者相比較,就越是覺得他有才華,知識淵博和判斷公正。”

馬歇爾的這段對亞當?斯密的評論也同樣適合評價他自己。把“邊際”這一概念和數學方法第一個引入經濟學的經濟學家並不是馬歇爾。在他之前的威廉?傑文斯和古諾在這方麵都是很傑出的經濟學家。在《經濟學原理》中,馬歇爾廣泛利用“供給需求”模型作為研究價格決定的工具,但這一工具在他以前就被古諾獨立地發現了。馬歇爾是“邊際革命”重要領導者,但是“邊際效用”這個詞的使用得歸功於傑文斯。可見馬歇爾“無疑也是承襲了不少別人的東西”,但是將這些方法和概念與經濟學理論的結合發揮得淋漓盡致,並最終自成體係的經濟學家就隻有馬歇爾了。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這本書中有的不僅僅是承襲,他還將他所承襲的理論和方法加以擴展,創造出許多新東西。如馬歇爾原創性地提出消費者會使自己購買的商品的價格與商品的邊際效用所代表的價格相等,而需求價格彈性就是根據這一原則擴展而來的。馬歇爾還原創性地提出經濟福利應該分為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並用這種剩餘思想分析稅收與價格改變會給整個社會福利帶來怎樣的影響。

總之,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既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又是對古典經濟學的總結之作。它的主要內容既包含現代經濟學中的分析方法和重要微觀理論,又包括對古典著作中價值、工資、地租、利潤的批判和總結。概括地講,馬歇爾在這部書中有三大貢獻:

第一大貢獻就是在經濟學方法論上的創新。馬歇爾將對人的研究納入經濟學的研究範疇。在他之前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問題的研究隻局限在財富的來源、分配等問題的研究之上,而馬歇爾將人的行為,行為的動力,動力的衡量,人的感受的衡量都納入了經濟學的研究範圍,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研究範圍的基礎,使它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馬歇爾認為人的滿足是一切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他不但重視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供給決定論,還重視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將人的行為納入研究範疇,為以後他的價值決定論奠定了基礎。馬歇爾在經濟學方法論上的第二個創新是靜態分析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簡化問題,假定其他條件不變。這種方法最初是物理學中的分析方法,將它引入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創新之處。這種靜態分析法對於尋找靜態均衡,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複雜問題是很有用的,現代經濟學中它也是分析問題的經典工具。

第二大貢獻就是在經濟分析中引入時間因素。1907年庇古在《經濟學期刊》發表了《評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第五版》,文章寫道“馬歇爾對時間因素的論述是他最獨到的貢獻”。庇古認為亞當?斯密及其後來者對國民財富研究中的時間問題都是避而不談的,他們對國民財富的研究都與時間無關。筆者認為馬歇爾對時間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是對利息、節欲論的解釋上。馬歇爾認為利息是等待的報酬,即人們等待未來的滿足而獲得的報酬,節欲是資本家為了獲得作為報酬的未來利潤而節製的現在的滿足。這樣,馬歇爾就為資本家和銀行家占有利潤和利息的合理性做了申辯。第二個方麵是在分析價值決定論時,馬歇爾對供求做了長短期的區分。他認為價值在長期內由生產成本決定,而在短期內由需求的大小決定,馬歇爾對生產周期做的這一劃分到現在還在使用。

第三大貢獻就是理論貢獻。包括均衡價格理論、分配理論、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理論等,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均衡價格理論的提出。馬歇爾之前的經濟學家要麽強調供給力量的重要性,認為供給中的生產成本才是決定價值的根本因素;要麽強調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如傑文斯),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決定了價值。馬歇爾將兩者結合起來,認為供求關係共同決定價值,並引入靜態分析法和時間因素研究“正常”供求水平下價值的決定問題。這已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經典模型。

(陳荷潔)

參考文獻:

[1]阿弗裏德?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廉運傑譯,華夏出版社,2005.

[2]Adolf Wagner,“Marshall'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ume 5,1891.

[3]Pigou,A.C.“Review of the Fifth Edition of Marshall's Principles of Economics”,The Economic Journal,volume 17,1907.

[4]Keynes,John Maynard,“Essays in Biography”,New York:W.W.Norton.1963.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