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八、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西斯蒙第

【主要內容】

《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提供了一個與斯密《國富論》不同的理論體係。這個體係的基本內容是:從社會人的角度,研究社會財富形成、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中的各種比例關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各種比例關係保持平衡的社會經濟製度。西斯蒙第在這部再度問世的著作中要闡明的是:財富既然是人的一切物質享受的標誌,我們就應該使它給所有的人帶來幸福;我們必須使財富的增長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這些人口之間進行財富分配時必須按照這樣一個比例,即如果沒有特大的天災人禍,他們不會為生活所苦。西斯蒙第認為,為了謀求所有人的幸福,收入必須和資本一同增長,人口不得超過他們賴以生活的收入,消費必須和人口一同增長,而再生產同進行再生產的資本之間以及同消費它的人口之間都必須成相等的比例。《政治經濟學新原理》就是根據這種比例關係寫成。全書除兩個《序言》和3篇《論文》外,共分7篇。這7篇既相互聯係,又相對獨立,每篇各有一個主題。下麵就從五個方麵概括地介紹一下西斯蒙第的《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一、《政治經濟學新原理》立論依據――財富源泉和財富享受的關係

財富源泉和財富享受的相互關係是《政治經濟學新原理》立論的依據,也是西斯蒙第與斯密經濟學說的基本分歧所在。他和斯密一樣,同樣認為勞動是財富的唯一源泉,節約是積累財富的唯一手段。但是西斯蒙第進一步認為享受是這種積累的唯一目的,隻有增加了國民享受,國民財富才算增加,這點與斯密不同。財富的範圍必須包括創造財富的勞動、積累財富的節約、消耗財富的消費,三者中哪怕隻缺少一條,也絕對不是財富。因此,在西斯蒙第看來,財富是勞動、節約和享受“三位一體”的東西,三者既不能各自獨立,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這個構成財富的“三位一體”式中,西斯蒙第認為享受最為重要,因為財富的目的永遠是為了享受。個人財富的目的和公共財富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和消耗財富的享受,如果財富不能讓人享受,如果任何人都不需要它,那麽,它就失去了價值,就不再是財富了。西斯蒙第進一步指出,衡量一個人或一個國家財富多寡的“唯一尺度”隻能是“滿足的需要的範圍”。

如何理解財富的目的在於享受?西斯蒙第有兩個獨特見解。第一,社會財富由社會人的勞動創造,必須由社會人共同享受,這種享受也隻能由社會來支配。他認為社會裏的人,必須和這個社會的人進行不斷的分工,他的勞動要能供別人享受和休息,同時他也依靠別人的勞動來求得自己的享受和休息。因此,人一旦成為社會的成員,就必須為裝滿公共的倉庫進行不懈的勞動,而由社會決定怎樣使用他所創造的東西。第二,享受不僅包括物質財富的享受,還包括廣泛的精神生活方麵的享受。他強調公共秩序、正義、人身和財產保障,是享受;使人得到便利的道路、廣闊的散步場、適於健康的飲水的公共工程,是享受;公共教育,無論是兒童教育或者使成人獲得文化生活的教育,也是享受;最後,國防也是一種享受,而且隻有得到這種享受以後,其他一切享受才能完全得到。總之,每個消費者都按自己的意願用自己的收入來分離物質享受和非物質享受,在一般情況下,他是以自由交換的形式來替換自己的收入。

西斯蒙第從財富的新觀念出發,規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任務。他認為從政府的事業來看,人們的物質福利是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政治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一定的國家絕大多數人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該國政府所能提供的物質福利的方法的科學。其研究任務是使人口和保證人類在一定空間享有最大幸福的財富之間的配合恰如其分,並保持適當比例。他批評斯密等人以抽象的方式來看待財富,而不考慮財富與應該享用這種財富的人的關係,這樣會偏離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宗旨,有必要加以修正。

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平衡關係

西斯蒙第認為生產與消費的平衡是其他一切比例關係平衡的軸心,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貫穿於《政治經濟學新原理》全部論述的始終。

在生產與消費的問題上,西斯蒙第強調增加我們所需要和希望的一切物品的生產,隻是在相應的消費也增加時,才有益。因為:第一,生產和消費相互決定:一方麵生產是為消費享受服務,另一方麵消費又限製決定生產。他認為消費對於再生產的限製,在社會裏比在個人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絕對的消費決定著相等的、或擴大的再生產,消費的難易標誌著去年所創造的生產成果。第二,消費的需求隻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此,消費的需求決不是生產增長的必然結果。第三,生產和消費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這個比例關係的破壞必然導致經濟危機。迅速而完全的消費永遠決定更高的再生產,這樣,財富的其他部分必須以一種均衡的速度按比例向前發展,並且繼續逐漸地增加,國家財富才能不斷增加,國家才會不斷繁榮,一旦這種比例關係遭到破壞,國家就會滅亡。

西斯蒙第比較了土地財富和商業財富的生產與消費的平衡問題。他認為,土地財富畢竟還比較簡單,農夫自己的需要是他的勞動的首要標準。商業財富由於依賴一個抽象的公眾,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就更複雜,但同時它絕對沒有減少,而是增加了這種關係的重要意義。因為商業財富的全部生產都應該用來消費,如果它生產的年產品送到市場上找不到消費者,再生產就會陷於停頓,國家就會由於過剩產品而陷入滅亡。

從生產和消費平衡的原理出發,西斯蒙第對斯密、薩伊和李嘉圖等人的消費能力必然經常隨著生產能力的增加而增加、一種財富的生產是另一種財富的需求等觀點進行了駁斥。他指責這種觀點是提倡無限製地增加財富的生產而忘記了財富的消費,是把生產直接等同於消費,根本忽視了製約消費需求的支付能力,使政治經濟學陷入到抽象的概念裏麵。

三、實現生產和消費平衡的必要條件――保持資本、勞動和收入之間的平衡

在論述政治經濟學基本問題後,西斯蒙第找到了解決基本問題的辦法――保持資本、勞動和收入之間的平衡。在西斯蒙第看來,生產和消費都要受到收入的限製,而收入則由資本及其所需勞動來調節。他發現生產應該適合社會收入,那些鼓勵無止境生產的人沒有認識到這種收入,想替國家開辟一條致富之路,結果卻把國家推向滅亡。應該認識到一切不和收入交換的消費都是國家的損失,任何一種和新收入交換的消費,都是新繁榮的源泉。

西斯蒙第進一步分析處理資本、勞動和收入平衡關係的關鍵,是正確區分資本與收入。他認為資本和收入之間的區別就是社會繁榮的基礎。在商業財富成為第二種重要財富後,這種區分就更為重要,也更加複雜。因為資本和收入的本性往往交纏在一起。對於一個人是收入,對於另一個人則是資本,同樣一個東西一轉手就具有不同名稱。但是,區別社會資本和收入愈困難,這一區別就愈重要,把它們混淆起來更為錯誤。

西斯蒙第在區分資本和收入的基礎上,從單個財富的形成和發展的角度,通過對土地所有者、資本家和工人的三種不同收入形式的考察,分析了資本、勞動和收入的關係。他從勞動是財富的唯一源泉觀點出發,認為這三種收入是分離勞動果實的三種不同方式。具體地說:地租是從工人勞動所生產的產品中抽出來的;工資是富人用來換取勞動的價格;利潤則來自於對別人勞動的利用。西斯蒙第認為,資本是財富中積累起來能夠產生收入的部分,雖然資本完成的每一項交換,都提供給他人一種收入,但這種交換並不改變資本永久的、逐漸增多而不會再消耗的特點。從資本家和工人的交換來說,用來購買工人勞動的資本雖然成了工人的收入,但他們的勞動卻變成了主人的資本。至於資本家之間的交換,則隻是資本對資本的交換,每個人都保存了自己的資本,隻不過彼此的資本形式不同。西斯蒙第還分析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對資本和收入的不同影響。他認為,固定資本間接地為人類需要服務,它幫助人類進行消費品的再生產,而流動資本則相反,經常直接為人類服務,它變成工人的消費基金,也就是變成工人的工資,這種工資由構成工人收入的勞動換來。

西斯蒙第進而從國民收入在各個公民階級間的分配的角度,分析社會資本生產和勞動收入之間的相互關係。他把國民收入分為在生產中“由財富產生的利潤”和生產外“由生活產生的勞動能力”兩部分。而一年的國民生產結果,同樣也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財富所生產的利潤;另一部分是勞動的能力,它等於它所交換的那部分財富或勞動階級的生活資料。他認為國民收入和年生產相等。全部年生產在一年中消費掉,其中一部分由工人消費,他們以自己的勞動來交換,從而把勞動變成資本,並且再生產勞動;另一部分由資本家消費,他們以自己的收入來交換,從而把收入消費掉。因此,他指出:國民收入應該調節國民開支,不論是窮人或富人都不應該使自己的開支超過自己收入,任何社會開支都取決於社會收入。在西斯蒙第看來,富人節約自己的收入從而增加資本,便是對窮人“行善”,一旦他把自己的資本同收入一起吃掉,會立刻奪走勞動階級的收入。因此,根據國家的“自然利益”,資本、收入和消費的增長必須保持平衡。

四、政治經濟學諸關係中的基本關係――財富和人口的關係

人口是一個綜合性的經濟範疇,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切方麵都發生關係,所以西斯蒙第在分析財富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諸平衡關係時,都歸結為與人口的關係。在西斯蒙第看來,這些平衡關係構成一個互為因果的“圓圈循環”的有機整體。因此,他把《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概括為“論財富和人口的關係”:

首先,人口和財富的關係。西斯蒙第認為,人口和財富的關係應該是使財富的增長跟人口的增加相互一致。在他看來,一個國家是否富裕,不能隻看財富的增長,而要看增長的人口能享受的財富。他提出財富和人口不是國家繁榮的絕對標誌,國家繁榮的標誌在於財富和人口的比例。所以,他主張如果財富對人口有利,立法者就應該設法謀求財富,如果人口可以分享財富,立法者就應該設法增加人口,立法者隻有能夠普遍提高所屬人民的福利,他才能尋求財富和人口。

第二,人口和收入的關係。西斯蒙第認為,人口不得超過他們賴以生活的收入。為了使人們獲得幸福,最主要的是使人口隨收入的變化而增減,如果由於社會組織有某種缺陷,某些階層公民不能了解自己的收入,立法者至少應該關心這些變化,不能刺激應該停止不動或應該減少的人口,不要使人口在國內引起人們所經常看到而且最害怕的災難。他的結論是:人口隻能由收入來調節。

第三,人口和消費的關係。西斯蒙第提出:消費者的人數對於消費的範圍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增加人口就要增加消費,反之,消費資料不足就限製人口的增長。但是,他卻不同意馬爾薩斯的觀點。他認為限製人口增加的決不是土地所能生產的生活資料,人口從未達到過生活資料的最大限度,而且它可能永遠不能達到這種限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早在一個國家不能生產更多的生活資料使人口停止增加以前,人口的增加就由於人們無力購買生活資料或者不能進行生產生活資料的勞動而停止了。在西斯蒙第看來,馬爾薩斯的理論隻有抽象的正確性,不能適用於政治經濟學。不過,他仍堅持消費必須和人口一同增長的觀點。

第四,人口和資本、勞動的關係。西斯蒙第認為,人口和財富、消費、收入之間的平衡,都與資本及其對勞動的需求有密切的關係。他指出人口緊緊隨著應該養活他們的資本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收入必須和資本一同增長,而再生產同進行再生產的資本之間以及消費它的人口之間必須成相等的比例。人口永遠是按照勞動的需求來調節的,如果再生產隻按照投入的資本比例,而不按照需要它的人口比例進行,就會造成過剩人口,因為各國人口過剩的原因,正是由於勞動需求變化和貧窮手工業者的生活經常動蕩不定。因此,他反對造成人口過剩的機器的資本主義使用和土地的資本主義規模經營。

最後,西斯蒙第對上述諸關係做了這樣的概括:勞動的需求是生產的動力,必須和供應消費的收入相適應;收入則是由國民財富產生;而國民財富又是通過勞動才形成和增加。這樣,一個行動和另一個行動配合得好,各方麵就能前進,隻要有一個運動落後,它本來應該和其他動作相互配合卻脫離了正軌,那時一切就要停頓。根據事物的自然發展進程,增加一份財富,就應增加一份收入,增加一份收入,就應增加一份消費,隨後是應該增加一份再生產的勞動和增加一定的人口,最後,這種新勞動反過來又增加財富。

五、增加財富的關鍵――處理好國家幹預和市場經濟的關係

為了增加社會財富,西斯蒙第最後探討了國家幹預和市場經濟的關係。西斯蒙第並不否認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他認為,社會人是為市場而勞動的,生產必須了解市場的需要,也必須了解市場的範圍。他的市場觀念不是小商品經濟的市場觀念,而是無限擴大的市場觀念。他指出生產決不受自己附近和本國人民消費的限製,而是要和一切人的需要發生關係,不管這些人住在什麽地方,隻要他們認為購買的商品對自己有利,或者他們認為生產者的價格不超過購買價格就行,這是構成真正市場範圍的條件。他不反對擴大市場,因為生產者最迫切的要求莫過於擴大市場,生產者的財產的整個發展完全依靠市場的擴大。

問題是生產者怎樣擴大市場?西斯蒙第認為,社會一定要根據需要來調整生產,以使市場擴大,使任何生產都不陷於困境,生產要隨需要的比例而增減,這已經成為政治經濟學中的一項定理。但是,每個生產者並不是根據普遍的需求而是按他所掌握的資本來安排他的生產的,每一個商人都不顧同行的利益而積極擴大自己的市場。因此,如果按照亞當?斯密等人的主張,讓個人利益在社會上自由活動,一切聽任“一隻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就會挑起每一個人反對所有人的不可告人的競爭,就會把一個工廠主的繁榮建築在同行破產的基礎上,這樣,最強有力的人就會取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利益,而弱者的利益將失去保障。其最終結果不是市場的擴大而是市場的縮小,因為消費上的平等要依靠生產者市場的平等,由於財產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國內市場也必定要日益縮小。因此,為了使這種分配更為合理,更為均衡,應該始終呼籲斯密所擯棄的政府幹預,而不使政治經濟學遵循一個最簡單的在表麵上看好像最自由的所謂“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的方針,以便使財富的進步正常化。

在政府應該根據什麽目標來幹預經濟的問題上,西斯蒙第聲明,他不讚成歐文先生“以合作的名義提出”的建立“一個嶄新的社會製度”的主張。他主張在保存私有製的基礎上,進行以消除生產者之間的對立,實現他們之間的聯合為目標的改革。其具體設想是:把城市的作業拿來和田間的作業一樣,分給為數眾多的獨立作坊,而不是隻把它匯集在領導成百上千工人的一個首領手中;把工場的財產分給為數眾多的資本家,而不是把它匯集在一個擁有億萬財產的人手中;明智的工人有機會,並且差不多是肯定能與他的老板進行聯合,以便使工人當自己在商業中享有一個股份的時候就去結婚,而不是要到老的時候才結婚。但是,為了進行這些改革,隻能采用法律上的緩慢的、間接的方法,隻要求在老板和工人之間實行一種完全合理的裁判,要老板對他給工人所造成的危害負完全責任。希望法律不斷促進遺產的分散,而不推動財產的積累,希望法律能使老板與工人的關係更加密切,以與日俱增的時間雇傭工人,使工人分享他的利潤,獲得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這樣,具有正確方向的私人利益可能會彌補私人利益給社會造成的不幸。

【簡要評述】

西斯蒙第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又是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或經濟浪漫主義)的創始人。西斯蒙第在經濟學史上最主要的貢獻,就是他第一個論證了資本主義製度必然發生經濟危機,經濟思想史上消費不足危機論的首倡者。但是,他的思想卻是從繼承斯密的思想開始通過不斷演變而形成:

1803年,西斯蒙第出版了第一部經濟學著作《論商業財富――政治經濟學及其在商業立法中的應用》。在這一著作中,他向法國人介紹了斯密的經濟學說,表明了他是斯密經濟學說的忠實信徒。

19世紀初,法國革命和英國產業革命都在深入發展,西斯蒙第親眼看到了19世紀最初幾次經濟危機,看到了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所產生的一係列後果。所以,在1819年發表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經濟學新原理,或論財富同人口的關係》中,他從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信徒轉而成為激烈的反對者。

1837―1838年,他又出版了兩卷集的《政治經濟學研究》,這部著作以大量的曆史和現狀材料論證了《政治經濟學新原理》中提出的理論。

可見,西斯蒙第是第一個與經濟自由主義決裂的經濟學家。他批評隻把財富作為研究對象的英國古典經濟學,提出研究人的物質福利或幸福,反對自由競爭和自由放任。不過他也繼承與發展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價值學說、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理論。在批評、繼承和發展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西斯蒙第創立了自己的理論,其主要貢獻在於他的再生產和經濟危機理論。他從消費是目的、消費先於生產的前提出發,分析資本和收入的關係;根據收入決定生產的觀點,他指出年收入的總量必須用來交換年生產的總量,如果年收入的總量不能購買全部年生產的總量,生產超過收入或消費,就會導致經濟危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消費不足,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小生產者、工人收入和消費的萎縮;追求利潤的生產的無限擴張;不公平分配製度使財產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導致了經濟危機的出現。

(吳雲勇、紀流河)

參考文獻:

[1]王亞楠主編,吳斐丹修訂,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選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陳良璧,西斯蒙第的經濟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陳岱孫,政治經濟學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6]〔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亞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

[7]〔英〕約?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幹應用[M],趙榮潛,桑炳彥,朱映,胡企林譯,商務印書館,1991.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