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職場服飾禮儀

  在我們這個注重美、追求美的社會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特別是那些職場中人由於職業關係,他們需要比一般人更要講究儀表,遵循必要的儀表禮儀。

  儀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服飾、儀容、姿態、神態、氣質等。在人與人的交流之中,相互傳遞的信號主要有三種,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阿爾伯特·馬哈賓博士稱其為36:視覺信號(6isuel)、聲音信號(60cel)和語言信號(60al)。視覺信號指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如服飾、容貌等;聲音信號指的是人怎樣使用他的聲音;而語言信號則是指我們的遣詞造句。

  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服飾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鮮明的,一個商務人員的服飾是否得體,不僅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同時也反映了對他人的態度,因此應謹慎對待。

  服裝的種類、樣式、花色千差萬別,因場合不同、季節變化、個人愛好及不同民族特點而使穿著顯示出多樣性。在社交場合,人們穿著的服裝大致分為禮服和便服兩種。在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多著深色禮服,一般場合則可著便服。無論著何種服裝,都應注意清潔、整齊、合體。清潔、整齊自不必說,單說合體,所謂合體,不單是指衣服的尺寸和人體的體型相適應,還包括把衣服的顏色、線條、樣式和人的膚色、臉色等統一起來,比如,上身著深色高級毛料西裝,下身如穿淺色布料褲子,這就有失合體,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如果一個人的服飾不符合一定的場合所要求是會引起誤會的。國內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業的廠長某日在車間正參加勞動,忽聞某國一家公司的經理不期而至。這位精明強幹的廠長為了表示熱情友好,連滿身油汙的工作服都沒顧得上去換,便驅車前往機場迎接。那位經理見到這位廠長上下打量了半天,連連搖頭。他表示:一位連自己的衣著都“管理”不好的廠長,能夠治理好一家大企業嗎?很值得懷疑。後經多次解釋,這個誤會才得以消除,而實際上,這個誤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男士禮服一般有三種,白天參加儀式、婚禮,可穿晨禮服;晚間參加晚宴、音樂會可穿小禮服;極其鄭重的場合則要求穿燕尾服一類的大禮服。目前,國際上正逐漸以黑色西裝套服和灰色西裝套服取代禮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裝配以白色襯衫和黑色蝴蝶結,會給人以典雅高貴的印象,效果絕不亞於燕尾服。在正式場合穿西裝,要精心選配襯衫和領帶。白色襯衫使男士精神煥發,領帶最好選用絲質的,而且要注意使之與西裝的顏色協調。除穿寶藍色西服外,黑色領帶幾乎可以同任何顏色的西裝搭配。交際場合中男士的衣著不應有過多的顏色變化,大致以不超過三色為首要原則。另外,穿西裝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因為讓別人看到了自已襯衫與褲子的連接處是不應該的,也很不雅觀。有時不穿西裝套服也可以,但西裝上衣和西褲的顏色要一致,既不要看上去“頭重腳輕”,也不要看上去“頭輕腳重”。

  我國男士參加涉外活動可穿西裝,也可穿中山裝或民族服裝。通常以西裝和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為禮服,而以各種式樣的其他中式服裝和夾克為便裝。在參加正式的外交活動時應穿禮服,普通的參觀遊覽活動則可穿便服,民族服裝在涉外活動中也可以作為禮服穿著。參加涉外活動,要尊重外賓習慣與東道主要求,如果我方人員接到的請柬上注明請穿禮服,則應當依照要求去作。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裝與休閑服裝的區別。在正式場合,穿著運動服、牛仔服或沙灘裝是不允許的。業餘時間裏,穿夾克衫、運動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女士在對外場合中的著裝應當體現出女士的職業特點、個人風格和女性的魅力,並且要與出現的場合、環境相協調。

  在西方的交際場合,一般要求女士穿禮服。女士的禮服也有三種。常禮服為質地、色澤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禮服為長及腳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大禮服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單色連衣裙式服裝。其他日常穿的服裝稱為便裝。

  女士衣著上的選擇餘地是極為廣闊的,既使是職業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現女性魅力的裙裝、西裝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選擇西裝、夾克衫、牛仔裝、襯衫、長褲等等。

  職業女性在公司企業上班,一般要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套裙,這樣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威信,選擇色彩柔和一點的衣裙則顯得平易近人一些,但是穿著顯得過於散漫的運動服式牛仔裝或野味十足的服裝在社交、工作中則是不應該的。我國女士在涉外活動中,選擇衣著的範圍也比較大,可以穿西裝套裙、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連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裝。在比較正式的場台,我國的女士通常穿著西裝套裙、連衣裙或旗袍作為禮服。旗袍是中國女性最佳禮服,它既能把中國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來,又能使女性顯得端莊典雅。在社交場合中,我國女士穿旗袍參加往往會受到外賓由衷的讚美。

  女士著裝不但要幹淨、整潔、合身,而且要注意在不同的場合服裝所發揮的不同作用。參加宴會,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同宴會場所的色彩相和諧,而且要考慮同自己男伴的衣著相得益彰。參加婚禮時,不要穿同新娘的禮服同色的服裝,本來是想去祝賀一對新人的,不要因為穿著不當引起別人的非議。而參加喪禮時,宜穿黑色或顏色柔和的衣裙。

  國外關於穿戴有所謂的“4PO原則”,4代表時間,P代表地點,O代表目的。“4PO原則”要求穿戴必須與時間、地點、目的相適應。

  在社交活動中,不但要使自己衣冠楚楚、儀態大方,同時還要遵從有關的禮節。

  服飾的整潔是頭等大事,參加社交活動前要換上整潔的內衣和鞋襪,領口、袖口不允許有汙垢,衣服鞋襪上不允許有汙漬,渾身上下不允許發出汗味或其他異味。

  穿西裝時,襯衫的袖子要比西裝的袖子長1至2厘米,並使襯衫的袖口露出來。西裝上衣外麵的口袋切忌讓它成為“實用”的口袋。上衣的袖口和下衣的褲腳是不能夠在他人麵前卷起來的,西褲在穿著之前一定要熨出褲線,這一類常識禮儀必須遵守。

  在社交活動中,不要主動把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服飾上麵來。假如有人讚美你的服飾,應大大方方地說一聲“謝謝!”,但是不要在對方剛剛讚美完你的服飾後,就馬上去讚美對方的服飾。

  在社交活動中,一旦進入室內,就應當主動脫去大衣、風衣和帽子,但西裝上衣、夾克是不能隨便脫的。有的公共場所沒有衣帽間,可自行去存放衣帽。有的地方有專門的接待人員或秘書為客人拿走剛剛進門時脫下來的衣帽,對此不要拒絕,應當接受其服務,並表示感謝。在他人辦公室或居室內,不要亂放自己的衣帽,隻有當主人允許自己這樣做時,才可以規規矩矩地將脫下的衣帽放好。

  服飾除了服裝外,還包括手飾、戴飾等一類飾物。在我國,男子的飾物比較少,僅有戒指、領帶夾等,而且戒指主要是作為信物來佩戴的,裝飾作用不大。女子的飾物則多一些,有戒指、項鏈、手鐲、耳環、頭飾等。佩戴這些飾物應注意同自己的形體協調,並考慮與服裝風格的統一。一般來說,在接待工作中,是不宜佩帶過多的飾物,以免給人以不穩重的感覺,從而降低信任,但在參加商業宴會時配戴合適的飾物則是適宜的。

  首飾的佩戴也有一套規矩,它是一種沉默的語言,既向他人暗示了某種含義,又顯示了佩戴者的嗜好與修養。對此雖然不必完全遵從,但在交際場合中也不能不慎重。

  戒指通常應戴在左手上,這大概是因為左手較少地用於勞作。拇指是不戴戒指的。把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無偶而求愛。戴在中指上,表示正處在戀愛之中。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結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則暗示自己是一位獨身主義者。在不少西方國家中,未婚女子的戒指戴在右手而不是左手上。修女的戒指則總是戴在右手無名指上的,這意味著她已經把愛獻給了上帝。一般情況下,一隻手上隻戴一枚戒指,戴兩枚或兩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適宜的。參加涉外活動,佩戴的戒指以古典式樣為好,太時髦了反則不好。

  手鐲和手鏈的佩戴講究差不多。如果在左臂或左右兩臂同時佩戴,表明佩戴者已經結婚。如果僅在右臂佩戴,則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約束的。一隻手上不能夠同時戴兩隻或兩隻以上的手鐲和手鏈,因為它們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響並不好聽。手部不太漂亮的人手上戴得東西不宜太多,否則容易暴露自己的短處,那些注意你手上首飾的人不可能不同時注意你的手。

  項鏈的佩戴因人而異,如脖子細長的人不宜選擇細且長的項鏈,脖子短粗的人則宜選擇細且長的項鏈,這樣才利於彌補自己的缺陷。選配項鏈上的掛件,活潑好動者,可選配三角形掛件;成熟穩重者,可選配橢圓形掛件;女強人型可選配方形掛件。

  佩戴耳環要使之同佩戴者的臉型相“適合”。臉圓的人不要選用又大又圓的耳環,而應選用鏈式耳環或耳墜。臉方的人不要選用過於寬大的耳環,而應選用小耳環或耳墜。臉長的人不要選用長而下垂的耳環,而應選用寬寬大大的耳環。在一切正式場合,都應當避免佩戴發光、發亮、發聲的耳環。

  胸飾的花色品種很多,選用時要兼顧年齡、裝束、場合等因素,隻要使人看起來不刺目就行了。

  總而言之,佩戴首飾必須堅持以下幾條禮儀要求:

  第一,應當遵從有關的傳統和習慣,在社交場合中最好不要靠佩戴的首飾去標新立異。

  第二,不要配戴粗製濫造的首飾,在正式場合不戴首飾是可以的,戴就要戴質地、做工俱佳的。

  第三,佩戴首飾要注意場合,上班期間不戴或少戴首飾最好。運動或旅遊時也不能夠戴太多的首飾。準確地說,隻有在交際應酬時佩戴首飾才最合適。

  第四,佩戴首飾必須考慮性別差異。在一般場合,女士們可以樣樣首飾都戴一戴,而男士佩戴最多的隻有結婚戒指一種。場合越正規,男士戴的首飾就應當越少。

  此外,佩戴首飾還有一些特殊的禁忌需要注意,例如女士參加喪禮時,隻允許佩戴結婚戒指和珍珠項鏈。

  服裝的配件在人的整體裝束中至關重要,一件用得好的配件,好似畫龍點睛,可使您光彩照人、靚麗非凡,而一件用得不好的配件,好比畫蛇添足,隻能夠敗壞您的形象,因此在交際場合中,對服裝的配件應當給予必要的注意。

  在正式場合穿禮服時,可配以黑色或白色領結,但打上蝴蝶結參加社交活動,給人的感覺就不鄭重了。

  領帶被稱為西裝的靈魂,選擇上應當下一番功夫。係領帶不能過長或過短,站立時其下端觸及腰帶為好。穿西裝背心或毛衣時,領帶要塞進背心或毛衣裏。在正式場合不宜鬆開領帶,而假日休閑時則不必打領帶。男士應當多備上幾條領帶,以供不同場合使用。

  領帶夾也是比較重要的男性飾物,它實際上是領帶棒、領帶針和領帶別針的統稱,起著固定領帶的作用。在歐洲一些國家裏,使用領帶夾被當成一種壞習慣。那裏的人認為,男士在行走中聽任領帶在胸前輕輕飄動,正是係領帶的妙處,而用領帶夾把領帶夾得緊繃繃的,樣子並不好看。如果使用領帶夾的話,也不要用粗劣的產品。領帶夾的位置不能太靠上邊了,以從上往下數襯衫的第4粒鈕扣處為好。西裝上衣係上扣子以後,領帶夾應當是看不見的。它不能夠用來夾在上衣的領子上。

  男士的腰帶有工作時使用和休閑時使用之分。在工作中使用的腰帶以黑色或棕色皮革製品為佳,寬度一般不超過3厘米。而配休閑服裝的腰帶,多麽誇張都是可以的。中年人腰圍較大,可以係稍寬一些的腰帶,但顏色和式樣都不宜太醒目。係腰帶不是紮繩子,因而不能太長了,通常以不超過腰帶扣10厘米為標準。

  女士係腰帶應考慮同服裝相配套。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與體型搭配問題,如果自己柳腰纖細,那麽係上一條寬腰帶,會更顯楚楚動人。如果腰圍太粗,可係一條環扣粗大的腰帶,外罩一件不係扣的外套或背心,使腰帶的環扣成為他人矚目的焦點。

  有很多很胖的有身分的中年人喜歡使用吊褲帶,吊褲帶不同質地、顏色的種類很多,用哪一種雖屬個人愛好的事,但是切不可讓它露在外麵,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服飾禮儀。

  服飾上的鈕扣雖小,但作用卻很大。服裝上的鈕扣的式樣很多,可在禮服或西裝上衣的口袋裏置放,並配合領帶、襯衫的顏色進行變化。

  裝飾手帕不能被當作普通手帕使用,如使用得當,可增添許多體麵與斯文。

  眼鏡選戴得好,可使人顯得儒雅端莊。方臉的人要選大圓框、粗線條的鏡框;圓臉的人宜選四方寬闊的鏡框;橢圓形臉的人最適合選框型寬闊的眼鏡。在交談或行禮時,最好先把眼鏡摘下來,過後再戴上。選戴太陽鏡時,身份陽鏡時,商標要揭下來,不要以商標向他人炫耀,反倒給人一種膚淺的感覺。

  男士西裝上衣和西褲的口袋是不適合放東西的,因此在公務活動中男士應攜帶一隻公文包,它比那些小型或肩挎的手提包神氣多了。公文包以深褐色或棕色皮革製品為上品,不要選擇灰色的,也不要選擇發光發亮、畫滿圖案或廣告的。手提箱隻適宜帶著去參加午餐約會。

  女用手提包應套在手上,不要拎在手裏擺來擺去。體態窈窕的女士不宜使用大提包,而身材高大的女士則不適宜用小提包。用掛曆製作的小姐包不適合在商務場合使用。

  錢夾以皮製為好。又長又大的皮夾子被視為男士的“口袋秘書”,適宜放在西裝上衣內側口袋裏。任何類型的錢夾要注意不要塞得滿滿的。女士用的錢夾可隨手攜帶,也可以放在坤包裏。

  金筆、手表、打火機被西方人一度看作男士三大配件,並被當作身份的象征。職業男性應攜帶至少一枝鋼筆和一枝鉛筆,可放在公文包裏,也可放在西裝上衣內側的口袋裏,但決不能插在西裝上衣外側的口袋裏。有身份的男士在交際中最好帶一枝高檔、氣派一些的鋼筆。

  手表的佩戴因人而宜,但不論男士還是女士,在涉外交往中最好要戴機械表,不要戴潛水表、太空表或卡通表。

  打火機可以當作裝飾品,也可作為禮品。但在社交場合好吸煙的人一定要記住,不要隻顧誇耀自己的的名牌打火機而冷落了其他人。

  無論是房間鑰匙,還是汽車鑰匙,都應放在鑰匙包裏,或西裝上衣內側的口袋或公文包裏,絕不要把鑰匙別在腰帶上,走起路來嘩嘩作響,有失莊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