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掙紮,最終倒在這座安寧的城市

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13)

終生掙紮,最終倒在這座安寧的城市

《遇見歐洲 (12)-日內瓦(上)17個美好的目標,一個都沒實現》

下午沿著日內瓦湖畔緩步而行,湖光山色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



路過一塊低調的紀念銅牌,這是奧匈帝國皇後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的遇刺之地,遠處還有茜茜公主的銅像和她曾經下榻的美岸酒店(Hotel Beau Rivage Geneva),裏麵保留著茜茜公主住過的套房和一些私人遺物,這次來不及去參觀了,借個網圖。



在茜茜公主傳奇的一生中,有幾個地方與她緊密相連:奧地利、匈牙利,以及她生命終結的瑞士日內瓦。1898年,茜茜公主在日內瓦被一名無政府主義者刺傷,因低估自己的受傷程度,沒有及時就醫,終因流血過多而不幸身亡。她一生都在宮廷束縛與個人自由之間掙紮,最終在這個象征中立與安寧的城市倒下,令人唏噓。

奧地利演員羅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飾演的經典電影《茜茜公主》曾讓無數觀眾沉浸在公主與王子一見鍾情的浪漫愛情故事中,但真正的曆史並沒有電影演繹的那般輕鬆溫馨。最近在Netflix上看了新拍的電視劇《茜茜皇後》(The Empress),目前隻播出了兩季。劇中扮演茜茜公主的是德國演員德雯·琳瑙(Devrim Lingnau),她沒有羅密·施奈德的扮相那般甜美純真,倒是反映出了茜茜公主的另一麵:叛逆任性、追求自由的不羈性格。

與電影最為不同的是電視劇第一季幾乎是一部宮鬥劇,圍繞年輕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的繼位、皇太後索菲對宮廷的掌控,以及弟弟馬克西米利安的野心展開,陰謀詭計、權力鬥爭不斷。第二季聚焦於茜茜成為皇後的後續命運。一方麵她要承受來自皇太後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麵,她也不得不在嚴密的宮廷體製與風雨飄搖的帝國危局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夾縫中掙紮、成長。讓人不禁感歎:皇室的浪漫與幸福,終究隻是童話中的美麗幻想。個人感覺電影和電視劇仿佛呈現了茜茜公主一生的兩個極端,前者著眼於輕鬆和美好,後者著眼於權力和代價。



(網圖,左為電影劇照,中為曆史上的茜茜公主,右為電視劇劇照)

除茜茜公主之外,還有眾多曆史名人在日內瓦留下過足跡,伏爾泰、巴爾紮克、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喬治• 桑、司湯達、大仲馬、拜倫、雪萊、李斯特等等。

洛桑的時候談到盧梭,而日內瓦正是盧梭的出生地,他自稱“自由的日內瓦公民”。盧梭青年時期因生活窘迫離開家鄉,輾轉於法國各地。成名後一度返回日內瓦定居,但在晚年因為《愛彌兒》、《社會契約論》等著作被日內瓦政府認為思想過於激進,被剝奪了“日內瓦公民權”,被迫再次流亡,最終客死他鄉。所以盧梭一直被歸入法國啟蒙思想家的行列。

日內瓦終究接受了盧梭,並以盧梭為驕傲。如今日內瓦有兩處與盧梭密切相關的紀念地。一處是位於日內瓦老城區的Grand Rue 40號盧梭故居(Maison de Rousseau et de la Littérature)。牆上有銘牌:“讓-雅克·盧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在這所房子。”這所故居現已成為盧梭博物館,裏麵不大,帶上耳機,用25分鍾時間可以快速了解到這位影響深遠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自然主義者的人生軌跡與思想建樹。



另一處是盧梭島(Île Rousseau),位於日內瓦湖中心,始建於16世紀。島上綠樹成蔭,中央坐落著盧梭雕像:大作家赤足而坐,若有所思,右手執羽毛筆,左手按在翻開的書頁上,腳邊堆滿了象征思想成果的書籍。雕像底座刻有《社會契約論》名句:"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雕像由同出生在日內瓦的法國雕塑家詹姆斯·普拉迪爾(James Pradier)創作,1835年建於島上,“盧梭島”因此而得名。島的左右有貝爾古橋和勃朗峰橋與陸地相連,可以順橋走過來。



盧梭一生倡導自然和平等,但現實中的他常常與人疏離,晚年孤獨。如今這座小島仿佛是他思想的縮影 -- 與城市保持微妙的距離,卻又不可分離。

盧梭島對岸,是日內瓦著名的大噴泉(Jet d’Eau),噴射高度可達140米,據說比自由女神像還要高近50米,可惜冬季的大噴泉4點半就關閉了,我們去晚了,看了個寂寞。



網上借張圖,看看大噴泉。



好在沒錯過湖邊的另一日內瓦地標 -大花鍾(L'Horloge Fleurie)。這個巨大的時鍾直徑達5米,由約6500株不同種類的鮮花和植物組成。鍾麵上阿拉伯數字用12株小柏樹點綴,秒針長2.5米。每年四季,園藝師們會根據季節更換植物造型。瑞士製表工業發端於日內瓦,而這座別具匠心的花鍾,把鍾表之美與花卉之美絕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鍾表王國”的象征。



返回日內瓦火車站時途徑老城區。老城位於一片二十餘米高的坡地上,麵積不到一平方公裏,這裏盡管是彈丸之地,但曆史卻極為厚重。中世紀時,這裏曾是獨立的“日內瓦共和國”的核心區域;1536年,新教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在此宣講,使得日內瓦逐漸確立了其宗教改革中心的地位,也由此成為“新教的羅馬”;1815年,日內瓦正式加入瑞士聯邦,並在此後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城市。

老城保存完好,狹窄曲折的鵝卵石街巷、斑駁沉默的昔日城牆、莊嚴古樸的貴族宅邸與散落其間的寧靜廣場,共同還原了中世紀城市的風貌。



建於十二世紀的日內瓦聖皮埃爾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Pierre de Genève)坐落在老城區的高處,教堂正麵為簡樸的羅馬式柱廊,內部則是哥特風格。因新教領袖加爾文在此布道,教堂成為宗教改革的象征。與天主教堂的金碧輝煌不同,這裏裝飾簡潔,但依舊保留了彩繪玻璃和管風琴的傳統。



教堂後方,緊鄰古城牆遺址的,是矗立於日內瓦大學文學院的宗教改革牆(Mur des Réformateurs)。 這麵高7米、長逾100米的巨型花崗岩紀念牆落成於1909年,為紀念加爾文誕辰400周年而修建,其恢宏的氣勢隱喻著宗教改革對歐洲文明的震撼性影響。

在紀念牆的正中,刻著四位新教改革領袖的浮雕,加爾文和其他三位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並肩而立,從左至右依次為威廉·法瑞爾(William Farel,1489-1565,將宗教改革思想引入日內瓦的先鋒),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日內瓦神權共和國的締造者),泰奧多爾·貝紮(Théodore de Bèze,1519-1605,加爾文主義的係統化闡釋者),以及約翰·諾克斯(John Knox,1514-1572,蘇格蘭宗教改革領袖)。



兩側另有六尊稍小一點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紀在歐洲各地積極致力於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碑的上方,鐫刻著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POST TENEBRAS LUX"(黑暗過去即是光明)。

起源於中世紀晚期的文藝複興運動,強調人的理性與個體價值,逐步削弱了教會對知識與精神世界的壟斷,也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土壤。毋庸置疑,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宗教改革運動的開端人物,但加爾文被視為這場運動中最具深遠影響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基督教要義》(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不僅是新教神學的奠基之作,也被列入改變世界的經典著作之一,對基督徒的信仰實踐和教會組織製度產生了持續影響,同時滲透至歐洲政治、教育、經濟等更廣泛的社會領域。

加爾文認為社會秩序應受神聖律法規範,因而在日內瓦建立了一種兼具宗教與公民自治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後來被新教徒帶入歐洲其他各地乃至北美殖民地,對民主製度、契約政治和自由精神的興起產生深刻影響,為現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石。

曾任荷蘭首相的政治家亞伯拉罕·凱波爾( Abraham Kuyper) 在《加爾文主義講座》中寫道:“加爾文主義解放了瑞士、荷蘭、英國,也為清教徒先父們開發和繁榮美國提供了動力。” 美國曆史學家喬治·班克羅夫特(George Bancroft)更直言:"不提及加爾文,就無法真實書寫美國曆史。" 所以有不少人認為:“加爾文才是真正的美國之父。”或者說:“若沒有加爾文,也許就沒有今天的美國。”

補充一句,日內瓦大學是加爾文於1559年創立的,當初是一所神學院,現在在瑞士高校中的規模僅次於蘇黎世大學。

日內瓦不大,也不熱鬧。它沒有魅力紐約摩天樓宇的淩厲鋒芒,沒有繁華羅馬昔日歲月的永恒榮光,沒有浪漫巴黎與生俱來的優雅風華,也沒有衛城雅典沉澱千年的厚重滄桑,但它在世界格局中卻舉足輕重。從宗教改革的疾風雷霆,到啟蒙運動的微光星火;從紅十字的人道初心,到聯合國的和平理想,日內瓦始終以它特有的從容與堅韌,在紛亂喧騰的世界中,以溫潤的節奏默默推動人類向著更高的願景前行。

在廣場邊的舊書攤前,龍兒走不動道了,翻翻看看,用10瑞士法郎帶走了兩本法語小說:薩特的《禁閉》和加繆的《鼠疫》,心滿意足地踏上歸程。



(相關資料來自網絡,謝謝閱讀)

《遇見歐洲 10- 洛桑 (上)關鍵時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們》

《遇見歐洲 11- 洛桑 (下)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漸行漸遠》

傅江歌 發表評論於
麥親的歐洲遊記氣勢磅礴,內容豐富,非常震撼。俺跟著你的腳步和視線緊趕慢趕走近羅馬,佛羅倫薩,洛桑,日內瓦。。。看過電影茜茜公主,很好看;電視劇的公主照有點缺乏曆史厚重感,找機會看看。愛讀書的帥龍看到書攤兒邁不動步,俺大寶看見路邊吃攤兒邁不開腳,學霸和學渣的基因是天地之差啊。日內瓦大噴泉折射出美麗的彩虹,太奇妙了。麥親對文藝複興和新教改革的曆史很有研究,敬佩。‘黑暗過去即是光明’,真希望如此!再次感慨麥親的博學和文采!
馮墟 發表評論於
日內瓦產生了好幾位了不起的人物。盧梭、加爾文,還有皮亞傑。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悉采心' 的評論 : 采心親,你上俺家來,不用自帶小板凳占座,和海風姐一起坐沙發喝六堡茶。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鼓勵,你們要出遊了,俺都跟著興奮,預祝旅途平安愉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東方華夏' 的評論 : 謝謝華夏臨帖留評,確實,還是公主本人更具有那份高貴典雅的氣質。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謝謝雲台兄!你們以前去過日內瓦,那我一定是錯過了你的遊記,回頭去讀讀。是有個日內瓦大劇院,我們離開宗教改革牆的時候有些晚了,就沒去看大劇院。你們看了大噴泉,沒拍上大花鍾,咱們正好互補了。:)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越live越精彩' 的評論 : 謝謝精彩姐,你總稱呼俺小小麥,立刻覺得自己變年輕了。:)精彩姐快要回國了,祝你回國好好陪陪媽媽,一切順利!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艾瑪,藍山兄回來了,大驚喜,熱烈歡迎回城,先好好休息休息,期待你的回國見聞和小說更新。謝謝藍山兄鼓勵,沒有你那優美的文筆,俺就隻能東拉西扯。感覺自己寫文的速度有些慢,希望你去歐洲前俺能寫完遊記。:)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棗泥' 的評論 : 謝謝棗泥姐!龍兒的法語還是初學者水平呢。“大記者的風度”,棗泥姐謬讚了,俺好好努力。有人覺得日內瓦枯燥,其實還是有不少可看的地方。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領導鼓勵,俺要是有你的三頭六臂,這遊記就能寫得快一點。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鼓勵,你說日內瓦像DC,看來安寧祥和的地方都有相似之處。羅馬也有盧梭雕塑呀?以後再去羅馬可以去看看。也是碰巧,龍兒能在舊書攤買到喜歡的小說,他正好想買法語書,配合法語學習。你的中東大帖很應景呢,正好川大佬在那裏巡視。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謝謝可可,確實哈,那個小島是負有使命的。俺得感謝親同學,讓我們在一天之內緊湊地走了這麽些地方。年輕人學語言快,你家博士公主就更厲害了!電影《茜茜公主》最經典。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姐鼓勵,看來我是錯過了你前年的瑞士之旅的遊記,回頭去補讀。盡管日內瓦不大,但我們一天也沒逛完。龍兒的法語其實就是起步階段,他是為了出遊才提前幾個月開始學法語,年輕人學語言快,很快就能讀書和簡單交流,買法語書也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堅持法語學習。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給海風姐上杯六堡茶,不影響晚上的睡眠。
悉采心 發表評論於

自帶小板凳先占座:)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麥姐寫得太精彩!特別是這一段:“日內瓦不大,也不熱鬧。它沒有魅力紐約摩天樓宇的淩厲鋒芒,沒有繁華羅馬昔日歲月的永恒榮光,沒有浪漫巴黎與生俱來的優雅風華,也沒有衛城雅典沉澱千年的厚重滄桑,但它在世界格局中卻舉足輕重。從宗教改革的疾風雷霆,到啟蒙運動的微光星火;從紅十字的人道初心,到聯合國的和平理想,日內瓦始終以它特有的從容與堅韌,在紛亂喧騰的世界中,以溫潤的節奏默默推動人類向著更高的願景前行。”

我要跟著你的腳步逛日內瓦!問好,周中快樂。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照片中,曆史中的茜茜公主最高貴。
yuntai 發表評論於
麥子的遊記寫得細膩,人文曆史跟風景名勝有機結合,很漲知識,點讚!。宗教改革紀念牆我也去過,日內瓦大學也轉過一圈,附近好像還有個歌劇院?看過日內瓦湖噴泉,但那個花鍾在我們去時正在維修,拍不成照片了。
越live越精彩 發表評論於
來看小小麥和拜讀你的旅歐遊記。寫得很棒,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我跟著你的文字也遊了一回日內瓦,獲益良多。謝謝分享。
藍山清風 發表評論於
問好麥子!昨天剛回到家,一看竟落下好多篇麥子的旅歐大作,我得抽時間趕緊補上。特別喜歡麥子的遊記,圖文並茂,精彩紛呈——曆史、人文、景觀,包羅萬象,讀來讓人獲益良多,還可當作我們以後歐洲遊的攻略加以借鑒。謝謝麥子的分享!
棗泥 發表評論於
龍兒會法語啊,厲害。喜歡麥子的遊記,尤其這排比句:日內瓦不大,也不熱鬧。它沒有魅力紐約摩天樓宇的淩厲鋒芒,沒有繁華羅馬昔日歲月的永恒榮光,沒有浪漫巴黎與生俱來的優雅風華,也沒有衛城雅典沉澱千年的厚重滄桑,但…
大記者的風度!
曉青 發表評論於
喜歡你的遊記,圖文並茂,還學到很多曆史知識。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和海風姐一起讚麥子精美,長知識,又文藝的遊記!“茜茜公主”希望下次我也有機會可以拜訪。盧梭在羅馬好像也有他的雕塑。

老城區很有味道。紀念牆有點像D. C的。

“在廣場邊的舊書攤前,龍兒走不動道了,翻翻看看,用10瑞士法郎帶走了兩本法語小說:薩特的《禁閉》和加繆的《鼠疫》,心滿意足地踏上歸程。”,龍兒太會買了,都是經典,還是法語的,佩服!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把盧梭比喻為那個小島,太傳神了!沒想到日內瓦被麥姐一家發現了這麽多的美好。龍兒厲害啊,真是有語言天賦!記得小時候看《茜茜公主》特別著迷。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麥子的遊記寫得真好,跟著你的精美圖文重溫了日內瓦之旅,前年九月去過那裏,跟你去了相同的地方,隻是錯過了盧梭故居。日內瓦是法語區,你家龍兒能讀法語小說,法語一定很棒吧?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先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