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雞又叫了》讀記之四十四——基督教的英雄神話]公元4到6世紀間,天主教基本上已經不再有殉難者,東方大教會的殉難者數量增長了一到兩倍,羅馬的殉難者數量在公元5世紀增長到了原來的八倍,殉難者的埋葬地也被成百上千地發現。隻要發現了舊墓地,教會就懷疑其中埋有神聖的骸骨。教會之師Ambrosius親自通過這種方式激活了信仰生活。他是神聖的殉難者Gervasius和Protas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雞又叫了》讀記之四十三——教會的血流成河]象後代針對薩克森人、Albigenser、Waldenser、胡根諾特信徒、普魯士人和Liven人的迫害,對他們從來就沒有過。這種形式的宗教戰爭不符合羅馬思維方式。神學家J.G.赫爾德爾折磨被告以求獲得供詞或者稅收,在基督教時期要比之前的數百年更經常、更殘酷。如果看看我們虔誠的中世紀留下來的刑房,我們隻能讚歎其創造力,這種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雞又叫了》讀記之四十二——基督教所受的迫害]基督徒受迫害是如何出現的?羅馬人在宗教問題上本來就有其限度。早在公元前186年,元老院在酒神節審判中決定徹底毀滅迪奧尼索斯崇拜後,迪奧尼索斯的第一批受難者就在羅馬殉難,正好是在尼祿判決基督徒之前250年。前139年,占星術算卜者第一次被趕出羅馬城,Isis在羅馬的主廟於前58年被摧毀,修複後又在前48年重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不因為基督教憤怒的人,不認識基督教。
——JoachimKahl,德國當代神學家、哲學家
譯序:基督教早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尤其是因為其自身的排他性和不寬容,在羅馬帝國確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但是,其受迫害程度遠遠不像教會、尤其是羅馬天主教會無限誇大的那樣,而且教會所宣傳的某些聖者殉難的故事,原本就是無稽之談(參見訛傳與謊言之一:保羅之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8歲老太寫天書天外來書還是新發現文字?(組圖)CCTV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看一個中國產的國產的動畫片,叫天書奇談,說的是一個叫誕生的小夥子通過一本天書去學習降妖除怪的本領,當然那是藝術作品當中的形象,現在我們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5-20 11:55:23)

•唉,敬奉一句題外話:-鄉人進城-♂作基督徒的還是慎用"道"字為好。要說上帝的話、說羅格斯、說logos,都好。唯獨中文這個“道”字,華人基督徒不好用。中華文化的道這個概念,可是有特定含義的。佛教雖然也是外來的,也用這個道字,不過,單憑《金剛經》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教有資格用這個字。畢竟,老祖宗黃帝已經留下了遺訓:“道無鬼神,獨往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世紀初,Ignatius已經不得不命令Polykarp主教,勸告“姐妹們”“愛主並且在肉體和精神上滿足於丈夫”。稍後一些,教會就建議,在愛餐後習慣性的交換“愛吻”時不要張開嘴唇,如果吻引發了快感,就不要重複。
還需要提的是“神職婚姻”,就是男女“聖人”共同生活在一處或者同睡在一張床上。這種生活方式被稱為共同苦行,最初是阿提亞宗教會議用於描寫Samosat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叫胡馬度陰山
約伯記講的是耶和華與撒旦打賭,要看看約伯是真的虔誠,還是蒙神賜福富有而敬畏神。撒旦在得到耶和華的許可後,毀掉約伯的財產,殺死約伯的子女和仆人。雖厄運連連,約伯癡心不改,繼續對耶和華頂禮膜拜,最終得到耶和華加倍賞賜。
第一回:鬼使神差撒旦領命
故事開始講述了烏斯地有一個叫約伯的人,子女眾多,牛羊成群,為當地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來源:也和話於07-05-1921:24:48
Epicurus(341BC-270BC)Greekphilosopher
IsGodwillingtopreventevil,butnotable?Thenheisnotomnipotent.
Isheable,butnotwilling?Thenheismalevolent.
Ishebothableandwilling?Thenwhencecomethevil?
Isheneitherablenorwilling?ThenwhycallhimGod?
在美一方:
如果上帝願意阻止邪惡,卻不能阻止,那他不是萬能的;
如果他能阻止卻不願意阻止邪惡,那他是邪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亞當夏娃是中國人……
如果上帝造的亞當、夏娃是中國人,特別是如果他們是廣東人的話,我們全體人類肯定現在還在天堂和耶和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根本不會有原罪來煩我們和老耶。因為我們中國版的亞當、夏娃一定會忽略那個蘋果,而把那條蛇抓過來炒炒吃了。
這樣,不僅這世界上不會有原罪,就連魔鬼也從根兒上給消滅了。所以,耶老最大的失策是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