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陶鑄 陶鑄(1908年1月16日-1969年11月30日),又名陶際華,號劍寒,湖南祁陽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陶鑄任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務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軍區黨委常委。1951年,擔任中共廣西省委代理書記。1953年,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兼廣東省人民政府代主席。1955年,起任中共廣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張仲良(1907年-1983年),陝西耀縣人,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擔任青海省委書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事務的第一任領導人,專責管理青海地區。 1954年5月調任甘肅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兼省政協主席、省軍區政委。是三年大饑餓時期,治下餓死人最多的五個地方最高長官之一。1962年曾被免職。文革前任江蘇省委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周林(1912年-1997年),貴州仁懷人。 周林早年求學於北平宏達學院,並參與學生運動。1938年加入新四軍,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軍法處處長、第一師政治部鋤奸部部長等職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華東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等職。1948年,擔任徐州市委副書記兼市長等職位。1950年,擔任上海市政府秘書長、同年改任貴州省委常委,次年為貴州省政府副主席、西南軍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張愷帆回憶錄》看大躍進中的安徽官場和一個人的覺醒 茆家升 2010年8月炎黃春秋網刊外稿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者,是賢於貴生。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  誰說王朝去不還,遺風依舊襲人間。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核心提示】1958年底到1959年春夏,由於大躍進出了亂子,中共中央采取了一係列糾偏措施。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卻開“頂風船”,抵製中共中央的這些糾偏政策,包括抵製毛澤東1959年4月的《黨內通信》。1959年夏天廬山會議後,政策全麵左轉,李井泉因為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而走紅,後升為西南局第一書記。四川人民為李井泉的政治遠見付出了慘重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吳芝圃: 1906年3月16日生於趙村農民家。1924年入讀開封省立第二中學高中。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河南省省長,中共河南省委第2書記、第1書記,河南省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對1959年“信陽事件&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核心提示】曾希聖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老百姓恨他,因為他領導下的安徽餓死幾百萬人(曹樹基根據地方誌:安徽餓死人口為630萬,占人口比例18%,為全國第一);百姓懷念他,是因為他搞了救命田。而黨內的正統派,卻對他的救命田抓住不放,結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他是湖南資興人,1904年生,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2年,他參與創建中央軍委二局(即軍事情報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無為,在風景秀麗的黃山腳下(此處有爭議),是安徽的一個大縣,麵積有2900多平方公裏。1950年,人口為943397人,1369302畝耕地。它位於長江北岸,與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的蕪湖隔江相望。   1,大步奔向共產主義   1955年春,全縣成立了1119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不久,毛澤東發表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論述,全縣一氣嗬成“社會主義合作化&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舒同其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舒同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6]。1937年11月,出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參與創建、擴大晉察冀根據地。1939年領導晉察冀軍區除奸部製造熊大縝冤案,株連從平津來冀中參加抗戰的知識分子近百人。後調回延安,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1944年夏,赴中共山東分局傳達整風精神[7]。是年秋任中共山東分局委員兼秘書長、分局學習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各時期的死亡人數與死亡率根據建國後曆年的統計資料,廣西從1954-1982年共死亡了717.65萬人,平均每年死亡24.75萬人,年平均死亡率為9.16‰。其中1954-1958年5年死亡人數為137.38萬人,平均每年死亡27.48萬人,年平均死亡率為13.22‰,是建國後廣西人口死亡率較高的一個時期;1959-1961年由於受三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的影響,每年的死亡人數驟增,三年總共死亡人數145.10萬人,平均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