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10-28 12:51:22)
【原文】神者,仁也,愛也,及也,功也。人人元存,未可消也。群書【釋譯】神是什麽?是仁,是愛,是利他,是濟世之心。每個人元神中都有神性存在,不會消失。注意,這裏說的是人,不是動物。風之光注:利人利己是真神。損人害己是真魔。損己利人是人,損人利己還是人。【原文】河朔有路,折矣,人至修之,神也。河東有人,病矣,人之扶,神也。東山有獸,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8 12:50:19)
【原文】東山有鬼,眾人皆恐。時久,人不出,曰鬼,食人,可懼。有勇士,拔而劍,立而出,進群山,滅鬼於岩。歸,曰狼。眾人明而疑,俱莫進。山無鬼,人心鬼爾。群書【釋譯】東山有鬼,大家都很害怕。時間久了沒人敢去那裏,都說有鬼吃人,十分可怕。有個勇士,佩劍進群山中,將吃人的惡鬼殺死在岩石上。回來告訴大家是隻狼在作怪。眾人雖然明白是狼,但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8 12:49:20)
【第四十七篇】魔【原文】至破之理始於魔也,至生之理源於魔之欲也。群書【釋譯】萬物消亡的原因是魔性,但魔性所產生的欲念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起源。所以說,魔性是種變化,有消亡才有新生。風之光注: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如果魔性重,元神就會一直居無定所,今天死,明天生,今天生,明天死。一直這樣不斷循環。如果想結束這種循環,就必須提高神性,努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8 12:46:37)
【第四十八篇】妖【原文】元分神魔性,轉換萬事通。妖者,害世害人之事也。妖者魔之化也。群書【釋譯】在元神中,分神與魔性,神魔一家萬物生。妖是指害人害世的心,是魔轉換到極點產生的。風之光注:魔性發動,人就會去追逐物欲,一旦得不到,就容易使用各種坑蒙拐騙的手段。妖性,就出來了。【原文】有人之人,識物之美。欲而不達,盜之於樂。非此道為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8 12:45:49)
【原文】玄決之相,非相可相,無天生之決。萬物有相天地有相始於思相。思之源也,天地靈也。無思之源何哉?!時也,宇也,思也。以無思之,有相也。群書【釋譯】七玄究竟是什麽樣子,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也不是這裏的世相可比擬的,更沒有辦法追究它的來源。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地萬物的樣子,皆源於我們的思想。那麽思想的源頭是什麽?是天地的靈氣。那麽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本源即:心源性海三點如星布 橫鉤似月釣披毛從此出 作佛也由他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盡在心源。千聖一心,萬古一道。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作如是觀清淨種,照無色界幾千塵。真心一點原於此,無生無滅無始終。精神合道自長生,道馭精神真不死。眾妙應須無以觀,更將有向竅門看。可明物母明明說,兩顆明珠轉三盤。菩提本性本如如,萬法通兮透太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8 09:41:04)
虛與實是一個整體,我與非我是一個整體。秋毫之末很小,但秋毫之末對應的虛空卻非常大。所謂一消一長。泰山表麵上看起來大,但它對應的虛空卻小。齊物論的思想,講的是萬物與我同一,我與非我是一個整體,實體與虛空也是一個整體。這個道理很深,不容易講明白。總之,人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另一部分,就能感到滿足。大小是相對而言的,沒有參照物,秋毫之末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0-27 11:39:17)
經名: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簡稱《靈寶畢法》,三卷,原題鍾離權著,呂岩傳,出於唐徒期至五代時期。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清部。   靈寶畢法序  道不可以言傳,不可以名紀。曆古以來,升仙達道者,不為少矣。仆誌慕前賢,心懷大道,不意運起刀兵,時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周易尚占    瑩蟾子李清庵著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經名: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純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