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9-12-25 16:47:42)

上周五下午到了DC。途中已經看到撒鹽車了。天陰沉沉的,聽說晚上九十點鍾開始下雪。一覺醒來,已是漫天潔白,紛紛揚揚了!pearl高興極了,在雪裏撒著歡兒。大雪封門,出來鏟鏟雪,pearl乘機跟了出來,繼續瘋。下雪前,桌子上什麽也沒有。雪後,出來個大蛋糕,足有一個尺子厚(近20吋)下了一天一宿的雪終於停了。雪霽初晴,空氣格外清冽,陽光灑下來,看著舒服。pe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1-12 09:41:33)


十一月七號,立冬。冬天來了。應節氣似的,國內華北地區各省下起了幾十年沒有的大雪。這邊兒老天也整個臉子,連天的雨。剛才看國內的天氣預報說,北京已經是第三場雪了,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大雪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機場、鐵路、國道都因大雪暫時關閉。氣溫驟降,取暖問題就是頭等大事。關注民生,這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說了上秋之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10-26 05:53:07)

狗也放屁!還挺響!我家的黑丫頭—Elen—整個就是一屁簍兒!
說它是屁簍兒一點沒說屈。周五晚上,我們洗洗睡下,不一會兒,elen就進來了,在我們床腳撲通趴下了。它每天都是這樣,那天依然。狗子睡覺也做夢打呼嚕。淩晨兩點十五分左右,我被床邊伸過來的濕狗鼻子弄醒。它喉嚨裏邊sisi地哼哼著,這是要出去方便。狗這生靈很有意思,外邊稍有點兒動靜它就醒、就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13 15:52:45)
今兒個說的這段兒,也是和吃穿有關係的。前幾天曾寫過一段《毛窩、棉褲、屁簾兒》,說得是秋天到了,家母如何未雨綢繆,自己動手為我們一家大小準備過冬的禦寒衣物。那做的都是棉活兒,可有一件事情卻是家母自己做不了的,就是彈棉花。計劃經濟的時候,什麽都要票兒,包括棉花。每人每年十幾尺布票、二斤棉花票,全家棉花票兒加在一起也沒多少。因此,每年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10-10 13:25:14)

遊泳是我最喜愛的一項運動。習慣了天天下水,不遊,還真覺得缺點兒什麽。這是三年前的一段視頻,現在再錄,我想還是會不輸當年的。我,有這種信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9-10-08 07:35:41)
從上周到現在,連著幾天小雨了。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就穿棉。節氣可不饒人,真是雨一嘀嗒,小風一刮,說冷就冷了。
時下的年輕人可聽說過毛窩,棉褲,屁簾兒這些個禦寒用品?毛窩就是棉鞋,棉褲是絮了棉花的褲子,屁簾兒,那是小孩子的專用品,沒見過大人用那個。以前這些個都是老家兒親自動手來做,早早的預備下。
那時候,一上秋,老娘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9-09-23 11:54:01)

之所以想起這麽件事源於現在家裏的一些燭台,蠟缽。商店裏蠟燭很多的,各種顏色,各種香型,各種形狀。便宜的塊兒八毛,貴的十幾、二十塊的都有。有的大鼻子送禮也買個蠟缽,弄個紙盒,外邊包上五顏六色的包裝紙,再放到一個禮品袋中,拿去送人。收受禮物的人當然不知道裏邊是些什麽。要咱們國人,是不好意思當著人的麵兒去拆禮品包的;老外們可不,他瞪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15 19:47:08)

還得接著說學校。不過,這次說說中學。北京的中學一般來說就比較具規模了——不像小學,幾間房子,一個院子——有些學校還是很有曆史地。遠的不說,就說在家門口附近的中學,不管男中,女中還是男女混校,都是當時準備上中學的小學畢業生心之向往的。比如靠近北新橋的細管胡同裏的北京第五中學,男中。重點學校。那是當時禿小子們的首選,算術語文兩門兒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09 09:56:27)

北京的學校遍布胡同巷子中。現在想想,原來的很多學校規模並不大,特別是小學。像我家所在的這個地區,頭條,二條沒有,三條有小學;四條沒有,五條有小學;六條有小學,還東邊一個,西邊一個;七條小學在胡同快到東口處;八條沒有,九條有市第一聾啞學校,十條沒有,但在它與十一條相通的一條小胡同裏,有個十一條小學。馬路對麵,什錦花園有個小學;魏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8-31 12:22:11)


記不得在國內最後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麽時候了。總之那是很久遠的事了。看電影,在小時候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呢。當時看電影,多是學校組織,包場,票價就便宜。那時的票價,學生票一毛,大人票一毛五,包場五分錢。五分錢看場電影哎!學校一個學期常常會組織一兩次:看電影前一個星期,老師發個條兒給家長,通知看什麽電影,什麽時候交錢。然後大家拿了錢,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