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看天天天藍,雲卷雲舒。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6-06-01 19:35:52)
是香港飲食家李純恩寫的《吃在北京》。一卷在手,隨著他沿街陌巷,溜胡同,逛古城樓。楊柳風吹,處處炊煙起。百年老店,亦或坊間小鋪,都是唇齒生香的食趣與瑣憶。北京全聚德的烤鴨,金匾禦字,名聲仍是亮堂堂的。可是老店,如百足蜈蚣,盛名所累下,手藝和管理都稍遜色了。如今中南海禦用的烤鴨店,是九花山的。老板曾是當年全聚德裏的小學徒,從擋鴨,片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吹泡泡:小時候,流行過一種竹杆圓珠筆。母親是做老師的,換上藍筆芯,那隻筆就用來備課寫筆記;換上紅筆芯,那隻筆就用來批作業。抽掉了筆芯,竹杆就是我和弟弟吹泡泡的管子。用白瓷缸裝半杯水,放進肥皂沫,攪勻,用竹管子,一個接一個的,將泡泡吹上天,仰著頭,眯著眼,看著它們越飛越高,在陽光裏,它們五彩迷離,有彩虹顏色。我曾經堅信,總有一個快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滾滾紅塵》,是部舊片子了。當年亦有過票房盛況的,現在,在記憶裏麵,是洗淡的雲煙。有一種愛,寸寸蕊搓成灰。鮮華密密往複過,但已不能拾遺如初。戲裏麵的鏡頭,隱約記得的,隻有秦漢和林青霞溫暖人心的那一段舞。其餘的,都交給了雲煙。那一段舞,緩慢,含蓄,壓抑在內心的一些情感,一層一層的漣漪釋放出來,不露聲色的表達,我喜歡。常常,越含蓄的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圍爐讀書,看好雪片片,那是清雅。而遠行,是大風吹葉般的壯闊。粗厲,有微微痛的歡喜。
一個人的行囊,不是兩個人的,即使有親愛,也要暫時把他擱置一旁。行走,是一種極寂寞的姿態。十畝蒼煙秋放鶴,一簾涼月夜橫琴。隻為悠悠我心罷了。所以,十丈紅塵裏的繁華珠翠,小軒窗下的畫眉環髻,一切浮華要舍得。
遠行,隻要帶一大罐淡水,必需的幹糧與藥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02 17:24:24)
一九四三年,一篇不朽的童話誕生在紐約。這本薄薄的故事書,就是法國作家聖伯修裏所著的《小王子》。六十年來,它被許多達貴,更多的,是被微小平凡的人所閱讀,收藏。他們之中,有村莊裏快樂的伐木工人,烤麵包店裏為生意發愁的老板,早晨急匆匆趕第一班地鐵上班的小職員,或者,金粉狂歡的城市裏,他隻是個,黯然的異鄉人。《小王子》,是一本探求生命過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網上,無意讀到一篇紀念王小波的文章。才驚覺,四月,正是王小波離世的日子。這篇張為民的文章,順手轉載到自己的博客裏,篇幅有些長,寫的不夠簡明。也許緣於熱愛吧,才不舍得略去任何一個關於王小波的細節。一個字裏行間都翻卷著幽默與機智的人,一輩子,卻是最寂寞。因為他的寂寞,更加倍的熱愛他。我大多讀的,都是他的隨筆。一直遺憾的,是沒有讀過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停車暫借問》是鍾曉陽十八歲時名動香江的作品。
這部小說,分成三部。從四十年代的奉天城,一直寫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其間亂世斬惶離,榮錦壓繁枝,到暮年,牡丹掙盡最後一縷灰。趙寧靜的一生,蒼蒼落木遠,蔌然筆下。不驚不失,穩穩。第一部〈妾住長城外〉,寫的是東北抗戰,少女時代的寧靜。麻花辮,藍頭繩,尚算富足的家世。癡頑,爛漫,莫如一樹花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4月20日晴整整一個冬天,舊金山都在淅瀝的雨裏。白天下,晚上下,平時下,周末還下。每天沉浸在一種煙雨朦朦裏,一恍神,常以為自己身陷倫敦街頭。朋友見麵,異口同聲,愁眉苦臉的問:這周還會下雨嗎?下。每周必下。心間端著一塊烏雲,老天隨時準備興風作浪。一向陽光燦爛的加州,時不時的拉一下“floodwarning”的紅色警報。前一陣,文學城的新聞,舊金山又要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首情歌,風靡一時過。
第一次聽到,心裏便暗暗笑。老鼠愛大米,老鼠怎能不愛大米?大米可是老鼠的“長期飯票”,離開了大米,老鼠的物質生活就要斷炊了。小老鼠當然要瘋狂愛上大米了。網上的征婚新聞,百萬富翁的老男人,要找一個青春貌美的大學生。花園洋房,一段鍍金琢玉,悠閑的少奶奶生活。交換的條件是,十年的青春,另外,給他生養一個孩子。後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不扶
葉傾城
  
11月,武漢卻豪雨如注。微灰粗線條的雨,嘩啦啦,淹了一片城。下班路上,看見不遠處一位女友,細高跟小靴,在一踩一汪水的人行道上,連連踉蹌,正想喊她,她已一跤跪倒在地。
  我下意識衝上去想扶,卻,停住了。
  我不是沒摔過跤的。
 因為曾經深愛過,是浮在雲端的幸福,跌倒的聲音,便更沉悶,狠,絕望,痛到骨髓裏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