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對於一部佛門經典,這樣千古佳句隻可使之在塵世間揚名,卻並非是真正的褒揚。其一,其口氣張揚,似有不將人間一切書放在眼裏的勢氣,經書不霸道,人已霸道了十分,大違佛門清修之道,守此句者,已是門外之人。其二,人間之書,並非皆為糟粕,若皆為糟粕,人間之書皆不可讀,何以獨能識得楞嚴、讀得楞嚴、通得楞嚴?其三,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國內學術界有一現象,學者越是出名,其學與其名越漸行漸遠。尤其是做國學的學問者,怎麽看都是在為了混飯。
前輩中做國學的人,學問做得真好,好在做學問的同時,也以國學修身、養身,培養起一種“道德”,以身教導後學。同時惠及自身,能以其學問養天年,南懷瑾,馮友蘭,季羨林,在曆經大風大浪後,都歲至九十高齡,。
而當今人做國學的學問,基本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1-17 21:05:57)
因此,當談佛學、道學與各自宗教之別,必先使談論者處同一境界,有同一執念,方可不使是非顛倒。而探究者,也必應先有兩種堅持才能真正解讀一方文化。這兩種堅持,便是陳師寅恪提出、並身體力行一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陳師針對古代學問所特言的要表一種“了解之同情”,因“所謂真了解者,必神遊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於同一境界;而對於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11-16 21:21:01)
中華的學問與西方哲學不同,中華傳統學問重自身修與養,以西方觀點看便偏於主觀,甚至唯心。然而,正是西方文化缺乏這種對自身修養的探究部分,才會在其文化領域出現另一極端,即純粹的宗教在西方社會得以長足發展。而純粹的、完全不依附於任何學問的宗教,在華夏曆史上便沒能形成格局。
所謂宗教,有三種分別。其一,首創之初便以宗教之勢出現,名其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11-12 21:33:47)
世上沒有任何一部經典,是把世外事說與世內人。恰恰相反,大部經典都是對世內人說世內事,或用世內事否定世內事。這一點,對旨在渡人脫離苦海的一切佛經,亦不能免。所謂佛經,都是說與世人,是世人在世修身之器,也是為此目的而成。
佛學的基本精神,在於世間行,不在出世行。遠遁深山的隱者,是為自己選擇了一個生活方式,遠遁本身,並非能造就悟者,二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9-10-25 08:17:52)

橫看是嶺側是峰,


遠近高低問不同。


欲是廬山真麵目,


緣中故事緣外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3-20 21:48:00)
近代大學者中,把“老莊”還是“莊老”的文章做得最大、最徹底的,大概當屬錢穆。錢老於此著作較多,不能一一學習,唯所能明白的,大概隻有其學問所關注的這樣兩點:1,老子的真實身份;2,道德經與莊子成書的先後順序。而於此兩點,最引筆者留意的,又並非是其結論,而是錢老治學的方法。因世上諸多學問,結論決定於方法,方法決定於立意,結論往往不是最重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3-17 20:21:52)
使老子與其他聖賢的時代先後順序在近代成為顯學,當始自梁啟超對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的批評。任公主張老子書出於孔子之後,顧頡剛、馮友蘭從其說。馮並認為,老子雖可生於孔子之前,但老子書卻不能是老子所寫;老子書的成書,不僅在孔子以後,還當在莊子之後,並舉出了幾個聽上去甚為得體的證據。
這,便顛覆了胡適之古代哲學史的順序,適之先生為此頗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3-16 20:04:09)
曆史上說起道家人物,都有老莊的說法,老是老子,莊是莊周。這“老莊”連字,同時又指道教三玄經中兩部經典:《道德經》和《莊子》。其中《道德經》為大經,《莊子》被視為小經。
一般而言,這沒有什麽問題。
而這老莊連字,又表另一含義,即老子在曆史上存在於莊子之前,不僅人如此,《道德經》及《莊子》這兩部經典在曆史上的成書順序,也向來被視為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3-05 21:05:54)
東方的經學相對西方而言,可以六字表大不同:盡善矣,盡美矣。而這盡善盡美的學問,又似乎有偏愛的傾向,非心向正道之人不能得而居之。蓋而言之,東方文化重的是正道之然、及其之所以然的世間大學問。
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對中國人的情操給予了一種十分精彩的描述。他認為真正的中國人之所以區別於西方人等,是因為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年人的頭腦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