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特斯拉:從地麵駛向天空

BrightLine (2025-11-03 18:52:35) 評論 (3)

特斯拉是我現在的第二重倉。最近看了 Elon Musk 的訪談,年底就要出能夠飛行的特斯拉,真是令人震撼。那種把“不可能”當作日常任務的氣場,讓我想到他的老朋友 Peter Thiel 寫的《Zero to One》: 從零到一,意味著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

很多人仍然把特斯拉看作一家汽車公司,但在我看來,它早已越過了汽車的邊界,成為一個融合航天、能源、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生態的科技平台。

Musk 是極少數能在多個高壁壘領域實現突破的企業家。SpaceX 重新定義了航天的成本結構,Tesla 讓電動車成為主流選擇,Dojo AI 芯片專為視覺智能訓練而生,Optimus 機器人探索人形智能的未來,而 Neuralink 則在嚐試連接人腦與機器。

他在做的,不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而是一條相互支撐、循環強化的科技鏈。SpaceX 的材料與控製係統經驗滲透進 Tesla 的設計,Dojo 的 AI 算力反過來支撐自動駕駛與機器人學習,Starlink 提供全球聯網基礎,而 Neuralink 可能成為未來人類操作係統的原型。這是一種連鎖反應式創新。在別人還在做漸進改良時,Musk 已經在推動範式躍遷。

自動駕駛是這一生態中最具象征意義的部分。通過數以億計英裏的道路數據和神經網絡模型,特斯拉正逼近真正意義上的“機器視覺駕駛員”。但更令人著迷的是飛行汽車。Musk 在訪談中提到,未來的世界“應該有飛車”,這也是 Peter Thiel 一直以來的願景。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展示飛行汽車原型。雖然仍屬於構想階段,但如果有誰能把航天科技民用化、讓飛車成為現實,我相信非他莫屬。

特斯拉並非傳統意義上的 AI 公司,而是一個由 AI 驅動的全球最大的物理係統公司。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不僅是軟件的革新,更是機器理解、行動與決策能力的重構。從自動駕駛到機器人,從能源管理到製造自動化,特斯拉正在讓機器擁有“視覺、運動與思考”的三位一體能力。Dojo 芯片與端到端模型的結合,讓汽車不僅能看見世界,更能理解世界。如果這套係統完全成熟,它的應用將超越汽車,延伸到機器人、工廠與整個現實空間。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看好特斯拉的未來。我已經投票支持了 Musk 的薪酬方案。11 月 6 日的投票結果是一個關鍵節點。如果未通過,短期可能出現市場情緒上的“黑天鵝”;但如果順利通過,這意味著 Musk 的長期激勵機製得以延續,特斯拉未來五到十年的戰略連貫性將繼續保持。如果通過,我會找機會再買特斯拉的股票。

在資本市場中,人們總是低估 Elon Musk 的執行力,也低估特斯拉的縱深。它既是能源公司、AI 公司、機器人公司,也是一個正在塑造未來交通與智能物理係統的生態體。當航天、AI、能源和機器人在同一家公司內部融合時,邊界被徹底打破。

如果說《Zero to One》講的是“從無到有”,那特斯拉的故事,就是“從地麵到天空”。在這個充滿短視與浮躁的時代,Musk 用長期主義和技術理想,推動人類文明向前一步。飛行汽車可能還在路上,自動駕駛正在接近終點,但特斯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