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我和其他學者一起,在李約瑟研究所歡度聖誕節,在博物館感受曆史與文明,在劍橋和牛津觀看中國學生的春晚。我聽過唱詩班和風琴的音樂,參加學院正餐和教堂裏的禮拜,走過格蘭徹斯特鄉間小路,坐過劍河上的平底船,經曆了劍橋的兩場雪。還記得,與紀誌剛老師、張國強老師和好友趙丹一起遊蘇格蘭,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蘇格蘭高地城堡有種殘缺的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餘光中寫給李白的詩句。人處天地間,常作遠行客,不期然相遇在劍橋,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劍歌易水湄,擊築飲美酒。劍橋的酒吧非常文氣,是聊天的好地方,學術討論、趣聞佚事、奇談怪論,可以海闊天空地聊,常去的是紅牛酒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劍橋大學和東亞科學史圖書館外文著作豐富,隨時補充新的研究成果。我閱讀了幾本研究書籍史,特別是東亞書籍史的英文論著,很受啟發。美國俄亥俄洲立大學(OhioStateUniversity)曆史係教授瑞德(ChristopherA.Reed)所著《古登堡在上海:中國的印刷資本業(1876-1937)》,獲第四屆國際亞洲學者大會最佳亞洲人文科學研究獎。俄亥俄洲立大學副教授包筠雅(CynthiaJ.Brokaw)所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每天沿著劍河騎車,看河邊的垂柳逐漸由碧綠變成金黃,飄散在河麵,讓人想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一路上,銀鈴般的金鍾花在風中輕搖,繁星似的番紅花在路邊微笑。特別感謝優雅親切的行政主管白素珊(SusanBennett)給我安排了美麗的辦公室,讓我讀書之餘,看到不斷變換的景色:小鹿體態輕盈、眼神溫順,小巧的翠鳥飛身捕魚,還有火紅的狐狸,翠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常駐研究所的勞埃德爵士(SirGeoffreyE.R.Lloyd)是劍橋大學“古代哲學和科學”榮譽教授,因“對思想史的貢獻”於1997年被英國王室授予爵位,兼任多所世界著名學府的訪問教授。他長期研究古希臘科學思想史,強調比較研究的方法,對於古希臘科學與中國古代科學的比較研究,有很多獨特的見解。 勞埃德爵士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席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題記:感謝劉鈍老師當年的約稿,將我在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的訪學經曆寫出來,發表在《廣西民族大學學報》。非常榮幸曾經作為梅隆基金學者(AndrewMellonResearchFellow),在世界著名的科學史研究機構,訪問學習了近半年。多年過去,劍橋大學的學院風景仍曆曆在目。如果說中國的文化充滿實用主義,日本的文化透著審美的精致,那麽英國的文化有一種貴族的氣息,即使是沒落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8-08 12:46:41)

(題記:那年夏天川西北之行,行程艱苦卻受益匪淺。除了當時記錄的文字,記憶深刻還有聽覺和味覺,具體點說,就是白馬藏族的勸酒歌,和川椒的麻辣味。一天趕路後的傍晚,熱情好客的白馬藏族姑娘,圍著篝火一邊跳起“鍋莊”舞,一邊唱“喝得來的喝呀,喝不來的喝,喝不來的學著喝。哎,表哥,想喝也要喝,不想喝你也要喝,想喝不想喝,你也要喝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8-08 09:32:12)
(前言:再讀多年前的文字,不禁莞爾。上小學前,有半年是在爸爸的老家歙縣度過的。我的記憶裏不用上學,自由自在,上樹摘花,下河摸魚,充滿陽光和歡笑。歙縣人大多姓汪,詩裏所說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是在徽州。之所有想起孩提時光,是因為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每每看到他倆的調皮頑劣,童言無忌,便回想下是遺傳了誰的基因。以後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