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篩曆史的細節

西人資料中搜尋關於中國的點滴
個人資料
元亨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06-09-30 14:01:20)
2005年10月和11月,哈佛費正清中心舉行兩次有關中日關係和日韓關係的講座.
10月4日講座題目是"中日關係的緊張局勢"(TensioninSino-JapanRelations).
主講人,一是日本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AkioTakahara,中文好象是高原明生,另一位是美國中國問題專家EzraVogel教授,中文名是傅高義.
(講話都是以英文進行,記錄,整理,翻譯時可能有誤,請諒解)
高原明生看上去四十左右,身材勻稱,神態鬆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9-27 11:44:02)
履虎尾老師最喜歡的英國作家謎底還沒出來,我先橫插一杠子.我最喜歡的是毛姆.並希望履老師的也是毛姆.
喜歡毛姆的主人公思特裏克蘭德人中年,突然去了巴黎,拋下妻子,兒女,還有倫敦股票交易場交易員的好工作,就這麽走了.原因是他要畫畫.不顧家人的懇求,不怕巴黎生活的艱辛,從基本技法學起,也不理學畫同學的嘲笑,老師的輕視,就是要畫.按他自己的話:"我由不得我自己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譯者簡介傑姆斯克拉威爾(JamesClavell)是英國小說家,前兩年去世。他的作品多以亞洲為背境,主要是中國,日本。作品計有:大班(TaiPan),改編成電影,陳衝飾女主角,貴族(NobleHouse),這兩部講的都是香港的英國商人發家的血腥史;大將(shogun)講的是日本古代的戰爭,也改編成電影。
克氏對孫子兵法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出版過一本孫子兵法的英譯本,這裏譯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8-06 14:44:37)
美國錢鍾書的名字叫艾裏克.西格爾(ErichSegal).西格爾本人是哈佛58級的畢業生,專業是經典學(Classics),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畢業後任教於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名校,還曾去英國牛津大學當研究員.專業著作都是關於古拉丁,古希臘戲劇文學.亨利前兩年曾在哈佛書店還見過他關於希臘悲劇的一本專著.
從學曆上看,西格爾是與錢鍾書有不少對等性,可光這些就能稱為美國錢鍾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七月一日,勞倫斯.薩莫思正式卸任,結束了五年坎坷多事之哈佛校長職務.在與PBS電視台的CharlieRose采訪節目中,薩莫思認為自己在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上犯了錯誤,對自己哈佛校長的身份有時意識不足,有些話在學術範圍內可以說,但作為哈佛校長說,就會讓人誤解.但他對哈佛五年毫無悔怨,認為是他生命中的光輝點.言辭之間,落寞之情依稀可見.對比之下,五年之前薩莫思上任伊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記得語言學家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先生寫過一本回憶錄講他們一家的故事,提到他們有幾個女兒,其中之一特別漂亮,哈佛的很多留學生狂追.記不清這位趙小姐的名字了,好象是趙如蘭.哈佛每年到年底時,燕京學社會招開一個中國文化研討會,每年有一個主題,比如鄭和,中國經濟,中文文學等.杜維明教授是一位主要招集人,還有一位女教授,名字就叫趙如蘭.上網查了一下,她正是趙元任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16 10:24:38)
這篇也可算是蹭課哈佛的續篇,但那個題目看著不順眼,尤其是那個蹭字,這篇就另起名.另外,亨利的哈佛行大多實際上是去聽講座,嚴格說不算課,這裏也一並說明.大概是2003還是2004年,餘華在哈佛講過一次.地點是燕京禮堂,題目是文學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聽眾大多是華人,以年輕人為主,大約是本科生吧.也有一些非華人麵孔,不多,應該都是學漢語的,因為餘華是說漢語,也沒翻譯.時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此亨廷頓非他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明衝突論之父(英文名是SamuelHuntington).話說那天(忘了具體時間,大約是2002或2003年)亨利閑著沒事,隨手翻看一本波士頓的免費雜誌,美國一些城市裏都有一些這類雜誌,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裏麵有一欄是波士頓兩周的文藝活動安排預告,看著看著突然一個名字跳進眼簾,定睛一看,正是亨廷頓,仔細讀去,是哈佛書店(HarvardCOOP)主辦的一個推銷新書的講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7-14 14:39:16)
   一個中國人在波士頓地區,如果不和哈佛親近親近,那是說不過去的;而如果你不是哈佛大學的一成員,那一種親近的方式就是去蹭課.這裏說一下,哈佛這兩個字可以用今天流行的方法去解讀—按哈韓哈日的詞序讀.
   亨利私淑哈佛也久,真正的哈佛蹭課緣,來自2001年,那時美國經濟衰退,又屋漏偏逢連天雨,九一一發生,亨利個人更是晦氣,恰在此時丟了工作,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05年,哈佛采用入學考試的方法作為選擇新生的主要標準,高考麵前,人人平等.在1908年,哈佛新生中的猶太人比例是7%,而到1922年,猶太人在新生的比例劇增到20%以上.以正宗白人為主的學校管理層和校友們大為不滿,因為他們認為猶太人貪婪孺弱,心胸狹窄,就知道抓考分.猶太人入學比例高,自然會占了富有的白人後代在哈佛的位子.一旦這些白人校友不高興,哈佛收到的捐款就大大減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01]
[102]
[103]
[104]
[10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