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5-09 11:05:09)
美居詩一首 駕車遛狗樂媼翁 歸去來兮效淵明 讀罷英文吟古文 抄完聖經抄詩經 2024年5月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懷念恩師愛新覺羅·季庸先生(下) 感謝雲在堂的博文公開了羅桂鈞老師青年時代的贈款墨盒,勾起了我對恩師往事的懷念。羅桂鈞字季庸。他的戶籍登記姓名就是羅桂鈞。他在自己的藏書裏簽名多是羅季庸。
第一次見到羅先生是在1962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學友帶我來到坐落在青島市北區周村路的一座二層日式建築樓房前。沿木樓梯走上去就是羅老師的居家。給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08 18:24:43)
春節思故鄉 祖墳早被挖了 祖屋早被扒了 祖田早共產了 祖先早被忘了 小河汙水潺潺 山坡垃圾滿滿 化肥農藥普及 人人夢想拆遷 ?? 我本從這裏來 故鄉人不認識我 尋家旅館夜無眠 淒涼讓我毛骨悚然?2018年2月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古稀之後選擇移民美國的五位長壽中國名人 姓名生卒及享年移民時年齡居住地身份 許家屯1916.3—2016.6.101歲74歲(1990年)洛杉磯中共高官 張學良1901.6—2001.10101歲90歲(1990年)夏威夷民國高官 巫寧坤1920.9—2019.899歲71歲(1991年)佛吉尼亞教授學者 鄭念1915.1—2009.11.95歲75歲(1990年)華盛頓作家 王若望1918.2—2001.1283歲74歲(1992年)紐約文化名人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07 13:37:23)
一條被餓死的山東好漢 他叫丁守倫,山東昌邑人。生於1907年卒於1976年享年69歲。他是我的親叔父,逝世已經四十八年了。他是當年闖青島的一條好漢卻因饑寒貧病而死於故鄉。 1924年17歲的他和19歲的父親推著木製獨輪車從昌邑徒步走了240裏路來到了青島。從睡崗亭開始了青島生活。 從1924年到1949年即在在他18歲到42歲期間他先是參加了中華民國海軍,後又當了青島警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4-05-07 05:03:47)
青島人的地瓜情節 40年前,地瓜一直是青島人的當家飯。祖祖輩輩都是吃地瓜長大的,所以青島人對地瓜有一種特有的情結。
地瓜易種易收易加工易收藏。農村裏家家都挖有地瓜窖子,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過年,叔叔從地瓜窖子裏拿出儲藏保鮮的地瓜煮了吃,又甜又軟又香,特別好吃。
窮人家的孩子吃地瓜長成了胖孩子,民間都稱呼叫“地瓜膘”。那時不懂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回憶錄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運動時我是十五歲的初中學生。運動中中央提出了全民以鋼為綱趕超英國要實現全國年產1070萬噸鋼鐵產的口號。在各級幹部的帶領下,到處都是高爐和煙火。街道幹部帶領我們把居民大院大門的門栓拆下上交煉了鋼鐵。中小學校的校園和教室有點像廢品站。班主任每天的任務是清點稱量學生們交來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廢鋼鐵,大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4-05-06 04:33:16)

石老人祭
你是石老人村民的鼻祖
拆遷三十年讓漁民變成了絕戶
漁舟唱晚成為永逝的絕唱
海天裏滿目是權貴的別墅 今夜你心中的岩漿終於噴發
一怒向膠州灣拋出自己高昂的頭顱
將熱血灑向嶗山的紅葉
飲恨千年問蒼天,為半島捐軀。

2022年10月3日在美聞石老人失首感作 注:石老人是位於青島嶗山區海域黃金地帶的一座高十七米的石柱。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05 13:34:31)
難忘老青島的木輪車1898年3月6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德國政府簽訂了《膠澳條約》後德國人接受這片一窮二白的土地時,木輪車依舊是當地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這種從春秋戰國就盛行的古董運輸工具直到1958年才逐漸被徹底淘汰。木輪車分獨輪和雙輪兩種。獨輪車載量較少,為農戶必備。雙輪車又叫地排車主要在城鎮承擔貨物運輸。青島開埠之初,從沒見過汽車和火車的首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05 10:50:54)
充饑救命啤酒糟 1960年——1962年其間的大饑荒年代青島人由於營養不良,很多人得了浮腫病。醫生在你腿上用手指一壓,就會出現一個坑凹的窩,遲遲不能恢複,就會告訴你得了浮腫病。記憶中的浮腫發病率超過了三分之一。灰褐色的啤酒糟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酒糟,而是製造啤酒的麥芽經過糖化後所產的濾渣。主要由麥芽皮殼、半纖維素等組成。今天主要用做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