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4-22 19:35:39)
寫在後麵
費淑芬 我不是個勤奮的人,況且在50年代,是不提倡編輯自己寫文章的,除了上麵指定寫一些配合中心任務的宣傳材料之外,沒有寫過自己想寫的文字。以後二十多年更是徹底離開了文字工作。 80年代回到編輯崗位以後,有幸結識了項冰如、江民繁、趙健雄幾位朋友,在他們的鼓勵和督促下,才開始有了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刊發在他們所編的副刊上。1991年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30:23)
回歸
費淑芬有一天清晨,我在保俶山下散步,忽然發現前麵走著一個婦女的身影很眼熟,極像是以前的鄰居阿巧姐。但是旋即又否定了自己這個念頭:不可能吧!看這人的衣著打扮,阿巧姐哪有這個條件?一身真絲綢衫褲,耳垂上掛著兩隻重重的金耳環,項頸裏也戴著金項鏈,真有點像是個海外來客哩!更走近些,看那走路擺動雙手的姿勢,那勞動過度以致微傴的脊背,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20:22)
圖書館阿姨
費淑芬70年代初,我從幹校下放到一個小鎮的工廠裏,在車間勞動了兩年多時間,後來據說是為了落實政策,要調我到科室中去。工廠的科室,離不開生產技術和數目字,生產技術我不懂,對數目字也不在行,最後,也可以說是“因人設事”吧,將我安排到一個當時隻有百來本書的所謂圖書室裏。這裏原來是一個病休工人代管著,沒有一定的開放時間。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17:18)
雨傘上的杭州
費淑芬來到杭州,前後已有四十餘年,雖然其中有不短的一段時間被打發去了外地,但是無論到哪裏,人家仍將我稱作“杭州人”。今後的歲月,如果沒有特殊變化,想來也總是要在這裏度過。但是,當我靜下來,循著已消失的年華追溯我對杭州的最初印象,卻發現她停留在一把小小的雨傘上。我的家鄉在浙北的一個小鎮上,離杭州不算太遠,但因交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13:15)
愧受這份情意
費淑芬十多年了,每年年終,收到的第一張賀年片總是她寄來的。照例,第二天會有一封長長的信,問候我的健康,告訴我她近來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這個一直稱我為老師的人,其實並不是我的學生,而是我在職時的一位作者。然而作為編輯的我,卻沒有發表過她一篇作品,也沒有做過半點對她有幫助的實事,“秀才人情紙半張”,隻是通過幾封信而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11:22)
感受溫暖
費淑芬送溫暖,已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工程,並在全社會實施著,不僅是那些受惠的本人,就是看著電視屏幕和報紙上的一篇篇報道,心中也感到熱乎乎似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下。據一位在居民區工作的友人告訴我,前幾天她們將三百元人民幣和一些過節的食品送到一位孤寡老人手中時,這位老人激動得竟“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失聲痛哭起來。我聽了她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10:04)
似見故友
費淑芬知道浙江文藝出版社計劃要出廬隱作品集的消息,我就像是小孩子盼望久想而不可得的玩具一般,每次去出版社總要探問一下這本書出來了沒有。在長長一年多的等待以後,終於拿到了這本《廬隱小說精編》。如此殷切地盼望這本書,在我是有淵源的。還是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個暑假,我在叔叔的書堆裏翻出一本封麵已經脫落隻剩了扉頁的《海濱故人》,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05:04)
西瓜的心願
費淑芬街頭巷尾的西瓜攤比比皆是。青翠碧綠或透著淡淡的粉綠色的西瓜,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更有的坦開它鮮紅的內瓤引誘著過往的人們。每當看到西瓜,我總會想到一個人。那是1958年,我下放在紹興農村,因產後不久,加上情緒低落,身體顯得十分虛弱。善良的生產小隊長派我做些輕微勞動,去菜地除草。帶我去的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金堂。金堂生得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03:11)
年糕團
費淑芬年糕,顧名思義,是過年吃的糕。以前的確也是要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它的,不像現在任何一個菜場裏都可以買到。我喜歡吃年糕,也吃過許多年糕,但最忘不了的,莫過於諸暨的手工年糕了。倒不僅是因為它製作精良,用料講究,更使我難以忘懷的是舂年糕時的那種熱烈氣氛。1952年,我參加民主建政工作組到諸暨農村,正是元旦剛過、春節將臨的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4-22 19:01:08)
一籃豆板糕
費淑芬蠶豆老了,可以剝豆板了,每年到蠶豆剝豆板的時候,也正是新小麥登場的季節。用新收的小麥磨成麵粉,和入蠶豆板蒸成糕,叫做豆板糕,有一股誘人的清香,也是農村中初夏的時令食品。童年時,吃過許多次家住農村的姨母送來的豆板糕,平安日子容易過,吃過也就忘了,沒有留下什麽印象。使我對豆板糕有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它本身的滋味,而是由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