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奇石

職業: 外科醫生 業餘愛好: 旅遊, 文學, 京劇, 工作之餘喜歡寫些懷舊散文, 隨筆
博文
首先,我得聲明一下,我的這位文學老師是個右派,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可要說他是“老右派”恐怕還有些太抬舉他了,因為既然在右派上麵按上一個“老”字,那起碼得年紀老;或者是右派的資格老,可是這兩個條件卻與他都不沾邊,第一,他還不到四十歲,若照現今聯合國關於老年,青年的年齡段劃分他還隻能算青年,離老年太遠,其次按右派的資格來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阿金的過房爺姓沈,所以她的大名應該是沈阿金,但弄堂裏的人都叫她“聾甏阿金”,有時幹脆把“阿金”去掉,光叫“聾甏”,於是“聾甏”就成了阿金,阿金就叫“聾甏”;不過後來我才知道阿金並非真的是聾甏,隻因兒時被過房娘一記耳光,使她一個耳朵的聽力降低了些許,偶然人家喊她,答應的慢了些,不知是誰開始把“聾甏”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阿金的過房爺姓沈,所以她的大名應該是沈阿金,但弄堂裏的人都叫她“聾甏阿金”,有時幹脆把“阿金”去掉,光叫“聾甏”,於是“聾甏”就成了阿金,阿金就叫“聾甏”;不過後來我才知道阿金並非真的是聾甏,隻因兒時被過房娘一記耳光,使她一個耳朵的聽力降低了些許,偶然人家喊她,答應的慢了些,不知是誰開始把“聾甏”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柳絮在和煦的春風中飛舞,當夏日的豔陽照得低垂的柳枝兒閃閃發光,當柳條兒在瑟瑟的秋風中搖曳,當隆冬的冰雪把楊柳雕琢成玉樹瓊枝,我的腦海裏就會掠過兒時的回憶,那小河邊的柳樹,那三間茅草屋和爬滿了紫紅色牽牛花、掛滿了一條條碧綠絲瓜的籬笆,還有園子裏那棵枝葉繁茂的老梅樹。透過那垂垂的柳條,一個慈詳的老婦人,嘻開了那張癟嘴,攙著一個胖嘟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那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在上海第一人民醫院進修外科,我是309床的床位醫生,這個病人患胰頭癌,因巳屬晚期,故僅給他作了姑息性的手術。為了解除他的顧慮,我們告訴他是膽囊炎,已把石頭拿掉了,病人也就相信了,手術後一段時間病情還稍稍有些好轉。這病人住院巳很長時間,但始終未見家屬來探望,僅僅單位領導和同事常來看看他,大家都遵照醫生的囑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這兒說的豆腐西施可不是魯迅先生故鄉裏那位象細腳伶仃圓規的豆腐西施楊二嫂,她可是很漂亮的一個小家碧玉,噢,對了,她家祖傳做豆腐,而且以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在我們當地還小有名氣;再加每天除了在豆腐店內賣豆腐外,漂亮的老板娘豆腐西施還把當天早晨剛做好的豆腐挑了一擔沿街叫賣。她家的豆腐店開在一條名叫青龍巷的小弄堂內,(這條弄堂往西不遠還有一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他名叫李自成,對,與明末那個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同名同姓,我們大家就叫他闖王,因為剛巧那年語文課本上有篇課文是李闖王過黃河的故事,所以大家才給了他這個諢名(他倒真不負這綽號,因為他這人做事很莽撞,這也是後來遭遇不幸的根源)。那年我才十歲,讀四年級,他比我大一歲,與我住在同一條街上,而且住得還很靠近,晚上常在一起玩官兵捉強盜的遊戲。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3)
又從春花漸落,等到了紅楓秋月。秋天是我最喜愛的季節,溽暑剛去,嫩涼乍生,天高雲淡,神清氣爽,感覺異常愜意;秋天還是編織夢景的最好時光。那年秋天的早晨,在故鄉門口的河邊,隔著大河可以望得見對岸的樹林村莊,還有那遠遠的山峰。樹林、山川與田野都籠罩在晨曦裏,若隱若現,大地似乎被透明的紗巾包繞在一片朦朧中。河上拂來陣陣清風,河岸上的垂柳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那年冬天,我應一位同學之邀到他家去度寒假,經過長途跋涉,又是火車,又是汽車,終於在下午三點鍾光景到了一個小山城,一下車,就見同學與他的妹妹駕著一輛馬車等在那兒。同學的妹妹大約十七、八歲的光景,挺靈氣的一張臉很俏麗,前額覆蓋著的劉海下麵閃著一對水靈靈黑玉似的大眼睛,一條長長的辮子垂過了腰。我同學為我倆作了介紹,她名叫小鳳,小鳳朝我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上高中讀世界地理時讀到中南半島(後稱中印半島)一節,知道半島上有泰國、緬甸、越南、高綿(即今天的柬埔寨)、寮國(就是今天的老撾).這五個國家,在清代都是我們大清朝的附屬國;而越南和老撾又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的兩個。中南半島上其他的國家都去過,就是這兩個社會主義國家還未涉足,老撾又是近年才開放旅遊的國家,所以給人以一點神秘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