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說:"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個人資料
博文
聖人是先從聖禮開始。早期中世紀聖禮的概念很含糊,基督徒也認可一定的形式可以表示上帝的恩典,他們用“Sacraments"這個詞,從洗禮到聖餐等。真正天主教的七大聖禮是1438年的佛羅倫薩會議上才定的。這七大聖禮是:洗禮聖事、堅振聖事、聖體聖事、懺悔聖事、病人傅油聖事、聖秩聖事、婚姻聖事。1517年改革宗教(新教)後隻承認:洗禮、聖體(感恩祭),部分還有為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到五世紀基督教教理基本固定下來,基督論,神論,教會論都有公認標準。540年在羅馬一位參議員家出生了一位男嬰,這位男嬰長大後受到良好教育,當上羅馬行政長官職位。他沒有象馬太福音19章裏那位富有,深受耶穌喜愛的年青人那樣,當耶穌讓他變賣所有家產,跟隨耶穌時“就憂憂愁愁地走了”。他變賣所有家產,分給窮人,自己跑到修道院跟隨耶穌去了。590年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按聖經,阿拉伯起源於亞伯拉罕(可蘭經譯為:易卜拉欣),是亞伯拉罕的妾夏甲所生的以實瑪利(可蘭經譯為:易司馬儀)的後代。阿拉伯在信奉伊斯蘭教以前,拜男性神太陽和女性神月亮以及其它各路神仙。形成的傳統致使阿拉伯人一盤散沙,各個部落相互纏鬥。同猶太教社團和基督教社團形成鮮明的對照。聖經加拉太書1:17記載掃羅(後來信奉耶穌的聖保羅)在大約35年在大馬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1-29 08:13:08)
羅馬書【羅3:10-12】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但是聖經裏多次提到不少義人:
【創6:9】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麵。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
【創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彼後2:7-8】隻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利奧一世以後,歐洲有點亂。西羅馬繼續受到野蠻民族的(Saxon,Franks,Angles,Lombards,Burgundians)騷擾,哥特人(Goth)、汪達爾人(Vandal)由於信亞流派的基督教,與羅馬碰撞後,在6世紀基本上歸入正統大公教會(CatholicOrthodoxy)。這些野蠻人慢慢欣賞羅馬的法律和製度,同化成基督文化。教皇的興起,為加快傳播福音工作起到積極作用,另一個特色就是福音從城市到鄉村發展,城市教會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被中國漢朝消滅的匈奴人,一部分歸順大漢;一部分沿西逃跑。到了400年他們基本上定居在現在匈牙利這塊地方,形成匈奴帝國,橫掃歐洲,讓歐洲人心煩意亂。452年,被稱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Attila)開始了對西羅馬圍剿。阿提拉率領的匈奴軍隊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區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此後,匈奴人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71年一位富有的北非青年安童尼(Antony),聽了耶穌的教導:“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他把財產奉獻出去,退到沙漠修行去了。如果上帝揀選了我們,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才可以與神同工完成救恩呢?安童尼認為要遠離世界,避開誘惑,過敬虔的生活。一個人信上帝,生活和生命沒有改變,死後就得救恩上天堂,太容易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尼西亞會議以後,基督教理論有了統一。不符合這些信條的,就成了異端邪說。但是神學的談論和分歧並沒有結束。耶穌是全人,又是全神,三位一體。但是耶穌自己也稱“MyFatherisgreaterthanI"。亞曆山大的亞流(Arius)認為父和子是不一樣的,隻有父是永恒,子服從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則認為父子同質。這樣亞流派成了異端,被流放。亞流派借此將福音傳到羅馬帝國的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羅馬腐朽的政治和腐敗的文化,導致帝國搖搖欲墜,“四帝共管”羅馬帝國。正當基督徒在迫害中,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死於鬥獸場和天燈之上,312年一位西羅馬年輕的奧古斯都君士坦丁打敗另一位奧古斯都馬克森提烏斯,其後君士坦丁逐漸結束四帝共治製,一人稱帝,將羅馬首都遷到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開創拜占庭時代。如果他這樣死去,大概曆史上也不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後,基督徒經曆了羅馬皇帝尼碌(54-68)和多米田(81-96)兩位皇帝的迫害。主後100年到300年是羅馬帝國政策多變的時代,皇帝不斷交替。有迫害基督徒的,也有采取寬容政策的皇帝。173年一些孟他努派的基督徒打著基督教名義,反政府。羅馬皇帝奧勒留掀起大規模地反基督教運動,遊斯丁(JustinMartyr)第一位護教者,原是異教哲學家,歸信基督教後他奉獻餘生,用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