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博文
(2024-04-19 00:59:32)
《嫘祖祭典》巴郞嫘祖,乃中華上古人物,黃帝之原配正妻,人文始祖。她首創婚姻製度、出行宜忌、農桑養殖,教民栽桑養蠶、抽絲織絹、製衣之術,曆代尊稱為“先蠶”。“北祭黃帝,南祭嫘祖”。每隔三年,在嫘祖故裏四川鹽亭縣嫘祖陵,都要隆重舉行嫘祖公祭大典,“祭祀華夏母親,尋根絲綢之源”,吸引著海峽兩岸大量遊客到來。民間祭祀嫘祖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9 00:58:51)
《不靜喜動》巴郞友雲: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曾經寫過一副有名的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靜,是一種臨危不亂的大智慧。古人講究“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古代的衣服上,會佩戴玉質的“禁步”。行走間要保持安靜,不讓玉飾發出一絲聲音。提醒人們,時刻維持“靜”的狀態。古人雲:“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巴郞。《文友會周記》018。力巧之辯20220706一一一一一一一一Penny: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曾經寫過一副有名的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靜,是一種臨危不亂的大智慧。古人講究“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古代的衣服上,會佩戴玉質的“禁步”。行走間要保持安靜,不讓玉飾發出一絲聲音。提醒人們,時刻維持“靜”的狀態。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8 01:42:37)
20240418《時機》巴郞爭分奪秒,隻爭朝夕。稍縱即逝,後悔莫及。《願學》巴郞世上之事,不會何妨?幹中來學,百煉成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6 00:27:00)

《躍邦》巴郞一身為黨的總書記,雄心要把風氣變。改革開放奔小康,科學技術求超前。經濟騰飛惠民生,神州大地煥新顏。高位領袖第一人,走遍華夏三千縣。二思想解放莫保守,尋找真理多實踐。為官處世欠圓滑,有錯立糾不遷延。風雨拂林摧秀木,探頭椽子最先爛。滿腔報負付流水,壯誌難酬長嗟歎。三再次長征何懼難?老驥伏櫪誌更堅。身患重疾餘熱獻,會上犯病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巴郎閑話219-《南充人物》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巴郞《秋遊故鄉散記》19《南充人物》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南充市。南充市的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南宋朝代。據說當時有個皇子封在邊鄙之渝州,後來機緣巧合,上天垂顧,竟鬼使神差地被朝廷大臣們擁立為皇帝。這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得他喜不自禁,於是他將渝州府更名為“重慶”,將其北邊的充州府更名為“順慶&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茂子舊作097。《靈龍潭記》一一一一五一之際,吾攜三五好友,沿青石之溪而溯。九曲八彎,怪石磋砑。溪之清流,時緩時疾。至溪口,哄然墜落,形成一瀑一潭。據傳,曾有白龍顯靈於此,遂有匠人將其形刻於壁上,栩栩如生。絕壁一側,另刻“有龍則靈”之佳句。“靈龍潭”之名,由此而來矣。靈龍之瀑,如風生珠落,飛金濺玉。靈龍之潭,如天遺寶鏡,熠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5 01:35:12)
20240415《後發製人》巴郞現今的世界形勢,風雲變幻,硝煙彌漫,局部戰爭不斷,世界成了一個越來越危險的角鬥場。換言之,原來美西方維持的世界秩序正在分崩離析,世界正朝著一個越來越難以捉摸的方向滑下去。今夜,伊朗無人機遠程襲擊以色列,使巴以戰爭升級。這巴以戰爭愈演愈烈,美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都牽扯了進去,值得憂慮。牽一發動全身,戰爭看似遙遠,其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巴郞筆談》011:兒時電影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是的,相信大多數同學對兒時看電影都印象深刻,能夠津津樂道自己的故事,畢竟看一場電影,是值得高興的事。上小學,每年六一兒童節,上午上學。到校後,學校全校集合開會,表彰三好學生,並舉行少先隊入隊儀式。正式活動結束後,都要組織去沙河電影院看一場電影。記得一年級看的《寶葫蘆的秘密》,二年級是《三打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4-13 23:09:06)
20240414《試析“英”字》巴郎英字的最後一筆,究竟一點還是一捺?“英”字喻草叢中央,意思是繁花又叫英華。所以他下麵的“央”的最後一筆是一捺,而不是一點。如果是一點,則不成為“央”字。這已成為通用流行正式書寫,約定俗成的。因為央字是對稱的,一撇一捺,字型美觀。且兩足分立,撐持央廈,站立牢固。如果左撇右點,則站立不穩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